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世界椴樹種類最多的國家,南北均產,共有30餘個品種。是世界五大行道樹樹種之一。雕塑園的椴樹有紫椴、糠椴、蒙椴等。樹形美觀,花量繁多,花香濃鬱,根深葉茂,冠大蔭濃,可謂春花秋色、冬姿夏蔭。
一、椴樹的歷史文化
秦漢時期,糠椴因其樹蔭濃密,還有樹下藏人參的說法,椴樹也早在那時就結下了仙緣。
自唐朝,佛教入土中原以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當年修道成佛即在菩提樹下。但是,菩提樹本為熱帶喬木,由於其自身不耐寒的生理特性,移植到北方不能露地栽植。有人便把與菩提樹葉子相似的椴樹作為菩提樹來栽培。
到了明清時期,乾脆將錯就錯,明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栽植在故宮英華殿的菩提樹就是椴樹冒充的。乾隆皇帝還專門作詩「我聞菩提種,物物皆具領,此樹獨擅名,無乃非平等」以示正宗。
我國椴樹發展歷史雖然悠久,但是園林應用範圍不夠廣泛。園區內的椴樹作為行道樹栽植在主環路,共計2000餘株,為了與整個環境相互協調,採用了叢植的方式,這種大規模的應用是少見的。
二、椴樹的應用價值
雕塑園內的椴樹自建園時栽植,經過近20年的時間,目前已經進入較快生長階段,其樹幹通直圓滿,姿態雄偉清幽,冠幅寬大濃密,形態美觀,每年的6月至7月,你會看到園內的椴樹開滿黃色的小花。其花雖沒有桂花香氣那麼濃烈,但味道香甜,清淡怡人。是大喬木中為數不多的香化樹種;其壽命長,生長可達數百年,而且病蟲害少,沒有明顯的病蟲害,非常易於養護管理。另外,椴樹的花中有蜜腺,具有芳香的氣味,是一種很好的蜜源樹種,椴樹蜜色澤晶瑩、結晶細膩,氣味芳香、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是蜂蜜中的上品。我國東北是椴樹蜜主產區。
椴樹具有夠吸收有害氣體,抑制灰塵的作用。特別是像葉大、背面帶毛的糠椴、有很好的滯塵效果。也對於雕塑園抑制霧霾,改善環境質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的野生植物——紫椴
紫椴是非常美麗的景觀樹木,枝幹挺拔俊秀,枝條蒼勁,分枝點高,葉片春夏青翠,秋季變黃,冠幅優美。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的野生植物。紫椴能夠固碳釋氧、降溫增溼,具有殺菌能力和較強的吸收重金屬能力,因而是城市景觀道旁樹的優質樹種之一。
紫椴分布地域雖然略微廣闊,然而種群相對較少,並且由於種子休眠期較長,且含油率高不易吸水,種皮也比較堅硬,因而繁殖緩慢,再加上環境變化和人為的砍伐,使得紫椴整體野生種群處於瀕危邊緣。近些年,隨著培育技術的栽培技術的提高,紫椴被引進多個省份進行人工栽培和推廣,栽植五年後就可以綠蔭森森,因而被作為景觀和經濟林木栽培。
四、結語
雕塑園中的椴樹數量大,品種多,作為優秀的園林綠化植物,夏季可以觀花,花有香,秋季可以觀葉,落葉晚,集科普、觀賞、休閒於一體。藍天、綠草、樹蔭、花香,簡單純粹的色彩交融。
文|馬穎 攝影|曲寧浩、王瑋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