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俄羅斯人,為什麼對勃列日涅夫高度評價?

2020-12-05 馬蹄踏碎嶺頭雲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的歷史往事。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

蘇聯歷史上,較重要的國家首腦之一是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即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

讓我們嘗試弄清楚,為什麼今天許多俄羅斯人,對他高度評價。

一、豐富的工業產品

1970年代的蘇聯時期,非常好。

當時,幾乎所有工業產品,都是蘇聯國內生產的。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當時的蘇聯工業產品,並不像其它國家那樣先進,但是,蘇聯居民,被蘇聯本國豐富的工業產品所吸引。

二戰後,經過二十幾年的時間,蘇聯在工業生產方面,一舉躍居於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世界第一位的美國。

二、農產品也很豐富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蘇聯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它們已交付給全球40多個國家。

這時,蘇聯農產品也很豐富。

例如,你在蘇聯商店裡發現香腸,這並不再是一個有問題的事情。

另外,你還可以在輕鬆地在市場上買到豌豆。

通常,在節日餐桌上,你可以擺滿豐富多樣的菜餚。

三、舒適的生活

1970年代的蘇聯時期,蘇聯居民的工資穩定增長。

當時的蘇聯居民,更多地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而不用擔憂物質生活。

你想要獲得住房,這時並不困難。而且住房租金,不會超過一個家庭總工資收入的3%。

四、蘇聯居民,可以購買乘用車

在1970年代初,蘇聯開始大規模生產「拉達」乘用車,這是專門為了提升蘇聯居民生活水準而生產的。

當時蘇聯的汽車製造廠,每天生產數百輛「拉達」汽車。

因此,你幾乎可以在蘇聯每個城市,每條街道上都可以看到它們。

蘇聯居民唯一的困難,就是要「等待」購車。

因為,蘇聯「拉達」汽車,不僅出售給本國居民,而且還向波蘭,東德等東方陣營國家出口。

五、高度的社會福利

免費的教育,免費的衛生保健,免費的度假勝地,免費的幼兒園,免費的療養院,以上所有這些,都是在勃列日涅夫主導下,蘇聯出現的「新生事物」。

六、莫斯科奧運會

1980年,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奧運會,至今而被俄羅斯人們銘記在心。

當時,來自蘇聯成員國俄羅斯的運動員,獲得了約200個獎牌。

總結、

1970年代的蘇聯時期,是蘇聯歷史上的轉折點。

許多蘇聯居民,在這時感受到了平靜而美好的生活。

本文旨在發掘歷史,解讀歷史,以史為鏡,以史鑑今。

相關焦點

  • 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準備提出接班人
    1978年,他的一幅勃列日涅夫和智利共產黨領導人路易斯·科爾巴蘭的作品獲國際「金眼睛」攝影獎。照片留住了這位總書記豐富情感流露的一刻,但是這幅照片並沒有被公開發表,因為蘇共中央認為「不應當讓人民看到國家領導人的眼淚」。    今天,名為《照片與總書記》的穆薩埃良個人作品展中的這幅照片,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也引起媒體對勃列日涅夫時代的關注。
  • 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他去世後,中國派誰參加他的葬禮?
    蘇聯歷史上,除了史達林任職時間最長外,僅次於史達林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對於勃列日涅夫這個,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評價不一,但作為一個長時間執政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能力極差,他在任期間,蘇聯的發展是前期發展基礎上的飛躍。也正是勃列日涅夫沒能力,耽誤了蘇聯進一步發展,蘇聯出現由盛到衰的倒退,對蘇聯影響很大,也間接影響了俄羅斯。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死在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沒人拉他下馬呢,這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權貴們的利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只要不死,這群人都不允許勃列日涅夫退位。勃列日涅夫的上臺,是平衡政治的需要。俄國歷史學家梅德韋傑夫曾評價勃列日涅夫,說其缺乏才氣,各方面都很弱,但就因為勃列日涅夫這樣的「弱」反而成為了他的優點,這樣的評價其實是中肯的,也是準確的。當赫魯雪夫被逼下臺之後,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為爭奪蘇聯的最高領導人一度使得蘇聯的政治陷入僵局,蘇聯的國家領導層為避免這兩方的兩敗俱傷,就推選為勃列日涅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奪取赫魯雪夫政權的?誰對蘇聯的貢獻更大呢?
    史達林時代擴編的主席團和書記處也被大量裁減,25人被趕了出去。史達林和赫魯雪夫這其中,就有已經成為中央委員的勃列日涅夫。被趕出中央的列日涅夫,在國防部擔任了副政委。赫魯雪夫1964年,勃列日涅夫趁赫魯雪夫在黑海度假的時機,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
  • 探析:安德羅波夫執政只有15個月,為何俄羅斯人對他評價很高?
    蘇聯歷屆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執政15個月,為何後來有很高評價?蘇聯歷史上領導人很多,但目前在俄羅斯人眼中,除了早期領導人對其有印象以外,還有一個蘇聯解體前9年有一個元首,俄羅斯人對其評價很好,此人就是被稱為蘇聯「中興之主」的安德羅波夫。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而接替赫魯雪夫的是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這個黨內公認的最沒有能力的人物。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任命只是臨時過渡,再過幾年,總書記這個職務就會由黨內那些強有力的人物,比如曾經的克格勃主席謝列平來接手。然而正如當初大家小看了史達林和赫魯雪夫一樣,這次大家也沒有估計到勃列日涅夫超強的官僚手腕——他不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擠走了所有可能挑戰的對手,還成為繼史達林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
  • 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那麼這七位領導人究竟誰執政時期,蘇聯最強呢,不少人認為是史達林執政時期,但是如果單論蘇聯的軍事實力最強時期,並不是史達林時期,而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在他的帶領下,蘇聯在軍事上曾超過美國。那麼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到底有多強,美國在此時的軍事實力又如何呢?
  • 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
    勃列日涅夫認為,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國際主義越來越成為檢驗各國共產黨是否忠誠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最可靠尺度。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他要求東歐各國的「國際主義」是什麼呢?1966年11月15日,勃日涅夫在保加利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有一個稍微明白一些的解釋。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受到赫魯雪夫重用?因為這兩件事他辦的很漂亮!
    這使勃列日涅夫受到了史達林的賞識,他也因此得以成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蘇共中央書記。這是勃列日涅夫在史達林時代的巔峰。其實,史達林如此著力提拔勃列日涅夫,也是在為「末日審判」鋪路。其中,主席團候補委員從11人縮減為4人,中央書記從10人縮減為3人。勃列日涅夫很不幸,在兩份名單中都榜上有名。於是,剛剛開始暢想美好未來的勃列日涅夫就被踢出了蘇共中央,馬林科夫打發他到海軍政治部當副主任去了。這個人事調動對勃列日涅夫而言,落差是巨大的。然而,這卻也給勃列日涅夫的人生帶來了新的機遇。
  •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本文原載於《看世界》2011年11月下  2011年10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講話,說俄羅斯一定要避免出現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出現的「停滯」局面。「停滯」,成了歷史發給酷愛勳章的勃列日涅夫的一枚摘不掉的勳章。
  • 勃列日涅夫為何被稱為「勳章之王」,一成就曾獲金氏世界紀錄!
    上世紀70年代,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蘇聯進入了全勝時期,在軍事上對美國形成了全面的壓制。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也自然受到了無數的讚美,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每當獲得一項新的榮譽,勃列日涅夫也會獲得一個新的勳章,由於一生中獲得了太多的勳章,勃列日涅夫也有了一個雅號——勳章之王!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上)
    儘管勃列日涅夫能力比較弱,但在蘇聯那種高度集權統治下培養出來的領導人,都懂得如何保持自己的個人領導權,勃列日涅夫也不例外。十分了解他的(在二戰期間與其共事的)阿爾祖馬尼揚是這樣描述當時新上任的這位第一書記的:「這個人在權力鬥爭和安插幹部方面是不用別人去教他的」。
  •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2014-03-17 15:22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下)
    勃列日涅夫在這方面採取的方法很多,如用編造歷史來誇大其在戰爭中的作用,通過各種宣傳工具,大肆宣揚其工作中的政績,給自己頒發各種勳章獎章,軍銜不斷晉升,從1975—1977年3年內,他由中將一躍而為蘇聯元帥。他擁有的勳章與獎章共達200多枚,死後在送葬行類中為他捧胸章與獎章的軍官有44人之多。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等體制的弊端日益嚴重。
  • 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
    勃列日涅夫以宮廷政變的方式獲取政權本來也是史達林模式的一部分,關鍵是他獲得權力後的所作所為。如果勃列日涅夫繼續赫魯雪夫的改革,而且糾正方向與方法,那麼,他今天一定是英雄,也可以避免蘇聯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的悲劇。可惜,他不是這樣的人。與赫魯雪夫相比,他上臺後是完全轉向了,不是前進,而是倒退,回到史達林模式。他成了一個新的史達林,又在起勁地挖史達林已開始挖的墳墓,使之更深、更大。
  • 俄羅斯的腐敗,起源於蘇聯勃列日涅夫時期,葉爾欽和七大金融寡頭
    俄羅斯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最近一段時間的腐敗淵源,就要從勃列日涅夫時期說起。勃列日涅夫是繼赫魯雪夫之後的蘇聯領袖,他在位前期還是有所作為。但到了執政後期,勃列日涅夫完全變成了腐敗、無能的代名詞。官方的腐敗,催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一度被完全消除的吸毒現象,在勃列日涅夫時代重現天日;近2400個黑幫組織誕生了,其中一些黑幫組織還有官方背景……在勃列日涅夫的默許下,一些腐敗分子以及他本身,開始拉幫結派,形成一個個擁有特定權力範圍的幫派結構。
  •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如何帶領蘇聯全球出擊?中蘇關係如何發展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烏克蘭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蘇聯政治家。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臟病卒於莫斯科,終年76歲,安葬在列寧墓後。
  • 勃列日涅夫
    在結束了赫魯雪夫的無序而帶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後,勃列日涅夫的政策總體趨向於保守和僵化,其領導期間腐化和裙帶風盛行。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國內的福利也有很大的發展。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對於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否已經停滯發展,我們需要客觀地綜合分析。這裡提供的僅僅是一種說法。)
  • 執政長達十八年,為什麼說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的「停滯時代」?
    勃列日涅夫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局作為停滯時代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老人政治」。
  • 葉爾欽敢大聲喝斥戈巴契夫,為何勃列日涅夫時期卻沒人敢這樣?
    這個問題帶出三個人物,即: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葉爾欽。同時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時代。勃列日涅夫不是俄羅斯總統,是蘇聯時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勃列日涅夫代表著蘇聯最鼎盛時期;戈巴契夫代表著蘇聯解體時政治人物,也就是蘇聯最後掌門人;葉爾欽代表著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也是瓦解蘇聯的一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