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航天服材料將登陸火星

2020-08-05 NASA愛好者
首批航天服材料將登陸火星

NASA詹森航天中心的高級航天服設計師艾米·羅斯與航天服Z-2的樣品站在一起。

圖片來源:NASA

在一次問答環節中,航天服設計師艾米·羅斯(Amy Ross)解釋了在7月30日發射的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上,航天服的五片樣品(包括一枚頭盔面罩)將如何進行測試。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準備將第一位女性和第二位男性送上月球,而更為宏大的目標,則是將第一批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但是在到達紅色星球之前,太空人將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大氣極為稀薄、受太陽和宇宙射線的輻射更強的火星上,他們應該穿什麼?

艾米·羅斯正在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她來自NASA位於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 in Houston),是一名高級航天服設計師,正在為月球和火星開發新的航天服。因此,羅斯急切地等待著前不久剛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登上火星,它攜帶著史上首批送去紅色星球的航天服材料樣本。

毅力號火星車在探索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的時候,將會收集火星上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以供將來的火星任務將它們返回地球。與此同時,毅力號上一個名為「夏洛克」[ SHERLOC,全稱「宜居環境有機物和化學物質拉曼與螢光掃描探測儀」(ScanningHabitable Environments with Raman & Luminescence for Organics &Chemicals)]的儀器,將對五小塊航天服材料進行研究。航天服材料中包括一塊頭盔面罩,都被嵌入了「夏洛克」的校準目標中,緊挨著一塊名為SAU 008的火星巖石碎片。SAU 008是科學家用來確保儀器設置正確的基準,方法則是將火星上的讀數與在地球上得到的基準讀數進行對比較準。

在這裡,羅斯通過問答的形式,分享了有關所選航天服材料的信息以及月球航天服和火星航天服之間的差異。想了解「夏洛克」和毅力號火星車的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666。

首批航天服材料將登陸火星

這張圖的左側展示了航天服樣品,右下方則是校準目標中的5種航天服材料樣品,隨校準目標一同安裝在毅力號火星車上的「夏洛克」儀器中。「夏洛克」會觀察這些樣品在火星表面強烈的輻射中將作何反應。

圖片來源:NASA

圖片漢化:哇喳

為什麼選擇這幾種特定的材料嵌入在「夏洛克」的校準目標上?

羅斯:我們最需要花心思的材料應該是航天服的外層,因為這些材料受到的輻射最多。有一種正交織物(ortho-fabric),我們曾多次使用在航天服的外層中,它是三種材料合而為一的,包括諾梅克斯(Nomex,俗稱防火纖維),一種在消防員服裝中常用的阻燃材料;戈爾特斯(Gore-Tex),戈爾公司發明的一種既能防水又能透氣的材料;以及用於防彈背心的凱夫拉(Kevlar,品牌名,材料原名為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

我們也正在單獨測試維克特拉(Vectran,一種聚芳酯纖維)的樣本,目前用於航天服手套的手掌部分。它具有防切割的性質,在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非常有用:微流星體(Micrometeoroids)在撞擊空間站外側欄杆的時候,形成了帶有鋒利邊緣的凹坑,會劃破航天服手套。

我們還了選擇了特氟龍(Teflon,聚四氟乙烯)樣本,這種材料在航天服中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作為太空人防護手套和手套背面的一部分。就像有特氟龍塗層的不粘鍋一樣,它很光滑,也就很難被抓住和撕裂。除此之外,我們還選擇了帶有防塵塗層的特氟龍樣品。

最後,還有一塊聚碳酸酯材料,我們將其用於球型頭盔和護目鏡中,因為它能幫助降低紫外線強度。它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破碎,如果受到衝擊,它不會破裂碎開而是會彎曲變形,並且依然保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夏洛克」將如何檢查這些樣品?

羅斯:在火星上,輻射會破壞材料的化學成分,從而削弱樣品的拉伸強度。我們想弄清楚這些材料在火星上能維持多長時間。我們是否需要開發新的材料?還是說這些材料能堅持下去?

對於毅力號任務的科學家想要研究的火星巖石,「夏洛克」能夠獲取它們的光譜,或者說組成;對於這些航天服材料當然也可以。我們已經在地球上對這些材料進行了測試:將樣品浸入到輻射之中,然後分析它們的光譜。這些測試於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紫外線真空室內完成,相應的結果將與我們在火星上看到的結果進行比較。

火星塵埃會成為考驗嗎?

羅斯:當然了,這是一項工程上的考驗,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設計不出在塵埃中也能運轉的機器。我們已經在開發像密封物一類的東西,用於防止塵埃進入軸承。航天服的肩膀、手腕、臀部、大腿上部和腳踝處都設有軸承,它們為太空人提供了移動的靈活性,讓他們能完成行走、跪下,以及靠近巖石或維持在居住地所需的其他動作。

你要明白,我們的航天服會膨脹鼓起,每平方英寸的壓力在4磅(約28千帕,即0.27個標準大氣壓)以上。這個壓力大小並不是非常可怕,但也會讓人感到相當困難,當你把一個人的身體綁在氣球裡然後讓他們移動,他們會很難做到,氣球就像鼓面一樣緊繃。因此,我們需要對軸承進行密封處理,以免塵埃積聚糊住航天服。

我們正在尋找其他方法,希望能在長期任務中保護航天服免受火星塵埃的侵襲。我們知道,塗層或薄膜材料比編織材料更好,因為編織材料的織線結構之間留有空間。這兩種特氟龍樣品還能讓我們探查一下防塵塗層的性能。

空間站、月球和火星航天服在設計上有多大的不同呢?

羅斯:航天服的設計取決於你要去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國際空間站的航天服專為微重力而設計。如果要進行太空行走,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在走路,而是各種使用你的雙手,下半身的作用只是為上身提供穩定和平衡。空間站航天服還會暴露在兩種環境降解源中:太陽輻射和原子氧。原子氧不同於我們呼吸的氧氣,它具有很強的反應活性,能使航天服材料降解。

月球沒有原子氧的問題,但在輻射方面比火星的情況還差。在月球上你距離太陽更近,而又沒有像火星上那樣將紫外線輻射散射掉的大氣環境。月球是阿耳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重要試驗平臺,雖然月球和火星的環境並不完全相同,但是耐用性考驗,也就是對航天服材料在低大氣壓、高塵埃環境中的長時間耐受能力的考驗,是相似的。

在火星上你距離太陽相對更遠,並且至少有一層稀薄的大氣可以散射紫外線,但火星上的暴露時間仍會是個問題。你必須設想在火星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暴露在火星表面,因此火星航天服會更類似我們用於月球探索的航天服,而不那麼像國際空間站所使用的。我正在嘗試讓月球航天服儘可能地類似於火星航天服。

有關毅力號任務的更多信息

毅力號是一位體重不到2 300磅(1 043公斤)的「機器人科學家」。這輛漫遊車的天體生物學任務將是尋找曾經的微生物生活的跡象,它將對火星的氣候和地質進行表徵,收集火星樣品以供將來返回地球,並為未來人類探索這顆紅色星球鋪平道路。在7月30日成功發射之後,它將於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 Laboratory)從屬於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負責為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管理火星2020「毅力」號漫遊車任務。這項任務是一項包括了載人登月在內的更大計劃的一部分,以此為人類對紅色星球的探索做準備。到2024年,NASA將負責送太空人重返月球;到2028年,NASA將通過阿耳忒彌斯月球探測計劃在月球及其周圍建立持久的人類存在。

mars.nasa.gov/mars2020/

nasa.gov/perseverance

參考來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s-perseverance-rover-will-carry-first-spacesuit-materials-to-mars

相關焦點

  • 如果登陸火星後脫去太空衣,太空人將面臨什麼災難?
    定居火星是一件有趣而又美妙的事情?事實上,登陸火星前需穿戴好宇航設備,登陸後仍需承受巨大考驗。在火星上生活時,倘若不慎失去太空衣的保護,登陸者便可能命喪火星。從星體外形來看,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直徑的53%,質量約為地球的14%。雖然火星的外觀與地球的有一定區別,但它的自轉周期與其自轉軸的傾斜角度都與地球的非常相近。科研人員直言,太陽系內沒有比火星更適合人類的星球。面對這顆潛力巨大的星球,多個航天實力雄厚的國家爭先恐後地發射了探測設備,希望能一睹它的風採。
  • NASA公布用於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的太空衣,未來或將用於火星探索
    昨天,美國NASA公布了他們為了月球任務和火星探索新研發的太空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主持了這場最新的新聞發布會,並揭開了新太空衣的神秘面紗。展示現場就有NASA的一名太空衣工程師,在壓力環境下測試穿著太空衣,並作出擺動手指、蹲下來撿起地上的石頭等動作,均能很好的完成。據了解,2024年的載人登月計劃,將會有第一位女性登月太空人出場,太空人們預計將在月球上穿著該太空衣進行月球漫步的時間要達到8小時。
  • 人類如果在未來登陸火星後,太空衣出現磨損,該如何修復?
    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承載著人類無數的遐想和希望。如今,這個距離地球1.9億千米的行星離我們「越來越近」。這意味著人類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登陸火星計劃。為完成火星表面勘查,太空人必須模擬火星表面從事一些艱苦的活動,諸如挖土取樣、攀緣巖石和長途步行等。
  • 火星基地實操登陸我國,首批火星挑戰營員招募(14-17歲)
    《火星移民先鋒營》技術支持方:翎客航天翎客航天實現完全自由狀態下標稱矩形彈道自主飛行我們將對13-17歲的優秀少年展開為期10天的訓練,模擬登陸火星的場景和任務,該項目名為《火星移民先鋒營》。國家級科學家親臨授課,專業的導師團隊帶你深入學習航空航天領域最前沿科研成果。2. 置身在柴達木盆地深處的「火星營地」中,模擬火星環境,在太空艙中居住、學習。3. 接收火星基地建設標書,製作英文「火星Biosphere-x」生物圈建設方案。4. 絕佳的星空觀測之地,架上天文望遠鏡,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的帶領下,觀測月球環形山,辨識星座,一覽浩瀚星空。
  • 火星志願者是那麼好當的?長期穿著太空衣生活就讓你受不了
    引言:定居火星是一件有趣而又美妙的事情?事實上,登陸火星前需穿戴好宇航設備,登陸後仍需承受巨大考驗。在火星上生活時,倘若不慎失去太空衣的保護,登陸者便可能命喪火星。
  • 馬斯克和他執迷其中的登陸火星計劃
    一直以來,眾多的航天領域人士和航天愛好者堅信,成功登陸火星將成為人類深空探索的重要戰略支點因此,各大國都很重視對於火星的探索。今年以來,人類世界已經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包括美國宇航局(NASA)的「毅力號」、阿聯的「希望號」和中國航天的「天問一號」。其實,早在2013年荷蘭的「Mars One」研究所就推出了2024年送志願者出發登陸火星的計劃。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王平:與短期載人航天任務相比,長期載人航天任務將消耗大量水。因此,回收再生航天員使用過的廢水和人體代謝廢水是十分必要的,從而實現水的循環利用。王平:美國NASA主導的航天任務,特別是大型航天任務,需要得到國會通過以及民眾的支持,因此它會大力支持《火星救援》這類電影,這將激起民眾對載人火星探測等任務的濃厚興趣,以便於它對實際任務的推動。《火星救援》電影本身在科學性與劇情演繹之間達到了較好的平衡,使人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增進了知識,且對載人火星探測產生了興趣。客觀上講,對推動載人航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 《我的起源》星球登陸計劃圓滿結束 火星基地將1:1植入亮相!
    登陸火星,尋找起源!《我的起源》星球登陸計劃現已落下帷幕,中國青少年航天科普計劃「太空C計劃」完美起航。高度擬真的火星基地環境,有趣又有意義的內容科普,火星基地將來自火星的震撼體驗一一傳達。為了紀念本次活動,遊戲內也將1:1還原植入火星基地,讓更多玩家們得以感受火星的探索魅力!
  •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人類登陸月球是個已解決的問題,但是載人登陸火星卻一直未實現,為什麼會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觀測火星的含水量,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的形成時間、內部結構和初始環境與地球相似。為什麼探索火星如此困難?首先,當火星靠近地球時,將是探索火星的最佳時機。然而,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長的距離超過4億公裡。不同時間不同距離是著陸的最大挑戰。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是在2003年8月27日,當時的距離是5576萬公裡,是6萬年來的最近一次!這也意味著錯過最佳距離將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 【國內營地】出發去火星!青海冷湖 火星登陸計劃訓練營!
    2020年8月2日,青海冷湖,童程童美火星登陸計劃訓練營即將開營,人生的第一次「火星體驗「將從這裡開始~為了讓有航天夢的青少年們實現火星夢 童程童美為青少年們量身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暑假國內營這一次,我們將帶領學生走進「地球最像火星的地方」入住火星營地太空艙,在這裡完成真實「火星登陸計劃」的課題研究。 火星之旅,將從這裡開始ARE YOU READY?
  • 原創 馬斯克和他執迷其中的登陸火星計劃
    一直以來,眾多的航天領域人士和航天愛好者堅信,成功登陸火星將成為人類深空探索的重要戰略支點。因此,各大國都很重視對於火星的探索。今年以來,人類世界已經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包括美國宇航局(NASA)的「毅力號」、阿聯的「希望號」和中國航天的「天問一號」。其實,早在2013年荷蘭的「MarsOne」研究所就推出了2024年送志願者出發登陸火星的計劃。
  • 歡迎登陸「火星」,這裡將建設中國的地外生存基地
    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火星1號基地」了。「火星1號基地」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圖人類從上世紀中期開始尋找第二家園,尋覓多年,得到的可能答案是火星。因為火星有地底冰山水資源、有四季更替、火星的一天只比地球多近40分鐘。更重要的是,火星有大量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氧氣。
  • 人類真有可能在2030年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嗎?
    2024年,以及繼續支持發展美國商業貨運與載人航天,從而結束美國對俄羅斯載人航天的依賴。目前該飛船仍在研製之中,旨在攜載人類進入太空,其攜載人數將超過任何太空飛船。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計劃於2030年前後實施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無論是對於美國政府還是NASA來說都堪稱「重中之重」,為載人火星計劃挑選的太空人甚至最早將於今年夏天開始執行訓練任務。不過,在載人登陸火星之前,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飛船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 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太空人產生,NASA局長:您將安全回家
    【 自媒體】1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儘管距離人類登陸火星的預期時間尚早,不過,第一個可望在火星登陸的太空人已經產生了。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第22屆太空人訓練班畢業典禮的舉行,人類第一個即將踏上火星的太空人將從這11名已經畢業的太空人中產生,這是繼美國宇航局宣布開始執行龐大的Artemis計劃後,第一批新加入太空人隊伍的11名新生力量。
  • 假如人類登陸火星,不穿太空衣,後果會怎樣?
    150多年前時天文學家從巨大的望遠鏡中看到火星兩端有白色冰凍極冠,還能隱約看到密密麻麻的通道從兩極通向赤道,天文學家認為這是火星人在表面開鑿的運河,將兩極的融冰水引流到赤道灌溉,因此在此時對火星文明抱有極大的希望!
  • 假如人類登陸火星,不穿太空衣,後果會怎樣?
    150多年前時天文學家從巨大的望遠鏡中看到火星兩端有白色冰凍極冠,還能隱約看到密密麻麻的通道從兩極通向赤道,天文學家認為這是火星人在表面開鑿的運河,將兩極的融冰水引流到赤道灌溉,因此在此時對火星文明抱有極大的希望!
  • 登陸火星的希望,車諾比的新生物,可以吞噬宇宙輻射!
    有誰能想到,這一嚴重危害人類生命的事件,能夠與其將航天工程聯繫在一起呢?那麼科學家在車諾比到底發現了什麼呢?與航天工程又有怎樣的關係呢?宇宙輻射成為「絆腳石」中國天問1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發射,這是中國第1次展開對於火星的探索,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天問一號將會完成火星著陸以及探測任務,預計在未來還會將太空人成功地送到火星上,可是就目前來看,這只是一個奢望和幻想,想要把太空人送到火星上又談何容易呢?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神秘未知的火星星球我們人類早期於1969年就實現了登陸月球,時隔已過去51年了,載人登陸「火星」至今還是紙上談兵,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擁有這項科學技術。這項「航天科技」問題逐漸向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招手,為什麼登陸「火星」這麼難?
  • 荷蘭招募志願者赴火星 2023年登陸有去無回
    荷蘭「Mars One」研究所推出了2023年讓志願者登陸火星、建立人類聚居地的計劃,今年該機構將通過電視真人秀的方式招募首批4名志願者。不過,1月8日「Mars One」研究所明確指出,這些志願者登陸火星之後是無法返回地球的。
  • NASA計劃2033年登陸火星 17歲女孩將成登陸火星第一人
    據《每日郵報》7月6日報導,17歲的太空迷女孩正與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合作,以實現她的人生夢想,即成為火星上的第一個人類,她的目標是在2033年完成第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 沒有多少人可以聲稱他們童年時的夢想決定了他們整個人生的進程。但對於一名叫阿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