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吸的黑洞,它居然還能「噴射物質」影響恆星的形成?

2020-12-05 天文在線

新的發現表明黑洞以一種驚人的方式能影響恆星的形成

圖解:一幅黑洞觸發恆星形成的合成圖像,跨越的距離有史以來最長

圖源: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羅伯特.吉利等人

在遙遠的宇宙中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地方,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噴射一股強大的能量噴流,這可能正給距這股能量源100萬光年的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增壓。

黑洞雖然已具有宇宙真空吸塵器的美譽,但它們也作為星系的中心向外噴射粒子流和輻射,在恆星的形成中起著作用。如果這一點被證實,那麼這個新的結論可能證明黑洞能跨越多個星系影響恆星的形成這一首次觀測到的現象。

科學家把這個通過新墨西哥卡爾.央斯基的甚大天線陣首次發現的星系命名為(QSO) SDSS J1030+0524。這項工作(和上圖)結合了亞利桑那州的大型雙目望遠鏡的可見光觀測、智利的超大型望遠鏡的無線電波和地球軌道上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才創建了研究的星系周圍環境的圖像。結果表明,在主星系周圍100萬光年的距離內,星系的密度高於平均水平。主星系是上圖中靠近中下方的粉紅亮點。

結合所有的數據描繪出一個複雜的場景。黑洞噴射出兩股粒子流(圖像中星系兩側藍色和紫色區域)以發射無線電波,圍繞在黑洞周圍的氣體發出X射線;另一團氣雲(圖中粉紅色的大斑點)在圖像左側邊緣產生X射線。在圖像中看起來就像是噴流穿過了幾個星系來給這團氣雲熱能。根據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論文來看,這樣會使氣體壓縮,並且促使恆星的形成處在一個高於平均水平的速度。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伊莎貝拉.普蘭多尼參與了這項研究,她告訴吉茲莫多,在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更傾向於相反的情況,認為黑洞向星系注入足夠的能量以減緩恆星的形成。普蘭多尼說,即便在研究人員觀察到增強的情況下,它通常發生在接近無線電噴射的地方,並且「不在幾百個千秒差距的尺度上」。作為參考,一個千秒差距大約是3260光年。黑洞對恆星的形成有影響這個巨大而驚人的發現可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來自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羅伯特.吉利,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訴吉茲莫多:「如果這種現象是常見的,那麼超大質量黑洞不僅在塑造其宿主星系,而且對它們所形成的整個環境的塑造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普蘭多尼解釋道,儘管這可能是個潛在的令人興奮的結果,但對於這一點的研究工作只是關於數據的解釋,還需要對無線電更深入和更高解析度的觀測才能確定是怎麼回事。吉利告訴吉茲莫多,接下來研究團隊正計劃更密切地觀測這個系統,以看看它對星系的影響到底能延伸多遠,並且探索其他潛在的可能發生這種行為的星系,如「蜘蛛星系」。

人們常說天文學是一門觀測科學,我們無法在實驗室創造或研究恆星或星系,因此我們從宇宙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源於觀測。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模擬,天文學家用複雜的算法和計算機技術,再結合物理定律,可以在計算機中重現恆星、太陽系、星系和大規模的宇宙。

儘管在大尺度上比較時它是很逼真的,但在模擬冷暗物質範式內可見的宇宙時,出現了一些差異。計算機模擬傾向於預測更多大型星系周圍的衛星恆星系統,和觀測到的相比(衛星星系缺失問題,1),他們無法複製具有清晰螺旋結構的盤主導的星系作為我們的銀河系(角動量問題,2),並且他們無法重現既定質量星系的星係數量(其他問題)。為了使計算機模擬能夠復刻觀測值,理論工作者們需要能夠調節星系中恆星形成的機制。

一種被稱作「反饋」的機制被提出,很快被證明是成功的。一方面,爆炸的巨星(超新星)可能會影響低質量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另一方面,物質朝著大型星系的中心聚集,那裡是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的地方,同樣能釋放大量的光和輻射(活動星系核,AGN),調節更大系統中恆星的形成。然而,儘管許多天文學家做出了努力,但這種活動星系核的觀測證據仍在長時期內難以捉摸。

作者:Ryan F. Mandelbaum

FY:應如是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黑洞怎麼吸積物質?它有個吸積盤
    廣義相對論預言,足夠緻密的質量可以使時空變形,從而形成黑洞。不能逃脫的區域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雖然事件視界對穿過它的物體的命運和周邊環境有巨大的影響,但似乎沒有觀察到局部可探測的特徵(黑洞無毛定理:黑洞的性質由三個物理量唯一地確定,這三個量分別為:電荷、質量、角動量)。在很多方面,黑洞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因為它不反射光線。
  • 黑洞噴流會影響星系中的恆星形成
    大約1.6億年前,帶電粒子(電子/質子)進入黑洞,被磁場線捕獲,並高速的向外噴射。
  • 黑洞噴射反物質流,地球命懸一線,國際空間站使命在身
    國際空間站遇上黑洞噴射反物質流,經太陽系邊緣戴森球內壁近百次反射,回到800年前……正當科學家一籌莫展之際,銀河系內另一個雙星系統,也同時出現大爆炸……一個恐怖的假設被多國科學家聯名提出,是另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射的反物質流……反物質流與恆星內部的正物質發生湮滅反應,一百千克反物質的湮滅反應,足以打破恆星內部平衡,讓恆星瞬間處於爆發狀態。
  • 你不知道的黑洞,星系的中心?恆星形成的加速器?
    新的發現表明黑洞以一種驚人的方式能影響恆星的形成 在遙遠的宇宙中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地方,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噴射一股強大的能量噴流,這可能正給距這股能量源100萬光年的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增壓。
  •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家們一直都相信,當一顆大恆星死去後會產生很可怕的東西——黑洞。恆星在燃燒的時候會在其內部的內核中進行著核反應,由此產生向外的力來平衡向內的重力。當核聚變燃料耗盡時,向外的力便會消失,此時恆星內核開始坍縮。
  • 比太陽大30倍的恆星被黑洞吞噬: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
    編者按:在距離地球1.5萬光年外,科學家發現了SS 433系統,該系統內一個小黑洞正在吞噬比黑洞質量還大的恆星,同時輻射出強伽瑪輻射信號,似乎是恆星發出的慘叫聲。遠在100光年外的J1913 + 0515氣體雲都受到了影響,也輻射出相同頻率的伽瑪信號。
  • 暗物質暗能量會不會是黑洞「噴射」出來的呢?
    黑洞的形成是大質量恆星最後的歸宿一般認為是太陽質量的5倍以上的較大恆星在理論上消耗完「燃料」後就可以形成黑洞。這時候中子的簡併壓力已經抵擋不住引力了,中子都坍縮在更小的空間範圍了。這時候會形成黑洞奇點,其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 向外噴射物質和能量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恆星死亡時可通過超新星爆發形成黑洞,既然宇宙中存在黑洞,那麼科學家推測也應該有相反特性的天體,即白洞。黑洞把物質和能量通過強大的引力來束縛,黑洞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於是連光都無法逃脫黑洞的控制。黑洞作為極端特性的天體,愛因斯坦在很早就對其進行了預言,過去數十年內我們就對黑洞有所了解。
  •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迄今為止,人類科學技術水平較之以前,算是十分非常發達。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還可謂是剛剛萌芽階段,宇宙何止浩瀚,數以億計的天體匯聚其中,這當中就包括黑洞。
  • 貪婪的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為什麼還會有兩股噴射流物質從黑洞噴出
    黑洞以引力無限大和貪食著稱,但是它並不會吃掉所有的東西,一部分物質(等離子體)會被噴射出來,這些物質可以對周圍造成很大的破壞,這些物質以足夠強的能量以強烈的輻射光,在黑洞旋轉軸上形成兩個明亮的圓柱,科學家也一直在討論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 發現個奇怪黑洞,竟迫使科學家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恆星的影響!
    ,它正在以一種通常與新生恆星相關的方式改變其星系環境。天文學家通過搜索被稱為電離碳恆星加熱氣體的特徵,用來研究非常遙遠星系中的恆星是如何形成,但是發現活躍的黑洞也可以加熱這種氣體。這些結果與長期持有的理解相矛盾,即在遙遠星系中產生電離碳的能量僅來自恆星形成。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及其內部恆星的影響。黑洞天生就很奇怪,引力如此之強,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不能逃脫。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ALENG 自媒體】12月1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大多數人的影響中,黑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胃王,它像一個飢不擇食的怪物一樣,瘋狂地吞噬著那些不幸靠它太近的星際物質,甚至有人擔心,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黑洞,可能會最終將我們的宇宙整個吞噬掉。
  • 當黑洞把物質吸進去時,它去了哪裡,或者又發生了什麼?
    卡爾·施瓦茨希爾德在1916年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第一次真正的研究,他導出了黑洞施瓦茨希爾德半徑的方程(Rs = GM / c^2,其中Rs是施瓦茨希爾德半徑,g是牛頓的引力常數,m是黑洞的質量,c是光速)。形成黑洞的物質在其自身的引力場下崩潰,就像一顆大恆星死亡時的情況。
  • 看過了黑洞'打嗝',看過了黑洞'噴射',這一次我們終於看到了黑洞真身! !
    ……人類對黑洞的探索從未止步,在攻克了關於黑洞的一個又一個疑難之後,一個持續多年的難題始終困擾著人類:一直以來,黑洞都像一個深淵幽靈,它似乎無處不在,影響了無數天體的運動,卻又無影無蹤,永遠停留在人們的推斷,虛擬圖像,以及各種間接證據中…而我們究竟能直接觀察到黑洞們麼?
  • 黑洞十大奧秘,宇宙竟然由它噴射而來,神秘太空殺手令人震驚!
    第十、四維黑洞科學家對宇宙的形成一直存在著很多不能解釋的疑問,黑洞作為可以吞噬一切的物質更讓人振奮人心,此前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三位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理論——宇宙是四維恆星死亡坍縮形成的四維黑洞噴射出來的「外膜空間」。
  •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黑洞高能噴射物點亮恆星
    這些照片展示了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拍攝的彩虹星雲以及黑洞噴射高能粒子束等壯觀景象。1.美麗的彩虹星雲美麗的彩虹星雲(圖片提供:NASA & ESA )在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拍攝的彩虹星雲(亦稱「艾麗斯星雲」)近照中,玫瑰色的霧靄如縷縷青煙,在恆星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
  • 衝洗一張黑洞的照片為何要十餘年之久?
    如果你打開瀏覽器搜索「黑洞」,當詞條出現的時候,手機上便會出現一個「黑洞」,慢慢地將頁面上所有的圖片吸進去。很是有趣的一個設計,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黑洞確實和它的名字一般,是一個深不可測的事物。
  • EHT發布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顛覆人類對噴射流狀態的認知
    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是一張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3C 279中央核心,以及其射流起源照片。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不難看出,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 恆星肚子裡生成黑洞 黑洞從內部吃掉恆星
    超超新星不是指一個明星有多紅而是天文學家對一種星球的命名。質量為太陽質量8~25倍的恆星會因引力坍縮而最終發生超新星爆發,遺留下一顆中子星。研究表明,如果是質量更大的恆星,它們則會以形成黑洞而終結其一生。這種形成黑洞的爆發是宇宙中規模最大的超新星爆發,叫做「超超新星」(hypernova)。
  • M87星系黑洞向外噴射相對論物質流,其速度超過99%倍光速
    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黑洞,有的擁有97億個太陽質量,有的不足太陽質量的三倍,有的到處流浪,有的吞噬附近的恆星,有的噴射出射線,有的自轉極快……但有一個黑洞從所有黑洞中脫穎而出,它就是M87星系黑洞。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第一個黑洞的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