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長達十八年,為什麼說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的「停滯時代」?

2020-12-07 神聖聯盟那些事

在蘇聯74年的歷史上,勃列日涅夫是除史達林之外,執行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

勃列日涅夫

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最終使這18年的時間,成為後來描繪蘇聯歷史的一個特定用語——「停滯時代」。

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局

作為停滯時代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老人政治」。從1964年10月14日召開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雪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其後恢復為總書記)後,直到1982年11月10日逝世。

在長達18年的執政生涯中,勃列日涅夫從謹慎的恢復和調整赫魯雪夫改革帶來的政治動蕩開始,再到過度地強調政治的穩定性以謀求推遲政權危機的爆發。在蘇聯政治生活中開始形成了一種怪誕的現象:依靠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來更迭國家政治領導人以維持超級大國的正常運轉。

勃列日涅夫

以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共中央政治局為例,平均年齡接近70。更讓社會感到厭煩的是,其中許多人並無特殊的才能,已在臺上呆了二三十年,如今由於自然規律的關係已不能履行職責。儘管如此,至今他們全都佔著位子不下來。「老人政治」由此產生。

蘇聯國內的「政治時鐘」停止了走動。而讓時鐘走起來的標誌是,這些老人們步履蹣跚的身影幾乎每天晚上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他們的胸前掛滿了金星,或者互相祝賀又一個紀念日的到來,或者給別人授予獎章,或者自己接受獎章,或者口齒不清地照著稿子發表簡短的講話。

與此同時,蘇聯國內累積的社會問題卻越來越多,人們希望結束這種難堪的政治局面的心理越來越強烈,各種政治笑話因此而層出不窮,表達著社會對「老人政治」的拒絕。

蘇共二十六大之後,人們開始討論召開二十七大時,有人問:「黨的二十七大怎麼個開幕法?」有人回答:「請代表全部起立,政治局委員都是抬著進去的。」

勃列日涅夫

不得不說,這是蘇聯民眾對勃列日涅夫時期高層政治的諷刺!

相關焦點

  • 勳章之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
    也許,這和勃列日涅夫執政的時代以及他在這個時代中的所作所為有關。勃列日涅夫是在1964年10月用突然召開中央全會的辦法把赫魯雪夫趕下臺的。這在蘇聯的黨內鬥爭和權力之爭中是常用的手法,赫魯雪夫當年也是用這種方法把貝利亞、馬林科夫和最後一個反黨集團趕下臺的,然而赫魯雪夫對勃列日涅夫的這一招卻毫無防範,失敗得無可挽回。
  • 解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走向停滯的原因是什麼?這些你知道嗎
    實事求是地說,勃列日涅夫的時代的停滯時期是在70年代以後,而在勃氏剛剛上臺的時候,蘇聯的國力還是蒸蒸日上的。而自七十年代中期以後,蘇聯的國力開始停滯和衰退,而勃氏對此卻不聞不問。更沒有加以變革。那麼是什麼阻礙了蘇聯的發展,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停滯又是如何形成的,在經過60年代到70中期的石油危機中,蘇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就是依靠賣能源。而國家實際上沒有大的發展,國土面積世界第一,有歐洲糧倉之稱蘇聯居然連糧食都無法自給,不僅如此,蘇聯整個在70年代中後期。在社會在政治、經濟、社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出現了嚴重的停滯現象。
  •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以勃列日涅夫為例,1964年,勃列日涅夫剛上臺,美國《時代》雜誌就把這位濃眉虎目、器宇軒昂的蘇聯領導人放在了封面上,他背後是象徵蘇聯意識形態的鐮刀、麥穗,還有布滿了不知是白雲還是烏雲的天空。而自從1976年病重之後,勃列日涅夫出現在《時代》上的形象就與之前的英俊、剛烈、與美國叫板不同,變成了一個垂垂老者。
  • 勃列日涅夫
    (對於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否已經停滯發展,我們需要客觀地綜合分析。這裡提供的僅僅是一種說法。)對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權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幹涉,此為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他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為蘇聯元帥。
  • 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
    最近讀了幾本勃列日涅夫的傳記,尤其是郭春生先生所著的《勃列日涅夫18年》,深覺為蘇聯掘墓的,正是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滅亡的罪魁禍首。他以宮廷政變的方式奪取了赫魯雪夫的權力,但並沒有把改革推進到一個新時期,而是力圖再造史達林模式,重現史達林的個人集權。這就加劇了蘇聯社會固有的矛盾。當蘇聯人民無法忍受這種制度時,墓也就挖好了,何時下葬只是時間問題,誰來埋葬也不過是歷史的偶然。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下)
    勃列日涅夫時期文化意識形態出現停滯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思想感念上的停滯,是勃列日涅夫一班人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還停留在30年代的水平上,把蘇聯模式看成是一成不變的,無視變化了的時代的要求。」既不反史達林也不反史達林主義蘇聯各屆領導,往往以「馬克思主義的正統」自居並持「左」的教條主義態度,在這一點上,勃列日涅夫表現得十分明顯。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上)
    陸南泉在1964年10月14日的蘇共中央全會上,赫魯雪夫因「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而被解除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同時,勃列日涅夫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就這樣,通過一場「宮廷政變」,赫魯雪夫的時代結束了。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時間之長僅次於執政30年之久的史達林。
  •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官僚非常團結
    蘇聯從誕生直到解體,一直都是一個謎。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蘇聯官員更是謎一樣的存在,而我們發現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官員卻無比團結,甚至集體做出了違反法律的事情。在赫魯雪夫執政時期,總是出臺一些剝奪蘇聯官員利益的政策。比如廢除幹部終身制,取締一些官員的養老機構等等。在赫魯雪夫執政後期,高級官員們終於忍不下去了,怎麼能夠容忍這樣一個小子剝奪自己辛苦打下來的福利呢?原本不團結的布爾什維克高層們,紛紛接頭,表達自己對赫魯雪夫政策的不滿情緒。
  • 史達林時期蘇聯軍事最強?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文|飛魚說史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 俄羅斯的腐敗,起源於蘇聯勃列日涅夫時期,葉爾欽和七大金融寡頭
    最近一段時間的腐敗淵源,就要從勃列日涅夫時期說起。勃列日涅夫是繼赫魯雪夫之後的蘇聯領袖,他在位前期還是有所作為。但到了執政後期,勃列日涅夫完全變成了腐敗、無能的代名詞。首先,作為國家領袖,勃列日涅夫自己竟然帶頭貪腐,上行下效,最終整個蘇聯全面陷入貪腐。
  • 蘇聯只是表面繁榮,實則危機重重?勃列日涅夫:體制僵化了
    咱們就從危機表現較為明顯的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開始說。 這場改革,有效遏制住了蘇聯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趨勢,1966到1970年這段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一度達到7.8%。這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 可這個成績,也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的最高點。
  • 跛腳巨人: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改革與逆轉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臺,蘇聯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勃列日涅夫一上臺就宣稱要繼續執行蘇共二十大,二十一大和二十二大的路線,說這一路線是列寧主義的路線。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指名地批判赫魯雪夫搞個人崇拜和唯意志論,並逐步對赫魯雪夫時期導致混亂的一些政策進行調整。
  •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赫魯雪夫的上臺在當時確實可以說把蘇聯帶向另一個較為正確的方向,調整經濟政策,注重民生,發展輕工業,避免了保守派繼續走史達林主義老路的企圖。適時靈活的運用政治手段,幾次在危急時打擊了一些試圖密謀反對他的政敵,也是從那時起蘇聯政府領導人即使被終結了政治生命,但再也沒有象史達林時期一樣擔心被肉體消滅了。
  • 葉爾欽敢大聲喝斥戈巴契夫,為何勃列日涅夫時期卻沒人敢這樣?
    這個問題帶出三個人物,即: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葉爾欽。同時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時代。勃列日涅夫不是俄羅斯總統,是蘇聯時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勃列日涅夫代表著蘇聯最鼎盛時期;戈巴契夫代表著蘇聯解體時政治人物,也就是蘇聯最後掌門人;葉爾欽代表著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也是瓦解蘇聯的一號人物。
  • 此人是蘇聯四朝元老,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卻對他做了這種事!
    在蘇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四朝元老。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前,他就活躍在高加索地區,被稱為「高加索三劍客」之一。早在列寧時代,他就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此後,他又平安度過了恐怖的史達林時代、風雲變幻的赫魯雪夫時代,直到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他還以70歲的高齡在蘇聯政壇貢獻餘熱。
  • 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他去世後,中國派誰參加他的葬禮?
    蘇聯歷史上,除了史達林任職時間最長外,僅次於史達林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對於勃列日涅夫這個,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評價不一,但作為一個長時間執政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能力極差,他在任期間,蘇聯的發展是前期發展基礎上的飛躍。也正是勃列日涅夫沒能力,耽誤了蘇聯進一步發展,蘇聯出現由盛到衰的倒退,對蘇聯影響很大,也間接影響了俄羅斯。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然而正如當初大家小看了史達林和赫魯雪夫一樣,這次大家也沒有估計到勃列日涅夫超強的官僚手腕——他不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擠走了所有可能挑戰的對手,還成為繼史達林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從1964年到1982年,蘇聯進入漫長的勃列日涅夫時代。1、社會停滯,笑話卻井噴的時代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起乘火車出門。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死在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而後經過史達林、赫魯雪夫時代的潛伏,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已經徹底成形,並逐步引導著蘇聯走向崩潰。所以可以說,勃列日涅夫用18年一手毀了蘇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權貴奢靡成風,政治極度腐敗,大廈已成崩塌之勢,到了其後的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巴契夫,均無法挽救蘇聯根源亦在於此。
  • 赫魯雪夫的黯然離職,難道僅僅是因為勃列日涅夫的「逼宮」
    赫魯雪夫,提到這個名字想必熟知歷史的朋友們,對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赫魯雪夫成為蘇聯的領袖,在領導蘇聯十年多的時間內,可謂是「出盡了風頭」,例如:在聯合國大會上,脫掉自己的皮鞋,怒敲演講臺,而後發表了他的一番論述;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差點讓全球回到舊石器時代
  • 勃列日涅夫、卡尼亞、雅魯澤爾斯基與波蘭(2)
    勃列日涅夫的布拉格之行面對波蘭的局面,勃列日涅夫終於從克裡姆林宮厚厚的宮牆後面走了出來。不過,勃列日涅夫選擇了一個謹慎行動。4月5日,勃列日涅夫離開莫斯科,率領蘇聯代表團出席定於六日開幕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