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的姑娘:我比任何人都想要活下去

2021-01-07 全民故事計劃

癌痛是一種噩夢。劇痛會讓人把床沿抓爛,滿地翻滾,用頭撞牆或者自殘,有的人實在扛不住,便請求安樂死。

2015年9月,我結束了重症監護室的輪轉學習,被安排到所在醫院的急診外科上班。

門診沒有獨立的外科換藥室,醫院把需要術後換藥的病人,直接安排到急診外科。這樣一來,換藥病人經常和急症病人衝突,急診科也一直人滿為患,戾氣甚重。

有一天,我處理完急症患者後,回到外科診斷室,在一片牢騷聲中,繼續接診先前堆積的門診病人。一張掛號單被一雙手遞到眼前:「醫生,麻煩你,我做了手術,來換藥。」

「什麼手術,換什麼部位?」

對方遞上了病歷,我看到出院證:直腸癌,第三次手術。第一次手術是在4年前,直腸癌根治術。第二次因為腫瘤轉移到卵巢子宮,又切除了卵巢子宮,一月前複查時,發現腫瘤轉移到大網膜和腹壁上,又做了第三次手術。

腫瘤患者見得太多,我早已有些麻木,但面對這樣年輕,幾年間不斷復發轉移,頻繁切除腹腔內臟器的癌症患者,我還是不可避免地嘆了口氣。

我算了下時間,「傷口沒長好,今天只能先換藥,4天之後再拆線。」

「你今天就先給她把線拆了,我們都到醫院來了,又排那麼久的隊,今天必須把線給她拆了!」

我話音剛落,一個聲音像炸雷一般響起,嘈雜的診室瞬間鴉雀無聲,原先抱怨的患者和家屬都驚愕地看過來。

「你自己得這個病,到底想拖累多少人,做了多少次手術了,你表姐今天還特意請假陪你來換藥,必須把線拆了,不然下次還得麻煩別人!」

說話的中年男人,臉色因暴怒漲得通紅,額部的青筋暴起。

「有你這樣當父親的嗎,慧靈得了這樣的病,一直在艱難抗癌,你倒好,有這樣說自己女兒的嗎?」

男人口中提到的表姐一直拉著患者的手,「醫生,你別理他,他脾氣一直這樣,今天就先換藥吧。」

「這樣的手術如果提前拆線的話,傷口很可能開裂。」我補充道。

這一開口,直接將家庭矛盾轉化為醫患矛盾。

男人用力地拍打辦公桌,「今天必須給她把線拆了,我不會再讓她來醫院,傷口開了就開了,要死就讓她去死。」說著,他拉起女兒的胳膊,強行將女兒往換藥室的方向拖去。

眼見狀況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我站起身,對男人說,「這樣吧,折中一下,為了不讓傷口開裂,今天間斷拆一部分」。

有了臺階可下,加上周圍人的不斷勸阻,慧靈的父親也沒好再說什麼。就這樣,慧靈和我去了換藥室。

「醫生,剛才的事情,你別往心裡去,我爸爸這個人比較急躁,但是他很關心我的。」

在簡短的交談間,我聽到有些熟悉的口音,開口問道,「你在新疆待過嗎」。

「恩,我在那裡出生長大,又在那裡上完研究生,才來這邊(重慶)參加工作。」

換藥期間,我和這個眼神靈動的女生聊了很多,她情商很高,氣氛沒有和其他癌症病人相處的陰鬱。

因為醫護工作的特殊性,我平日很注重保護自己的聯絡方式,可是那次,我主動留了慧靈的手機號,並加了她的微信。

慧靈出生在新疆北方,在烏魯木齊上大學,工作一段時間後,她辭職開始考研,也是在讀研究生的那一年,她遇到了喜歡的男孩。兩人約好,等她研究生一畢業,就結婚。

可是一切都在研二那一年戛然而止。因為反覆腹痛,慧靈在當地醫院診斷出腸結核,抗結核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什麼效果。後來轉到自治區人民醫院,才確診為腸癌。

雖然很快接受了手術,術後開始放療化療,但癌細胞還是有轉移的跡象。

病情控制住後,慧靈重返校園,繼續攻讀自己的專業,順利拿下碩士學位。這時,男友的家人得知慧靈的病情,勒令兩人分手。

剛剛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慧靈,沒有時間自怨自艾,只是平靜地接受了現實。

畢業後,為了換一個環境,她離開父母,前往重慶的一所學校工作。她開始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樣,和喜歡的人組成家庭,生兒育女,健康地活到退休,甚至更久。

但沒過多久,厄運再次不期而至。

一年前的暑假,慧靈在複查時得知,腫瘤轉移了。這次轉移的部位,除了盆腔內多處的淋巴結外,還擴散到了子宮。

還沒有結婚生育,她只能接受醫生的意見,選擇再次手術,徹底切除子宮附件。

幾個月後,因為癌細胞向腹壁和大網膜上轉移,她接受第三次手術。為了不讓學校知道自己的病情,她花了很大功夫,在淘寶上買假病歷,讓周圍人認為她是因為肝炎才請假治病。

「為什麼不說出實情呢,學校多少會照顧一些。」

她笑了笑,「我想安靜生活,不喜歡被同情包圍,那種感覺很不好。」

經過幾次換藥,我和慧靈的交情越來越好。由於我們兩人所在的城區毗鄰,每次她去她表姐家,只要我不上班,便會相約碰頭,一起吃飯喝茶。

和她在一起時,很難讓人認為她是一個癌症患者。她比我更加豁達,有些糾結苦悶的事情,和她聊兩句,我總會輕鬆很多。

相關焦點

  • 【雙語閱讀】「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電影作品,或許都折射出一個問題:癌症患者「內心世界」也需要被重點守護。"Should we tell the truth to the patient?"是你看著家人得了癌症去世,而你,只能這麼看著。」——《星運裡的錯》除了癌症患者本身,患者家屬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身處困境的他們,需要一個能引起共鳴、宣洩痛苦的「樹洞」。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電影《別告訴她》劇照 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電影作品,或許都折射出一個問題:癌症患者「內心世界」也需要被重點守護。 「再樂觀的人,得了病都有繃不住的時候。」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約30%~5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除了用醫療手段緩解患者生理上的痛苦,看到患者內心的痛楚並給予有效的幹預也至關重要。
  • 胃酸反流很常見,但它卻讓我父親得了癌症
    我已經記不得我父親點的是炸蝦還是炸雞了。我只記得他什麼都沒吃,因為他說身子不舒服。我隔著桌子望去,發現他面色灰白。 在那之後,我的父母就回到了佛羅裡達的家裡。大約兩個月後,也就是2001年2月,我父親在喝一杯橘子汁時感覺吞咽困難。他去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醫生診斷他得了食管癌。
  • 當看到葉問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得了癌症,我忍不住哭了
    最觸動我的是當看到葉問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得了癌症,我忍不住哭了。從《葉問》第一部上映,開始對葉問和詠春拳有了一些了解,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鑽研武術。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葉問所處的年底,剛好是中日戰爭爆發期,葉家大宅被日軍強佔,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
  • 有人得了癌症,好得很快,而有些人卻撐不過幾個月,是為什麼?
    最近跟一個朋友聊天,她的母親乳腺癌最近剛去世,朋友說,她母親今年年初檢查出乳腺癌的,同病房的另一個人跟她母親是同一天檢查出來的,但是她母親手術還沒到半年就區屬了,而病房的另一個人並沒有手術,現在病情控制得很好,朋友表示為什麼同樣是得了癌症,她母親積極治療卻還是去世了,而同病房的患者
  • 我得了「不死的癌症」! 這種病比「漸凍人」還缺德,怎麼活下去?
    故事視頻《我為愛而生》:不死的癌症 神經內科醫生拿著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通知我父母,確診了,是急性脊髓炎,這種病會造成身體癱瘓。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發病急驟,可以在數小時至1~2天內出現完全性截癱,還可以能在數天至十幾天後逐漸發展至全癱。
  • 「我是不是得了癌症?」摸著脖子上的小鼓包,20歲小夥嚇壞了
    「醫生,麻煩您給我看看,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前些天,一個一臉愁容的小夥子,走進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淋巴內科楊海燕主任醫師的診室。20歲小夥上頸部驚現小包塊好好的,怎麼突然問自己有沒有得癌症?
  • 嘿,姑娘,別矯情,想要就去抓
    我上大學的時候,她還很小很小,喜歡在電話裡對著圖片給我講故事,聲情並茂,我放著功放,整個宿舍都安靜傾聽,那時我就想這個小寶貝日後難不成以後要從事播音行業。這個小寶貝,從最初的夢想到一步步踏踏實實的用腳步丈量夢想,再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一部分夢想,用了近10年,還好執著的人擁有隱形的翅膀,想要去的地方,沒有半路返航。
  •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搞清楚兩者的關係,對於我們閱讀醫學科普文章,或者可能與醫生交流時,都是很有幫助的。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腫瘤的良惡性主要根據分化程度來區分。所謂分化程度,就是腫瘤細胞跟正常細胞接近的程度,接近程度越高,就是腫瘤的分化程度高,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復發和轉移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 得了癌症要做化療嗎?腫瘤大夫說,這4類人千萬別化療,得不償失
    得了癌症要做化療嗎?許多人在得知患癌後,就已經萬念俱灰,愁得茶飯不思,以淚洗面,怎麼辦?大夫說,想活下去就得治療。那麼,得了癌症要化療嗎?化療,一直都是常見的和不可缺少的癌症治療方法。雖然目前社會上對化療的爭議不斷,比如有很多人覺得化療的副作用大,會加速死亡進程;化療化療一化便了;化療就是浪費錢……這些對化療的看法,大多數都是來自患者之口,這其中或許存在一些誤解。
  • 得了癌症,治與不治沒什麼區別?現實很殘酷,別怪醫生說真話
    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這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得家裡人財兩空?剩下的日子,我該吃吃 52歲的老李,最近查出了直腸癌。本來尚在早期,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治療。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讓家裡人財兩空?
  • 我不是藥神:不甘平凡,卻又平凡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導演執導的電影,電影內容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神油店老闆賣印度格列寧的事情,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主演。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相信科學、相信醫生,我要好好活下去!」
    「我住在這裡,安心。」90歲的黃奶奶精神矍鑠、口齒清晰,和醫生交流的整個過程一直在微笑。「當時查到我患了腫瘤時,雖然很意外,但我第一反應就是要去治療,我還想好好地活下去。」 2020年8月下旬,飲食欠佳、右下腹隱痛不適伴消瘦的黃奶奶,在家人的安排下,住進了啟東市中醫院腫瘤科。
  • 服刑期間的犯人,得了癌症怎麼辦?今天可算知道了
    hello,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話題的是處於服刑期間的犯人,得了癌症怎麼辦?監獄的醫生都能夠為他們提供治療和解決。但是如果處於服刑器件的犯人得了癌症,有什麼解決措施呢?其實這也是要看犯人服刑的程度和時間來劃分的。對於一些普通犯人。服刑時間比較短的話,監獄就會聯繫他們的家人。為了讓犯人得到更好的治療,監獄方一般會與家人協商好。最後辦理保外就醫。也就是讓轉移到監獄之外進行治療。畢竟醫院裡的治療條件有限,但是也不是犯人想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這些都是有規定的。
  • 腫瘤院長寫給癌症患者的一封信:得了癌症別自責,真的不是你的錯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一封信,信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普外科教授石漢平,他告訴我們,癌症患者不應該責怪自己,因為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得不得腫瘤。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或者做錯事才得的腫瘤。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教授所說的話。親愛的讀者,我的心情深深地和你聯繫再一起。你好,我就很好。
  • 她想活下去,希望大家幫助。香港歌手李明蔚癌症惡化卻充滿陽光
    我想活下去,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這是香港歌手李明蔚發自內心的呼喚。儘管病情惡化,但李明蔚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現年30歲的李明蔚是香港組合「小龍鳳」成員,2012年(那時她22歲)時確診患上非常罕見的鼻咽腺樣囊性癌,這對於剛剛踏入娛樂圈才嶄露頭角的李明蔚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 得了癌症能吃發物嗎?這一篇說得很詳細
    對於發物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咳嗽或外傷時應該都聽過親朋好友讓你不要吃發物的勸誡。最近有網友在問,癌症能不能吃發物,下面小編也為大家介紹一下。   發物指的是那些營養過多或具有刺激性,特別容易導致或加重某種疾病的食物。對於發物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咳嗽或外傷時應該都聽過親朋好友讓你不要吃發物的勸誡。
  • 癌症轉移就治不好了?正確治療的話,很有可能一直活下去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癌症確實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至今仍沒有研究出完美治療腫瘤的手段,但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腫瘤現狀,那就是早期發現手術切除,即便不能算是從根本改變了腫瘤現狀,但最起碼可以有效降低所有癌症的死亡率,特別是對於惡性腫瘤,早期發現並治療的話,可以非常顯著地提升癌症的生存率,
  • 如果我得了癌症,請不要對我說「加油」
    「我在父親得癌症後的兩年裡跑遍了中國各大城市,甚至去求助於神婆、巫術。」雖然事業有成,身家豐厚,他還是坦言面對癌症「無法承受之重」。 癌症,公眾最熟悉也最恐懼的疾病,一張薄薄的確診單,頃刻間就把一個幸福的家庭毀掉。
  • 19歲女孩用漫畫對抗癌症 記錄化療過程(圖)
    楊蒙從小喜歡畫畫,「說不出喜歡哪種色彩,恨不得把每個顏色都抹上紙」。這個以前家人並不支持的愛好成了她現在的精神支柱,她用畫筆記錄下了自己抗癌日子裡的點滴,並不時發布在微博上。楊蒙的微博名叫「我是楊土包子啊」。她一直覺得自己臉上的肉不少,也喜歡熊貓,所以很喜歡調侃自己的「包子臉」。通過畫筆和網絡,楊蒙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有支持她的網友,也有同病相憐的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