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準備提出接班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9日 23:51 來源:
青年參考訊 在勃列日涅夫誕辰100周年的日子裡,俄羅斯媒體再次把焦點對準了這位前蘇共中央總書記生活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2006年11月10日,俄羅斯攝影師弗拉基米爾·穆薩埃良的個人主題攝影展,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幕。
穆薩埃良1960年開始在蘇聯塔斯社圖片新聞部工作。1967年,他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私人攝影師。後來又為契爾年科和戈巴契夫等領導人拍攝過照片。
1978年,他的一幅勃列日涅夫和智利共產黨領導人路易斯·科爾巴蘭的作品獲國際「金眼睛」攝影獎。照片留住了這位總書記豐富情感流露的一刻,但是這幅照片並沒有被公開發表,因為蘇共中央認為「不應當讓人民看到國家領導人的眼淚」。
今天,名為《照片與總書記》的穆薩埃良個人作品展中的這幅照片,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也引起媒體對勃列日涅夫時代的關注。俄羅斯《總結》周刊採訪了弗拉基米爾·穆薩埃良,讓我們看看這位攝影師眼裡的勃列日涅夫是怎樣的人——
1.勃列日涅夫曾準備提出接班人
《總結》周刊記者:有不少人說,戈巴契夫的改革是在勃列日涅夫停滯不前的時期誕生的。據您所知,勃列日涅夫當時考慮過改革嗎?
攝影師:他說過要改革,但他擔心考慮不周的妄動,會給人民帶來驚擾。我也做過戈巴契夫的私人攝影師,他也會像勃列日涅夫一樣向民眾表示親熱,但話題與勃列日涅夫不同。老百姓問戈巴契夫:「您在打算進行改革,我們該做什麼?」他說:「你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事實上,俄羅斯全國大亂。犯罪分子想做的都做到了。
記者:您的意思是,沒有理由對勃列日涅夫時代提出批評?
攝影師:當然不是。有許多的批評是事實……順便說,當勃列日涅夫聽到蘇共二十大上對於史達林的批評時曾說:「看來,我的墳墓也會被人踹平的。」他已經預感到了……
記者:政權本身也不是沒有過失可言,比如,在蘇聯時期就沒有一位總書記是自願離開職位的,他們在位實在太久了。
攝影師:是的,他們在位確實太久了。但勃列日涅夫有過自己的考慮。如果他不是在11月10日去世,那麼在17日,或者19日的蘇共中央全體會議上,他會提出自己的接班人。這也是蘇聯歷史上總書記第一次交出政權。我認為,他要提的是烏克蘭黨中央第一書記弗拉基米爾·謝爾比茨基。
2.「他與人交往是平等的、得體的」
記者:你認為勃列日涅夫是個什麼樣的政治家?
攝影師:他是屬於強硬派的政治家。我知道有兩位這樣的政治人物——匈牙利的亞諾什·卡達爾和他。兩人都屬於「外柔內剛」型的。
勃列日涅夫是在看似溫和但毫不動搖地推行自己的路線。他掌控的是一個既讓世人懼怕又受人尊敬的國家。
記者:他喜歡經常見到的政治家有哪些?
攝影師:有這樣一些他喜歡的外國政治家,當然這些人也喜歡他: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在他得了致命疾病後還來過俄羅斯);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和印度領導人英迪拉·甘地。
比如,只有勃列日涅夫能使得勃蘭特不顧隨員驚訝的目光,下到水中與他一起遊泳。社會主義陣營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談,一切都在兩人的私交中解決了。
記者:勃列日涅夫在下屬眼裡的形象如何?
攝影師:勃列日涅夫在下屬眼裡是個平易近人的長者。《卡拉馬佐夫兄弟》(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對全人類愛得越深,對單獨的人,也就是說對一個個個別的人就愛得越少。」但勃列日涅夫不是這樣的人。他同人交往是平等的,得體的。
在我同契爾年科的來往中就沒有這樣溫暖的感覺,更不要說安德羅波夫——你走進他的辦公室,他會用毫無表情的目光看著你,純粹一個怪人。勃列日涅夫具有一種難以想像的個人魅力。
有一個例子,他的一個私人司機被停職。勃列日涅夫得知這一情況後說:行了,禁閉結束,明天上班。我前不久又見到這位司機,我問他:鮑裡斯,過得怎麼樣?你的新主人是怎麼叫你的?「喂,走!」他是這樣回答的。
3.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記者:您剛才說勃列日涅夫簡樸,但他收到過許多國外的珍貴禮品。
攝影師:如果說的是美國總統福特送給勃列日涅夫的毛皮大衣,我在以後並沒有見過。當時是1974年,福特總統從美國隨身帶來一件珍貴的毛皮大衣,是用狼皮、海狸皮和狐皮製成的。勃列日涅夫十分喜歡,於是福特總統就送給了他。
至於汽車,外面說他有50多輛外國牌子的汽車,還有珍貴的槍枝,這都是無稽之談。一般而言,這些禮品都是勃列日涅夫在國外訪問期間送給他的。當時確實收下了。而蘇共中央也送給過菲德爾·卡斯楚水翼汽艇,至於是否由他本人使用,我就不知道了。但勃列日涅夫把自己收到的禮品都上交了。在他別墅的車庫裡有4輛車,但所有的贈品車都交給了專用車庫,由警衛人員與道路管理部門使用。
我知道他把一輛車送給了女婿丘爾巴諾夫,而他本人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羅爾斯·羅伊斯」。就是德國人送給他一輛雙座「梅塞德斯」,他也只在明斯克的公路上跑過一次,隨後就交了公。
「羅爾斯·羅伊斯」是勃列日涅夫的自駕用車,主要是去別墅,去扎維多沃。他開起車來很猛,尼克森坐過一次他開的車後,再也不敢坐了。
記者:可是勃列日涅夫家裡人的生活卻不是這樣,他怎麼看?
攝影師:您指的是他的女婿丘爾巴諾夫一案。這完全是惡意誹謗。在丘爾巴諾夫和加琳娜·勃列日涅娃的別墅裡,就連花園都挖了一遍,結果是什麼證據也沒有找到,一切就像肥皂泡一樣破裂了。但他坐了12年刑期中的8年牢獄。
記者:他如何評價自己的前任?
攝影師:勃列日涅夫對赫魯雪夫沒有幸災樂禍的評論,儘管他不贊成其政策。在赫魯雪夫之後,軍隊處於災難性的狀況,軍力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正是由於勃列日涅夫的和平倡議,才贏得了恢復軍力均等的空隙。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參考資料
蘇聯前主席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出生於今烏克蘭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44年升為少將。1952年任蘇共中央書記。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改任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
1976年5月,他成為蘇聯元帥。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
丘爾巴諾夫和他的貪汙案
丘爾巴諾夫生於1936年,技術學校畢業後當過機械工人,參過軍。1961年到內務部,任內衛部隊上尉。1964年從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函授班畢業,轉到團中央工作。1970年丘爾巴諾夫重返內務部。丘爾巴諾夫身材矯健,儀表堂堂,辦事機敏。不久,他被挑選擔任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千金加琳娜的警衛。1971年,44歲的加琳娜嫁給了35歲的丘爾巴諾夫。
丘爾巴諾夫當上「駙馬」後,平步青雲,在很短的時間內接連被提升為內務部政治部主任、內務部副部長、第一副部長,並晉升為上將軍銜。時隔不久,他又成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和最高蘇難埃代表。
據報導,在1976~1982年期間,丘氏總共受賄656883盧布(合110萬美元),超過一個蘇聯工人270年的工資。
1987年2月,丘爾巴諾夫因貪汙受賄、濫用職權的罪行而被捕,並被送交軍事法庭。1988年12月30日,蘇聯最高軍事審判庭正式宣布判處丘爾巴諾夫12年徒刑,並沒收其財產。
葉爾欽總統的特赦令使丘爾巴諾夫的刑期提前結束。出獄後,丘爾巴諾夫在一家工廠當夜間司爐。加琳娜已同他分道揚鑣,他現在一無所有。(徐永平/編譯)
責編: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