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各個建築項目也紛紛開工,但所產生的建築泥漿卻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亂排亂放容易導致河流淤堵、環境汙染;通過槽罐車倒運,不僅容易造成交通擁堵、路面損壞,泥漿卸點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從事多年環保工作的張旭實對此深有感觸,「要是能有一套設備,能直接在工地將建築泥漿變廢為寶就好了。」為了將構想變成現實,張旭實辭去穩定的工作,尋遍國內外現有的「固液分離設備」,研發出了一套可移動建築泥漿現場快速脫水系統及辦法,並打造出了一體化移動式建築泥漿處置工藝設備。
這個設備的出現,讓「源頭止汙」成為現實,在現場即能解決泥漿排放問題,避免泥漿對城市水體造成汙染,為城市建設提供了生態、環保、綠色的新理念。此外,使用該施工工藝和設備的成本低於泥漿外運的費用,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下海創業,致力於解決建築泥漿難題
張旭實在同齡人眼裡是位有夢想的「學霸」。先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完環境工程專業,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修讀雙學位,期間仍研讀各項高級課程的他,打從心眼裡熱愛著環保事業。
「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貢獻及優化作用。」張旭實說,「雖然當時的環境工程是門新興專業,但我看好它的前景。」
2009年,張旭實進入北控水務集團,負責華東區的水務項目篩選、重點項目調研及跟蹤培育。由於該集團在台州設有三個汙水處理廠,在任期間,張旭實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台州。
張旭實告訴記者,由於常年和汙水打交道,他對「水」極為敏感,每次看到偷排偷放建築泥漿的現象,他都極為痛心。「建築泥漿多在打樁過程中產生,由於無法在建築工地鋪設汙水管,通常人們會選擇用槽罐車運輸。但這一方面只是將建築泥漿更換場所,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運輸成本高,對交通路面也會產生一定壓力,而偷排偷放現象,更會造成排水系統堵塞。」張旭實說,「我也諮詢過汙水處理廠,是否能解決相應問題。但建築泥漿與汙水不同,它的成分大多不是汙染物,只是簡單的水和泥,會破壞汙水廠原有的生態系統。」
此外,張旭實發現,近年來,僅台州三區每年就能產生三四百萬方的建築泥漿(含水)。他說:「建築泥漿需要專門的處理設備,市場也呼喚專門的處理機構。」
2014年,張旭實辭去穩定的工作,正式著手建築泥漿處理工作。
成立公司,獲得建築泥漿固化處置專利
出於嚴謹,張旭實沒有第一時間註冊公司,而是和團隊裡的小夥伴們認真做起了調研工作。
「當時,我們在國內外尋找合適的『固液分離設備』來實現現場分離,一方面,脫離出的水可以在現場作為建築用水使用,另一方面,脫離出的幹泥可以用作綠化用土、回填土、修復土壤及建材等。」張旭實說。
但張旭實發現,市場上的設備大多技術單一,均無法滿足期望值。「為了更好地匹配到合適的設備,我們將台州的泥漿帶去原廠實驗,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設備。市面上現存的設備,不是佔地面積過大,就是工作時間長,亦或是設備投資大,出泥量也良莠不齊。」張旭實說,「我們希望的設備,應當佔地面積小,對施工不造成壓力;在保證出泥量的情況下,能連續運行。」
對此,張旭實和團隊成員在反覆實驗後,自己研發出一套建築泥漿現場快速脫水系統及辦法。張旭實介紹:「我們的設備佔地面積僅為其他設備的三分之一,但泥漿處置能力一天最高可達8000立方,每方電耗不高於2度。」
記者了解到,利用領先國內的泥漿脫水固化處置技術,張旭實團隊研發的設備做到了集成化、小型化及移動化,在滿足建築泥漿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的同時,減少了工程車上路帶來的拋灑滴漏、交通擁堵、路面損壞等問題。
2016年4月,張旭實在路橋成立了台州旭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並獲得可移動建築泥漿現場快速脫水系統新型專利及可移動建築泥漿現場快速脫水系統及方法發明專利。
不畏風險,在建築泥漿處置領域做專做精
2017年1月,張旭實團隊研發的設備在路橋區桐嶼街道建設新村成功開展試點工作。在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也正式面向市場運營。
但張旭實表示,自己和團隊仍處於創業初期的摸索階段。他表示,建築泥漿還沒有明確的歸口,既不屬於建築垃圾,又不屬於汙泥、汙水,在新興行業上摸索,確實承擔著一定的風險。
資金,把控著公司發展的節奏。張旭實表示,個人的財力有限,而融資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發展速度。「目前,公司只有一套設備,只能在完成一單任務後再開啟下一單任務。」張旭實說,「公司運營在各方面都需要用到資金,但施工存在不穩定性,一旦暫停工作,就會造成設備的折舊費用等支出。」
此外,張旭實表示,目前技術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壯大研發團隊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技術是可以被模仿的,技術也是在不斷迭代的。」張旭實說,「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理論並不實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了不足。現在正在加緊搭建研發團隊,就是希望能在這個領域做專做精。」
立足台州,輻射周邊市場
如今,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將建築泥漿「變廢為寶」也成了當下的趨勢。對於未來,張旭實表示很有信心。他表示,除了將技術做精做專外,他打算做好台州市場,並輻射周邊市場。
「建築泥漿是在打樁過程中產生的,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張旭實說,「台州等同於我半個家鄉,它的各方面發展都讓人驚喜,選擇在台州創業,我很有信心。」
而在未來,他計劃在實現設備的集成化後,將產業鏈延長。除了從單純的建築泥漿處理服務公司轉變為設備供應商外,他還計劃在後續的幹泥利用、土壤修復等方面開展服務。張旭實說:「現在還在創業的摸索階段,但我相信這個行業,相信我們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