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男子駕車駛入步行區致死五人,驚動該國總統及總理

2020-12-05 人民資訊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這是黑暗的一天!」德國《圖片報》2日報導稱,德國西部「馬克思的故鄉」特裡爾1日下午發生一起慘案:一名男子駕駛一輛越野車駛入步行區,導致至少5人死亡、14人受傷。特裡爾市市長萊貝2日說,「這與謀殺有關」。目前,案件動機仍在調查中。

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日下午1時30分。這名51歲男子駕著一輛路虎越野車,以「蛇行」方式高速駛入步行街。警方表示,肇事車在步行街橫衝直撞至少600米,多人被撞飛。男子之後被逮捕。此次事件的死者都是特裡爾市居民,其中還有一名9周大的嬰兒。

據警方透露,肇事男子也來自特裡爾地區,此前並無犯罪前科。據了解,肇事者已失業很久,居無定所。他當天開的車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很多天都是在車裡睡覺。事發時,警方發現他是醉駕。

事件發生後,德國社交媒體紛紛出現「恐怖主義襲擊特裡爾」的消息。特裡爾官方立即發布警告,敦促公眾不要散布有關該事件的謠言。調查人員2日稱,犯罪嫌疑人目前還不願意透露作案動機。調查人員認為,該男子的行為沒有任何恐怖主義、政治或宗教動機的背景,但他確實有意傷害公眾。檢察院尚未決定是否申請審前拘留或將其安置在封閉的精神病院中,因為有跡象表明該男子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這起事故讓特裡爾這個安靜的小城陷入極度悲痛之中。2日,人們紛紛來到當地著名的地標黑門附近放置蠟燭、鮮花和紀念卡,以表示對受害者和這座城市的聲援。特裡爾市長萊貝2日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裡爾最黑暗的一天」。德國總統斯泰因邁爾和總理默克爾也通過媒體悼念遇難者。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大選最後決戰 驚動全球 川粉圍攻國會大廈
    美國總統大選最後決戰 驚動全球 川粉圍攻國會美國總統大選,早已結束數月,偏偏川普總統不服輸,理由是:選舉作弊。2020年是美國疫情之年,為避免在投票站排成長龍,人群傳播新冠病毒,民主黨號召支持者們郵寄選票。選舉日,共和黨的支持者因為親自到投票站直接投票為主,川普支持率一度領先,隨著郵寄選票的後續計入,拜登不斷反超,遙遙領先。
  • 中國遊客行納粹禮為何驚動德國警方?
    中國遊客行納粹禮為何驚動德國警方?[   國際在線消息:這幾天,兩名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行納粹禮被捕的消息在網上廣為傳播。雖然當事人已經在交納保釋金後被釋放,但此事再一次引發輿論對中國人旅遊陋習的關注。與此前曝出的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等不文明行為相比較,這一次兩名中國人被捕,著實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性錯誤,他們的舉動破壞了德國在戰後通過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確立的「去納粹化」制度。
  • 墨江一男子酒後駕車撞房屋 視頻監控還原驚魂瞬間
    近日,墨江有一名男子酒後駕車,還撞上了路邊的一家飯店,監控記錄下了這驚魂的瞬間。經調查,駕駛酒後駕車在路口停車時,因未拉手剎導致車輛後溜衝進路邊飯店內,隨後副駕駛乘坐人員(系飲酒),下車後將車輛移至路面。
  • 有軌電車難題:殺死五人還是殺死一人?
    當電車駛入彎道時,突然發現前方有五名路軌工人正在修整鐵軌。電車此時正在穿越峽谷,旁邊就是萬丈深淵;如果你不想撞死那五位工人,你就必須立即停下,你拼命的踩剎車,這個時候,剎車居然失靈。你突然發現軌道的右側有一條岔路,你可以將電車駛入,以拯救前方五位工人,不幸的是,這條岔路也有一名路軌工人,而你的正確行駛路線並不是這條路,如果你不轉入右側岔路,你就會軋死五位工人,如果你駛入這條岔路,你就會軋死一位工人。這就是湯姆森於1985年在《有軌電車難題》中的描述,這個悖論作為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是由福特於1967年提出。
  • 廣東人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娶土著女人做老婆,生下的兒子成該國總理
    巴布亞紐幾內亞前華人總理 陳仲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第一個華人總理就是陳仲民,他在1980-1982年出任巴新總理,1994-1997年再次榮任總理。巴布亞紐幾內亞華人總理 陳仲民在國外事業有成後,都想找一個女人成家。在遙遠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土著女人當然是選擇。陳仲民的父親在當地經商有成。後來和當地一個頗有勢力的氏族土著姑娘結婚。在這個國家有錢有勢了。
  • 南冰洋漁船一中國男子死亡,紐西蘭警方正尋找三名逃跑船員
    南冰洋漁船一中國男子死亡,紐西蘭警方正尋找三名逃跑船員 中新網11月28日消息,據紐西蘭先驅報中文網報導,11月27日(本文均為當地時間),一艘漁船駛入Bluff海灣,三名船員從漁船上逃走。
  • 【看世界】美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近20萬 民眾駕車等待檢測
    美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近20萬 洛杉磯民眾駕車排長隊等待檢測11月16日,全美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100萬,單日新增新冠肺炎近20萬,其中12日和13日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分別為194610例和181801
  • 與總統埃爾多安決裂之後,土耳其前總理達武特奧盧組建新政黨
    土耳其前總理艾哈邁德·達武特奧盧13日在安卡拉宣布組建名為「未來黨」的新政黨。達武特奧盧現年60歲,曾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政治盟友,2009年至2014年任土耳其外交部長,2014年8月出任土耳其總理以及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2016年,因達武特奧盧對埃爾多安提出的總統制主張推動不力,加之在打擊庫德工人黨武裝以及與歐盟達成難民協議問題上與埃爾多安有分歧,雙方矛盾加劇。
  • 男子醉酒後載一車酒友,遇交警檢查自稱「我沒醉」
    近日,一男子王某某喝完洋酒,駕駛著奔馳還載著一車人,行駛在鹽城市區,被民警抓獲後,呼氣測試已達到醉駕標準,可男子大喊無辜。男子王某某醉駕後被查當晚11時左右,一輛奔馳轎車駛入鹽城公安交警三大隊查緝區,當駕駛員王某某打開車窗接受檢查時,車內坐了滿滿一車人,並且散發出濃烈的酒氣。
  • 一男子開套牌車上高速還帶刀 駕車欲逃跑被多名民警截停
    月 男子涉嫌駕駛套牌車攜帶管制刀具被抓  新晚報1月29日訊近日,一名男子駕車從大慶到哈爾濱給孩子看病,經收費站檢查時,不但沒有停車,還迅速改變行車方向。民警將其攔下,從他身上還搜出了管制刀具。  22日9時許,高速公路交警支隊民警在大耿家收費站檢查時,發現一名男子駕駛的白色轎車有篡改號牌的嫌疑,且沒有張貼車輛年檢貼,於是要求其停車。
  • 美軍撤離德國和俄軍撤離德國,有哪些異同
    這時候的美軍撤離德國,確實令人浮想聯翩……美軍從德國撤軍,數量約9500人。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婉拒美國總統川普9月G7之約,且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以後,有媒體爆出美軍即將部分撤離德國的消息,並評論稱,美國撤軍是在表達對德國總理的不滿。在海叔看來,這只是從現象分析現象。
  • 美媒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成世界最有權勢女人(圖)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已悄然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來源:美國《外交政策》雜誌)  原題:美《外交政策》雜誌: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日發表了題為《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 不到一個月,該國成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綜合《紐約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多家美媒報導,當地時間2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大量急需的抗疫物資目前已抵達紐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稱,這架載有來自中國的醫療物資的商用飛機29日降落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未來將有一系列航班將急需的物資從其他國家送往美國,而這架來自中國的飛機承載的是第一批。
  • 加拿大發生北極熊攻擊人類致死事件 一男子喪生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努勒維特地區日前發生一起罕見的北極熊襲擊人類致死事件,造成一名男子死亡。地方當局稱,努勒維特地區上次發生北極熊攻擊人類致死事件是在2000年。
  • 義大利一白人男子駕車射擊 多名非洲移民受傷
    義大利中部城市馬切拉塔3日發生一起白人男子開槍打傷多名非洲移民事件。襲擊者已被警方逮捕。媒體報導稱,男子行兇動機可能關聯種族仇恨。   警方當天早些時候通報,一名持槍男子打傷多名非洲移民。警方呼籲民眾暫時避免外出,調查已經展開。不久後,警方宣布逮捕嫌疑人。
  • 印度總理稱該國反對建高鐵者可「繼續乘牛車」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即將在日本援助下建設該國首條高鐵項目,但該項目在印度國內也面臨不少爭議。據《印度時報》12月4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12月3日針對該國反對黨對於動車項目的反對聲音發話,他表示,那些反對高鐵項目的人可以「繼續靠牛車出行」。印度首條高鐵將連接艾哈邁達巴德至孟買。莫迪當天是在巴魯奇附近的阿莫德參加群眾集會時發表該言論的。建成後的動車將會從巴魯奇經過。
  • 中國駐澳使館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駕車安全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澳中國公民十大易發安全問題之一(2015年以來的涉中國公民駕車安全事故案例附後)。駐澳大利亞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在澳駕車要注意:澳交規和路面狀況與國內不同。新司機,特別是在澳留學生、來澳旅遊自駕者,更勿超速,無證駕駛或出現其他違章駕駛情況。 一、交規左行。隨時提醒澳交規與中國相反,右舵左行,環島讓右。路口尤要小心,切勿將車輛逆行開進右側車道。
  • 【一線微觀】男子醉酒駕車被查獲 抽血「百米衝刺」欲逃脫
    【一線微觀】男子醉酒駕車被查獲 抽血「百米衝刺」欲逃脫 2020-12-0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貝貝的psycho發行一周年,即將迎來五人正式舞臺,期待
    本文由明星粉絲團作者吃糖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最近在南韓非常火的一個女子團體red velvet終於即將在她們的單曲Psycho發行一周年的時候迎來五人舞臺,她們去年在冬天的時候帶著這一張專輯回歸,在回歸舞臺即將發布的時候裡面的成員wendy孫勝完也因為受傷的原因沒能參加這一次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