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字底也是個組字能力較強的偏旁,常見的字很多,如「溫、盟、蓋、鹽、監、盜」等。皿字底本是由「皿」字變換來的,開始含有皿字底的字多與器皿有關。不過現在已經不局限於這方面的意思了。在結構方面,皿字底一般出現在字底。
一、皿字底的寫法不容易掌握,要仔細查看其形態及各筆畫的書寫細節。具體分析如下:
1、皿字底總體上來看,形體扁寬,總體方向略向右上斜。
2、 四個豎畫間距均勻,上開下合。
3、 底橫的長度要把握好,寫得稍長一些,而且要寫成細腰橫,腰部略向上拱起,不要寫得太平,收筆較重。
二、皿字底和其他偏旁組成字的時候,要注意上下搭配協調,根據字上面的偏旁做出合理調整。以「蓋、溫、盛」三個字為例分析皿字底在字中的結構安排。
1、蓋:蓋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上緊下舒,上部窄小,下部扁寬。上面三橫要寫出變化感,短豎粗壯位於正中間。「皿」較扁平,四個豎畫分布均勻,末橫較長,承託上面部件。
2、溫:三點水旁窄長,三點之間筆斷意連。右邊「日」小,兩邊豎稍內收;皿字底的四豎間距均勻,底橫較長,向右上斜,收筆重頓。「皿」扁寬,託住上部。
3、 盛:橫折鉤變為橫撇兩筆。「成」的左撇稍長,斜鉤最長。注意和其他兩個字不一樣,皿字底在盛字裡要寫得小一點,藏在「成」字裡。
三、 分析完了筆畫及結構,我們再賞析一下古代著名碑帖中含皿字底的字,看看大書法家們是如何這這個偏旁的,學學經驗:
1、先看一下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四大字體中含皿字底的字的形態及用筆特點:
2、《多寶塔碑》中帶有火字旁「火」的字舉例。
3、 九成宮醴泉銘》中帶有火字旁「火」的字舉例。
相關文章: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火字旁「火」寫法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反文旁「攵」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立刀旁「刂」
毛筆書法中提手旁的寫法及相關漢字結構分析
毛筆書法中三點水「氵」與兩點水「冫」的寫法與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