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譯系統機制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細胞後能夠「劫持」宿主翻譯系統,同時還激活細胞的雙鏈DNA斷裂反應,為病毒複製服務。該研究為更好地防控新城疫和改造溶瘤病毒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s)》。

據丁鏟研究員介紹,NDV引起的新城疫仍是危害養禽業最大的禽病之一。除了對禽類具有致病性之外,NDV還能夠特異性地在人類腫瘤細胞中複製,具有溶解腫瘤的病毒學特性。

病毒作為一類嚴格的胞內寄生物,完全依賴於宿主的翻譯系統合成病毒蛋白,宿主的真核翻譯系統是重要的調控靶標,研究人員首先證實NDV感染抑制細胞蛋白翻譯。進一步研究發現:NDV的NP蛋白「劫持」翻譯起始因子,使其優先進行病毒蛋白的翻譯。此外,病毒在細胞中的迅速複製也會造成細胞損傷的發生。研究人員發現:NDV感染細胞激活細胞的雙鏈DNA斷裂,有趣的是:NDV的HN和F蛋白誘導細胞融合也能激活雙鏈DNA斷裂,此過程同時也能幫助病毒複製。該研究首次闡釋了NDV劫持宿主翻譯系統和誘導DNA損傷、協助病毒高效複製的新機制,揭示了病毒結構蛋白NP、HN和F的新功能,為闡明NDV和其他副黏病毒的複製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資助。(通訊員 王雷)

 相關論文連結:

(1)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610

(2)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514

相關焦點

  • 上海獸醫所闡釋新城疫病毒拮抗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細胞過程中,其非結構蛋白V能夠通過降解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接頭分子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從而促進病毒複製。
  • 我國科研人員揭示病毒劫持宿主感病基因的新計謀
    Plant Cell | 中科院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組揭示病毒劫持宿主感病基因的新計謀編輯 | 奕梵但是這些VSR蛋白自身在病毒侵染早期是如何逃逸被抑制的分子機制卻從未被探究。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
  • 加州理工團隊揭示新冠病毒抑制宿主防禦的機制
    、蛋白質翻譯和膜蛋白轉運,並描述了病毒幹擾這些基本細胞過程的分子機制。SARS和MERS的病原體也會劫持宿主細胞的成分並逃避免疫的檢測,針對其機制,既往研究提出了幾種思路,包括抑制細胞核中的宿主mRNA轉錄(Canton et al., 2018)、宿主m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降解(Kamitani et al., 2009; Lokugamage et al., 2015),以及阻止宿主細胞內的翻譯等(Nakagawa et al., 2018)。
  • 研究報導蟲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跡基因逃逸表觀抑制新發現
    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雙生病毒是一類單鏈環狀的植物DNA病毒,能夠侵染包括玉米,番茄,木薯等多種重要的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重要毒力因子Nsp1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新冠病毒採取多聚體蛋白的方式進行翻譯,在蛋白酶切割下,ORF1a、ORF1b被加工為成熟的病毒非結構蛋白,其中Nsp1是病毒感染最先表達產生的蛋白質。病毒Nsp1能夠靶向宿主40S核糖體亞基導致翻譯暫停,並激活核酸酶水解宿主RNA,而病毒RNA不受影響,以此劫持宿主系統。Nsp1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也可能作為減毒疫苗的靶點。
  • 狂犬病毒如何劫持神經系統
    在無法及時獲得疫苗情況下,這些能夠導致身體內器官癱瘓的病毒,常常是致命的。每年約有5萬5千人死於狂犬病。雖然狂犬病也有個別治癒病例,但是目前仍然認為狂犬病的死亡率幾乎為100%。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該致命病毒進入神經中樞系統、爆發毒力並導致病症發生的確切機制。
  • 郭惠珊組發表蟲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跡基因逃逸表觀抑制新發現
    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雙生病毒是一類單鏈環狀的植物DNA病毒,能夠侵染包括玉米,番茄,木薯等多種重要的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 新發布尼亞病毒與宿主幹擾素系統互作研究獲系列進展
    在第一項研究中,該團隊繼續對HRTV與I型和III型幹擾素下遊信號分子的相互作用開展了功能和機制分析,發現HRTV一方面可利用NSs介導分子空間位阻阻斷轉錄因子STAT2的磷酸化激活和入核,另一方面可能通過劫持宿主免疫反應的負反饋調節機制,誘導另一個轉錄因子STAT1去磷酸化,從而高效破壞I型和III型幹擾素下遊信號過程,阻斷幹擾素誘導的抗病毒基因表達。
  • 回顧2018 | 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來研究病原-宿主互作?
    2018年,蛋白質組學研究病原-宿主互作的論文屢屢見刊於Cell、Nature、Immunity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今天我們回顧這些發生在2018年的亮點研究,去洞察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研究來探究病原-宿主互作機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
  • Mol Cell|揭示SARS-CoV-2抑制宿主翻譯的機制
    然而病毒感染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病毒的多個組成部分,並且在活躍的病毒複製過程中,某些病毒蛋白通常在細胞中異常高表達【1,2】。因此,了解每種病毒蛋白對感染細胞的作用,對於闡明病毒的致病機理及新型治療靶點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JEM:揭秘單純皰疹病毒躲避宿主免疫系統感染大腦的分子機理
    患者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會抑制HSV1對大腦的感染,但HSV1有時會躲避大腦的防禦機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胡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幫助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該工作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首次系統地繪製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FTSV)感染後宿主蛋白的調控圖譜,並進一步揭示了SFTSV的感染過程依賴於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unfold protein response, UPR)的輔助。  SFTSV是近年來流行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多地的一種新發蜱傳布尼亞病毒,確診感染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致死率可達30%。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植物如何抗病毒?我科學家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新華社合肥10月10日電(記者徐海濤)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 揭示日本腦炎病毒宿主適應的新機制
    該團隊發現,日本腦炎病毒基因I型(GI)對於基因III型(GIII)在水禽宿主中具有適應性優勢,這種優勢具有宿主特異性,僅在禽類宿主中發現。這為探究近年來在我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日本腦炎病毒流行出現的由GIII型向GI型轉變的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有趣的是,該組織無法被病毒入侵。實際上,分生組織尖端的培養物可消除受感染植物中的病毒,並被廣泛用於開發無病毒品種。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研究人員揭示了擬南芥莖尖分生組織中的幹細胞及其新生子細胞如何抑制黃瓜花葉病毒
  • 研究揭示宿主蛋白Cyclophilin A調控抗病毒天然免疫機制
    6月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文軍課題組在國際期刊elife 在線發表了題為Cyclophilin A-regulated ubiquitination is critical for RIG-I-mediat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宿主蛋白
  • 科學家利用單病毒粒子示蹤技術揭示海水魚類病毒侵染機制---中國...
    近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秦啟偉研究團隊與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宏達合作,首次將單病毒粒子示蹤技術應用於水生經濟動物大分子DNA病毒研究,從時間、空間尺度多層次揭示了石斑魚虹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