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3日凌晨4點,我從寧波老家騎著電動車出發,沿著國道、省道等一路騎了14個小時,終於平安到達了溫州。」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的大二學生裘鵬宇用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為自己的寒假畫上了圓滿句號。更拉風的是,他的電動車電池還是自己運用大學所學親自改良過的。
買車不帶電瓶
只因想自己改良
裘鵬宇是溫大甌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去年9月,剛上大二的他買了一輛電動車代步。但與其他人的電動車不同,他的電動車裡面並沒有電瓶。原來,裘鵬宇考慮到廠家自帶的電瓶續航能力不夠理想等原因,想要自己動手改良成一個可拆卸的隨身攜帶式充電電池。
上網查找了諸多資料,加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裘鵬宇最終選擇了不僅輕便而且經久耐用的鋰電池。於是他在網上購買了幾塊鋰電池,並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把鋰電池焊接在了一起,放到了自己新買的電動車裡。車子一旦沒電了,就可直接把電池拿出來充電,而不需要推車前往充電地點。「一般的電動車電瓶充滿電能跑70公裡左右,這個改良後的鋰電池不僅輕便,而且充滿電就能跑130公裡左右。」裘鵬宇說。
14小時騎行330公裡
平安到校報到
有了改良後的出行設備,他逐漸萌生了跑長途回家的想法。然而,對於裘鵬宇的這個不尋常舉動,無論商家還是室友都持懷疑態度,並不相信他改良後的電池能夠適應長距離騎行。「騎行計劃」同樣沒有得到裘鵬宇父母的支持,他們都認為這種方式不夠安全。為此,裘鵬宇事先製作出詳細的騎行計劃、路線,並提出每隔一段時間向家人發送微信共享位置,最終成功說服了父母。春節前放寒假時,裘鵬宇根據導航規劃了最佳騎行路線,將自己的想法正式付諸實際。
「騎行回家的時候,天氣比較冷,我就按照導航的路線一直騎,快沒電的時候就去找個修電動車的店充一下電。回家路上一共充了兩次電,但由於當時是第一次騎行這麼長的距離,缺乏經驗,而且對路況也不太熟悉,所以花了兩天時間才安全到家。」裘鵬宇告訴記者,此次從寧波騎行來溫州,他換了一條新線路,再加上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所以僅耗費14個小時就平安到校,提前一天趕上了3月4日甌江學院開學的日子。
記者了解到,回溫的騎行中,裘鵬宇走過國道、省道、縣道、鄉道,途經寧波、台州、溫州三個城市,共騎行了330公裡。
「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沿途的美景卻讓我感覺很舒適,如果不是騎行,也許這些路一輩子都不會走過。」裘鵬宇回憶說,在騎行過程中,他還將沿途看到的風景以及騎行的感悟發到朋友圈跟親友、同學分享,剛開始對他持懷疑態度的同學都紛紛點讚,為他的勇氣和毅力鼓掌。
成功完成兩次騎行的裘鵬宇十分開心,他興奮地表示:「這讓我的大學生活有了不一樣的回憶。也讓我相信,再長再遠的路,只要是自己的選擇,就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