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城市所面臨的極端天氣比預期的更多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2月20日每日科學網站報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新研究首次使用所有氣候模式分析了歐洲所有城市的洪水、乾旱和熱浪的變化情況。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

  研究顯示,所有571個城市的熱浪有所加劇;乾旱狀況日益嚴峻,特別是在南歐地區;河流洪水有所增加,特別是在西北歐的一些城市。在最壞的預測下,大多數歐洲城市的所有災害都會增加;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預計英國85%有河流的城市都將面臨更多的河流洪水。利用所有可用的氣候模式所作的預估,研究人員指出了三種可能的未來結果,稱之為高、中、低影響情景。

  研究表明,即使是最樂觀的情景(低影響情景)也預測所有歐洲城市的熱浪天數和最高溫度都將上升。熱浪天數增加最多的是南歐城市,而歐洲中部城市在熱浪期間的溫度增幅最大,低情景情況下增幅為2~7℃,在高情景情況下則為8~14℃。對於乾旱和洪水的變化,受影響的城市取決於預測情景。在低影響情景下,只有南歐城市的乾旱情況會加劇,而歐洲西北部城市的河流洪水情況會更為嚴峻。到2051—2100年,在低影響情景下,預計伊比利亞南部城市的乾旱將比1951—2000年期間嚴重兩倍以上;而在高影響情景下,未來98%的歐洲城市將面臨更嚴重的乾旱,南歐城市的乾旱將比今天嚴重14倍之多。

(責任編輯:吳鵬)

相關焦點

  • 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挪威最低氣溫-41℃(圖)
    英國各地5日普遍遭遇嚴寒和大雪,惡劣天氣導致包括倫敦在內的各地多個機場被關閉、鐵路和公路交通受阻、數百所學校停課。氣象部門預測,嚴寒天氣將持續兩周左右。新華社/法新  綜合媒體報導,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交通幾近癱瘓,民眾生活極為不便。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
  • 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 挪威最低氣溫-41℃
    中新網1月7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交通幾近癱瘓,民眾生活極為不便。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  目前英國近半個國家的領土都處在冰雪封鎖之下。
  • 夏季熱浪襲擊歐洲,極端炎熱天氣正在改變旅遊業
    夏季極端炎熱天氣,意味著夏季假期可能會被秋季假期所取代。目前席捲歐洲的酷暑和極端炎熱天氣,可能會讓歐洲大陸的歷史名城和地中海海灘,在夏季變得不再那麼熱鬧。隨著遊客重新思考夏季度假的概念,,不斷上升的氣溫將影響人們到歐洲的旅行計劃。
  • 面對極端天氣,各國城市準備好了嗎?
    極端的天氣確實令人害怕,就像這次暴雪,連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著實令人措手不及。北京也有同樣的經歷。10年前的12月的一個下午,在近5個小時的時間內北京的地面就留下了幾釐米厚的積雪。因受暴雪的影響,致使數千名乘客滯留在環形路上長達數小時。四年前的一個夏天,一場傾盆大雨再次使北京交通陷於癱瘓狀態。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難以忍受的高溫和高溼天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比預期提前了幾十年。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出現了數千次異常或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溼熱。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經濟,甚至可能超過人類生存的生理極限。
  • 歐洲氣象科學家關注極端天氣預測和預防
    歐洲氣象大會12日在荷蘭城市烏得勒支開幕。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如何通過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測和預防,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造成的損失。
  • 極端天氣肆虐歐洲多國
    連日來,德國南部持續遭遇暴雪天氣。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政府1月7日公布消息稱,該州米斯巴赫縣的暴雪天氣已被定性為雪災級別。目前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山區的雪崩危險已經達到地區最高警戒水平,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幾乎全部發出二級雪崩預警信號。
  • 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兩天前凌晨突發的暴雨和洪水淹沒了該國西南部克雷姆斯克等3個城市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村莊的5000多棟房屋。俄方消息稱,已有155人遇難,數百人入院治療,超過萬人受災。災區電力、燃氣、供水系統中斷、鐵路被毀、水質微生物超標……災難規模「空前巨大」,僅救援部隊就已出動超過1萬人。而在德國東部、南部、西北部,英國西南部,波蘭等歐洲其他地區,強降雨後也報告有路橋損壞和人員傷亡。
  • 熱浪持續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經濟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秦天弘)《經濟參考報》7月30日刊發題為《熱浪持續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經濟》的報導。文章稱,近日,熱浪席捲整個歐洲,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進入持續「燒烤模式」,紛紛刷新當地最高氣溫紀錄。在如此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工業和農業等各方面經濟生產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 極端高溫天氣席捲歐洲 德國連續兩日刷新紀錄
    7月25日,席捲整個歐洲的極端高溫天氣使德國連續兩天刷新最高氣溫紀錄。德國氣象部門當天在下薩克森州林根市錄得42.6攝氏度的氣溫,為該國自188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7月25日,席捲整個歐洲的極端高溫天氣使德國連續兩天刷新最高氣溫紀錄。德國氣象部門當天在下薩克森州林根市錄得42.6攝氏度的氣溫,為該國自188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圖為25日下午,柏林市中心一處公園內,人們在噴泉周圍休憩。
  • 8月極端高溫天氣或比往年更多
    那麼,厄爾尼諾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天氣嗎?世界氣象日前夕,國家特聘教授、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教授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今年夏天很有可能還有一次連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不排除會有產生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     厄爾尼諾現象由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產生,雖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區域,但影響卻波及全球。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氣象學中,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閾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極端天氣預警!雷暴和大雪將襲擊歐洲大陸,歐洲「不穩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天氣預報稱,歐洲部分地區將迎來「大雪」,低壓區將向南移動,而英國將遭遇「大風」和「強風」。英國廣播公司天氣預報:歐洲做好準備。歐洲本周末將遭遇「嚴重」降雪,整個歐洲大陸的情況仍「不穩定」。隨著強風席捲英國,強風看起來也「有可能」形成。
  • 科學家分析認為印度洋周邊極端天氣將會增加
    研究小組領導者蔡文居與他的團隊評估認為,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還保持現在的勢頭,將對未來印度洋極端正偶極子位相事件產生重要的影響。 科技日報訊 印度洋是溝通亞洲、非洲、歐洲和大洋州的海洋要道。
  •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法國持續高溫乾旱天氣引發火災,當地葡萄種植者損失慘重。【法國45度高溫破紀錄 街道噴水】法國氣象局表示,28日,南部的加拉爾格勒蒙蒂厄測得攝氏45.9度高溫,打破2003年的44.1度全法最高溫紀錄,近4000所學校緊急停課一天。
  • 十大極端異常的天氣
    然而,在反常的情況下,天氣並不因季節而變化。在這個列表中,我們將討論一些罕見的情況,天氣已經進入反常的季節轉變或已經採取了其他異常的行動。1、1992年艾伯塔省奇努克加拿大艾伯塔省每幾年會有一次溫暖的空氣和天氣,被稱為「奇努克」。然而,這是最值得注意和獨特的一個來到艾伯塔省。
  •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什麼情況 歐洲高溫天氣有多恐怖
    歐洲正經歷今年第一波熱浪,許多地方氣溫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6月同期紀錄。連日來的熱浪已在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造成共7人死亡。由於緯度較高,德國的夏天很少有這樣極端炎熱的天氣。據德國氣象局說,今年6月是德國全面測量記錄天氣以來"最熱、日照時間最長的月份"。人們紛紛躲進公共泳池,尋找清涼。
  • 李澤椿:謹防極端天氣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成成 任俊  最近幾年,一場暴雨便可以讓市民在城市裡「看海」,一到秋冬季節京津冀地區便陷入「十面霾伏」…… 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人類的生存環境與生態環境面臨的危機日益凸顯。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45.9度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