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毛麗娜 娛樂硬糖 收錄於話題#文創2#周邊1#校園文創1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令人心動的offer2》是一檔成功的帶貨節目。被稱為「凡爾賽天花板」的王驍就是行走的種草機:斯坦福水杯不離手,斯坦福T恤穿在身。人坐滬律所,心在舊金山。
幾期節目看下來,別的知識點沒記住,斯坦福水杯和T恤已深深印在硬糖君的腦海裡。更別提身邊走火入魔的寶媽,正滿朋友圈打聽誰能代購斯坦福系列周邊。
淘寶商家們更是嗅到了商機,推出藤校同款水杯。名校夢,從喝水開始。
斯坦福水杯裝過的水是不是能開蒙靈智咱不知道,硬糖君倒是又犯了職業病。高校文創這是多大的商機啊,它是校友的通行證,它是考生的護身符。
海外名校文創靠職場綜藝不經意走紅,國內高校小賣部又在賣些啥呢?
從紀念幣到金屬書籤
雖說高校的本職工作在教書育人,但建立完備的高校文創體系仍有實際意義。從斯坦福文創走紅不難看出,優質高校文創產品本身便可成為傳遞高校文化、精神價值的載體。
高校搞文創並非新概念,國內高校其實也一直都有,多以饋贈給畢業生的校徽、筆記本等形式出現,沒有購買渠道只作為校友紀念。硬糖君的老爸就一直珍藏著當年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今上海大學)的紀念校徽。
京津冀地區一度還流行過饋贈考生名校校徽,以此作為激勵祝福,硬糖君未考察,不知是否為全國風俗。也因群眾有需求,部分高校開始對外販售高校紀念品。校徽一般是買不到的,但有紀念章、紀念郵票、鑰匙扣等聊以慰藉。
天津大學鑰匙扣
這類老式高校紀念品,寓意雖好但設計刻板。尤其是各高校校慶期間限量販賣的紀念T恤,更是慘不忍睹。考生家長懷揣美好願望買回家後,紀念品便迎來了落灰的命運。也因此,高校紀念品並未形成潮流,只算高校遊的附屬品。
這幾年受到文創熱的影響,高校文創也有潮流化的趨勢。雖然多數高校還是以鑰匙扣、書籤等老面孔為主,但從設計上脫離了過去白底+校徽+某某高校的固定搭配,變得更有美感。
上海大學文創書籤
在文創方面,清華、北大、廈大等學府起步較早,產品體系也相對完善。並逐漸脫離了老式思維,開始在產品形式上進行新探索。
清華藝術博物館是走得比較靠前的一個。清華藝博網店目前在售產品共有117件,其中不乏香膏、御守等創新產品。從銷量看,香膏也是清華藝博網店賣得最好的產品;
隔壁北大紀念品網店也不差,文創產品分為學習用品、電子產品、服裝、飾品等八大類,撐起北大油紙傘,戴上北大銀手鐲,你就是未來北大人。
北清等雙一流大學在高校文創產業領跑,與學校本身校際交流多、紀念品發展歷史長有關。察覺到高校文創的大眾需求,普通高校也紛紛加入搞文創隊伍,且大多數學校都開通了網店。但說實話,網絡銷售情況不如線下樂觀。
一位高校老師告訴硬糖君,因宣傳力度等問題,線上渠道的銷量原本就不如線下。在疫情前,學校裡除了師生,常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沾沾靈氣」,順便拐進學校紀念品商店帶走幾件文創產品饋贈親友。自從大學校園封閉管理後,線下銷量驟降,線上也僅有在校生和校友幫襯。
北清有名校光環,賣得更好在情理之中。但大部分高校在規劃文創方面,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偏差。
憑啥校友有特供
通過觀察及走訪,硬糖君將目前高校文創問題歸為兩大類。其一是產品開發,其二是服務對象。
先說產品開發。雙一流高校在文創方面起步較早,校方設立專門的官方紀念品中心,有專業人士通過市場調研等方式,隨時掌握受眾喜好,並有專業設計團隊進行設計,且有合作多年的廠家代為生產。
但多數普通高校出於多種因素考慮(比如知名度不夠沒人買),一般不會成立官方紀念品中心,而是由大學生創業中心負責文創產品開發。
大學生團隊一腔熱血執行力高,而且沒有經過社會化改造,創意方面或許更勝職業打工人。但學生在校時間有限,會造成項目持續性不足。尤其是臨近畢業季,團隊中會有不少人乾脆退出,導致項目進行到一半便擱置。
學生團隊的熱情高,但社會經驗不足,也是導致不少高校文創無法自成體系的原因。學生只有設立能力而不能實際生產,文創團隊需要與廠家對接,往往三言兩語便被對方帶走節奏,產品成本一升再升,最終導致資金不足,項目胎死腹中。
也有熱心校友眾籌搞文創,但很有可能事兒沒辦成反而名聲掃地。比如2018年那位被稱為北大口紅姐的女博士,趁著北大校慶之際眾籌口紅頤和園5號獻禮北大華誕。結果又被起底產品沒獲得學校授權,又被質疑口紅三無,最後連學位等都被扒皮。
畢業校友帶頭搞文創名不正言不順,著實風險不小。但要靠一茬又一茬的在校生,雖然會有創意十足的產品誕生,卻難以發展成體系。
其二則是服務對象的問題。作為高校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創服務對象也分校內與校外兩個市場。
華東師範文創包
校內市場包括校友、在校生及教職人員,購買文創產品主要為了紀念;校外市場則是廣大人民群眾,購買文創產品出於對高校的認可與嚮往。
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文創產品,還是主要為校內市場服務的。
通常學校每年會在畢業季採購、定製大量紀念品發給畢業生,也會定期購買紀念品寄給有傑出貢獻的校友。但這些紀念品往往是學校通過招標請來專業團隊,從設計到研發製作一條龍服務。自己學校現成的文創團隊,在這關鍵時刻卻被拋在一邊。
這些產品也是「校友特供」。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每年都會推出一隻紀念小熊,但非校友不可得,有錢也買不到;天津大學曾為有過傑出貢獻的校友定製過一批紀念幣及首日封,這套產品因數量太小知者寥寥,但精美程度確實遠超普通紀念品。
中傳新傳熊,每年衣服色不同
高校對校友重視無可厚非,但日常販售的文創產品也未免過於不重視。一水兒的T恤、U盤、鑰匙扣,不過是換換花紋與logo而已。
原本高校文創就不便大肆宣傳,更多依賴線下口碑為線上導流,產品缺乏特色就更難吸引顧客了,好多人壓根不知道可以買到這些東西。
海外經驗可攻玉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中國現代大學也在這股「師夷長技」的呼聲中誕生。同樣,海外大學在文創方面起步更早,也值得借鑑。
早在上世紀,哈佛、斯坦福等海外名校就已建立了完備的高校文創體系,成立專門團隊從研發設計到合作生產再到店鋪銷售一條龍。
從產品種類看,海外大學的思路更開闊。從水杯、衛衣、羽絨服、筆記本包括床品等一應俱全,基本上學生在校生活需要的一切去一趟校內文創店就可以全盤搞定。
此外,海外大學文創的服務對象也不拘泥於學生群體,每個來逛店的人都是他們要爭取的銷售對象,哈佛大學的文創產品中甚至包括嬰兒圍嘴。
哈佛圍嘴,圖源見水印
海外高校與國際大廠間的合作也很常見,譬如年輕人最愛的Nike、Adidas等便與藤校出品過合作款。這些合作款不僅學生們樂於購買,不少校外人士也紛紛搶購。
現在國內的國潮風興起,高校與品牌也可以琢磨聯動的可能,與大廠合作品質方面更有保證,宣傳方面也有人代勞。
另外,從海外大學的文創設計上也不難發現,高校產品類型雖然都差不多,但不同學校的文創產品各具特色,斯坦福紫、哈佛紅,一看配色就知道出自哪所大學之手。
耶魯戒指
反觀國內高校文創,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提煉本校特色。對於北清等知名學府,文創產品沒太多本校特色也無所謂,校名就是招牌。普通高校則更需要思考如何突出校園文化,而不是跟風看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
雖然高校也有文創聯盟、文創周等組織及活動,但這類文創產品又過分強調設計,忽略了面向的對象是誰,有什麼訴求。譬如西南某院校設計的文創漢服,就屬於輕實踐重雕蟲,不考慮消費者的真需求。
國內購買高校文創的校外主力軍,還屬學生家長們。父母的需求是什麼?當然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學。小巧便攜,又帶著祝福意義的文創產品,絕對能斬獲家長的心,清華藝博搞的御守就是範例。
文具套裝也是不錯的選擇。硬糖君還記得高三那年身邊有不少同學,去找考上名校的哥哥姐姐索要高中時的文具,就為繼承對方的好運氣。來自高校的文具,不更有好意頭嗎?買某某大學文具,三年後校園見,廣告詞都幫你們想好了。
因國內高校文創起步較晚,也不妨除校內文創中心及網店外,多拓寬一些渠道進行販售。普通高校也別覺得自己競爭不過名校,能上名校的人始終是少數,普通院校之間,不就靠著誰在考生中有點存在感脫穎而出嗎。
不能再眼睜睜地看著什麼斯坦福水杯T恤刷屏了,國內高校行動起來,與當地文廟聯動推出考生套裝,準沒錯。
原標題:《用母校保溫杯,才叫真成功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