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走向停滯的原因是什麼?這些你知道嗎

2020-12-05 臨界說娛樂

實事求是地說,勃列日涅夫的時代的停滯時期是在70年代以後,而在勃氏剛剛上臺的時候,蘇聯的國力還是蒸蒸日上的。

而自七十年代中期以後,蘇聯的國力開始停滯和衰退,而勃氏對此卻不聞不問。更沒有加以變革。最等到戈巴契夫上臺的時候,蘇聯已經是病入膏肓,也最終於91年永遠「停止」存在了。一個紅色帝國永遠消失了。

停滯,名詞解釋是:停下,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進行或發展。那麼是什麼阻礙了蘇聯的發展,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停滯又是如何形成的,在經過60年代到70中期的石油危機中,蘇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就是依靠賣能源。而國家實際上沒有大的發展,國土面積世界第一,有歐洲糧倉之稱蘇聯居然連糧食都無法自給,不僅如此,蘇聯整個在70年代中後期。在社會在政治、經濟、社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出現了嚴重的停滯現象。只不過是被表面的繁華所掩飾罷了,而勃列日涅夫也一項願意粉飾太平。

勃列日涅夫本人能力低下,性格保守,天性膽小怕事。喜歡因循守舊,沒有積極進取精神和革新的意識,更願意安定地生活和工作,拒絕創新和害怕革新,而勃列日涅夫的晚年的老人政治也是政治上停滯的標識,蘇

聯社會矛盾和經濟疲軟已經是日益加深。這些老既沒精力,也不願意,更不想去革新,穩定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但過於穩定就喪失了活力,蘇聯在政治層面已經是死氣沉沉。根本無意去推動國家的進步和創新

。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在某次主持召開亞塞拜然黨代會時,由於秘書疏忽給錯了講稿,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毫無察覺地拿著錯誤講稿念了整整兩頁。這時,驚慌失措的秘書才匆匆忙忙給他換了正確講稿,而勃列日涅夫只是嘟噥著:「同志們,這不是我的錯,讓我們從頭來過。」就又從頭念起。國家最高領導昏聵到如此地步,蘇聯焉能不敗?

而在國際上則窮兵黷武,勃列日涅夫時代和美國針鋒相對的太嚴重,嚴重地消耗國力財力,在國內則是普通民眾酗酒、怠工、犯罪等問題蔓延到社會各個階層,社會信仰缺失,民族精神腐化。少數民族分裂傾向嚴重,蘇聯在航天、軍事領域等尖端領域,蘇聯成就驚人,部分地方優於美國,

而普通民眾甚至不得不一天花幾個小時去排除買麵包和牛肉,從而造成普遍性的社會不滿,極大地削弱了蘇共的執政基礎。美國駐蘇大使館給國內報告中定論: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勃氏的目光短淺,沒有在蘇聯的「全盛」時期進行革新,蘇聯模式雖然在勃列日涅夫時期達到頂峰,但事實上是喪失了經濟改革機遇

、晚年的勃氏碌碌無為,而蘇聯高層的官員也都是一貪腐,私人利益至上的集團。這些特權階層的產生不僅損害了蘇聯社會主義的聲譽,製造了社會鴻溝,敗壞了社會風氣,最主要的是這個特權階層成為經濟改革和社會進步的巨大阻礙力量,他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不會革新。

勃氏時代的停滯是過於求穩造成的。也是勃列日涅夫個人能力的欠缺,更為主要是的整個既得利益集團意識的喪失,換言之是勃列日涅夫是以停滯和穩定為代價換取了蘇聯的發展,而這種停滯和聚集巨大的危機並讓蘇聯走近衰亡、勃列日涅夫對蘇聯停滯局面的形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下)
    陸南泉/文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停滯不前,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勃列日涅夫在1967年11月第一次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社會主義。(《勃列日涅夫言論》第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0頁)接著,他又把發達社會主義與逐漸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關係聯繫了起來。
  • 執政長達十八年,為什麼說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的「停滯時代」?
    在蘇聯74年的歷史上,勃列日涅夫是除史達林之外,執行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
  •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本文原載於《看世界》2011年11月下  2011年10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講話,說俄羅斯一定要避免出現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出現的「停滯」局面。「停滯」,成了歷史發給酷愛勳章的勃列日涅夫的一枚摘不掉的勳章。
  •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官僚非常團結
    蘇聯從誕生直到解體,一直都是一個謎。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蘇聯官員更是謎一樣的存在,而我們發現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官員卻無比團結,甚至集體做出了違反法律的事情。在赫魯雪夫執政時期,總是出臺一些剝奪蘇聯官員利益的政策。比如廢除幹部終身制,取締一些官員的養老機構等等。在赫魯雪夫執政後期,高級官員們終於忍不下去了,怎麼能夠容忍這樣一個小子剝奪自己辛苦打下來的福利呢?原本不團結的布爾什維克高層們,紛紛接頭,表達自己對赫魯雪夫政策的不滿情緒。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上)
    第一階段:調整與探索改革在第一階段,勃列日涅夫主要做了三件事:調整赫魯雪夫時期的政策;積極營造與鞏固權力;探索改革與全面推行新經濟體制。赫魯雪夫下臺時,蘇聯社會經濟已經處於混亂狀態。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首要實行的政策就是,在不使蘇聯社會發生大的波動、人心穩定的前提下,儘快地對赫魯雪夫時期的一些具體政策進行調整和糾偏。
  • 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儘管不敢公開為史達林招魂,卻對史達林模式一仍其舊。應該說,計劃經濟下,由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一定時期內對恢復和發展蘇聯經濟還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在二戰後的二十多年中,蘇聯保持了高速增長。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初期,蘇聯經濟形勢相當不錯。
  • 勃列日涅夫
    (對於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否已經停滯發展,我們需要客觀地綜合分析。這裡提供的僅僅是一種說法。)對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權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幹涉,此為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他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為蘇聯元帥。
  • 跛腳巨人: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改革與逆轉
    1964年10月14日,舉行蘇共中央全會,蘇斯洛夫代表中央作了關於撤銷赫魯雪夫職務及其原因的長篇報告。第2天,赫魯雪夫退休,領取特種養老金。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臺,蘇聯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 勳章之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
    只要勃列日涅夫在電視上露面,那就準和什麼節日或喜慶的日子有關,那就準有什麼人會得到某種獎章或勳章了。所以,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時候,老百姓就在諷刺這種短暫繁榮的經濟所造成的假象。於是,笑話百出,勃列日涅夫時期是蘇聯歷史上政治笑話迅速產生和廣為流傳的時期。笑話雖是笑話,事情並沒有真真假假,苦澀的笑裡總是現狀和實情。
  • 葉爾欽敢大聲喝斥戈巴契夫,為何勃列日涅夫時期卻沒人敢這樣?
    這個問題帶出三個人物,即: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葉爾欽。同時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時代。勃列日涅夫不是俄羅斯總統,是蘇聯時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勃列日涅夫代表著蘇聯最鼎盛時期;戈巴契夫代表著蘇聯解體時政治人物,也就是蘇聯最後掌門人;葉爾欽代表著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也是瓦解蘇聯的一號人物。
  • 葉爾欽敢斥責戈巴契夫,為何勃列日涅夫時期沒人敢這樣?
    但是對比勃列日涅夫時期就大不相同了,在一九九一年,勃列日涅夫上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和實力,而是因為他的性格,為了減少和其他成員的糾紛問題並鞏固自己的勢力,才推選了他成為領導人。同時,當時正值蘇聯的鼎盛時期,而且勃列涅夫是一個特別喜歡炫耀的人,掌握一定的實權。
  • 俄羅斯的腐敗,起源於蘇聯勃列日涅夫時期,葉爾欽和七大金融寡頭
    最近一段時間的腐敗淵源,就要從勃列日涅夫時期說起。勃列日涅夫是繼赫魯雪夫之後的蘇聯領袖,他在位前期還是有所作為。但到了執政後期,勃列日涅夫完全變成了腐敗、無能的代名詞。首先,作為國家領袖,勃列日涅夫自己竟然帶頭貪腐,上行下效,最終整個蘇聯全面陷入貪腐。
  • 蘇聯只是表面繁榮,實則危機重重?勃列日涅夫:體制僵化了
    轉而決心堅守史達林時期帶有臨時性質的戰時體制,雖說使蘇聯重新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維持了東歐格局的穩定。 可是勃列日涅夫「忽略」了一點。這裡「忽略」要標重點,後面我們再說。 冷戰時期的蘇聯跟史達林執政時期的蘇聯已經完全不同。
  •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一件是抓捕了試圖奪權上位的克格勃頭目——陰險狡詐的貝利亞,避免蘇聯走向一個秘密警察主宰的集權國家。貝利亞曾經收集了很多蘇聯領導人的隱私,赫魯雪夫上臺之後把那些東西都銷毀了。另一件是對史達林時期的冤案進行了平反,破除黨內之前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這事確實深得民心,很多人為此給赫魯雪夫加分點讚,確實是蘇聯政治上的一大進步。
  • 勃列日涅夫、卡尼亞、雅魯澤爾斯基與波蘭(2)
    「這再也不是什麼向當局施加壓力,而是公開反對我們黨,反對國家政權,反對社會主義。這已是在奪權了。」巴爾齊科夫斯基指責工會裡有人鼓動工會採取政治行動,促使工會從反共立場同我們党進行鬥爭。「最近這些傾向大大加強了,表現為煽動宣傳和政治性罷工。我們提醒團結工會領導注意政治冒險將產生的後果。」
  • 此人是蘇聯四朝元老,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卻對他做了這種事!
    在蘇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四朝元老。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前,他就活躍在高加索地區,被稱為「高加索三劍客」之一。早在列寧時代,他就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此後,他又平安度過了恐怖的史達林時代、風雲變幻的赫魯雪夫時代,直到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他還以70歲的高齡在蘇聯政壇貢獻餘熱。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然而正如當初大家小看了史達林和赫魯雪夫一樣,這次大家也沒有估計到勃列日涅夫超強的官僚手腕——他不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擠走了所有可能挑戰的對手,還成為繼史達林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從1964年到1982年,蘇聯進入漫長的勃列日涅夫時代。1、社會停滯,笑話卻井噴的時代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起乘火車出門。
  • 勃列日涅夫大搞軍備競賽有哪些影響?蘇聯崩潰禍根正在於此!
    二戰後期,蘇聯與西方國家的冷戰格局便已經形成,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帷幕。但是冷戰真正的高潮卻是發生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美蘇雙方展開的軍備競賽令人咋舌。這場從地球爭到宇宙的大賽,對蘇聯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
  • 史達林時期蘇聯軍事最強?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文|飛魚說史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死在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而後經過史達林、赫魯雪夫時代的潛伏,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已經徹底成形,並逐步引導著蘇聯走向崩潰。所以可以說,勃列日涅夫用18年一手毀了蘇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權貴奢靡成風,政治極度腐敗,大廈已成崩塌之勢,到了其後的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巴契夫,均無法挽救蘇聯根源亦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