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lis因為在Algol60中的貢獻,獲得了1966年首屆Turing Award。
歷史背景:
ENIAC-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MooreSchool於1943年和美國聯邦政府籤訂的10萬美元的合同而研製的,主要是為各種火炮計算彈道,編制射擊表。於1946年完成
但是ENIAC不具備存儲能力,第一臺存儲計算機EDVAC -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也是在Moore School研製的,並於1952年完成
EDSAC - Electronic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因為EDVAC的研製緩慢,EDSAC於1949年5月完成。
Whirlwind,主要是為美國海軍進行飛行員模擬操作產生的數據實時反映到儀錶盤上,是第一臺串行計算機。
在Whirlwind之後,Alan Perlis來到Purdue University創建了計算中心,中心安裝了IBM的CPC –Card Programmed Calculator,後來更名為Datatron 205。Perlis為了設計了IT – Inter-hal Translator語言,並開發了IT的編譯器。
隨後Perlis和其他人一起為IBM650開發新的代數語言和彙編語言,隨後Perlis成為程序設計語言委員會主席,並與歐洲把算法表示綜合為一,一開始叫做IAL - International Algebraic Language,後來叫作Algol58(Algorithmic Language)。
在Algol 58的基礎上,1960年1月在巴黎舉行的討論會上,確定了程序設計語言Algol 60,發表了「算法語言Algol 60報告」。 Algol60語言的第一個編譯器由Edsger W. Dijkstra來實現。
第一代碼農
專業介紹
太古老了,沒法學啊
參考文獻
The Synthesisof Algorithmic Systems
個人理解
彙編代替機器語言之後,每個型號的設備都有著相對應的彙編程序,程序移植不方便。並且人的思維模式不適合彙編,所以需要尋找依靠編譯器發明人能理解的語言,並且自動轉成彙編。
計算機的本質就是研究這種編譯,雖然它本身的發展電氣工程依賴硬體,但是編譯是可以作為獨立的學科而單獨存在的,這個也是計算機能夠獨立於電氣工程的原因。而代數結構或者說算法這方面,和數學系的研究可能有部分重合的地方。
當年蘇聯因為沒有計算機,數學系作為一個單獨的學院沒有產出,所以搞出了一個怪胎數學力學系。如果力學可以看做微分方程的工程應用的話,那麼計算機就可以看作的代數結構的工程應用,雖然這種代數結構和數學研究的不一樣。
當然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也加入越來越多的課程,但是編譯肯定是第一核心課程,計算機課程就是解決人機互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