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誌曾經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評選出的世界最毒的十種動物,其中澳大利亞箱形水母名列榜首,為什麼澳大利亞箱形水母為什麼會是全球最毒生物?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多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是一種淡藍色的透明水母,形狀像個箱子,有4個明顯的側面,每個面都有20釐米長。這種水母僅有大約16英寸長。
它們沒有大腦,也沒有心臟,更不存在骨骼和肌肉,它的身體僅是雙層結構,就像在一個塑膠袋(皮層)裡套了另一個塑膠袋(胃層),而兩層中間由啫喱狀的膠(中膠層)黏著,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則是蛋白質和脂質所構成。
箱水母共有共有24隻眼睛,分布在四個地方,可以說360度無死角。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箱水母已經發展出一套與人類相似的特殊的眼睛,這些眼睛能幫助箱水母在海洋中快速地做出180度轉彎,靈巧地在物體之間穿梭。箱水母在海洋中主要通過自己體腔噴水推動自己行進。甚至還通過變換的體腔打開的位置來改變前進方向。
一般情況下,它的行進速度不超過一節。也即每小時不到1.85千米,但是如果受驚嚇,它的行進速度可達兩節。它的觸手不能幫其在水中遊動,而是順流漂在後面,就像一條條的細飄帶。
它們的眼睛六隻為一組,分布在四面體傘形結構的每個面上,每組包含一雙有著精細複雜的晶狀體,視網膜,虹膜和角膜的眼睛。不同類型有不同功能,共分4種,有的能探測到物體的大小,有的能區分光線明暗,有的可以感知顏色。科學家至今也不知道沒有大腦的它們是如何處理眼睛看到的信息的。
當箱水母發現獵物時,它就快速漂過去,用觸鬚把獵物牢牢纏住,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每隻觸手有大約5,000個儲存毒液刺細胞,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微小,內含儲存刺絲的刺絲囊。當刺細胞受到物理刺激時,少量的刺細胞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釋放出刺絲囊裡的刺絲、射向接觸者的皮膚,而接觸者被刺中後滲出的體液又會通過化學反應刺激更多的刺細胞發射刺絲。
箱水母的刺細胞有多敏感呢?連貝殼或皮膚不經意的剮蹭都會刺激這些微小的毒刺,也會刺激箱水母釋放出刺絲囊裡的刺絲。被刺中之後,會引發難以忍受的極度疼痛,並伴隨強烈的灼燒感,就像被熾熱的烙鐵燙傷一樣,劇烈的疼痛感甚至使他們在上岸之前便陷於休克狀態而溺死,即使倖存,劇痛也可能持續數星期,被觸手觸及的皮膚通常會留下明顯的疤痕。
箱水母的毒液直接作用於心臟,神經系統和皮細胞,當箱水母的毒液侵入人的心臟時,會破壞肌體細胞跳動節奏的一致性,從而使心臟不能正常供血,導致人迅速死亡。它最快可以在在30秒內死亡內將傷者致死。一隻水母的毒素可以讓60個成年人死亡。
即使水母死後,觸手上的刺細胞尚未失去活性,依舊能夠射出帶有毒液的刺絲。再或者你要是吃了一條魷魚,而這條魷魚恰好又吃掉一隻水母、但沒有完全消化掉這隻水母,那你也可能會被蜇傷……
澳大利亞最大的海產品罐頭加工廠,所生產的一個罐頭中混入了長約1釐米的劇毒箱形水母的觸手。儘管是經過了高溫烹煮,這個罐頭的食用者在食用後不久就發生了中毒現象。被送往醫院後,醫院用盡了各種方法及解毒血清,卻沒能挽救這人的生命,他在進醫院2小時後死亡了。
箱形水母經常漂浮在昆士蘭海岸的淺海水域。而在炎熱天氣中,它們潛入深水處,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時才上浮到水面。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會遊向海濱浴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沿海,25年來因中箱形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數約有60人;可是與此同時,在這一區域死於鯊魚之腹的只有13人。
目前,科學家,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他們在實驗室處理了數百萬個人體細胞,對每個細胞敲除一個不同基因,然後加入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毒液觀察,旨在用這種全基因組篩查方法,尋找到那些與毒液接觸時可以倖存的細胞。
研究人員在篩查結果中發現,人體細胞內一種名為ATP2B1的蛋白質是箱形水母毒液發揮毒性的必要條件,而ATP2B1蛋白質的存在需要有膽固醇,也就是說箱形水母毒素髮揮作用的途徑必須通過膽固醇。
科學家發現一種膽固醇藥物可以阻止它殺死細胞。在接下來對老鼠進行的實驗中,這種藥物真的起了作用,不過這種藥物必須要在15分鐘內使用才能起效,科學家將對它進行進一步研究,研製成噴霧劑或乳膏,以提供給公眾使用。
PS:被箱水母蜇了怎麼辦?
箱水母傷害的大都是在淺水域遊泳的遊客。他們被蜇後,箱水母的觸手很快斷開,就像一條灰色或粉色的蚯蚓,如果遇到受到箱水母傷害的人,應儘快將其拖出水,用食醋衝洗粘在身體上的觸手,至少30分鐘。如果受害者出現呼吸困難,應馬上使其恢復正常呼吸並將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找不到食醋,則要細心將觸手拔出,並用繃帶緊緊繃上。千萬不要用酒精,因為酒精會刺漱粘在皮膚上的觸
手,刺激它扎得更深,更危險。在醫院一般會有抗箱水母血清可以救回性命,但是一定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