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中文課成學校新競爭力

2020-12-06 央廣網

參加培訓的老師在體驗包包子。 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事業部供圖

參加培訓的老師參觀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菸袋斜街。 趙曉霞攝

「90後」的陳莉莉是泰國古摑學校唯一一名中文老師,一周上22節中文課,教學對象從初中到高中。「學校老師中只有我會中文,感覺很棒啊……」坐在北京菸袋斜街的長條板凳上,陳莉莉用流利的中文講述著自己的教學故事。

4月8日至4月30日,陳莉莉和46名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來華研修項目,進行漢語交際能力、漢語教學能力、當代中國與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四個模塊的培訓,以提升漢語教學能力。

由學習到教學

陳莉莉學中文的機緣來自於姐姐,「姐姐學中文,我很羨慕,希望自己也能說流利的漢語。」進入中文世界之後,雖然她覺得「越學越難」,但也「越學越有趣」,直至10年前考進泰國國立法政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陳莉莉又到哈爾濱學了1年中文,返回泰國成功應聘中文老師,完成了「由學到教」的轉換。

陳莉莉「由學到教」的過程正是泰國的漢語教學由第三外語上升為第二外語的過程。來自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泰國30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學生超過100萬人。

「初中生所用的漢語教材是我自己編的,學生學寫漢字的本子也是由我在電腦上設計完成後,列印出來分發給學生。」令陳莉莉更為驕傲的是,學校自她開始有了中文教師。

據參加此次來華研修項目的泰國老師介紹,和陳莉莉一樣,在泰國一人承擔一所學校中文教學任務的老師並不鮮見。隨著中文的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不斷提升,「中文熱」在泰國持續升溫,中文老師的需求不斷增加。

尉虹在泰國讀完本科後,到中國桂林讀漢語教學方向的研究生,如今在泰國一所私立小學任教。「學校也只有我一名中文老師,每周會上6節中文課,學生從小學4年級到6年級。」

由幼兒園到高中

據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外漢語學習者正呈低齡化、大眾化普及態勢,大學前漢語學習人數增長迅猛。漢語教學正在由過去少數人的興趣更多變成學校、家庭廣泛參與的事情,年輕一代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在泰國,也顯現出同樣的趨勢,漢語教學正從大學向中小學延伸,K-12(從幼兒園到高中)成為漢語教學最重要的「增長極」。

參加此次培訓的老師對該趨勢的發展有著最切實的感受。他們來自泰國24個城市,無論在哪個城市,擁有中文教學師資力量都是學校的優勢之一。

吳秀賢在曼谷一所私立雙語學校任教,學校的中文課從學生進入幼兒園階段便有開設。「我們學校的學費相對較高,如果家長重視中文,孩子從3歲開始就可以學,這也是我們學校在招生宣傳時突出的一個特點。 學中文是很時尚的事,不少家庭會讓孩子學。一個星期下來,包括小學課程在內,我需要上10節中文課。」吳秀賢說。

同樣就職於私立學校的陳雪芳表示,開設中文課會讓學校招收到更多的學生。「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國際學校,從我6年前入職時就有中文課程。但在以前國際學校中開中文課的並不多,近幾年逐漸多了起來,中文成了學校新的競爭力。」

有6年漢語教學經驗的郭真真從最開始給中小學生上中文課到現在專門給小學生上課,也是因為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中文學習,希望儘早開始接觸。「近年來,政府也很支持學校開設中文課程,也加快了漢語教學的發展。」 郭真真說。

由語言到文化

雖然參加此次培訓的47名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已在教學領域耕耘多年,但到中國參加漢語教學培訓多屬首次。對他們來說,最特別的收穫是「可以把新了解到的關於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內容介紹給學生」。

據吳秀賢介紹,在平時的漢語教學中,多以語言教學為主,關於中國文化的教學涉及較少。「經過這次培訓,我可以向學生更多地介紹中國和中國文化。」

據記者了解,「外國本土漢語教師來華研修項目」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設立,旨在支持各國本土漢語教師專業的發展。 研修課程不僅包括漢語專業知識、漢語教學技能、漢語教學法等,也包括中華文化與中國國情、中外文化對比等。

「本次培訓不僅有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的介紹,還有數次文化實踐調研活動。參加培訓的老師都表示,回到泰國後,要把這些元素加入教學內容。」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事業部田鑫老師說。

來自泰國丹坤通中學的秦玉玲老師對「文化調研」印象深刻。「這些都是我們之前沒接觸過的。此次培訓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中國教育狀況,還讓我們了解了中國歷史和文化。」

會好幾種語言、懂中國文化……這些都是在泰國從事漢語教學的老師讓旁人羨慕的地方。「教中文挺讓人尊重的,待遇也不錯。」陳雪芳說。(記者 趙曉霞)

相關焦點

  • 多國增設中文課程 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倍受關注(組圖)
    近年來,多個國家紛紛在政府組織下開設或增加中文課程,中文日漸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通用語言,「中文熱」一度成為現在與將來的一大現象。  以英國為例,據BBC中文網編譯報導,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英國的學校應該停止過多的法語和德語課程,並加強漢語普通話教學(Mandarin)。2013年11月,卡梅倫在結束三天的訪華行程之際表示,英國現政府的目標是把英國學習漢語的人數翻一倍到達40萬人。
  • 菲律賓教育部為本土中文教師開展線上培訓
    人民網曼谷10月30日電(記者趙益普)10月29日上午,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菲律賓教育部共同舉辦了全菲本土中文教師線上培訓。為應對疫情對教育的影響,菲律賓教育部於2020年6月19日出臺「不停學計劃」,於7月1日提出「新遠程學習模式」。
  • 第三屆烏克蘭漢語教師培訓會在線上舉行
    新華社基輔11月14日電(記者李東旭)第三屆烏克蘭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會13日舉行,來自哈爾科夫國立師範大學、基輔國立大學、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和基輔格裡琴科大學的35名本土中文教師參加了當天的在線培訓。本屆培訓會由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文教處主辦,烏克蘭漢語教師協會協辦。參加培訓的教師們就新冠疫情期間開展遠程中文教學的經驗和問題、如何提高中文翻譯水平以及中國古典文學的對外中文教學實踐進行了探討。
  • 泰國舉辦 「網際網路 」泰國大學生中文創新創業大賽
    人民網曼谷10月28日電(記者孫廣勇)10月26日,由泰國清邁大學孔子學院主辦、清邁大學藝術傳媒與技術學院協辦的2020年中清杯第一屆「網際網路 」泰國大學生中文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清邁大學成功舉辦。決賽開幕式上沈毅表示,為慶祝中泰建交45周年,清邁孔院在各界支持和往屆的基礎上,轉變模式,舉辦本次大賽,旨在打造集中文學習、電商培訓、就業實習、創業孵化「四位一體」的新形式,提升泰國大學生對中文實際應用能力,學習掌握最新電子商務以及網絡營銷知識,積極拓展「中文 職業技能培訓」。
  • 漢語成為泰國最受歡迎的外語之一
    人民網曼谷3月15日電(記者丁子、林芮)泰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員會助理秘書長查塔拉近日對記者表示,漢語已成為泰國最受歡迎的外語之一,泰國漢語學習者的數量正在逐年遞增。 據查塔拉介紹,目前泰國已有134所高等教育機構開設了中國語言文化專業課程。
  • CIFLTE對外漢語教師研修課程項目說明會
    同時,我們新一學年的各個項目也要陸續展開!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外語教師教育中心(CIFLTE)對外漢語教師研修培訓項目的內容和申請以及其他細節,我們將在 6月2日 舉辦一次中心所有項目線上說明會。
  • 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中文路線上課程讓漢語學習更輕鬆!
    「這樣學漢語很方便」為了給廣大中文學習者和中文教師提供便利,最近網絡孔子學院推出了免費精品在線課程,主要包括漢語水平考試HSK標準課程、中國傳統文化、國際漢語教師培訓等幾類核心課程,讓大家可以利用在家的時間,學習中文,體悟文化,精進教學,積蓄力量。
  • 新平臺·新維度·新收穫——泰國大學生線上冬令營圓滿落幕
    12月26日上午,2020 漢語橋「魅力中國,美美與共」——泰國大學生線上冬令營舉行了閉營儀式。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遲蘭英、北京語言大學泰國代表處主任於美英、國際學生招生處處長周鑫、項目組教師,以及泰國的營員們在線上參加了結業典禮。
  •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5月9日,在泰國夜豐頌府府長Narumol Para Vat女士的帶領下,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一行60多人到廣西華僑學校進行友好交流。
  •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府長來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府長來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中新網南寧5月13日電 廣西華僑學校消息,近日,在泰國夜豐頌府府長NarumolParaVat的帶領下,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一行60多人來該校進行友好交流。
  • 老外吐槽中文難 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老外吐槽中文難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中華漢字從出現,發展,再到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多,以及經濟科技領域的發展漢語文字意思太多,老外認為缺乏準確性;在漢語學校有很多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他們總會在漢字的同義詞、同音詞、近義詞、一語雙關上難倒一片人,且中國漢字表示一個意思的字、詞語數量很多,全部集中起來又沒有什麼特別緊密的關聯,光是中國影響較為深遠的詩歌的音律就分七音五音,而七音五音亦是還可細分。
  •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大綱發布 「中文+職教」邁出新步
    來源:海外網圖為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考場。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圖日前,經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研發,《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發布,大綱由考試介紹、等級標準、話題大綱、任務大綱、醫學專業詞彙大綱、樣卷等內容組成,旨在為教師教學和考生備考提供科學指導。
  •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發布「中文 職業教育」邁出新...
    日前,經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研發,《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正式發布,大綱由考試介紹、等級標準、話題大綱、任務大綱、醫學專業詞彙大綱、樣卷等內容組成,旨在為教師教學和考生備考提供科學指導。
  • 泰國北清邁大學副校長:北清邁大學學生要學好中文
    會後,泰國北清邁大學常務副校長蘇迪女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致力國際教育  攜手合作共贏  蘇迪祖籍廣東潮州,作為泰國的第三代華裔,她遺憾地表示自己中文沒有學好。她說,為了與中國廣西進行更深入的國際教育合作,她正在努力學習漢語。
  • 通訊:一名坦尚尼亞教師的中文情緣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講臺上說一口流利中文的教師是一位28歲的坦尚尼亞姑娘。「我的中國同事說,你說起中文來跟中國人簡直一模一樣,只聽聲音很難區分得出來。」哈吉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哈吉還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韓雅。身為坦尚尼亞達大孔子學院的一名中文教師,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與中國同事相處的閒暇時刻,她總是更喜歡人們用中文名字來稱呼她。
  • 「中文+職業教育」邁出新一步
    、等級標準、話題大綱、任務大綱、醫學專業詞彙大綱、樣卷等內容組成,旨在為教師教學和考生備考提供科學指導。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的頒布,為醫學漢語水平考試的開展提供了科學指導,便於考生有針對性地制定複習策略。同時,有利於切實保障並提升『中文+醫學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李寶貴說。    漢語水平系列考試新成員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以學習醫學為目的的來華留學生規模正逐年擴大。
  • 2021年《國際中文教師證書》考試日期發布
    具體考試日期如下: 《國際中文教師證書》考試小知識 1 什麼是《國際中文教師證書》考試? 《國際中文教師證書》考試是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的一項標準化考試。通過對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等五個標準能力的考查,評價考生是否具備作為國際中文教師的能力。
  • 緬甸大學漢語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2)培訓教師:以中國大陸大學教師為主,佔82.8%;大陸中小學教師居次,佔44.8%。目前尚無緬甸本土教師擔任培訓師。實際上,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這樣做了,但對於緬甸這個「一帶一路」核心地區的國家而言,我們建議每年派遣更多數量的志願者到緬甸任教,走進當地課堂,與當地教師進行協作漢語教學,提高當地漢語教學水平。  2.重視當地漢語教師的培養與培訓  派遣志願者教師顯然「治標不治本」。陸儉明(2019)[12]指出,根本辦法是實現漢語教師的本土化。
  • 泰國高考也考漢語?其難度不亞於我們考英語
    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和我國的交流,不少國家在國內增加漢語課程,其中最早將漢語納入高考之一的便是泰國,從2009年開始至今,漢語一直是泰國高考可選科目之一,那麼泰國對於漢語考試的難度怎麼樣呢?
  • 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分享:在美國教漢語的點滴
    時值中國新年,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李老師正在給學生講解十二生肖的由來,講臺下,聽得津津有味的美國學生也跟著李老師一起,認真練習著漢語發音。  "美國學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所以不論教發音、還是漢字,我都會儘量結合語言背後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