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74年的歷史上,勃列日涅夫是除史達林之外,執行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

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最終使這18年的時間,成為後來描繪蘇聯歷史的一個特定用語——「停滯時代」。

作為停滯時代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老人政治」。從1964年10月14日召開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雪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其後恢復為總書記)後,直到1982年11月10日逝世。
在長達18年的執政生涯中,勃列日涅夫從謹慎的恢復和調整赫魯雪夫改革帶來的政治動蕩開始,再到過度地強調政治的穩定性以謀求推遲政權危機的爆發。在蘇聯政治生活中開始形成了一種怪誕的現象:依靠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來更迭國家政治領導人以維持超級大國的正常運轉。

以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共中央政治局為例,平均年齡接近70。更讓社會感到厭煩的是,其中許多人並無特殊的才能,已在臺上呆了二三十年,如今由於自然規律的關係已不能履行職責。儘管如此,至今他們全都佔著位子不下來。「老人政治」由此產生。
蘇聯國內的「政治時鐘」停止了走動。而讓時鐘走起來的標誌是,這些老人們步履蹣跚的身影幾乎每天晚上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他們的胸前掛滿了金星,或者互相祝賀又一個紀念日的到來,或者給別人授予獎章,或者自己接受獎章,或者口齒不清地照著稿子發表簡短的講話。
與此同時,蘇聯國內累積的社會問題卻越來越多,人們希望結束這種難堪的政治局面的心理越來越強烈,各種政治笑話因此而層出不窮,表達著社會對「老人政治」的拒絕。
蘇共二十六大之後,人們開始討論召開二十七大時,有人問:「黨的二十七大怎麼個開幕法?」有人回答:「請代表全部起立,政治局委員都是抬著進去的。」

不得不說,這是蘇聯民眾對勃列日涅夫時期高層政治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