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NASA在北冰洋楚科奇海拍到的一幅照片顯示了海冰、融池和開放水域。今年截至目前的全球氣溫高於2015年上半年,北極的升溫特別明顯。
中國網新聞7月21日訊 據《紐約時報》報導,全世界即將創下又一個高溫基準,而2016年是氣溫連續創紀錄的第三年。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19日宣布,今年截至目前,全球氣溫遠高於2015年上半年。
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所長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儘管去年上半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半年,但「2016真的把它打得落花流水」。他說,計算顯示,今年全年有99%的可能比2015年更熱。
施密特表示,全世界正在與去年巴黎氣候條約為控制氣候變化而給各國制定的溫度目標「共舞」。
他將今年的升溫部分歸咎於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赤道太平洋地區的海水不斷升溫,將大量熱量輸送至大氣層。這種現象現在正在結束,太平洋的水溫正在下降。在此作用下,2017年的氣溫應該會有所下降,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依然屬於高溫。
施密特在與NASA其他科學家召開的電話會議上說,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氣溫,比開始記錄全球氣溫情況的1880年的平均氣溫高出了1.3攝氏度,「相當接近」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1.5攝氏度的情況。
施密特說,今年上半年的升溫延伸到了世界各個角落,只有南極洲的大部分地區除外。北極的升溫特別明顯,影響了海冰的覆蓋範圍。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沃爾特•邁耶(Walt Meier)表示,自1979年開始用衛星記錄相關數據以來,今年截至目前是北極冰層覆蓋範圍最小的半年,主要是因為天氣溫暖導致冰層比平常提前兩個月開始融化。
升溫1.5攝氏度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在去年12月的巴黎氣候條約中,世界各國同意把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控制在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1.5攝氏度以內,並以此為目標。
施密特稱,儘管厄爾尼諾現象是造成氣溫從去年開始上升的原因之一,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幾乎所有升溫都是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