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學了一些假的偏旁部首!

2021-01-09 億代驛路之民間闡史官

三.關於漢字歸部原則的探討

前面說過,部的確立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確立這個框架體系的目的,就是如何讓近萬甚至數萬個單字像飛鳥還巢那樣各回各家繁而不亂,因而確立一套科學明確的歸部原則就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以下為教育部、語文委2009年1月12日發布的《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裡的「漢字部首歸部規則」的部分內容,

一.從漢字的左、上、外位置取部首。如果左和右、上和下、外和內都是部首,則只取左、上、外位置的部首。

示例: 彬(木)舊(丨)裹(亠)暮(艹)圓(囗)聞(門)

二.如果漢字的左、上不是部首,右、下是部首,則取右、下位置的部首;半包圍結構的字,如果外不是部首,內是部首,則取內。

示例: 穎(頁)荊(刂)彎(弓)矍(又)島(山)載(車)

三. 如果漢字的左和右、上和下都不是部首,則按照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從偏旁的位置取部首。

示例: 蠲(皿)嬲(田)賾(貝)蠢(蟲)嫠(攵)贏(月)

四. 如果由上述位置取不到部首的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的字或其它字,則從起筆的位置取單筆部首。

示例: 靆(一)暢(丨)尹(乛)粵(丿)舉(丶)彧(一)三(一)果(丨)我(丿)良(丶)乖(丿)承(乛)

五. 如果在取部位置上少筆與多筆幾個部首出現疊合時,則取多筆部首,不取少筆部首。

示例: 贛,左旁的上頭有「丶」「亠」「立」「音」等部首疊合,取「音」;靡,外框有「丶」「廣」「麻」等部首疊合,取「麻」; 威,起筆處有「一」「戈」等部首疊合,取「戈」; 太,起筆處有「一」「大」等部首疊合,取「大」。

可以看出,裡面存在大量嚴重問題。比如,

第一組的示例中,彬、裹、暮、聞4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彬為形聲字,歸彡部林表聲;裹為形聲字,歸衣部果表聲;暮為形聲字,歸日部莫表聲,聞為會意兼形聲字,歸耳部門兼表聲。

第二組的示例中,穎、荊2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穎歸禾部,頃表聲,荊為形聲字,歸艹部刑表聲。

第三組的示例中,蠲、嬲、釐、贏4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蠲歸虫部,嬲歸女部,釐歸裡部,贏歸貝部。

第四組、第五組也有不少問題,尹歸又部的附形部首;承,上為人的異形,左右為廾的異形,中下為手,所以歸廾部或手部都更合理;果應歸木部;我應歸戈部;威從女從戌,應歸女部。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外是,這個規範根本不合漢字的構造原理,對於漢字進行了頗為不講道理的「強拆」,因而造成認識與歸部的錯誤。《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一節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是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地從關節處切割分離,族庖是出於主觀臆斷硬砍骨頭肢解,結果經常把刀砍壞。好廚師遵循的客觀規律是牛的身體結構,好的字書編纂者遵循的客觀規律就是漢字本身的結構規律。現在這個標準顯然是根據「族庖」的主觀臆斷和認識水平制訂的,通俗地說就是不講道理進行「蠻幹」,上則愧對倉頡、許慎,下則誤人子弟貽患後學,外則受譏於異邦他國,實屬很不應該。

在這個規範的要求和指導下,包括《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在內的很多現當代華文漢字字典,都開始在歸部這個關鍵環節疑似敷衍了事。具體的做法就是庸俗化和無原則的「多屬」化,表現為對會意字不考察其部首與偏旁的主次關係,一味圖省事,一刀切簡單化地歸入「首部」而不是探究其真正的「部首」;對形聲字很多時候用聲符做部首而將意符當做偏旁;前面已經將該字歸了甲部,後面自己也覺得於理不甚通,便又來了個「多屬」的辦法再歸入乙部甚至丙部,就是一個字歸入了兩個甚至更多的部。比如《通用規範漢字字典》部首檢字表「說明」裡稱:為了方便讀者查檢,有些字分收在幾個部首內。如「蠲」字在「八」部、「皿」部、「罒」部和「蟲」部都能查到。《新華字典》則這樣表述——為方便讀者查檢,《檢字表》中有些字仍採用「多開門」的方式,分別收在所屬規定部首和傳統習用部首之下,收在後者的字右上角加有「。」的標誌。如「思」字在「田」部和「心」部都能查到,在心部的思右上角帶「。」。

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檢索查詢方便,但是忽略了同樣會給檢索查詢帶來疑惑和混亂,尤其給想真正掌握漢字造字方法和形音義真諦的讀者以嚴重的誤導。歸部就像將個人登記在戶口簿上一樣,其信息必須單純而且可靠,才會形成有嚴密數學邏輯的資料庫,否則就像有些人只有一條戶口信息,而另外一些人有兩個甚至多個戶口信息重複歸入,勢必形成嚴重的混亂,出現「一子多母」或者「一人多姓」的邏輯尷尬。所以本書贊同《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傳統字典嚴格歸部的辦法,必須做到一字一部,一子一母、一人一姓,即便是對所謂的多音多義字,也只歸入一部一次,只是在條下交待說明該字的其它讀音和義項。本書對歸部原則提出以下探討意見供讀者甚至專家學者進行討論。

總則:先弄清字的結構類型。形聲字則儘量歸入作為意符的形部,儘量不要歸入作為音符的聲部;會意字則儘量歸入表示共性的、不可取代的部分,儘量不要歸入表示個性的、可以取代的部分。按照「部首」歸部,而不是按照「首部」歸部,首部就是一個複雜的字書寫順序排在第一的看似部首的構件,一般是在一個字內偏左偏上偏外的位置,很多字首部就是部首,但相當一部分字的首部根本不是部首。要找到真正的部首做到正確地歸部,必須注意那些極易混淆的部首和首部的關係。【有刪節】

以上為3500個常用的和次常用的漢字中,選取148個常用偏旁,並加以命名。首先在數量上與通行的201部首相比缺漏甚多,而且裡面雜以不少單字,真正的部首又少了很多。比如左右結構的字的右部一般稱為「邊」,這些邊很多是部首,而左邊稱為「旁」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偏旁,比如鳥字邊、欠字邊、鬥字邊等等。也有一部分所謂的偏旁部首屬於單字,比如皮字邊、殳字邊。像這樣單字參與構字的例子不可勝數,根本沒有必要專門對其尤其是只對其中一小部分進行取名。另外有的對漢字尤其是簡化字的錯誤拆解,比如二字頭、春字頭、黨字頭、學字頭,美字頭。另外很多命名根本不能體現該偏旁部首的真正含義,這樣就會誤導學生以及讀者,一開始就對這些偏旁部首產生誤解了,更遑論日後根據部首理解該部的屬字。比如「王字旁」實則與王無關,是玉部,「單耳」與耳朵無關,其實是跪坐的人,「左雙耳、右雙耳」都與耳朵無關,分別是表示臺階的「阜」和表示城鎮鄉村的「邑」。

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任何一個部首本來都具有實際明確而具體的含義。在大陸,因為簡化字改變了原有的部首系統,所以從簡化版的《新華字典》和教科書出版以來,學校和社會都開始強調「偏旁」的說法,而漸漸淡忘了部首的概念。只有到了大學文字學的課堂,才會系統地進行漢字部首知識的教學。至於廣為流傳的偏旁部首俗稱,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甚至張冠李戴的無理稱謂,本書嘗試矯正糾正如下:

廠,廠字旁,不妥;音喊,指山崖;應讀為:山崖廠。

,角字頭,不妥;角字不可分。但在負、色等字裡就是人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斜人頭。

亠,點橫水,不妥;音頭,指頂端;應讀為:頂端頭。

冫,兩點水,不妥;音冰,指冰;應讀為:兩點冰。

冖,禿寶蓋,不妥;音冪,指冪幕;應讀為:冪字頭。

冂,同字框,不妥;音炯,指郊外劃定的區域,進而多指一定的範圍;應讀為:範圍框。

卩,單耳,不妥;音節,指跪坐的人;應讀為:跪坐人。

阝,雙耳,不妥;在左為阜,指臺階;在右為邑,指城鎮村落;應讀為:左邊阜,右邊邑。

凵,兇字框,不妥;音坎,指土坑;應讀為:土坑坎。

廴,建之,不妥;音飲,指遠行;應讀為:遠行底。

廾,弄字底,不妥;音共,指拱、供;應讀為:雙手供。

囗,方框,不妥;音圍,指圓形、城牆圈界或蓆子等方形輪廓的物事;應讀為:方圓圍。

彳,雙立人,不妥;音赤,指人行道;應讀為:人行道。

彡,三撇,不妥;音山,指色彩絢爛聲音連綿;應讀為:聲色邊。

夂,折文,不妥;音止,指到達,也包含夊,指猶豫;應讀為:到達止。

廣,廣字旁,不妥;音眼,指敞屋;應讀為:敞屋廣。

宀,寶蓋頭,不妥;音眠,供人眠臥的房子;應讀為:家室頭。

彐,橫山,不妥;音記,是彑的異形,指砍下的豬頭;應讀為:豬頭彑。

巛,三拐,不妥;音川,就是川,指河流;應讀為:三拐川。

,恭字底,不妥;音心,就是心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恭心底。

,告字頭,不妥;音牛,就是牛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告牛頭。

攵,反文,不妥;本作攴,音撲,指扑打;應讀為:敲打撲。

月,月字旁,指肉就不妥;這時應讀肉,就是指肌肉;應分別讀為:月字旁;肉字旁。

灬,四點,不妥;本讀「標」,是火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四點火。

𡗗,春字頭,不妥;音掏,是人雙手奉獻的意思;應讀為:雙手奉。

氺,泰字底,不妥;音水,就是水;應讀為:泰水底。

罒,四字底(疑為頂),不妥;音網,就是網;應讀為:網字頭。

龸,黨字頭,不妥;黨是上為「尚」的形聲字,不存在什麼黨字頭,簡化字「嘗」是從尚省口的,繁體就是嘗,上面就是尚;應予以取消。

穴,穴寶蓋,不妥;音穴,就是指洞穴;應讀為:穴字頭。

癶,登字頭,不妥;音波,指腿腳蹣跚;應讀為:腿腳跛。

覀,西字頭,不妥;音亞,指塞緊蓋子;應讀為:塞蓋亞。

糸,緊字底,不妥;音冪,指絲、聯繫;應讀為:絞絲底。

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些偏旁

這裡說的偏旁是狹義上的偏旁,即除過部首和單字的固定組合。這些組合如今大多已經不當單字使用,其實這些字在造字之初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裡往往是很常用的本字,後來為了表達複雜的含義,加上了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形成分化字。「闢」字雖然分化衍生出了避、僻、劈等字,但是本字仍然在獨立使用,所以容易被人們發現和理解這種關係。對於那些衍生分化之後本字不再單用的字,如「載、哉、栽、裁、烖、酨」等字中,「土+戈」是讀「災」的音符,在甲骨文裡是很常見的單字,在今天的輸入法裡是沒有這個字的,在一般的字典也是不收這個字的,一般人甚至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字,而是當做偏旁來對待。最好不要將這些固定組合的偏旁拆分看待,拆分之後往往會產生誤解。也有一些字的形狀變化較大不易識別,拆分看待也會產生誤解,需要特別注意。以下是《簡化字總表》裡所謂可以簡化的14個「偏旁」,其中「訁飠糹釒」其實分別是「言食糸金」四部首在字左或中的簡化寫法而已,另外10個偏旁是,〔昜〕、〔臤〕、 〔𤇾〕、 〔〕、 只〔戠〕、 〔〕、 〔睪〕、〔巠〕、 〔龻〕、咼〔咼〕。

下面把一些經常被誤解錯解的偏旁列舉出來,

1,勞、營、榮、熒、塋、鎣、滎、瑩、縈、鶯、螢、犖、煢,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艹部,其實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上部原為「𤇾」讀「慨」音,簡化字寫為。這個上部無論是繁體還是簡體,作為偏旁都是組合的音符,而下部才是意符,才是真正的部首。因而以上字合理的歸部結果只能是,分別歸入力、囗、木、火、土、金、水、玉、糸、鳥、蟲、牛、卂部,其中「卂」今歸入十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艹部,則艹以下的部分無法解釋。是不是所有包含的字其部首都是字的下部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蒙、葷、蓂」等字就不是。而是真正屬於艹部的形聲字,分別為艹上冡下、艹上軍下、艹上冥下的結構。

2,幕、暮、墓、募、慕、摹、驀、謩,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艹部。其實是很不合理的。這組字都是形聲字,上面是「莫」字,作音符;下部為意符,作部首,故而應該分別歸入各自形符為首之部,即「巾、日、土、力、心、手、馬、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艹部,則艹以下的部分無法解釋。

3,高、毫、豪、亳,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亠部,是不合理的。其實高為本組字的音符,其它字從高省口。上部與中部構成固定組合讀「號」音兼指挺拔高聳的意思,下部為表義的形部。

高,象形字,本義是高聳的建築物,類似後代的崗樓,瞭望塔;

毫,形聲字,從高省口從毛,高音,指細長的毛;

豪,形聲字,從高省口從豕,高音,指豪豬發威時候全身張滿硬刺的狀態;

亳,會意形聲字,從乇表示在野地搭起建築,指駐地,從乇(哲zhé)取聲。

4,寒、騫、搴、褰、謇、蹇,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宀部,是很不合理的。有共同的偏旁「寒去掉冫」,其它字皆從之為音符,下部的馬、手、衣、言、足為意符,故而歸入各部。需要注意的是,塞、賽、寨雖然楷書形同,其實不同。這三字也是形聲字,部首都在下,上半部分讀「色sè」音。

5,契、絜、挈、洯、栔、蛪,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豐刀」讀「恰qià」音為音符,下部為意符,故而分別歸入大、糸、手、水、木、蟲等部。

6,黧、棃、剓、犂,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利」的別體為音符,下部是意符,故而各歸入黑、

木、刀、牛各部。形近的「黎」則有別,歸入黍部。

7,將、漿、獎、槳、醬,等等;

本組字的左部與右上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將」字以外的字可視為「從將省寸」,右下或下部為意符,故而分別歸「寸、水、大、木、酉」等部,如果一刀切地歸入「爿」部,則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8,蠃、贏、嬴、羸、驘,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月部,是很不合理的。「亡、口、月、凡」四個部分構成固定組合為表音兼表義的音符,讀「營」音,是「蠃」的本字,甲骨文中這個聲符偏旁是獨立的字,只是後來訛丮為凡,而金文所見似細腰豐臀的細腰蜂,於財物則是表示背囊塞滿鼓鼓囊囊,於女人則表示細腰豐臀的身材,於羊則表示腰細瘦弱,於馬匹則表示腰身細小的驢騾而不是強壯的馬騾。故而其部首不是直觀的「月」,而是分別從下中部的「蟲、貝、女、羊、馬」等,均有細腰豐臀的特徵。

9,徽、黴、徾、徵,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彳部或者攵部,是很不合理的。這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微」,皆從微省幾為音符。徵中下部為「壬」,讀「挺」音,形近「王」、「玉」、「壬」(讀人音,地支之一)而皆非。而是「廷去廴」,音義俱為挺,微為意符,故而「徵」仍從彳。至於「微」本字,去掉彳後中部及右部的組合是獨立單字,就是微妙的意思,應該是微的本字,「微」字中部即去掉彳和攵,中間部分在甲骨文裡也是獨立成字的。故而「微」本字為形聲字,歸彳部。

10,釐、嫠、漦、孷,等等;

本組字上部及下外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下內部分別是裡、女、水、子,為意符,為部首。

11,載、栽、裁、戴、哉、截、烖、酨,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

歸戈部,其中「戴」還同時被歸入十部,都是很不合理的。其實本組字都

是形聲字,上部與右邊的「土+戈」的組合是「災」的本字,在以上字中為

音符,左下為意符,除異歸廾部外,其餘均直接為部首,即「車、木、衣、

廾、口、隹、火、酉」。

12,穎、熲、潁、頴、顈,等等;

本組字左上和右部一起構成固定組合為音符,實即「頃」字,左下為意符,

故而本組字應從左下歸部,分別歸入「禾、火、水、示、糸」等部。如果

歸入匕部或頁部,則其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3,穀、榖、糓、彀、轂、縠、觳、豰、嗀、瞉、鷇、瑴,等等;

有共同的偏旁「」讀「戶」音為音符,禾、木、米、弓、車、糸、角、豕、口、目、鳥、玉等分別為意符為部首,而不能一刀切地認為都屬於士、土或殳部。

14,騰、滕、媵、縢、幐、螣、鰧、謄,等等;

本組字左邊和右上形成偏旁,其實就是「朕」字,是音符,右下部為意符,是各字部首。故而應該分別歸入「馬、水、女、糸、巾、蟲、魚、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首部「月部」,則其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5,條、脩、修、鯈,等等;

本組字中左邊與右上的「攸」字作為偏旁,而部首則是右下角的木、肉、彡、魚。如果將本組字草率地歸入亻部,則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6,乾、翰、斡、幹,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倝」為音符,右下部為意符,故而各歸入乙(折筆)、

羽、鬥、幹(本書幹歸入丨部)等部。

17,辨、辮、辯、瓣、辦,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辡」(讀「變」音)做音符,中間部分都是意符,為部首,故而分別歸入刀、糹、訁、瓜、力部。不能歸入辛部,否則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8,問、聞、悶,等等;

本組字部屬關係不歸結構在外的音符「門」,而歸結構在內的意符「口、耳、心」;

19,履、屐、屣、屨、屧、屩,等等;

均以「屍上彳下」組合為意符,其實是「從履省復形」,故而這一組字皆與履(鞋子)有關,右下角為音符。雖歸屍部,但有別。

20,斑、班,等等;

珏,即瑴,讀決音,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的玉。此二字為指事兼會意字,不歸玉部而是歸入文和刀部。

21,鹹、威、戚,等等;

不從戈,應從口、女、尗(歸小部),因為從戈後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其實這些字是戌和口、女、尗分別組合的結果,而不是戈。

22,庶、度、席、庹,等等;

此四字不從廣,應從灬、又、巾、尺(歸屍部),因為從廣後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其實度席庹等字是從庶省灬的結果,而不是廣。

另外,連綿詞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連綿詞也稱連綿字,是指兩個或多個讀音相關(多為雙聲或疊韻,也有疊字或其它)的字一起組成一個具有獨立含義的詞,往往分開之後則不具有這種含義甚至毫無意義。通俗一點說,就是兩個或多個字往往跟一個詞字的功能一樣。所謂詞字,就是古漢語中大部分的實詞,都是一字一義甚至多義,有一義當然算一詞。如人,山,車。下面一組連綿詞,都與足部行動相關,躊躇、躑躅、踟躕、蹁躚,逍遙、逡巡、迍邅,趑趄,徘徊、彷徨、徜徉,都是二字一起表達一個詞義。這種連綿字在掌握的時候最好不要分開。但是現代的字典根據讀音或者筆畫進行編排,大多都將這些不可分割的字活生生拆分開來,是很不應該的。當然,這些詞中偶爾也有詞字,單字本身具有獨立明確的含義,如上例中的巡、遙。要弄清是該詞字的用法早,還是連綿詞的用法早,到底是誰先誰後,誰如何派生衍化出了誰,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講不太現實,這是專業領域研究的問題,也就是屬於漢字高級水平階段的問題,普通讀者知道有這種情況存在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部首和偏旁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要學習偏旁?
    有家長留言:查字典的方法一種是音序查字法,一種是部首查字法?這樣區分偏旁和部首有什麼用處?當我們知道字的讀音、可以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查字法,一般只是用來查字的意思。當我們不知道字的讀音時,我們可以利用部首查字法來查這個字的讀音及其意思。
  • 偏旁構字,部首查字,缺一不可!
    一、什麼是偏旁部首通常,我們總是習慣地把「偏旁」和「部首」合稱為「偏旁部首」。實際上,偏旁和部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偏旁是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方稱為「偏」,右方稱為旁」,如今合體字各部位的部件統稱為偏旁。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聲旁兩類。如「語」字,由「言」和「吾」兩個偏旁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兩個偏旁組成:「問」字由「門字框」和「口」兩個偏旁組成。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
  • 小學一年級加偏旁組詞,1~6年級常用偏旁部首匯總,基礎要打牢
    小學一年級加偏旁組詞,1~6年級常用偏旁部首匯總,基礎要打牢。我們都知道,一年級小朋友的語文學習,學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考試中,最常見的就是考看拼音、寫字詞,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給字寶寶加上偏旁變成新的字並組詞、寫出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等等。所以,語文的學習,基礎要打牢,字就是語文學習中基礎的基礎。要學好字,首先要知道每個字的組成,也就是它的偏旁部首是什麼,要掌握這些偏旁部首的筆畫、筆順以及名稱,按照順序把字寫好。
  • 常用5個偏旁部首書寫指南
    為什麼練字基礎筆畫過後會強調偏旁部首的訓練呢?其實,就是在於通過學習少量的偏旁部首,迅速掌握常用漢字的構造,通過固定書寫有效降低學習漢字的難度,提升練字效率。某些偏旁部首的形態書寫與它本身作為獨體字時是不同的,所展示的偏旁部首書寫技巧,只是作為偏旁部首形態時的練習,不包括作為獨體字的書寫練習哦!
  • 硬筆圖解49個偏旁部首,值得分享收藏
    認真搞清楚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偏旁———舊稱漢字合體字的左方為偏,右方為旁,合稱偏旁,但在習慣上,對漢字的上下左右統稱偏旁。 2. 部首———按照漢字字形結構,取其相同部位,作為查字依據,其相同部位,稱為部首。 3. 偏旁和部首的關係: 同一個漢字的某個部分,既是偏旁,又是部首,但在不同的場合,它們的叫法各不相同。
  • 對聯最難的偏旁部首聯,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你能對出嗎?
    對聯中有很多非常難對的對子,其中以偏旁部首聯為首。這一篇,就來說說對聯中的偏旁部首聯。偏旁部首聯是古人挖溝挖得最深的一種,有時候口頭上念出來令人很難察覺,只有寫出來之後才恍然大悟。大家熟悉的一副偏旁部首聯是煙鎖池塘柳,這五個字的偏旁部首很有特色,具備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不僅如此,這個對子其中的意境有一種朦朧的文學之美,可謂是難倒了無數學子學者。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皿字底的寫法
    皿字底也是個組字能力較強的偏旁,常見的字很多,如「溫、盟、蓋、鹽、監、盜」等。皿字底本是由「皿」字變換來的,開始含有皿字底的字多與器皿有關。不過現在已經不局限於這方面的意思了。在結構方面,皿字底一般出現在字底。
  • 嘆為觀止的偏旁部首聯
    利用同樣的偏旁部首而造出來的奇聯妙對在野典逸聞中屢見不鮮。  明代洛陽才子文必正與名小姐霍定金偶然相遇而傾心,遂出上聯:「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十一字全是寶蓋,小姐心領神會,乃道:「迷途遠逝,返回達道遊逍遙。」所對全帶走底。因這一聯對,二人後來結為秦晉之好。  明宰相葉向高巡視福建,順便看望新科狀元翁正春並留宿翁家。
  • 部首缶的漢字、偏旁部首為缶的漢字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lòu) | 捫隙發罅(mén xì fā xià) | 投隙抵罅(tóu xì dǐ xià) | 8、缿(xiàng),12畫,左右結構,部首:缶9、缷(xiè),8畫,左右結構,部首:缶10、罃(yīng),16畫,上下結構,部首:缶
  • 行書偏旁部首,寫一手好字就得用這種方法!
    寫好了偏旁,書法也就成了一半,偏旁沒有固定的寫法,不同的字組合方式就不一樣。以下僅列「二王」書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以供參考。 1.「十」部 這一部首書寫時要注意不同的起筆方式、連帶方式,以及橫與豎的不同組合方式。
  • 部首丷的漢字、偏旁部首為丷的漢字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組詞:單薄(dān bó) | 單純(dān chún) | 單調(dān diào) | 簡單(jiǎn dān) | 單程(dān chéng) | 單據(dān jù) | 2、單(shàn),8畫,上下結構,部首:丷 3、前(qián),9畫,上下結構,部首:丷 組詞:面前(miàn
  • 一個部首總結一類字: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巧妙用法
    前面我們分享了11集硬筆書法偏旁部首的總結一個字體衍生六種情況,這種方法讓你練字事半功倍,寫字快速進步深受書友的喜歡,今天繼續分享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書寫要領總結:點橫要適當留空撇捺舒展單獨寫文字時,撇捺收筆在同一水平線上,或撇高捺低最左和最右應該是撇和捺的收筆
  • 直接練行楷,可以,以偏旁部首草字頭、廠字旁為例,講解行楷寫法
    直接練行楷,可以,以偏旁部首草字頭、廠字旁為例,講解行楷寫法。要想練好行楷字體,偏旁部首不能不練。下面以偏旁部首「草字頭」、「廠字旁」為例,講解行楷怎麼寫才漂亮。偏旁部首草字頭要練好,因為常用實用。讓上面的長一些!這是很多人不注意的!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就是為了避讓下面的別的筆畫。也是為了讓字的內空收斂,內空縮小,從而讓字變得精神。懂得這些方法之後,寫不好草字頭才怪。下面再講一下草字頭的變形寫法,因為是寫行楷,可以改變結構、筆順的。
  • 45個筆畫、90個偏旁部首、4大結構類型,都在這篇文章裡
    書法的技巧基礎學習,主要是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章法等方面的內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在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一闡述,以便讀者對書法的技巧基礎方面有個較為全面的印象。二、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筆畫的簡單應用,也是組成合體字的一部分,學好偏旁部首,對於寫好漢字有很重要的作用。
  • 那是因為偏旁部首都沒真正學會!
    偏旁部首練習的誤區其實很多人在書寫練習的時候,總是想當然地理解為,偏旁部首很簡單。一撇一豎就是單人旁,幾個點就是三點水,組個半邊就是字了。至於怎麼寫好,就不得而知了。但實際上,一個簡單的單人旁在右半邊結構不同的時候,書寫規律都大不相同,我們要學習書寫偏旁部首,不光是要學習如何把筆畫的細節體現在其中,更要去掌握與不同筆畫、結構組合成字的時候,我們要如何去正確擺放其位置並且最大程度上去體現字體結構的美觀感。
  • 楷書基本筆法、偏旁部首的寫法與應用、值得收藏
    《田英章最新書法專業教程:歐體毛筆楷書字帖》 第一部分:基本筆法的掌握與應用,第二部分:偏旁部首的寫法與應用
  • 部首乛的漢字、偏旁部首為乛的漢字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1、了(le),2畫,單一結構,部首:乛組詞:除了(chú le) | 罷了(bà le) | 算了(suàn le) | 黑了(hēi le) | 夠了(gòu le) | 幹了(gàn le) | 2、書(shū),4畫,單一結構,部首:乛組詞:讀書(dú shū) | 教書(jiāo shū) | 書刊(shū kān) |
  • 送你4句口訣,查字典分辨部首再也不犯難,為孩子收藏吧!
    提到部首,我們會想到偏旁,因為我們總是把偏旁和部首連在一起說「偏旁部首」。那麼,偏旁跟部首是什麼關係呢?可以這樣理解,偏旁是個體,部首是一類。比如說,對於「打」這個字,「扌」就是偏旁,而字典詞典在對漢字歸類時,把所有的「扌」的字歸為一類,這個偏旁就是這一類字的部首。
  • 硬筆正楷(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結構規律)字帖
    附有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結構規律等內容。
  • 從偏旁部首到寫大字,粉絲叮囑注意姿勢
    從用的練習冊,可以明顯看到丁真已經更換了字帖,不再是硬筆偏旁部首的字帖,換了一本紙質練習冊,他沿著左側從上往下寫,正在書寫的是漢字「大「字,字跡規整,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本練習冊沒有田字格,可以說是進步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