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諾貝爾獎是最重視原創性的科學獎,從1到100很好,不過從0到1更重要。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發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兩位科學家,法國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Jennifer A. Doudna。最顯著的特點是:兩人都是女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Jennifer A. Doudna
其實我對CRISPR所知甚少,但我一看到這個名單,立刻就能說出一個評論:張鋒虧大了!
張鋒
因為我以前早就聽說過,CRISPR的發明權有爭議,Doudna和華人學者張鋒一直在打官司。有趣的是,Doudna這個名字的最後三個字母是「DNA」。所以,最後「DNA」女士取得這項生物技術的勝利,也在情理之中。
諾貝爾獎公布後,我又看到一篇文章(CRISPR專利戰風雲再起,最新裁決張鋒成最大贏家,為獲諾獎再添籌碼),發表於不久前的9月13日,說張鋒團隊贏得了專利戰,為獲得諾貝爾獎再添籌碼。但最終,張鋒是贏了專利,失了諾獎。
不過看了此文對前因後果的介紹,就能明白,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張鋒是可以自圓其說的。因為CRISPR基因編輯最初的論文是Charpentier和Doudna在2012年8月17日發表的,而張鋒的論文發表於半年後的2013年2月15日。張鋒的創新在於,把這種技術用到了哺乳動物與人類細胞。
雖然張鋒的結果更有實用意義,此後CRISPR的進展也主要是由張鋒領導的,但畢竟諾貝爾獎是最重視原創性的科學獎,這次可以理解為保持了這個原則。從1到100很好,不過從0到1更重要。
我國的科學界、媒體界和公眾,經常有分不清原創與追趕的傾向。例如當年為了青蒿素的功績歸屬,許多人跟屠呦呦爭了很久。實際上很明顯,屠呦呦對青蒿素的貢獻是從0到1,後續做提純、分析、機理等研究的是從1到100。大家都可以和應該為自己的貢獻自豪,不過諾貝爾獎就只能給屠呦呦一個人(諾貝爾獎後又有突破,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是怎樣的貢獻?| 袁嵐峰)。
這次的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希望也能讓大家深化對此的理解。
最後,張鋒生於1982年,現在只不過38歲而已。他的創造力非常旺盛,在很多領域做出了傑出的工作,以後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仍然不小。祝他和更多的華人科學家,取得更大的成功!
擴展閱讀:
霍金的朋友、著名數學家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怎麼回事?| 袁嵐峰
霍伊爾:錯,不在星空,而在我們自己 | 袁嵐峰
新晉諾貝爾獎得主和申公豹的共同點是什麼?| 袁嵐峰
諾貝爾獎後又有突破,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是怎樣的貢獻?| 袁嵐峰
屠呦呦與青蒿素(上) | 科技袁人
屠呦呦偉大之處,是為全人類抗瘧疾事業從0突破到1 | 科技袁人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功勞有中醫的,但更有新中國的 | 科技袁人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袁嵐峰
屠呦呦團隊證明了,青蒿素還能「再戰五百年」!| 科技袁人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孫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