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皇帝在晚年的時候,大肆尋求長生不老藥,想要獲得永生的力量。永生這兩個字,千年以來吸引了無數人,他們都痴迷於長生之術。但是他們都錯了,人類是不可能永生的,狂熱的追求永生不過是痴人說夢罷了。
我們來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何不能永生,永生的具體意思就是不會死亡。那人為何會死亡?因為我們的基因鏈上的粒子在不斷丟失,丟失到了一定程度,人體就不可避免地進入一種衰老的狀態中。細胞更新換代的速度下降,新陳代謝能力下降,肌肉組織萎縮,乃至精神萎靡。出現這樣的情況,人體就步入了老年階段,這是不可逆轉的。依靠一些特殊的藥物也只能起到延緩的作用。時間一到,人還是會死亡。
所以人在生物學上是不可能永生的,但是有種動物可以,你絕對想不到。它就是龍蝦,一種深受我們喜愛的美食。
龍蝦的各項指標
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龍蝦的一生會經歷多次脫殼。金蟬脫殼是因為它的身體長大了,原本的外殼限制了它的生長,必須要拋棄它才能繼續成長。龍蝦脫殼略有不同,它脫殼那就是換了一個身體,把之前的身體徹底拋棄了。這麼說的意思是它的脫殼過於徹底,只要是和外殼連在一起的東西都會脫落。
脫殼的次數是我們判斷動物的壽命的方法,在龍蝦身上卻不適用。科學家研究了龍蝦在不同年齡段的指標,發現年長的龍蝦和年幼的龍蝦,在速度和力量上並沒有太大差異。再研究一下龍蝦的繁殖能力,發現也沒有什麼區別。說明龍蝦的這些指標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它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生物學永生的。
龍蝦的基因
基因是生命的密碼,藏著一個動物所有的秘密。在人類的基因鏈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許多端粒。這些端粒就是基因的「壽命」,當端粒的數量減少時,基因的力量也會衰弱,人體的全部機能都會受到影響。
美國生物學家海夫利克認為這種變化影響到了細胞分裂,在他看來,人類不能獲得永生的原因就是細胞的壽命太短。細胞主要通過分裂的方式來延續生命,但是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這個值是56次。超過這個次數細胞便無力再分裂了,等待它的是死亡。細胞一死亡,人體自然也會死亡。這就是海夫利克極限,是科學家提出的一個關於生命極限的理論。
龍蝦的基因和別的動物有個不一樣的地方,它的端粒酶不在器官中,而是在機體組織中,端粒酶是種能延緩端粒減少速度的物質,也能增加細胞的分裂次數,人體中的端粒酶都在器官組織中。龍蝦體內的端粒酶在機體組織中,帶來的作用就是增加細胞分裂的次數。細胞保持著更新換代的速度不變,龍蝦的身體便不會衰弱,它打破了海夫利克極限。
所以龍蝦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生物學永生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龍蝦還是會死亡。人類的捕食、生存環境的變化,乃至同類的攻擊,都會成為龍蝦死亡的原因。這個世界上真正可以獲得永生的生物,或許在海底,海底世界的環境我們不清楚,科學家推測一些生物有可能會在特殊環境中實現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