男,漢族,山東省寧津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出生,現任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杜智在全國率先進行「病人選醫生」的醫療模式和用人、分配機制改革。2004、2005年,在全國公立醫院實施了「住院患者包餐」和「無家屬陪伴」等舉措,闖出了一條突破中國現有醫療服務模式瓶頸的新路子。他下大力量從源頭治理不合理用藥,降低病人負擔;從科學的角度狠抓醫療質量,將醫生的用藥情況直接作為規範考核重點內容,對不合理處方建立了用藥質詢制度,規範了醫療程序。
在防控非典的戰役中,他力排眾議,科學防控,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實現了三個「零感染」的出色業績,為保障全市百姓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杜智曾兩次獲得「全國優秀院長」稱號,是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曾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天津市十佳醫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058.楊石先 (1897-1985)
男,蒙古族,安徽懷寧人,中共黨員。曾任南開大學校長、名譽校長。
楊石先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強調基礎理論教育,較早提出高等學校應擔負教學、科研雙重任務,加強學校行政管理和辦學條件建設,為南開大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農藥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領域,先後發表了《有機磷殺蟲劑的研究》(1—8)以及有關植物刺激劑、殺菌劑研究的學術論文40餘篇,研製了殺蟲劑久效磷、除草劑燕麥敵、殺菌劑葉枯淨等10餘種新農藥。出版《有機磷化學進展》、《國外農藥進展》等專著和譯著,為我國農藥科學的發展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石先1949年作為教育界代表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059.楊連弟 (1919-1952)
男,漢族,天津市北倉鎮人,中共黨員。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1師1團1營1連副連長。
楊連弟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8月,在搶修隴海路八號橋時,腳踩單面雲梯隻身飛步登上橋墩,連續三天爆破百餘次,炸平5座橋墩頂面,榮立大功一次,並被授予「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11月,楊連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多次出色完成大橋搶修任務。1951年7月,當清川江大橋被洪水衝毀,楊連弟帶領一個排的戰士,頭頂美機的狂轟濫炸,採用「鋼軌架浮橋」法,奮戰30多個晝夜,12次架設鐵路浮橋,保證了軍需物資及時運往前線並使正橋順利搶通。1952年5月,楊連弟正在清川江大橋上指揮起重鋼梁時,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壯烈犧牲,年僅33歲。他被中國人民志願軍追授為「一級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連隊被命名為「楊連弟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060.陳立新
男,漢族,天津市靜海縣人,中共黨員。1951年出生,現任靜海縣雙塘鎮西雙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高級經濟師。
陳立新1990年3月任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放棄自己的生意,拿出多年的積蓄,為村裡建工廠、還外債,使西雙塘村由過去「一窮二亂」的後進村一躍成為「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全國文明村」。到目前,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2000餘畝的特種植、養殖區,興建高效環保大中型企業10家,年納稅500多萬元,全村年集體收入4000多萬元;投資2億多元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人均收入由過去的380元增加到10800元。1991年被國家人事部、民政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1994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鄉鎮企業家,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5年被團中央、中國少工委授予全國一級「星星火炬」獎章,1999年被中國扶貧基金會授予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061.陳省身 (1911-2004)
男,漢族,浙江嘉興人,美籍華人。曾任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陳省身畢業於南開大學並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後赴德留學。1943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赴美從事研究工作。1972年後,多次回國訪問、講學,並就擴大對外開放、發展科學事業、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加強中國數學研究等問題建言獻策。1980年提出「中國應該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後被譽為「陳省身猜想」。1985年,主持建立了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為我國數學學科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陳省身其對整體微分幾何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2004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1998CS2號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陳省身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首屆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等。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自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1983年獲得美國數學會斯蒂爾獎,1984年獲得國際沃爾夫數學獎。
062.單 書
男,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1930年出生,曾任天津市總工會副主席,現任天津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市勞模協會顧問。
單書把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部傾注於崗位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當中,靠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取得了大量革新成果,每年的重大成果都有十多項,成為天津冶金戰線第一個「工人工程師」,是新中國初期由普通工人崗位上成長起來的著名工人技術革新專家,職工技術協會創始人之一。1954年他首次把「圓筒銅瓦」改為「帶梢銅瓦」,進而改進為「膠木水瓦」,解決了軋鋼機的技術關鍵。上世紀80年代,天津市開始推廣職工技協經驗,當時作為技協會長的單書理所當然地和大夥大幹起來。僅幾年時間,職工技術協作活動廣泛鋪開,覆蓋了數千家企業,有近20萬職工踴躍參加,創效過億元。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在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作為全國工會技術協會的唯一代表出席會議並授獎。多次榮獲天津市勞模稱號,兩次全國勞模。
男,漢族,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人,無黨派人士。1918年出生,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兼研究員。
周汝昌是中華文化研究專家、學者、詩人和書法家,他的研究領域深廣,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詩詞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書法研究和英漢對譯等方面都有不少專著和論文發表,特別是在《紅樓夢》研究方面,已經出版了以《紅樓夢新證》、《石頭記會真》、《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紅樓藝術的魅力》、《周汝昌校訂點評石頭記》為代表的論著數十部。1953年版《紅樓夢新證》為其第一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紅學界具有廣泛持久的影響,被評為「紅學方面一部劃時代的最重要的著作」,榮獲文化部第一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964年出版了《曹雪芹傳》,是中國唯一的一部曹雪芹傳記。如今,91歲的他雙目已不能視物,但仍舊筆耕不輟,堅持寫作。中央電視臺策劃出版的中國十大名人傳記之一。曾任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063.周汝昌
女,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1944年出生,現任天津農村合作銀行工會副主席。
武秀芬原是天津東麗農村合作銀行大畢莊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她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帶領全行員工勇於創新、大膽實踐,自2000年至2008年,利潤由274萬元增長到6172萬元,增長22.5
064.武秀芬
倍;不良貸款由605萬元下降到43萬元,佔比由3.6%下降到0.03%,資產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令同行驚嘆,優質服務聞名遐邇。多年來她堅持開展適合農民需求的服務模式,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4.1億元,營造出良好的信用環境。她還與地方政府共同策劃,先後貸款支持建起了8家物流商貿中心,帶動了4790戶農戶的致富,首創的「箱式」信用金融服務法,開創了天津市城郊型經濟金融新模式,被評為天津市職工工作十大創新工作法,塑造了新時期農村合作金融的新形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
065.範 霞
女,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1959年出生,現任天津市公交集團安全服務處副處長。
範霞原是天津公交集團五路車隊駕駛員,她細心關注乘客需求,形成了一系列細緻的服務舉措:編寫出車廂服務「百例」、車廂雙語服務,與乘客換位思考法,開辦範霞節日服務熱線。她認真總結安全駕駛與節油經驗,總結出「四、六、一、四」安全操作法,被命名為「天津市職工十大優秀操作法」,並成為公交駕駛員普及的培訓教材。她用心、用情為乘客真誠服務,用行動扮靚服務窗口,創造了公交駕駛崗位一個又一個公益效應高峰,成為乘客心目中最具影響力的服務明星,樹立了良好的天津公交服務形象。1998年天津市勞動模範,2000年、2002年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城市公共運輸標兵、天津最具影響力勞動模範,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三八紅旗手。中共十七大代表。
066.範玉恕
男,漢族,河北省吳橋市人,中共黨員。1952年出生,現任天津三建公司項目經理、副總工程師。
範玉恕從事建築施工管理工作30多年來,始終奉行「老老實實做人、結結實實蓋樓」的人生信念,把「視質量如生命,做群眾信得過的建房人」作為人生追求,先後組織完成了23項、30餘萬平方米的重大施工任務,工程質量合格率始終保持100%。由他擔任項目經理的天津體育中心主館工程、天津電力大廈工程,擔任質量總監的天津郵政二樞紐工程、天津泰達國際會館工程、青海省西寧市黃河水電站綜合調度樓工程等,共計11次榮獲國家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7次奪得優質工程獎桂冠。中共十六大代表。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建築施工企業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建設系統行業標兵、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職工職業道德「雙十佳」標兵等榮譽稱號。2007年,被評選為「全國道德模範」。
067.郎 平
女,滿族,天津市武清區人,中共黨員。1960年出生,曾任中國女排隊長、主教練,美國女排主教練。
郎平1978年底被選入中國女排擔當主攻手,率領中國女排連奪女子排球世界三大比賽冠軍,創造了「五連冠」的排壇奇蹟,被人們譽為「鐵榔頭」。1989年赴國外打球,成為登陸義大利排壇的中國第一人。1995年,面對中國女排的困境,郎平毅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執掌國家女排教鞭,並率隊一舉奪得1998年世錦賽亞軍和亞運會冠軍。2005年,應美國排協邀請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僅幾年的時間,就把原處於世界三流隊伍的美國女排帶成了世界排壇的一支勁旅,並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銀牌的好成績。1984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多次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並四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被評為「建國45周年體壇45英傑」之一,「新中國體育五十星」,1997年被國際排聯評為年度女排「最佳教練」。2002年以全票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迄今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068.侯 雋
女,漢族,北京人,中共黨員。1943年出生,天津市寶坻區原政協主席。
1962年7月,侯雋以門門滿分的成績高中畢業,她主動放棄考大學的機會,響應黨「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下鄉到當時的河北省寶坻縣史各莊公社竇家橋大隊插隊落戶,堅持務農18年。由於侯雋早年帶頭自願下鄉,並在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推行科學種田及帶領群眾艱苦創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中國青年報》以「城市知識青年立志建設新農村的榜樣侯雋落戶農村勞動被稱為"特別姑娘"」為題,對侯雋的事跡作了全面報導,《河北日報》、《光明日報》、《天津日報》、《中國青年》、《人民畫報》等報刊雜誌相繼作了採訪報導。從1963年至1966年,年年被評為河北省青年標兵、優秀共青團員、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1964年,當選為共青團全國「九大」代表。1975年1月,當選全國人大常委。
069.侯 鋒
男,漢族,山東平度人,中共黨員。1928年出生,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
侯鋒主持育成「津研」、「津雜」、「津春」三代黃瓜新品種12個,分別成為我國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主栽品種,覆蓋全國黃瓜露地栽培面積80%以上。育種研究成果始終居全國領先地位,育成品種的抗病性和豐產性居國際先進水平。他創建的黃瓜研究所堅持科技創新,以育種為龍頭,建立了先進、完善的成果產業化和技術推廣體系,被譽為全國農業科技戰線「科研攻關與體制改革的典範」。第六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科技興市突出貢獻獎。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被授予首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8年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獎。2001年獲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獎,2005年獲中華農業英才獎。
070.侯德榜 (1890-1974)
男,漢族,福建閩侯人,中共黨員。留美博士,曾任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現天津鹼廠)總經理、化學工業部副部長。
1921年春,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侯德榜,受聘擔任永利鹼廠工程師。當時制鹼技術為蘇爾維集團所壟斷,建造工廠,困難重重。1933年,苦戰十年撰寫出《純鹼製造》(英文版),打破了蘇爾維集團的技術壟斷。1937年1月,永利硫酸亞廠建成投產,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他帶領技術人員,歷經3年上千次試驗,創造了新的制鹼工藝,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1953年獲新中國第一號發明專利證書,為世界制鹼技術作出重大貢獻。1943年10月,侯德榜榮膺英國皇家學會化工學會會員。同年,協助巴西政府和印度塔塔公司勘察廠址,改進方法,開創了中國制鹼技術輸出之先河。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
071.姚建銓
男,漢族,上海市人,民進成員。1939年出生,現為天津市科協副主席、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名譽院長。
姚建銓是中外知名的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專家,發明的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確計算理論,被稱為「姚技術」、「姚方法」,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應用,雷射諧振腔「類高斯分布理論」比國外相應理論早五年。他成功研製的高效固體雷射器、可調諧雷射器、高效倍頻系列雷射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外發表論文730餘篇,完成研究項目60餘項,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教委及天津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中科院特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第36屆尤裡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最高榮譽獎「一級騎士勳章」,獲專利10多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十一屆天津市政協副主席,第十二屆天津市政協委員,民進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民進第十、十一屆常委。「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勞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072.趙永良
男,漢族,河北省人,中共黨員。1951年出生,現任美倫醫藥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普蘭娜天然植物化妝品集團總裁。
趙永良在業內第一個創造性地提出了「天然植物」的護膚理念,將傳承千年的古方精粹與現代化的生產工藝相結合,打造出國內第一家從源頭建立產業鏈,擁有自產植物原料、植物提取、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全球化營銷的超大規模化妝品企業——普蘭娜天然植物化妝品集團。他滿懷「壯大了就要對社會有貢獻,發展了就要對人民有貢獻」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參與公益事業,主動為抗擊非典、汶川地震賑災捐款,幫助殘弱兒童、孤寡老人渡過難關,多次捐資助教,奉獻愛心。第十四、十五屆市人大代表,天津市勞動模範,榮獲中國化妝品行業傑出貢獻獎,第55、57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特別貢獻獎等榮譽。
073.趙麗蓉 (1928-2000)
女,漢族,天津市寶坻區人。1940年開始演藝生涯。著名戲劇演員。
趙麗蓉成功地扮演了許多彩旦人物,在電影《楊三姐告狀》中,扮演憨厚樸實、善良高潔的養母,在評劇《花為媒》中扮演風趣幽默、熱情開朗的阮媽,在評劇《劉巧兒》中扮演溫順忠厚、誠摯豁達的李大嬸,在電視劇《蒼生》中扮演田大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得到了戲劇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和讚賞,開創了彩旦藝術的新風格。人稱「中國第一彩旦」的趙麗蓉,唱了一輩子的評戲,晚年又躋身於影視藝苑。1998年春節晚會上,趙麗蓉在小品《爺爺姥姥》中扮演姥姥;在電影《紅樓夢》中飾劉姥姥。1989年春節晚會上,趙麗蓉和侯躍文表演了《英雄母親的一天》,被新聞界評為最好的節目。她多次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表演小品,其中1992年《媽媽的今天》、1994年《吃餃子》、1995年《如此包裝》、1996年《打工奇遇》、1998年《功夫令》、1999年《老將出馬》等,均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074.郝希山 成
男,漢族,河北省阜城縣人,中共黨員。1945年出生,現任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
郝希山在國際上最早開展「抗腫瘤特異性肽疫苗治療消化道腫瘤研究」,在國內最早開始自體幹細胞移植聯合大劑量化療治療實體瘤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國際上首創「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主持「城市居民惡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及預防的研究」。領導天津醫科大學躋身於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行列,領導天津市腫瘤醫院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腫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腫瘤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七大代表,天津市第七至九次黨代會代表,天津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
075.駱玉笙 (1914-2002)
女,漢族,上海市人,中共黨員。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
駱玉笙出生6個月的時候,被賣給天津藝人駱彩武,並改姓「駱」。在駱彩武的培養下,駱玉笙7歲開始學京劇,9歲拜蘇煥亭為師,學唱京劇老生。1926年
076.唐雲洪
登臺演出,1931年改唱京韻大鼓,是京韻大鼓「駱派」藝術的創始人。1934年又拜韓永祿為師,承劉保全派。駱玉笙被譽為「金嗓鼓王」,代表作包括《劍閣聞鈴》、《伯牙摔琴》、《紅梅閣》、《擊鼓罵曹》、《光榮的航行》、《臥薪嘗膽》、《重整河山待後生》等。她的唱段以激越、挺拔的「嘎調」著稱,加上寬廣的音域和自然悅耳的顫音,形成了獨特的「駱派」京韻大鼓唱腔。1994年,被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天津市勞動模範」,並獲得中國唱片公司頒發的「金唱片」大獎。
077.徐 偉
男,漢族,天津市寧河縣人,中共黨員。1966年出生,現任天津市公安局寧河分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一級警督。
作為支隊領導,唐雲洪身體力行,親臨一線,堅持上崗執勤,糾違法、壓事故、保暢通,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他臨危不懼、捨生忘死打擊罪犯,無數次把自己置於生死一線的危險境地,確保一方平安。他扶危助困、一心為民,多年來一直默默地資助著蘆臺四小的3名特困學生和多戶貧困家庭,一樁樁愛民助民的動人事跡數不勝數。他公而忘私、關愛戰友,以良好的思想作風帶動全隊幹部戰士。經常把方便留給戰友,把困難吃苦留給自己,以他人格的魅力,感動著每個民警,帶動了整個集體。榮獲全國「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提名獎、「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學雷鋒志願者服務先進個人」、「全國十五立功先進個人」、「市級優秀共產黨員」、第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078.柴寶
男,漢族,安徽省廬江縣人,中共黨員。1984年出生,現為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
2005年12月27日下午,3名中學生在天津工業大學泮湖冰面上玩耍時不慎落入水中,危在旦夕。當時還是在校大學生的徐偉聽到呼救聲快步跑向出事地點,冒著生命危險從刺骨的冰水中救出了3位少年,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讚歌。徐偉學習刻苦,在校期間連年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和社會獎勵金。他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熱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徐偉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紛紛進行報導。他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見義勇為模範」、「2006年度全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天津市見義勇為模範」、「天津市青年五四獎章」、「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天津市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