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究竟有多大呢?這裡有一個形象的說明:我們先將太陽想像成一個南瓜,那麼大約2500億個南瓜堆成了銀河系,而1000以上個這樣的"南瓜堆」又分布在一個假想的「空心球」裡。這個「空心球」的容量就是宇宙的大小。而我們居住的地球在這個「空心球」裡,不過像一顆小小的綠豆而已。
這個代表字宙的「空心球」 ,由數以億計的粒子組成,其中每個星系、每顆恆星和行星以及我們每一個人,則是由這些基本粒子組成。這個有限的宇宙是人類用哈勃望遠鏡看到的,而用它所觀察到的最遠星系距離我們有150億光年,這個距離以外的地方就全是未知數了。就像宇宙中的所有基本粒子能夠數清一樣,至少從理論上說,在一定的時間內我們能看見宇宙中的「最後一顆恆星」。但這並不意味著「最後一顆恆星」就是宇宙的盡頭。
宇宙的邊界
字宙空間是有限無界的。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一個有限的空間:你在它的表面上無論朝哪個方向走,無論走多遠,你都不可能找到它的「邊界」 ;地球的體積是有限的,它的半徑才6000多幹米,所以最終你將再次回到出發點,愛因斯坦認為在無數星系的巨大重力作用下,整個宇宙空間會發生彎曲,最終捲成一個球體,光線沿這個球面空間的運動軌跡也是彎曲的,並且永遠到達不了宇宙的邊界。
宇宙的體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意識到的宇宙體積也在不斷擴大幾十年前,總星系的半徑還只有10億光年,現在卻已達到100億光年……愛因斯坦曾經「計算」出宇宙的半徑為10億光年,後來他又修改了「計算結果" ,認為宇宙的半徑是35億光年。但事實證明,他所計算的宇宙大小的範圍一次又一次地被突破了。
無限的宇宙
從天文學的角度看,宇宙是有限的。宇宙的大小,實際上可以認為是總星系的大小,是一個以一定長度為半徑的有限時間和空間範圍。總星系是目前天文學所能探測到的最大範圍。從哲學角度來講,宇宙不僅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在時間上也是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才使得宇宙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而存在。
目前,人類認為總星系的半徑為700億~800億光年,這就是我們心目中宇宙的大小。但700億~800億光年以外,可能還有數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總星系究竟有多大?它的邊緣在哪裡?這些問題,人類何時能找到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