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羅波夫
在蘇共總書記中,安德羅波夫可說是到訪中國最多的一位:1959年作為赫魯雪夫的隨員訪華;1963年率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團訪問越南路過北京;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參加中蘇兩黨會談;1965年作為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的隨員訪問越南路過北京;並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也是毛澤東最後一次接見蘇聯黨政代表團。
安德羅波夫執政期間積極主張「改善蘇中關係」,繼承了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提出的要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方針。但他執政時間短暫,兩國關係沒有實質性進展。不過,在安德羅波夫出任蘇共總書記的一年零三個月裡(其中有半年處於急救狀態,3個多月在醫院的重症病房作透析),他的對內改革得到了蘇聯群眾的廣泛支持,被譽為蘇聯的改革家。
有歷史學家指出,如果安德羅波夫的身體狀況好一些,或在位時間長一些,不僅中蘇關係會提前改善,而且蘇聯也許就不至於解體了——真的是這樣麼?
【喜愛文學的「克格勃主席」如何登上權力頂峰】
史達林1922年當總書記時43歲,赫魯雪夫行使最高領導權時58歲,勃列日涅夫1964年從赫魯雪夫手裡「搶」過權力時也是58歲。安德羅波夫當上總書記則是69歲——算得上是蘇聯歷史上最老的新任總書記。
安德羅波夫1914年出生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境內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戈巴契夫後來就是該邊疆區黨委書記。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安德羅波夫幼年失怙,14歲獨立生活,當過搬運工,做過電影放映員和報務員,18歲在伏爾加河上當水手,學到了很多東西。後來他常說:「生活就像溼漉漉的甲板,要想在上面不滑倒,就得一步步慢慢挪,而且每挪一步都要選好下腳的地方。」
水運專科學校畢業後,安德羅波夫進入一家造船廠工作,任工廠共青團組織委員,193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54年任蘇聯駐匈牙利特命全權大使,從此開始他真正的政治生涯。1956年積極參與了匈牙利事件的解決。1957年回莫斯科任蘇共中央聯絡部部長,主管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相關事務,曾多次隨赫魯雪夫出訪東歐國家。赫魯雪夫下臺後,又多次隨同勃列日涅夫出訪和參加東歐各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
1967年5月,安德羅波夫被任命為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對內是秘密警察的上司,對外是蘇聯間諜組織克格勃的主席;一個月後當上政治局候補委員,1973年4月當上政治局委員。1976年安德羅波夫被任命為大將,統帥25萬邊防軍;1980年當選最高蘇維埃代表。
勃列日涅夫任命一名黨的幹部當克格勃頭目,顯然是為了強化克格勃組織,把它置於黨的監督之下。在安德羅波夫的領導下,克格勃人員擴編,預算增加,活動範圍擴大。(後來成為俄羅斯總統的普京也曾加入他的隊伍)安德羅波夫還提出擴建精神病院、形成全蘇聯精神病院網絡的計劃,以此收容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精神病」患者,從而維護蘇聯的國家制度。
安德羅波夫的這種想法與赫魯雪夫如出一轍。赫魯雪夫曾公開宣布,在共產主義條件下,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會犯罪,只有他們才會反對現行社會制度。安德羅波夫還主張把政治犯流放到全蘇聯最寒冷的雅庫斯特的北極圈去,這可以「讓他們頭腦冷靜冷靜」。比流放更狠的是驅逐出境。當年柯西金建議將索忍尼辛放逐到蘇聯北部的上揚斯克(俄羅斯最冷的地方之一,也是沙皇政治犯的流放地),安德羅波夫則把索翁驅逐出境。
安德羅波夫能夠在勃列日涅夫病逝後接掌蘇聯,首先是得到了後者的認可。
勃列日涅夫是在二戰的出生入死中成長為蘇聯領導人的,推翻赫魯雪夫後上臺。有一次他出訪羅馬尼亞,途中念念不忘與當年二戰的老朋友於故地歡聚暢飲,講話稿的任務交給了時任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安德羅波夫。安德羅波夫喜好文學,也有勝人一籌的文字表達能力,他為勃列日涅夫撰寫了一篇辭藻極為華美的祝酒詞,將那天的歡聚氣氛營造得出人意料。勃列日涅夫一直記得此事。安德羅波夫在蘇共中央的地位從此快速上升,不久便執掌克格勃,並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勃列日涅夫對安德羅波夫評價極高,不僅因為後者講話稿寫得漂亮——安氏確實是一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領導幹部。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談黨的建設的講話中說:「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不止一次地強調指出,光是先鋒隊不可能建成新社會,他說,先鋒隊只有當它不脫離自己領導的群眾並真正引導群眾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在這裡,我想用幾句話說說一位多年來黨的工作把我們與他聯繫在一起的人,這就是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我高度評價他富有黨性的謙虛精神、人道主義、實事求是的優秀品質。他經歷了共青團和黨的工作的漫長而光榮的歷程。我非常器重這樣的人。」
安德羅波夫因患眼疾一直戴著「蛤蟆鏡」,被西方社會看作克格勃總頭目的標誌。其實他個性鮮明,天賦極高,書卷氣濃。只從外表看,安德羅波夫更像一位儒雅學者。
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