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感覺這青鱂魚挺好養的,但漸漸入坑越深,發現養活容易,要養好卻沒有那麼簡單。
不同品種對不同的收卵介質的選擇?怎麼篩選種魚?多大魚齡的魚產卵孵化率/成品率最高?怎麼做品種雜交?怎麼改良喜愛的青鱂魚?....
以上這些問題,全部不在今天的分享之內,但在以後的時間裡,造物玩家將會通過自身養魚的經驗結合魚圈魚友們分享的寶貴經驗甚至日本翻譯的資料做一個整理歸納,然後分享出來。
長話短說,下面總結一下新手入坑常見的一些問題及應對方法。
新手掃盲篇
1、什麼品種最好養?
幹支類、貴妃類、三色類(部分)
這三種普通級別的魚(不包括血統魚),幾乎不需要養功,直接懶人養法,想餵的時候餵、想換水了換水,照樣生兒育女、兒孫滿堂。
簡單理解:越普通的魚越好養,越好看的魚越需要養功和money。
2、水、空氣、陽光是養好青鱂魚的三要素。
觀背青鱂對比其他的觀賞魚來說幾乎是懶人魚,水、空氣、陽光是免費的,卻是寶貴的。
水:既水質和驟變的水溫差,保持穩定的水質對青鱂魚生存環境尤其重要,記住三點:夏天勤換水、冬天少折騰、氣溫驟降不換水。
空氣:既密度、既水體,越小的養殖密度能給青鱂魚更多的呼吸空間及活動區域。水質汙染不會那麼快,小魚成長更活躍。
陽光:據日本漁場在雜誌上有說,青鱂魚一天至少需要光照8小時,晚間甚至要水缸加蓋來讓魚更好的休息..都知道日本青鱂發展多年,產生了一批匠人級別的青鱂魚大師,對飼育的各個細節也相當嚴苛,正說明了光照對青鱂魚飼養的重要性。這一點,室外養殖相比室內更具備先天優勢。
3、新購的魚卵如何孵化?
通常購入的魚卵有兩種包裝方式
一種是密封保溼運輸的魚卵,和水+甲基藍運輸
無論哪種,收到之後將白卵挑出扔掉,將魚卵放入準備好的新水(晾曬過的自來水、礦泉水等等都可以)。有耐心的朋友可以將魚卵一顆顆分離,放置通風的地方,每天換一半水,每次觀察是否有白卵,挑出來扔掉。等待7-15天即可成功孵化。
白卵:即壞卵,也許是未受精的卵或者由於水質問題導致的壞卵。
4、新購的活體魚怎麼過水?
收到活體,一般經過運輸的魚狀態都不太好,表現為體色變淡,不活躍。
因此入缸之前一定要先過水,再將魚撈到缸中,不要將運輸的水也倒入在缸裡。過1-2天魚兒狀態穩定再餵食。
5、如何帶苗?
孵化出來的小針苗可以3-7天不餵食也不會死,但這麼小的苗之後吃什麼呢?以下幾種適合小苗開口。
綠水:直接綠水開口,帶大到可以餵顆粒飼料(日清B2、東丸)
粉末飼料:少量多餐,一次餵能吃完但不壞水的程度(貌似不好把控)
魚苗開口後:即能吃下水蚤和豐年蝦的大小,可以混搭著喂,建議飼料為主,活食為輔。
亞成-成體:依舊飼料+活食,細心觀察魚的狀態是否活躍,如果魚兒突然厭食或體型消瘦需要趕緊採取措施,換水、提高光照、減小密度等方法。
建議將魚換到綠水盆,停止餵食(即使不餵食綠水中的營養成分也能供能,保證生存需要),搬至光照充足處(殺菌),加個水妖精(供氧),勤換水(保持水質)。
因為如果腸炎到後期,魚兒大頭了,非常難治療,建議在前期預防。
6、魚兒的發色?
除了少數品種在淺色容器中不褪色之外,大部分青鱂魚會根據養殖環境色的深淺發生體色改變,所以建議飼養觀背青鱂的容器使用深色。
長期處於淺色容器飼養的青鱂魚之後放入深色容器也難以恢復正常體色,另外體色的鮮豔程度也由親本的基因決定一部分因素。
7、如何分辨公母?
看魚的側面,主要是臀鰭
母魚臀鰭是有弧度的,公魚沒有。公魚成年後臀鰭會出現拉絲,母魚不會,其次結合背鰭進行分辨,背鰭公魚會有缺口,有的品種很明顯,有的不明顯。
8、魚產卵了,怎麼辦?
首先要提供母魚掛卵的介質,可以手工製作一個收卵器或者使用毛線、根須水草、莫斯等收卵,原則上收卵介質越接近自然中的水草、根須的柔軟材質且不傷魚最佳。
母魚將受精卵掛置收卵介質上之後,及時將受精卵撈出放置容器中進行孵化,防止被大魚吃掉或孵化後被大魚吃掉。。。
9、各個品種之間可以混養嗎?
如果不玩繁殖的話可以,嘗試品種雜交也可以,保證品種後代遺傳就還是按品種歸類飼養吧。
雜交目前正在嘗試,待有成果後進行分享。
10、品種名的前綴是怎麼回事?
例如:平成朱白虎三色、和風三色、松井長鰭幹支、雲州三色、廣島紅帝、yama紅帝、塢城紅白?
請問以上有幾個品系?4個,分別是三色、幹支、紅帝、紅白
前綴平成、和風、松井、雲州等,實際上是日本玩家根據品種的新表現或特點進行提純多代表現穩定後進行註冊公認的新品種。
可以發現,帶「前綴」的品種比普通種更有特點,因此價格也比普通種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