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負趕路人——記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計量院研究員林鴻

2020-12-13 中國質量報

(文/ 記者王惜純 )

手握獎盃,照片上的林鴻,靜靜地站在那裡。他的背後,是「最強大腦」齊聚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10月18日的浙江溫州,星光熠熠。這一天,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在這裡盛大舉行。

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高光時刻——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他們走上獎臺,接受鮮花和掌聲。來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的研究員林鴻,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國青年科技獎於1987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旨在表彰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在30年來近1500位獲獎者中,已有60位當選中科院院士,82位當選工程院院士。

林鴻獲獎的背後,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為溫度量值的全球準確統一作出貢獻


1979年出生,成長於湖湘大地、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林鴻,現任中國計量院熱工所室主任,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亞太計量區域組織(APMP)氣候變化工作組共同主席等職。

「1997年考入清華大學,2001年本科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熱能系工程熱物理專業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問及為何選擇熱能系,林鴻笑著說,「就是覺得人類要可持續發展,能源動力一定是個很好的方向,所以就報考了熱能系。」

熱能系果真沒有讓他失望。在校期間,林鴻曾獲「清華大學優秀研究生」「清華大學『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博士畢業後,林鴻加入中國計量院。在張金濤研究員帶領下,從事聲學法原級測溫和氣體成分精密測量研究。他和團隊一起建立了世界獨有的定程雙圓柱腔聲學原級法測溫方法和系統,整體成果被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用於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這是我國首個對基本單位定義有貢獻的成果。

溫度是最為廣泛使用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準確測量事關科學研究、國防安全、能源環境和民生健康等領域。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CGPM決議基於玻爾茲曼常數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這是溫度計量史上最重大的變革。

為了實現這一單位制的變革,要求對涉及的多個物理量實現高精度的絕對測量,為此,美、英、法、德、日、意等都投入力量,開展相關研究,力爭突破測定該常數的技術瓶頸。

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計量院自2006年起,開展了聲學原級測溫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的研究。

回憶當初的經歷,林鴻感慨地說,在北京實驗室的那段日子,是最為艱苦的歲月。一周7天幾乎泡在實驗室,忙到夜裡十一二點更是家常便飯。


「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看好中國的情況下,我們頂著重重壓力,一遍一遍地測試,不放過一個細節。」

就這樣,歷經10餘年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收錄,被應用於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玻爾茲曼常數的定值、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是國際上僅有的6個定值實驗室(中、美、英、法、意、德)之一,為溫度量值的全球準確統一,作出了關鍵性貢獻。

據介紹,該項目創新技術為國家重大工程第四代核反應堆堆芯溫度的直接測量提供了解決方案,為國防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溫度溯源提供支持,提升了國家溫度基準量值傳遞水平。


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付出甘之若飴,所得皆因歡喜。這句話,同樣適合林鴻。

作為一名計量人,除了擔任亞太計量區域組織(APMP)氣候變化工作組共同主席,林鴻還擔任了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其所在的團隊創建了國內首個基於精密測量的城市大氣汙染物排放量監測體系。

該體系服務於大氣汙染的精準防治,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計量學的角度解決交通、工業企業和農業等排放量測量的準確性問題,服務於大氣汙染的精確防治和智慧城市的建設。

根據測量結果形成的減排建議,可有效降低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實現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基於建立的汙染物反演系統,實現對重點區域汙染源的定位和定量,鎖定重點管控區域,服務汙染防治政策制定;所獲得汙染源排放量的精準信息為企業減排提供方向, 也為企業「自證清白」提供計量依據。

「項目成果整體落地河南鄭州市。」林鴻說,一是鄭州城市治理需要科技支撐,二是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

據悉,與現行的技術相比,該成果採用了新測量方法、反演 技術和新研製的測量設備,提高了測量精度和能力,從而提供汙染精準治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為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精密監測提供科學的測量方法和技術手段,對全國推廣具有示範作用。

「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團隊整體上能夠快速發展,得益於人才的合理搭配。林鴻在發展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產品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林鴻的領導王池評價說。

作為訪問學者,林鴻曾於2007~2008年和2013~2015年在美國國家技術標準研究院(NIST)交流訪問。談及中國與國際相比,有哪些環保短板需要彌補?他認為,為大氣環境質量「把脈」,需要精準的數據,而這也表明了我國的計量工作任重道遠。


放下獎盃繼續前行


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近年來,林鴻先後獲得亞太計量區域組織頒發的「青年計量學家獎」、原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三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以及今年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等頒發的「中國青年科技獎」,同時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這些成就,得益於他日復一日在科研道路上的攻堅克難、滴水石穿。而林鴻自己卻認為,這一切,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基礎科研的創新與突破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如何能在年輕的時候找到自己的使命?林鴻說,他的堅持,很大一部分來自包括張金濤研究員等在內的老一輩科學家對科研工作的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精神感染。

此前,中國計量院黨委書記段宇寧,研究員李正坤、張江濤,曾分別獲得第8屆、第11屆、第12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加上此次林鴻的獲獎,在中國計量院,這股「青年力量」持續攀登創新高峰。


如果說創新是一粒粒種子,那麼,中國計量院就是一片沃土,這裡不斷延續著科學的基因,浸潤出創新發展的萋萋樹木。


在原團隊成員馮曉娟的眼裡,林鴻是一位思維敏捷、執行力很強的科技工作者,也是其認識為數不多的可以實現從無到有,從軟體到硬體全方位建立起一套精密實驗裝置的科學家。「學習能力非常強,能夠很快在新領域中達到頂尖水平。林鴻獲獎,實至名歸。他在圓柱聲學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光腔衰蕩光譜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閃耀的成績」。「作為青年梯隊裡的一員,林鴻未來的路還很遠很長」。

除了科研,林鴻還熱愛運動,喜歡與家人一起出遊。他告訴記者,自己還拿過中國計量院短跑冠軍。

「待人真誠,責任感強。我們一同出差,因為我年長些,他總會幫我拿行李;在他家裡也是儘可能地分擔家務,是一個能替別人著想的人。」 王池說,「獲獎後,林鴻做到了把獎盃放下,繼續前行,非常不易……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未來,林鴻將繼續致力於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在科技強國的徵程中砥礪前行,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唐雲龍研究員一直致力於低維鈣鈦礦功能材料設計製備及其原子尺度結構特性研究,取得多項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研究成果,對新型鐵電存儲器及光電器件、抗剪切塗層器件等的設計製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江蘇8人入圍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共產生100名獲獎人選。其中,江蘇共有8人入選,為:蘇州大學王殳凹、南京大學戈惠明、蘇州大學劉莊、東南大學劉攀、南京農業大學劉裕強、江蘇大學徐立章、中國礦業大學黃豔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按姓氏筆劃排序)。
  • 北大六人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大學有6人榮獲該獎項,他們是劉若川教授、肖雲峰教授、宋令陽教授、陳興教授、姜長濤教授、郭少軍長聘副教授。頒獎儀式「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
  • 天津大學陳焱教授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發布了《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科協發組字〔2020〕24號),公布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我校機械工程學院陳焱教授入選。
  • 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在剛剛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唐雲龍榮獲這一獎項。唐雲龍研究員一直致力於低維鈣鈦礦功能材料設計製備及其原子尺度結構特性研究
  •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新華社杭州10月18日電(記者朱涵、王俊祿)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18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10名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這百名獲獎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工程科技、科學普及、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我會推薦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教授獲此殊榮。同時,第十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西北工業大學朱繼宏教授等也榜上有名。
  • 全國100人,鎮江1人入選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公布!
    近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能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於1987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表彰不超過100個名額。30多年來,中國青年科技獎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截至2019年,在近1500位獲獎者中已有60位當選中科院院士,82位當選工程院院士。
  • 100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公示
    8月30日,在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初評、複評、終評,產生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中國科學技術學會官網發布了獲獎人選公示。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共有100名,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
  • 十名青年科學家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賈亞特瑪·維克拉瑪納亞克、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得者陳玲玲等嘉賓分別以線上及線下方式作主旨報告。
  •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10名特別獎
    新華社杭州10月18日電(記者朱涵、王俊祿)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18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10名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這百名獲獎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工程科技、科學普及、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 兩院院士的搖籃,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花落誰家?
    8月30日,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工作小組公布了2020年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名單,這次共有100個青年科技工作者、69家單位上榜,其中10名青年科技者獲得了特別獎。這次獲獎人數最多的單位前三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的公示,江蘇8人入選!
    在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初評、複評、終評,共產生10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現將名單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2020年8月31日-9月4日。
  • 中國科大6位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與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同步在浙江溫州舉行其中,曾傑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是由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設立、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
  • 溫縣孫明波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獲得2011年百篇優博論文獎,獲得2015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先後承擔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國防重點項目4項等共計20餘項科研項目。
  • 中國青年科技獎公布布,各高校青年學者入圍情況如何?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在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倡導下,於1987年設立的一個面向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國家級重要獎項。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授獎人數不超過百人,授予對象均是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
  •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江蘇8人入圍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共產生100名獲獎人選。其中,江蘇共有8人入選,為:蘇州大學王殳凹、南京大學戈惠明、蘇州大學劉莊、東南大學劉攀、南京農業大學劉裕強、江蘇大學徐立章、中國礦業大學黃豔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按姓氏筆劃排序)。
  • 江蘇8人入選!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正在公示,共產生100名獲獎人選。其中,江蘇共有8人入選,為:蘇州大學王殳凹、南京大學戈惠明、蘇州大學劉莊、東南大學劉攀、南京農業大學劉裕強、江蘇大學徐立章、中國礦業大學黃豔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按姓氏筆劃排序)。中國青年科技獎是在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於1987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表彰不超過100個名額。
  • 安徽六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100名同志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孫明波、孫津濟、何元智(女)、谷林、陳玲玲(女)、徐闖、郭慶來、黃汝錦、常超、曾傑等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的獲得者。
  • 東南大學劉攀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近日東南大學劉攀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了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10月18日,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東南大學教授劉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