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悶熱的夏天,來一場「及時雨」無疑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它不僅可以迅速緩解悶熱,還能夠將你從成群的蟲子中解救出來。我們人類應對雨天的方式有很多種:雨傘、雨衣、待在室內或者屋簷底下,但地球上其他的大多數生物都沒有這些「奢侈品」。
對於同樣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成千上萬的昆蟲來說,因為它們中的許多昆蟲已經習慣了在空中飛行,所以必須學會處理從天上掉下來的死亡水滴。那麼,昆蟲是如何應對雨天的呢?在暴風雨期間蒼蠅和蟲子會去哪裡?
身材嬌小、動作敏捷以及善於飛行是一些昆蟲的普遍優勢,但在暴風雨或嚴寒等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這些優勢並不能帶來什麼好處。昆蟲是放熱的,這意味著它們的小身體的溫度會對外界環境產生反應。
當天氣變冷時,昆蟲的新陳代謝會減慢,活動水平也會降低。另一方面,在溫暖的溫度下,昆蟲會充滿活力,頻繁活躍。
而當昆蟲被弄溼時,它們重量就會增加,使得它難以飛行。在某些情況下,水還會使它們的翅膀粘在一起。再加上在潮溼或寒冷的天氣裡,昆蟲的能量水平較低,這可能會使它們變得脆弱,而且明顯不那麼靈活。在暴風雨期間經常出現的大風也會使飛行和保持在正軌上的能量消耗更大。
大多數昆蟲擁有強大的外骨骼,可以使它們即使撞擊在物體也不會受到任何嚴重傷害,但這依然是一個令人痛苦乃至筋疲力盡的過程。總有你不知道的事,雨滴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與大多數昆蟲的重量相比,雨滴產生的巨大衝擊力很可能致命。
考慮到風雨帶來的風險,許多昆蟲都會通過一些合理的途徑尋求庇護。許多物種對氣壓的變化都很敏感,因此他們能夠預測什麼時候會下雨或是否有惡劣天氣即將來臨。預測到這一點後,他們可以在木材上或者地上挖個洞躲進去,或者在樹葉、灌木叢、巖石或建築物的屋簷下找到避難所。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昆蟲都這樣,因為有些昆蟲能夠更好地抵禦強風和雨滴的猛烈衝擊。較大的昆蟲,像甲蟲和蜻蜓之類的,更能抵抗雨滴的衝擊,並能更好地控制它們在風中的飛行模式。
令人惱火的是,儘管蚊子的體型和重量都很小,但它們似乎也具有在傾盆大雨中存活下來的獨特能力。研究表明,蚊子實際上並沒有在跟雨滴的衝擊力「硬碰硬」,因此受到雨滴的影響較小。蚊子非但不會抵抗衝擊,反而會「乘風破浪」。
它們在從雨點下逃脫之前,可能會下降個十米左右,全身布滿獨特的防水絨毛能夠防止雨水沾溼自己,讓它們得以從水滴下方滑出,繼續向最近的充滿血液的生物飛去。
雖然不斷遭受轟炸的滋味並不好受,甚至一不小心就會有一頭扎向地面的危險,但因為此時許多其它的昆蟲都在躲藏或等待時機,所以蚊子就可以利用空曠的場地尋找食物。但就這一方面來看,鹿角網不得不認為,蚊子的數量之所以如此龐大,至少有一部分應該歸功於它們是在拼了命地生存。
另外,還有一些昆蟲會利用雨水來指示應該交配的時間。一旦春雨減緩或停止,某些種類的切葉蟻會釋放信息素來吸引伴侶。雨後,雄性也會從地面冒出來,被求偶氣味吸引。
大多數人都儘量避免在雨中行走,但也有真正喜歡它的人,他們可能會充分利用傾盆大雨好好享受。同樣的,大多數昆蟲會在雨過天晴前尋找掩護,避免被淋溼或著涼,但也有一些物種陶醉於好雨帶來的好處和潛在的交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