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發射原定9月17日進行,但因火箭一級回收海區天氣條件不佳推遲。9月28日的發射嘗試在倒計時進行到最後時刻因天氣條件不達標而取消。9月28日的發射在倒計時進行到起飛前31秒因天氣條件不達標而取消。10月1日的發射嘗試又在倒計時進行到起飛前18秒因地面傳感器讀數異常而被中止。10月5日的發射則在燃料加注前因天氣原因取消。
本次發射瞄準近地點261公裡、遠地點278公裡、傾角53度的一條近圓形軌道。火箭上面級要兩次點火工作。衛星隨後將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提升軌道,以進行測試,並最終升往550公裡的工作軌道。
本次發射採用了此前已用過兩次的一枚第一級火箭,編號B1058.3。這枚箭5月30日參與發射了執行「驗證」2載人試飛任務的「載人龍」飛船,7月20日又被用來發射韓國首顆專用軍事通信衛星「陸海空三軍衛星信息系統」(ANASIS)2。那兩次發射採取的都是海上落船回收方式。在本次發射中,這枚箭再次成功實施了落船回收。
本次發射所用兩瓣整流罩之一此前也已用過兩次。這個半罩曾在去年5月和今年3月兩次參加「星鏈」組網發射任務。太空探索公司還把兩艘整流罩回收船派到了大西洋相關海域,以對本次發射的整流罩加以回收。這兩艘船各配備了一張大網,以期捕獲乘翼傘從天而降的兩個半罩。太空探索公司也對落入海水中的整流罩實施回收,但網捕可避免整流罩被含鹽的海水浸泡,從而簡化翻修和復用工作。
這是太空探索公司今年的第11次「星鏈」組網發射任務。自去年5月組網發射啟動以來,該公司迄今已通過13次發射將773顆「星鏈」組網衛星送入軌道,但部分衛星已做離軌處理或正在降軌。據報導,在去年5月發射的第一組60顆主要用於試驗目的的組網衛星中,有26顆已經離軌,8顆軌道正在衰減,仍在工作的只剩26顆。該公司曾表示,「星鏈」網絡需要24次發射來實現對幾乎所有有人居住區域的覆蓋,但12次發射後就能覆蓋緯度較高的地區,比如加拿大和美國北部。該公司的初期星座擬由約1440顆衛星組網。
太空探索公司主管「星鏈」和商業銷售的副總裁霍夫勒8月份表示,「星鏈」網絡的私人貝塔測試正在西北太平洋展開。利用約700顆衛星,「星鏈」網絡覆蓋足以向高緯度地區用戶提供連接服務。該公司已邀請有意參與公開貝塔測試的人們在「星鏈」項目網站上報名。
隨著貝塔測試的展開,太空探索公司正在收集時延統計數據,並開展速度測試。該公司稱,它對初步結果感到滿意。它9月份表示,迄今的測試表明,該網絡「時延超低」,下載速度超過100兆比/秒,足以同時流播多部高清影片,而且還能有富餘的帶寬。
太空探索公司還已開始測試「星鏈」衛星的星間雷射鏈路,而這最終有望讓數據傳輸無需通過地面中繼站。早期發射的「星鏈」衛星並未配備星間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