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死在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俄國歷史學家梅德韋傑夫曾評價勃列日涅夫,說其缺乏才氣,各方面都很弱,但就因為勃列日涅夫這樣的「弱」反而成為了他的優點,這樣的評價其實是中肯的,也是準確的。當赫魯雪夫被逼下臺之後,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為爭奪蘇聯的最高領導人一度使得蘇聯的政治陷入僵局,蘇聯的國家領導層為避免這兩方的兩敗俱傷,就推選為勃列日涅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如何帶領蘇聯全球出擊?中蘇關係如何發展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烏克蘭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被授予元帥軍銜。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
-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奪取赫魯雪夫政權的?誰對蘇聯的貢獻更大呢?
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上臺,正式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剛上臺沒多久,赫魯雪夫就迫不及待地對史達林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史達林時代擴編的主席團和書記處也被大量裁減,25人被趕了出去。隨後,勃列日涅夫又成為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赫魯雪夫在全面否定史達林的同時,對於蘇聯,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赫魯雪夫的改革,包括改革農業僵化的問題,廢除幹部終身任期制等等,雖然出發點很好,但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極大反對。
-
史達林時期蘇聯軍事最強?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文|飛魚說史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然而正如當初大家小看了史達林和赫魯雪夫一樣,這次大家也沒有估計到勃列日涅夫超強的官僚手腕——他不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擠走了所有可能挑戰的對手,還成為繼史達林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從1964年到1982年,蘇聯進入漫長的勃列日涅夫時代。1、社會停滯,笑話卻井噴的時代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起乘火車出門。
-
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他去世後,中國派誰參加他的葬禮?
蘇聯歷史上,除了史達林任職時間最長外,僅次於史達林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對於勃列日涅夫這個,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評價不一,但作為一個長時間執政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能力極差,他在任期間,蘇聯的發展是前期發展基礎上的飛躍。也正是勃列日涅夫沒能力,耽誤了蘇聯進一步發展,蘇聯出現由盛到衰的倒退,對蘇聯影響很大,也間接影響了俄羅斯。
-
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準備提出接班人
2006年11月10日,俄羅斯攝影師弗拉基米爾·穆薩埃良的個人主題攝影展,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幕。 穆薩埃良1960年開始在蘇聯塔斯社圖片新聞部工作。1967年,他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私人攝影師。後來又為契爾年科和戈巴契夫等領導人拍攝過照片。
-
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
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共同開發自然資源以供共同的需要,共同建設大型工業綜合體以滿足所有參加者的需要,為們這些國家的企業和整個工業部門之間在今後許多年裡的協作制定規劃」。勃列日涅夫認為,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國際主義越來越成為檢驗各國共產黨是否忠誠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最可靠尺度。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他要求東歐各國的「國際主義」是什麼呢?
-
勃列日涅夫為何被稱為「勳章之王」,一成就曾獲金氏世界紀錄!
上世紀70年代,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蘇聯進入了全勝時期,在軍事上對美國形成了全面的壓制。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也自然受到了無數的讚美,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每當獲得一項新的榮譽,勃列日涅夫也會獲得一個新的勳章,由於一生中獲得了太多的勳章,勃列日涅夫也有了一個雅號——勳章之王!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受到赫魯雪夫重用?因為這兩件事他辦的很漂亮!
勃列日涅夫是蘇聯歷史上非常另類的一位領導人,此人有著數不清的搞笑奇葩故事,因此,勃列日涅夫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有些荒誕的。不僅如此,勃列日涅夫可能還是蘇聯歷史上所有最高領導人中理論水平最低的一位。用謝列平的話講「勃列日涅夫連把兩三個問題歸納一下的能力都沒有」,而勃列日涅夫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常常對自己的助手說,給我寫發言稿不要引用馬克思的話,「誰會相信我讀過馬克思的著作呢?」然而,這樣一個沒什麼水平的人,卻在赫魯雪夫時期一躍成為了國家最高權力集團中的核心人物,成為了赫魯雪夫的左膀右臂。那麼,勃列日涅夫到底給赫魯雪夫灌了什麼「迷魂湯藥」呢?
-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1990年3月12日的《時代》封面標題是《蘇聯解體高漲的獨立呼聲把戈巴契夫的帝國帶向四分五裂》。一年後,這個橫跨歐亞的超級大國就戲劇般地坍塌了。搞笑的是,無論其捍衛者或顛覆者,都沒有為之流血,更沒有戰爭。
-
勃列日涅夫
),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軍隊最高領導人。1957年開除馬林科夫集團後,升任主席團正式委員。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在結束了赫魯雪夫的無序而帶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後,勃列日涅夫的政策總體趨向於保守和僵化,其領導期間腐化和裙帶風盛行。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國內的福利也有很大的發展。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上)
陸南泉在1964年10月14日的蘇共中央全會上,赫魯雪夫因「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而被解除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同時,勃列日涅夫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就這樣,通過一場「宮廷政變」,赫魯雪夫的時代結束了。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時間之長僅次於執政30年之久的史達林。
-
執政長達十八年,為什麼說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的「停滯時代」?
在蘇聯74年的歷史上,勃列日涅夫是除史達林之外,執行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
-
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
所以,史達林所犯下的個人崇拜等錯誤,他又犯了,而他又並不具備史達林的權威,最後被勃列日涅夫的宮廷政變趕下臺也是必然的,沒有勃列日涅夫,也會出現其他的「夫」或「斯基」。用什麼方式獲取權力並不重要。在封建的家族式繼承或蘇聯式的上一代領導人指定接班人的權力交接模式中,獲得權力都不會是光明正大的,總有某種陰謀或妥協在內。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下)
陸南泉/文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停滯不前,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勃列日涅夫在1967年11月第一次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社會主義。(《勃列日涅夫言論》第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0頁)接著,他又把發達社會主義與逐漸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關係聯繫了起來。
-
此人是蘇聯四朝元老,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卻對他做了這種事!
在蘇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四朝元老。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前,他就活躍在高加索地區,被稱為「高加索三劍客」之一。早在列寧時代,他就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此後,他又平安度過了恐怖的史達林時代、風雲變幻的赫魯雪夫時代,直到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他還以70歲的高齡在蘇聯政壇貢獻餘熱。
-
今天俄羅斯人,為什麼對勃列日涅夫高度評價?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的歷史往事。俄羅斯一位人士,對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蘇聯歷史上,較重要的國家首腦之一是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即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讓我們嘗試弄清楚,為什麼今天許多俄羅斯人,對他高度評價。
-
蘇聯只是表面繁榮,實則危機重重?勃列日涅夫:體制僵化了
這場改革,有效遏制住了蘇聯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趨勢,1966到1970年這段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一度達到7.8%。這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 可這個成績,也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的最高點。
-
安德羅波夫挽救蘇聯的改革三板斧
;1963年率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團訪問越南路過北京;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參加中蘇兩黨會談;1965年作為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的隨員訪問越南路過北京;並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也是毛澤東最後一次接見蘇聯黨政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