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管林華
「會計,這是我們家上半年的,共計36元。」近日,黃顯錄像往常一樣,來到村委會繳納自家的保潔費。多年來,村裡的保潔費從1.5元/月/戶漲到6元/月/戶,但村民都會自覺、準時、足額地交納保潔費,全村上繳率一直為100%。
黃顯錄所在的平陽鎮東山村,距離北海市區約26公裡,是一個移民村,窗明几淨的樓房整齊排列,村道寬敞乾淨,房前屋後整潔。
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黃顯錄口中「最髒亂」的村。他說,那時,村子房屋低矮,道路泥濘,垃圾亂堆、汙水亂排、家禽亂放養。
近幾年,東山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開始實施村莊保潔,專門成立清潔鄉村理事會,組織實施環境綠化以及村容美化等。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群眾才能安居樂業。」東山村黨支書、村委主任唐冠飛介紹,該村先後被評為自治區新農村百村建設示範村、自治區清潔鄉村示範點,先後獲得「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村」等稱號。
東山村發生的變化,是北海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該市以守好生態底線為導向,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明顯改善。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北海著力打造山靈水秀氣清海藍生態美的『金字招牌』,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北海市委農辦、鄉村振興辦有關負責人說。該市頒布實施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制度性文件,對市內溼地、紅樹林、海灣、湖泊、水庫、河道劃出紅線加以保護。近年來,北海市空氣品質優良率穩居我區前列,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達100%,紅樹林面積由2011年的3038公頃增加到目前近3900公頃。
2018年起,北海市每年投入財政資金2.5億元,推行鄉村環衛市場化運作,成為全區率先實現鄉村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市場化服務全覆蓋的設區市,從根本上扭轉農村「髒、亂、差」的局面,提前兩年實現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的目標。持續配套推行農村保潔員制度,確保村屯道路、公共設施有人管、有人掃,實現全市337個行政村、4269個自然村保潔員全覆蓋,鄉村保潔工作實現常態化。
同時,該市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和廁所治理,推進水源地周邊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籌集資金4840萬元,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建成一批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解決10多年來難以解決的牛尾嶺水庫飲用水源地汙染等突出問題,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86.95%以上;全域推進鄉村風貌改造提升,1116個基本整治型村莊、135個設施完善型村莊、11個精品示範型建設項目全面鋪開建設。
下一步,北海將圍繞實現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基本途徑與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導向、村民自治的農村垃圾有效治理機制,確保山長青、水長綠、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