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2021-01-09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其實普魯士很早以前只是一個地名,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國家,這要從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說起。

一、所謂「騎士」

所謂「騎士」,就是自帶武器乾糧為國王、貴族或領主打仗的騎兵,他們通過打仗可以獲得封地。騎士是一種身份,並不是貴族,當然貴族是可以當騎士的,比如有名的沒落貴族堂吉科德。有這樣的人為自己出頭打戰,貴族也好、領主也好當然求之不得,於是他們就把「騎士」給美化成很崇高的樣子,還派生出「騎士」精神,在中世紀的歐洲代表了勇敢、忠誠,英雄、俠義。

二、騎士團的出現與十字軍東徵有關

歐洲一開始只有基督教,大約誕生於公元一世紀,他們在蒙昧的歐洲大行其道,教皇、教會有許多特權;國王也希望教皇能幫助他統治,但又不希望教皇凌駕於自己之上,出現了許多政教爭端,不過合作是主流。但到了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了,他們以阿拉伯半島為基礎,以麥加為聖城,迅猛地向外發展,並且把麥地那作為第二聖城、耶路撒冷作為第三聖城。羅馬的基督教教皇擔心了,因為在基督教徒看來,巴勒斯坦是耶穌生活和殉道的地方,耶穌的墳墓也在耶路撒冷,那裡是他們的「聖地」,怎麼能控制在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手中呢?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芒發表了演說。他以奪回耶路撒冷為號召,呼籲組成遠徵軍,鼓動人們「拿起武器」、「奪回主的聖地」,就是要奪回耶路撒冷。

烏爾班二世的演說得到歐洲各國君主、諸侯及教徒們的響應,名義都是要奪回聖地,其實各國有開疆拓土侵略的想法、教皇有打擊「異端」獨尊吾教的念頭,虔誠的教徒們可能真的有保衛和奪回耶路撒冷的想法。於是「到東方去」、「討伐異教徒」、「解放聖城」的呼聲傳遍歐洲大陸,許多傳教士、商人、農民、手工業者等等,甚至小孩,他們叫「童子軍」,懷著狂熱的宗教情感投身於這場「聖戰」,其中特別多的就是騎士,他們有的是國家組織的,有的是貴族、領主組織的,還有的是自己自願參加的。

在十字軍東徵過程中,他們陸續佔領了地中海東岸最富庶的地區和最繁榮的工商業城市,並在這一帶建立起4個十字軍國家,為了保護這些建立的國家,羅馬教皇組織起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他們的任務就是鞏固剛建立的國家、向外侵略、打擊穆斯林,保衛基督教。他們有如同宗教組織的武裝,成了「武僧」。

騎士團內部實行嚴格的集權制管理,基本就是軍隊性質。每個團的最高首領是"總團長",總團長直接聽命於羅馬教皇,必須唯教皇之命是從。羅馬教皇則給予騎士團各種特權,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是:不受十字軍國家的僧俗統治者管轄。就是說國王也管不了他們。在名義上,騎士團必須恪守安貧、守貞和聽命三大戒律。但是,騎士們朝思暮想並且為之忙得不可開交的,卻是積累財富,他們根本受不了清規戒律的束縛。而且,十字軍國家的僧侶封建主為了借騎士團的力量長期佔據地中海東岸,也給予他們以優厚的待遇。因此,騎士團的生活方式極端世俗化,「酒肉穿腸過、美女身邊留"。

三、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有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另兩個是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

三大騎士團中最早成立的是聖約翰騎士團,通常被稱為醫院騎士團,成員多為法國騎士、北義大利騎士、西班牙騎士。它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之前也曾被稱為羅德騎士團(曾長期駐紮在羅德島),當然現在不會再騎馬揮劍了,所謂「騎士」也就是個榮譽稱號。

第二個成立的是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徵期間最顯赫、財富最強大的騎士團,不過正因為財產多加上驕橫一些,他們被法國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編織"異端"罪名殘忍地消滅了,許多成員被燒死,有的穿著鐵甲架在火上燒。開始逮捕他們的那一天是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所以又叫"黑色星期五"。聖殿騎士團成員基本為法國騎士。

最後一個成立的是條頓騎士團,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13世紀初,他們將活動中心自中東轉移到東歐。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們穿和聖殿騎士團一樣的白色長袍,不過上面繡著的是黑十字,作為兩者的區別。從此後白底黑十字就成為條頓騎士團的標誌。條頓騎士團旗幟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樣,它偏向左邊而不是左右對稱。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鬥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

雖然條頓騎士團早已滅亡了,但騎士團的黑十字標誌仍被繼承並延續下來,在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以及第三帝國的軍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標記,代表了從條頓騎士團開始的一脈相承的軍事傳統——鐵與血鑄成的十字架代表用鐵鑄造、用血澆灌。如果我們大家注意一下北歐國家的旗幟的話就不難發現,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等國的國旗上都有這種偏向左邊的十字,這種十字被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十字。今天主要說它和普魯士王國成立的關係。

四、普魯士王國的建立

在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地方是蠻荒之地,在現在的德國北部,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屬于波羅的語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所以從法理上說,這塊地方並不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疆界範圍。1226年,波蘭王國國王的兒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他是條頓騎士團成員,因為自己的領地遭到古普魯士人侵襲,他請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徵運動,先後建立託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徵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普魯士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德意志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歐洲其他種族紛紛前來移民。

後來經過多年戰爭,條頓騎士團被迫割讓了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自己只保留普魯士的殘餘領土(東普魯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到了1512年,一個出生於布蘭登堡的名叫阿爾伯特的人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梵蒂岡的聯繫,宣布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自任普魯士公爵,成為臣服于波蘭最高權力之下的世俗君主。阿爾伯特傳給了他的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但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布蘭登堡公國的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建立了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霍亨索倫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家族,他們來自瑞士,一開始家族勢力不大,爵位也不高,但後來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腓特烈的將軍,此人能徵善戰,在戰場上救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把整個布蘭登堡賞賜給了霍亨索倫家族;布蘭登堡是一片土地肥沃的領地,位於現在的德國東部,其北部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東臨波蘭,南邊是薩克森州,西部是下薩克森州,它環繞著柏林州。更加重要的是按照查理四世的約定,布蘭登堡侯爵是帝國的七大選帝侯之一。霍亨索倫家族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由小地方的小貴族一躍成為德意志的新貴。

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建立了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後,布蘭登堡和東普魯士就成為他治下的兩塊土地,只是這兩塊領地並沒有連接在一起,中間還隔著由波蘭統治的西普魯士。1655年,瑞典和波蘭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北方戰爭」,當時的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和瑞典結盟,對波蘭宣戰;波蘭戰敗後,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通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獲得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1701年,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從此一個強大的普魯士王國正式建立,開啟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1713年,普魯士的第二任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繼位,史稱「威廉一世」。這人就是「腓特烈大帝」的父親。

相關焦點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普魯士公爵阿爾布雷希特1525年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向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一世宣誓效忠,齊格蒙特一世授予他及他的後代對普魯士的統治權。條頓騎士團領地自此轉變為普魯士公國,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普魯士公爵。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布蘭登堡-普魯士的都城布蘭登堡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與17世紀初同普魯士的結合有很大關係,這一步棋將其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展。從12世紀末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大力東擴,其戰場在比布蘭登堡更東邊的波蘭土地上。由於徵服了當地的普魯士人,故而借用了「普魯士」這個名字。
  • 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蠻荒之地居住著古普魯士人,並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時常受到鄰國的欺壓。為此,德意志人不斷東侵,尤其是條頓騎士團,慢慢地同化了古普魯士人,使得普魯士開始使用德語。1701年,普魯士王國建立,跟諸多邦國相比雖然實力強大,但跟大國比起來就不可企及了,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 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
    普魯士的前身是歐洲著名的條頓騎士團,以能徵善戰著稱,歐洲各國都怕他們。普魯士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彪悍作風和軍事傳統,具有鮮明的軍事色彩,武力不是一般的強大,往往普魯士一國能夠單挑三四個國家不落下風。普魯士能夠統一德國最大的依仗就是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普魯士的軍事傳統和彪悍一直延續到二戰時期,二戰時的德軍軍事素養世界第一。
  • 歐洲近代史上的奇蹟:普魯士的迅速崛起
    普魯士的崛起可謂歐洲近代史上的一個奇蹟!中世紀後期的普魯士還是一塊很不起眼的波蘭屬地,在神聖羅馬帝國之外。1618年,普魯士迎來了歷史轉機。在經歷了各種政治婚姻、遺產繼承及共同受封后,神聖羅馬帝國東北部的布蘭登堡選候承襲普魯士爵位,實現了普魯士與布蘭登堡的首度聯合。普魯士逐漸成為德意志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 作為歐洲三大騎士團之首,聖殿騎士團為什麼完全滅亡了
    在黑暗的十字軍東徵時期,歐洲出現三大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其中醫院騎士團傳承為如今的馬爾他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則演變為後來的普魯士公國,也就是如今德國的前身。聖殿騎士團在三大騎士團中戰鬥力最強,財產數量最多並最具傳奇性。
  • 波蘭奧古斯特三世的去世,引起俄國沙皇和普魯士對它的第一次瓜分
    自由選王制還明文規定外國人有資格競選波蘭國王,因此許多國家的王子、公爵曾擔任過波蘭國王。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就是被奧地利和俄國推舉為波蘭國王的,是為波蘭的奧古斯特三世。正是這位國王的去世而引起了對波蘭的第一次瓜分。奧古斯特三世在1763年10月5日七年戰爭剛結束不久去世。長期垂涎波蘭國土的俄國聞訊立刻行動起來。這時俄國沙皇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她也是一位歐洲政壇上的有名君主。
  • 200年前建國,60年前稱霸世界,如今卻消失在了地圖中
    前波蘭屬國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瞅準時機坐地起價,要求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承認其為普魯士王國。當時歐洲國家形態主要分為帝國、王國、公國3種,帝國只有一個叫「神聖羅馬帝國」,理論上以羅馬帝國正統的名義統治整個歐洲。
  • 元首的鐵拳《戰艦世界》大選帝侯號
    大選帝侯」號戰列艦是《戰艦世界》德系戰列艦的10級戰列艦,被很多玩家稱為德系的驕傲。硬朗威武的外形,火力兇猛的主炮,厚實全面的裝甲讓大選帝侯號在玩家心中名聲頗高。H計劃設計了安裝不同口徑火炮和不同排水量的多個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採用了長艦艏和四個三聯裝406mm炮塔的方案即是遊戲中的大選帝侯號。在後續設計,該方案換裝了420毫米火炮。
  • 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個人簡介(源自中科院官網):侯建國,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博士,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