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今年夏季史上最熱 降水量僅平均值一半

2021-01-10 洛陽網

臺灣氣象局28日舉行秋季天氣展望記者會介紹,今年6月至8月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造成臺灣氣溫明顯偏高,成為史上最熱的夏季,平均氣溫約達29.54℃;雨量方面則是顯著偏少,約僅有平均值的5成。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 (記者 吳濟海、傅雙琪) 臺灣氣象局28日舉行秋季天氣展望記者會介紹,今年6月至8月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造成臺灣氣溫明顯偏高,成為史上最熱的夏季,平均氣溫約達29.54℃;雨量方面則是顯著偏少,約僅有平均值的5成。

  氣象局指出,夏季出現的異常偏強副高,除造成梅雨比往年提早結束,7月更首次出現西北太平洋無颱風生成紀錄,8月生成6個颱風(略多於氣候平均值5.6個),但因較接近陸地,強度皆相對較弱、生命期也相對較短,且對臺灣的影響較低。

  展望未來一季,氣象局指出,綜合研判,預估今年秋季臺灣氣溫偏暖至正常,雨量則以接近正常的機率較大。

  由於今年6月至8月臺灣各地雨量顯著偏少,且未來一季中南部將逐漸進入枯水期,氣象局呼籲各界妥善用水。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熱6月!福建高溫連破紀錄!明起進入主汛期和颱風季
    6月算得上是史上最熱的6月昨晨最低氣溫已達26.5℃,在8時許輕鬆突破30℃,12:18衝至35.8℃,打破歷史同期紀錄。此前史上最熱的6月29日出現在2004年,為35.4℃。35.8℃的最高氣溫,讓昨日成為今年第11個高溫日、6月第10個高溫日。
  • 今年7月創史上最熱紀錄
    (華盛頓十五日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今天指出,2019年7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分,證實之前歐洲聯盟的的觀測結果。NOAA表示,與20世紀的均溫華氏60.4度相較,今年7月全球平均溫度高出華氏1.71度,寫下自1880年開始紀錄以來7月最高溫。先前最熱的月分是2016年7月。今年7月也是連續第43個7月以及連續第415個月高於全球均溫。由於7月通常是最熱的月分,氣象學家表示,這代表2019年7月也是過去140年來最熱的一個月。
  • 臺灣秋季降水創27年來最低紀錄
    中新社臺北11月24日電 受雨季提早結束、颱風季無明顯降水的影響,臺灣今年9至11月降水為1993年以來同期最少,平均降水量354.8毫米,約為往年同期的六成。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氣象部門24日介紹,今年由於梅雨季提早結束,且形成的颱風之中僅有颱風「閃電」經過臺灣,沒有較明顯降水;6至11月平均降水量為902.5毫米,其中6月、7月和9月的降水量明顯少於平均值。日月潭觀測站更是觀測到1941年設站以來最低降水量,僅為86毫米。
  • 時事地理|臺灣花蓮地震|關於臺灣最全地理知識整理,今年必考考點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臺灣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遠大於南北氣溫的變化,氣溫隨山勢的增高而降低。
  • 史上最暖!浙江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今年夏天會成史上最熱嗎?
    2019/2020年的冬季,出現了自1949年來最暖的暖冬,全省平均氣溫9.5℃,往年同期偏高2.6℃,偏高幅度排名歷史第一。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浙江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冬季!當然冬季已經過去,夏天即將來臨,我們最擔心的是今年浙江會不會經歷最高溫的夏天?
  • 北半球出現139年以來最熱的夏季
    根據NOAA的數據顯示,北半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這是北半球自1880年以來(139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到底有多熱?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8月的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比20世紀平均值15.6°C,高0.92°C,與2015年和2017年相比,是8月份溫度偏離平均值以來的第二高溫度。
  • 史上最晚7月臺?破天荒最熱6月,氣象專家:颱風發展關鍵時間點
    史上最晚7月臺?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指出,歷史上7月份最少都有一個颱風生成,最晚的是1975年7月27日的瑪美(Mamie)颱風,也就是說今年7月第一個颱風生成如果落在7月28日就破紀錄了,且「目前看起來這個機率相當高。」
  • 統計顯示,臺灣5月氣溫創55年來同期最熱
    新華社臺北6月29日電(記者查文曄鍾群)臺灣氣象部門29日公布今年5、6月天氣統計分析稱,5月是臺灣55年來同期最熱,多達15個氣象站觀測的月均溫創下設站以來最高。  臺灣氣象部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說,今年5月又幹又熱,全臺均溫達27.72度(攝氏度,下同)創新高,此前5月均溫最高紀錄是1963年的27.23度。
  • 【專題整理】關於臺灣最全的地理知識整理,說不定就是今年的考點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 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
  • 臺灣的氣候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   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  臺灣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遠大於南北氣溫的變化,氣溫隨山勢的增高而降低。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最熱的6-9月,平均氣溫達攝氏27至28度。12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各地平均氣溫在攝氏15至16度以上,平均最低氣溫高於攝氏11度。 臺灣冬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季風盛行,但受到北上的太洋洋北赤道曖流制約。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西南季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受到中央山脈阻擋。 臺灣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遠大於南北氣溫的變化,氣溫隨山勢的增高而降低。
  • 臺灣7月平均氣溫30攝氏度 創臺50年來最熱紀錄
    中新網8月16日電 根據臺灣氣象部門的分析報告,島內7月平均氣溫創下臺灣地區近50多年以來的最熱紀錄,而累積雨量則是臺灣地區近50多年以來最少。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灣氣象部門統計分析,7月臺灣本島平地的平均氣溫30攝氏度,比歷年7月平均高了1.3攝氏度;而臺北因盆地的地形作用,氣溫上升更明顯,多達21天最高溫超過35攝氏度,最高溫曾出現38.6攝氏度,是臺北氣象站7月有史以來最高溫。
  • 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中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一個地區每月降水量平均值的總和就是「年降水量」,一個地區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是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通常「年降水量」反映的是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多少情況,比如我國的平均年降水量約為730毫米。
  • 今年或為最熱「拉尼娜年份」
    報告顯示,儘管今年發生使重要海區變冷的拉尼娜現象,但與其他「拉尼娜年份」相比,今年很可能最熱。  拉尼娜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同時伴隨著全球性氣候異常。今年8月以來,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現拉尼娜現象,預計將持續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 梅雨 高溫 颱風 夏季「三劍客」今年有啥不尋常
    梅雨、高溫、颱風,是浙江人熟悉的夏季「三劍客」。隨著今年「性子狂躁」的梅雨季正式結束,接下來便是高溫和颱風唱主角。今年夏季,我省的天氣已經、正在、將要經歷哪些不尋常?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氣候密碼?且和記者一起,跟隨省氣象部門的有關專家一探究竟。
  • 地球「汗流浹背」:數據稱今年夏天系史上第三熱
    地球「汗流浹背」:數據稱今年夏天系史上第三熱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數據顯示,地球今年度過了一個「汗流浹背」的夏天。根據統計,今年8月與今年夏天,雙雙創下史上第三熱的紀錄。
  • 臺「氣象局」:今年秋天天氣最熱 打破臺灣70年紀錄
    臺灣今年秋天的氣溫創下7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8日報導,猶記去年才說最熱的秋天,不料2017年全臺的溫度更爆表,打破臺灣70年來最熱秋季紀錄。
  • 地球迎來史上最熱一月!南極都20多度能穿短褲了
    今年一月份壞事已經夠多了,真沒想到又能加進來一個:美國海洋與氣象局昨天發布了一個消息:2020年的一月份,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一月。其實進入2020年以來,尤其是歐洲北美地區的群眾就已經發現,很多往常應該下雪的地方,今年愣是一點雪也沒下,光下雨了。
  • 今年夏季或有3-4個颱風影響廈門
    2020 年上半年,廈門市降水異常偏少,僅出現兩場降雨過程,啟動 2 次防禦暴雨洪水應急響應,汛情平穩,未出現險情、災情。會上透露,截止 6 月 23 日,島內和島外總降水量分別為 353.7 毫米和 523.9 毫米,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 50% 和 32%,均為異常偏少。上半年全市平均氣溫異常偏高,島內達 19.5 度,創氣象觀測歷史同期第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