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最專業,最好玩,最靠譜的觀賞魚玩家平臺
轉載自南美水族,作者蘇拉威西の色彩
玩蘇蝦2014年至今,死蝦無數,翻缸無數。直至第一缸蘇拉威西白襪蝦穩定,繁殖,爆缸到現在,經歷的內心折磨是很多朋友無法理解的,但我捫心自問,當初第一眼在重慶本地水族SHANG家&玩家(天天水族,此人早已上岸)看到這迷人生物時內心悸動的感覺,仍在心中。一路走來,未忘記初心。以下均為我的一點養蘇蝦的淺薄經驗,分享於同好,希望大家在養蝦道路上攜手共行。
了解基本水質基礎&切忌眼高手低。
很多玩家接觸蘇蝦之前,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用什麼樣的底床?答案眾說紛紜,其實蘇沙,珊瑚沙+ADA,PRO7.2泥等等底砂都可以作為合理選項。不同底床各有優劣,只是各位玩家做決定之時請結合自己的能力作參考,個人認為用泥做底床成功繁殖的門檻會比其他底床的容易一些,但是需要到期翻缸。(本人泥缸最長維持時間是2015年至今,記錄還在慢慢的增加,希望能堅持更久。)一袋泥200塊錢,也就相當於10來只蝦錢。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力沒問題,可以一來就選擇其他物質做底床甚至是裸缸。但是請別在養了沒幾次,團滅後就來論壇大喊「蘇蝦難養」、「莫名其妙死蝦之類」誤導玩家的話。這好比明明有大道通往羅馬,偏去走小徑,路上磕碰受傷卻怪羅馬太遠太難到達。蘇蝦很多品種是非常難養,但是白襪蝦的養法現在應該算比較成熟了。
同時很多朋友一來就問「我養蘇蝦,要什麼水質啊?「、」我家水質是多少多少,水質能不能養?」等等,在科技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這種基本水質基礎概念都無法做到爬文了解的,我想基本可以說最好告別水族圈為好。水族作為一種小眾的觀賞玩法,其迷人之處並不僅僅在於養了一堆多貴的寵物,而是在於其科普屬性。而科普最重要的一個要點就是得自己動手實踐。如果連基本水質這種知識都無法去自己了解的朋友,要想在水族這條路走下去,那是很難的。
水缸養水方法。
本人只用PRO泥養成功過蘇蝦,因此再次簡單介紹一下PRO泥養蘇蝦的要點:
1、PRO泥前期會有很短的一段降酸現象,具體原因可以簡單解釋為泥中的某些元素水解反應吸附(用吸附也不太合適,但是比較好理解)大量的OH-,導致水質偏酸。但是泥中所含有的這些物質是有限的,因此要解決此問題,1)可以通過在養水期頻繁大量換水來渡過這一時期。具體多久請根據PH測試情況來,當PH不再降低的時候就可以進入正式的養水期了(大約在3-5天左右)。2)可以加入更多的提升劑來快速消耗泥中的化學物質。
2、養水期間又會有很多人問:水質需不需要測試啊,測什麼呢?大多數老玩家會告訴你:水質不需要測啊,我從來不測。但個人認為,如果你是新手,那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養殖習慣,對水質的測試會讓你對這些化學概念有一個基本認識,因此請你在養水前期多關注PH的波動。當PH穩定後則可以減少觀測次數。到了入門以後可以不用任何試劑只觀察水色也能做到養好一缸水的地步。
3、進入養水期後,PRO泥和ADA泥一樣大約在10到20天時(根據缸中具體情況不同時間有所不同)會進入一個NO2的爆發期,在此期間請堅持一周換水三分之一,直到N-cycle的建立。這個期間可以考慮使用NO2測試劑監測N-cycle的建立情況。(老手略過,新手參照之前。)
暴藻。
說到這個問題,反對和支持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理由。當N-cycle建立後水晶蝦一般情況是可以放入一些試水蝦開始養殖了,而個人覺得蘇蝦在此需要多個「暴藻」的步驟才能放蘇蝦闖缸。原因有以下幾點
1、野生蘇蝦與水晶不同,在蘇蝦的原生湖泊當中並沒有任何人去有意識的餵食蘇蝦或者馴養蘇蝦,導致蘇蝦N代都是在湖中自由攝食而據百度查詢可知蘇拉威西的幾大湖都是貧營養湖,水中的營養物質較少,作為濾食性生物,蘇蝦最有可能吃到的東西並不是食物殘渣以及動物屍體(貧營養啊,優質蛋白肯定會被湖中強勢的魚和螺優先搶食)而是湖中的各種藻類。因此他們對飼料的接受度會很差,並不是說它們腸道不能消化這些食物,而是說,他們根本就沒怎麼見過這種形狀的東西,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可以吃的。(這就好比一些野生魚對飼料的接受得慢慢馴養一個道理。)
2、有人看了上一點會疑問,野生蝦不吃飼料咱好理解,那現在白襪人工蝦都馴養多少代了?但是為什麼到我缸裡還是不接受飼料呢?這就要說到蘇蝦習性了:蘇蝦屬於洞穴性蝦這點和它的海洋近親很像(主要依靠比自己身體長一倍的觸鬚來探索洞外世界,而不是靠它那對大大的複眼。),這一點與水晶相比也是很明顯的。如果入蝦不多,在缸中由於食物並不缺乏,它們基本上只在洞穴周圍活動。由於沒有飢餓的驅使,它們在生命安全和食物之間明顯選擇了保障自身性命為首要條件。因此綜上所述,在你入很少蝦的時候幾乎見不到這種生物的存在也就是個很正常的情況了。因此個人感覺用較少的入缸蝦起步,並不適合新手玩家,因為太少的蘇蝦很難讓玩家觀察到蝦,也就無從分析蝦的狀態,如果有死蝦情況發生,很難做出判斷。也就容易出現「蝦入缸後都沒看見,就死完了」的說法。較多數量的蘇蝦入缸(60缸建議在30-50入缸)同時保證缸內有藻,能緩解蘇蝦在不願意出來覓食的情況下,在靠近洞穴的地方就近取食。正常攝食後應激反應也會慢慢消失。開始吃不吃飼料先都先別不著急,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嘛。
養殖期間出現了問題怎麼辦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驗的是玩家的經驗積累,也是養蝦最難的部分之一。畢竟水族缸是一個很小的水體,要常年可以維持在一個比較恆定且波動較窄的數值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情,這考驗的是玩家們做事情的細心程度以及持久力。很多朋友大多是養到3-5個月到1年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本人的很多缸也不例外,在中途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死蝦現象。說到底這樣的養殖並不能算是成功,只能算蘇蝦入門了吧,因為一個缸不能保持1-2年的穩定,變異,提純,系統的事情也就無從說起了。要想解決出現的問題導致滅缸的發生,我提如下幾點建議:1)多觀察,養蝦的樂趣還是在於觀賞,如果不能做到每天回家看缸1-2小時,那養蝦的意義也就失去了。看蝦的同時也是在發現問題防範於未然。2)有條件的同學最好準備2個以上缸玩蝦,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基本的經濟學道理,也適合於我們玩蝦的玩家。有了1個以上的備份缸,降低了問題同時出現的概率。只要種蝦不滅,希望就還在。問題缸的翻缸只需要簡單的移動缸中蝦到另一缸去即可,可以把損失控制在較小範圍。
總結:蘇蝦的玩法放眼全球來看,也是屬於觀賞蝦的前沿玩法,變異蝦在臺 灣出現也不過一兩年,系統蝦更是為所未聞,說蘇蝦會不會出現變異的觀賞系統蝦,個人認為此情況為大概率事件,蘇蝦天生的色彩多樣化程度,表明了其內部控制色彩的基因比較豐富,而且由於近親種類繁多,雜交帶來的變化也是非常多的,想必現在國外很多觀賞蝦研究單位應該都在緊鑼密鼓的和時間賽跑吧。回到國內來看,咱們的起步不算晚,但是發展狀況,那是非常緩慢(為啥一說到啥好玩意兒或者新玩意兒,咱這句話都能套用的上啊,只能無語的呵呵。),如果咱還在不停的糾結於養蝦用什麼底,是否暴藻上面,只能讓水平更加停滯不前。希望有愛挑戰有實力的朋友們都加入蘇蝦行列來一試身手嘿嘿。
這篇文章是在2016.1月左右編寫完成,由於期間孩子出生,房屋裝修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拖工到2017年1月才有空來修改,一來是對我這幾年玩蝦歷程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我對常年吸取知識的南美論壇的一次回報,咱不能只索取不回報啊(灌水啥的不能算嘿嘿)。想起這三年,跟我一起玩蝦的朋友不斷的上演著《擺渡人》中「我來了 我累了 我好了 我走了」的故事情節。雖然別離傷感,但也收穫了不少快樂的相識故事以及遇見了很多人生摯友,謹以此文,感謝「相識」二字。最後還是那句套話,如果有不小心觸碰了某些朋友的利益又抑或某些觀點相左,請大家板磚輕拍,融洽交流。 以下圖片記錄的僅僅是一個心路歷程,由於期間失敗太多次,並不是每次開缸翻缸都有心情去拍照。
2014年初初次嘗試
2015年底第一次成功
2015年又一次失敗
第一次用單反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