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李國權,新加坡新躍大學 (SUSS) 教授,新加坡經濟學會副會長,曾擔任多家上市企業集團董事總經理,同時還是多家上市企業的董事局主席或非執行董事。
以下對話根據巴比特《8問》專訪內容整理,在不改變被訪者原意前提下略有刪減。
李國權:我是從2013年就開始關注到區塊鏈、比特幣的,起初我就覺得說它是一個騙局。我兒子說他能夠賺錢,能夠挖礦。我看了白皮書發覺白皮是不是隨便任何一個人能寫出來的,這是一個非常資深、對加密學,對經濟學對政治學對法律。對金融。對社會科學都有非常深的研究才能夠起到這樣的一個白皮書,在我看來,中本聰應該得到諾貝爾獎金。
李國權:在區塊鏈社區中,我們一直注重區塊鏈的技術擴容。在整個社會擴容中,區塊鏈也可以扮演大角色。全世界有50%到60%的人是沒有銀行帳戶的,他們被經濟和金融圈拒之門外。因為沒有銀行帳戶,就沒有辦法貸款,就不能做跟經濟金融相關的生意跟活動。
區塊鏈帶給了大家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大家能夠通過區塊鏈這個技術,把普惠金融得以實施。所謂的擴容就是不但是把整個社區擴大,還要更包容、解決本來被忽略的問題。
你看最近所有技術的發展,都是包容區塊鏈技術。比如利用私有鏈,農夫把牛的健康證書跟保單都放在私有鏈上面,再通過聯盟鏈,做穩定的代幣,做一個通證。貸款的人都喜歡比較穩定的通證,他賣出去1塊錢,他希望回來是1.1元或者1.2元。他不喜歡太大的波動,所以不可用公有鏈的通證去貸出去,必須用聯盟鏈這個比較穩定的通證。但是如果你本地的法幣做穩定的通證,它就不能夠向全世界去集資,或更有效去融資,還得通過智能合約跟公有鏈聯合起來。所以一個好的設計,可能就包括私有鏈、聯盟鏈,有公鏈。
李國權:對,很多人就把原有舊經濟裡面的壞習慣包裝成區塊鏈或一個通證,到處去集資,結果造成很大的投機現象出現。其實大家應該研究的是技術,這些技術怎麼跟實體經濟結合?怎麼造福人群?這才是真正區塊鏈應該做的。
我做對衝基金和學術研究20多年,我從來沒有看到這麼有擴容性的一個技術。能夠真的把所有被忽略、比較弱的商業、企業、人群帶進我們的社會,而我們社會現在走的方向已經不可持續了,區塊鏈真的能夠把我們整個社會改變。
在思想方面,在怎麼把被忽略的人群帶進來,這很重要。如果太過注重投機,不注重投資,就會造成更多的監管,監管是希望全世界更好。但是因投機的成分太高,監管就出來把它導向更好的一方面。所以還是希望監管導向好的互利通證,只要你的通證對社會跟實體經濟有很好的貢獻,我們就應該往這個方向去做,任何好的技術全球都應該接受。
李國權:以前我們沒辦法做到社會擴容,因為是中心化的,所謂的平臺經濟都已經算是過時了。為什麼過時?因為它把全部的共享服務都集中在一個中心化的組織上面,這變成了財富集中,權力集中。很多國家對這種情況有一點顧慮,在AI的時代裡面,最重要一點是如果我們在編碼方面或者編程方面出了問題,AI會取代人類。
另外一點,大家對「去中心化」這個詞很敏感。很多以為去中心化就是把執政者去掉,監管者去掉,企業去掉,其實不是的。區塊鏈是非常包容共存的一個技術,可以去中心或非中心化,非中心化代表不一定全部把中心去掉。治理是中心化的,資金方面可以去中心化或非中心化。要從不同層次的去想到底在哪一個層次去中心化才有更有效率,哪一個層次不要去中心化才有效。
巴比特:您之前提到非中心化的區塊鏈智慧城市,不管智慧城市還是智慧交通這些概念,如果要將它實現的話,其實是需要很多技術的,區塊鏈在這一系列的技術中將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李國權:我覺得AI、大數據、計算能力等都是生產力要素,它已經取代房地產或是勞力等成為最主要的生產力要素。但區塊鏈是增加關係的效率,通過激勵的方式,把生產效率加上關係效率,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經濟效率。
現在為止,生產得更快、更便宜、更好的時代已經過了,生產更快、更便宜、更好還不能夠突破。不能突破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都有利益衝突的關係。怎麼把這些關係打破,就要通過區塊鏈的方式,用通證作為激勵的方式,來讓大家合作有一個好的結果,這個才是區塊鏈真正的作用。
所以我常說沒有通證的區塊鏈就變成一個沒有效率的帳本,沒有效率的帳本要來做什麼呢?
所以必須要有通證,它能夠激勵大家推出好的結果。就從關係效益角度來看,區塊鏈將會不單是成為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的主使者,它也是把所有科技凝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只有通過區塊鏈,才能讓大家知道誰擁有這些共享的網際網路、共享AI等所有權,能夠共享所有權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如果這個能夠實現,所有的技術就會凝結在區塊鏈上面,而人類也將有擁有更多自主權。所以區塊鏈極有可能將會成為驅動第四次大工業大革命的逐(集)成者。
視頻來源:巴比特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