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他去世後,中國派誰參加他的葬禮?

2020-12-06 騰訊網

蘇聯歷史上,除了史達林任職時間最長外,僅次於史達林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對於勃列日涅夫這個,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評價不一,但作為一個長時間執政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能力極差,他在任期間,蘇聯的發展是前期發展基礎上的飛躍。也正是勃列日涅夫沒能力,耽誤了蘇聯進一步發展,蘇聯出現由盛到衰的倒退,對蘇聯影響很大,也間接影響了俄羅斯。

有學者認為,勃列日涅夫在1976年以後,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腦不轉的人,什麼決策部署都按原來走,讓蘇聯發展停滯。關於勃列日涅夫這個人,以後咱們專門進行評價。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享年76歲。隨後蘇聯成立致葬委員會,經過5天哀悼日後,11月15日,蘇聯為勃列日涅夫舉行了葬禮。勃列日涅夫葬禮上,外國政要來的很多,我國派外長黃華參加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對於這位蘇聯最高元首,當時蘇聯如何為其舉行的葬禮,為何中國要派外長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呢?

葬禮隆重

據資料記載,勃列日涅會的葬禮很隆重,有32位國家元首、15位政府首腦及14位外國使節、4位王子參加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禮。

我們通過資料來看看,當時阿富汗總統卡爾邁勒、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也就是巴沙爾他爹。當時阿薩德對勃列日涅夫葬禮重視,並在敘利亞哀悼7天。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楚也參加葬禮。此外波蘭總理雅魯澤爾斯基、法國總統莫魯瓦、印度總理英吉拉甘地、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

在勃列日涅夫的葬禮上,還有一個插曲挺有意思。據當時資料顯示,美國的國務卿舒爾茨、中情局長凱西及國家安全顧問克拉克,他們都勸裡根總統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但沒想到裡根拒絕參加,而是派副總統老布希參加葬禮。裡根還對外稱,他不會因為勃列日涅夫死亡而改變對蘇聯政策。其實裡根已經部署瓦解蘇聯的戰略,只是蘇聯還不清楚這個秘密戰略而已。

勃列日涅夫的葬禮是繼史達林葬禮後最隆重的一次葬禮。對於全球超級大國元首去世,世界當然很重視,因為元首去世,元首換人,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要發生變化。而且最讓西方國家害怕的是,蘇聯當時核彈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其他軍事方面也都優於美國,已經成為軍事強國。那些與蘇聯交好的國家必然要派政要來,而其他既恨又怕蘇聯的國家,也象徵性派政客或者使節來,主要還是探聽蘇聯下步走向,這被後來稱為「葬禮外交」。

還未緩和

對於我國當時派外交部長黃華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在當時來說也是打破規格了。因為勃列日涅夫去世時,中蘇關係還未緩和。只是勃列日涅夫生前曾表現出要緩和的跡象。

赫魯雪夫執政時,中蘇關係破裂。後來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並沒有做出緩和中蘇關係的做法,繼續與中國交惡。勃列日涅夫執政大部分時間裡,中蘇關係不僅沒有突破,還發生珍寶島反擊戰,直到勃列日涅夫臨死前才表現出要緩和的姿態。

對於這種還未公開的緩和跡象,中國派出外長也屬於正常。如果級別過高,西方國家就會有猜測。不過我國全國人大也向蘇聯發出唁電,而且當時副委員長烏蘭夫還去蘇聯駐中國大使館弔唁。

據資料顯示,黃部長到蘇聯後,蘇聯給予了超規格接待。而且黃部長還與繼任的安德羅波夫有過短暫交流。

參加完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後,1982年11月16日,中蘇兩國外長進行正式會談,這是中蘇關係有矛盾後第一次外長會面。

埋下伏筆

雖然勃列日涅夫葬禮時,我國派出外長參加,但卻是中蘇關係緩和的開始。此後蘇聯領導人接二連三的去世。安德羅波夫執政一年多,於1984年2月9日病逝,安德羅波夫葬禮,中國派萬裡參加。

契爾年科繼任後一年多,於1985年3月10日去世,中國派李鵬參加他的葬禮。可以說蘇聯接二連三舉辦領導人葬禮,中國派去的領導人規格也不斷提高。因此,黃華部長參加勃列日涅夫葬禮後,也為後來中蘇關係進一步緩和埋下伏筆,直到戈巴契夫成為領導人後訪問北京,中蘇關係正常化,但可惜這時的蘇聯離解體不遠了。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死在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上?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所以可以說,勃列日涅夫用18年一手毀了蘇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權貴奢靡成風,政治極度腐敗,大廈已成崩塌之勢,到了其後的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巴契夫,均無法挽救蘇聯根源亦在於此。如果我們打個比方的話,蘇聯經過勃列日涅夫統治18年後,政治上已經類似於曾經的沙皇俄國,唯一不同的是,蘇聯還披著「民主」的外衣,政治上還看似「健康」,但內在早已病入膏肓。軍事上的巨人,經濟上的矮子。
  • 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文|飛魚說史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 勃列日涅夫為何會受到赫魯雪夫重用?因為這兩件事他辦的很漂亮!
    衛國戰爭期間,勃列日涅夫表現出色,成為解放東歐的英雄之一。戰後,勃列日涅夫先後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擔任蘇共第一書記。在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期間,勃列日涅夫成功將這個人口只有11萬的最小加盟國改造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他以嚴厲的手段,在這個小國中推行集體化和公有制,使摩爾達維亞在蘇聯大家庭中後來居上。
  •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奪取赫魯雪夫政權的?誰對蘇聯的貢獻更大呢?
    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上臺,正式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剛上臺沒多久,赫魯雪夫就迫不及待地對史達林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史達林時代擴編的主席團和書記處也被大量裁減,25人被趕了出去。雖然地位天差地別,但是勃列日涅夫並沒有氣餒,反而積極工作,極大的加強了和軍隊的聯繫,這也為他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 勃列日涅夫
    1957年開除馬林科夫集團後,升任主席團正式委員。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在結束了赫魯雪夫的無序而帶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後,勃列日涅夫的政策總體趨向於保守和僵化,其領導期間腐化和裙帶風盛行。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國內的福利也有很大的發展。
  •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
    赫魯雪夫度假,勃列日涅夫如何奪取政權?兩人誰對蘇聯貢獻大?文/號外歷史之麗麗 圖/網絡 1953年史達林去世,不久之後赫魯雪夫上臺,之後赫魯雪夫組成了三架馬車的集體領導,隨之擔任蘇共總書記,至少在國內問題上兩件事上是非常正確的。一件是抓捕了試圖奪權上位的克格勃頭目——陰險狡詐的貝利亞,避免蘇聯走向一個秘密警察主宰的集權國家。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1964年10月13日,正在黑海度假的赫魯雪夫被緊急召喚回莫斯科參加主席團(即蘇共政治局)的經濟會議。等他抵達莫斯科的時候,前來迎接的只有克格勃主席謝米恰斯內和一名警衛局長。謝米恰斯內明顯有點緊張,他向赫魯雪夫俯下身去,壓低嗓門告訴這位總書記:「大家都在克裡姆林宮等著你。」等著這位總書記的是一場政變。
  • 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
    如果沒人先挖好墓,他也不會以埋葬史達林模式而名垂青史。到底誰才是蘇聯的掘墓人呢?最近讀了幾本勃列日涅夫的傳記,尤其是郭春生先生所著的《勃列日涅夫18年》,深覺為蘇聯掘墓的,正是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蘇聯滅亡的罪魁禍首。他以宮廷政變的方式奪取了赫魯雪夫的權力,但並沒有把改革推進到一個新時期,而是力圖再造史達林模式,重現史達林的個人集權。這就加劇了蘇聯社會固有的矛盾。
  • 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準備提出接班人
    攝影師:有這樣一些他喜歡的外國政治家,當然這些人也喜歡他: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在他得了致命疾病後還來過俄羅斯);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和印度領導人英迪拉·甘地。    比如,只有勃列日涅夫能使得勃蘭特不顧隨員驚訝的目光,下到水中與他一起遊泳。社會主義陣營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談,一切都在兩人的私交中解決了。
  •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或者他會說:「你們覺得我應該獲得這個勳章嗎?」誰敢說不應該?  比較悲催的是,1978年,勃列日涅夫獲得了軍隊最高勳章「勝利勳章」,可是在他死後的1989年,蘇聯取消了他的這枚勳章資格。他獲得過次數最多的勳章是「列寧勳章」,8次。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下)
    在此背景下,勃列日涅夫不可能也不認為蘇聯需要進行大的改革,更不用說根本性的變革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效如果我們仔細地研究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所通過的各項有關經濟改革的決議、決定,就可以發現,在推行各項改革措施時,都在強調不能影響國家集中統一計劃的原則。
  • 探析:安德羅波夫執政只有15個月,為何俄羅斯人對他評價很高?
    安德羅波夫長期擔任克格勃的領導人,他也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克格勃領導人當上國家元首的人。安德羅波夫是勃列日涅夫一手培養出來的,但安德羅波夫又與勃列日涅夫執政理念不同。據蘇聯歷史資料記載,安德羅波夫是一個很清醒領導人,他在勃列日涅夫後期看到蘇聯很多隱患和不足。
  •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如何帶領蘇聯全球出擊?中蘇關係如何發展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對社會主義國家,他推行有限主權論,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
  • 停滯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上)
    陸南泉在1964年10月14日的蘇共中央全會上,赫魯雪夫因「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而被解除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同時,勃列日涅夫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就這樣,通過一場「宮廷政變」,赫魯雪夫的時代結束了。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時間之長僅次於執政30年之久的史達林。
  • 執政長達十八年,為什麼說勃列日涅夫時代是蘇聯的「停滯時代」?
    在蘇聯74年的歷史上,勃列日涅夫是除史達林之外,執行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在長達18年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既把蘇聯推上了國力強盛的巔峰,逼迫美國人承認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又滿足於維持現狀而無意於通過改革來革除國內的深層弊端
  • 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
    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共同開發自然資源以供共同的需要,共同建設大型工業綜合體以滿足所有參加者的需要,為們這些國家的企業和整個工業部門之間在今後許多年裡的協作制定規劃」。勃列日涅夫認為,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國際主義越來越成為檢驗各國共產黨是否忠誠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最可靠尺度。勃列日涅夫幾乎是「國際主義」不離口的。他要求東歐各國的「國際主義」是什麼呢?
  • 此人是蘇聯四朝元老,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卻對他做了這種事!
    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前,他就活躍在高加索地區,被稱為「高加索三劍客」之一。早在列寧時代,他就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此後,他又平安度過了恐怖的史達林時代、風雲變幻的赫魯雪夫時代,直到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他還以70歲的高齡在蘇聯政壇貢獻餘熱。此人就是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
  • 勃列日涅夫為何被稱為「勳章之王」,一成就曾獲金氏世界紀錄!
    勃列日涅夫成長於蘇聯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20世紀20、30年代史達林不斷擴大蘇共組織規模、吸收年輕人進入蘇共的背景下,勃列日涅夫也加入了蘇共。後來,史達林在30年代開展了大清洗運動,這卻為像勃列日涅夫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快速升遷的機會。二戰前,年僅33歲的勃列日涅夫便已經成為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黨委書記。
  • 今天俄羅斯人,為什麼對勃列日涅夫高度評價?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的歷史往事。俄羅斯一位人士,對勃列日涅夫為蘇聯做了什麼,得到今天俄羅斯人高度評價,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蘇聯歷史上,較重要的國家首腦之一是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即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讓我們嘗試弄清楚,為什麼今天許多俄羅斯人,對他高度評價。
  •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2014-03-17 15:22 來源:人民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