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辣眼睛!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長一米五,靠細菌餵食

2020-12-04 澎湃新聞

視頻丨辣眼睛!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長一米五,靠細菌餵食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王盈穎

2017-04-18 21:29 來源:澎湃新聞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實習生 馮元晴(00:52)

早在18世紀,人們就在海中發現過一些象鼻狀的巨大空殼。根據這些空殼的大小判斷,原本生活在裡面的動物應該有驚人的一米多長。目前還有一些空殼的標本存於世上,但長期以來,人們對這種神秘的生物一無所知。

當地時間4月17日,一個國際團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文章宣布他們找到了5個活體樣本,並進行了解剖分析。當科研人員破開巨大的管狀白堊殼,裡面的「居民」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一條1.52米長、5釐米寬的黑色船蛆!

美國東北大學海洋基因遺產中心的Daniel Distel說:「即使對它們一無所知,你看到它們的時候也很難不被驚到。」

Daniel Distel和他的同事們在2010年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一個菲律賓電視臺在製作紀錄片時,拍到一個土著疑似為了藥用價值食用了一條船蛆。Daniel Distel為此激動不已,「我找它們找了20年了,對我來說亦師亦友的Ruth Turner找它們找了一輩子!(Ruth Turner是美國海洋動物學和軟體動物學領路人、船蛆領域專家,2000年逝世)」

這個紀錄片裡偶然拍到的畫面令一個國際團隊展開了聯合大搜尋。菲律賓當地的研究者曾於2010年和2011年兩次出海考察。在第二次考察中,他們成功在菲律賓東南部棉蘭老島(Mindanao)附近3米下的海泥中挖出了5個活體樣本,並送往菲律賓大學進行解剖分析。

世界上最長的雙殼類軟體動物

這種巨型船蛆學名叫做Kuphus polythalamia,是世界上最長的雙殼類軟體動物,也是該屬中已知的唯一現存的種。生活中常見的雙殼類動物,像蛤蜊、牡蠣、扇貝等,體型都比較小。

之所以在發現活體樣本幾年後才發表論文,是因為Distel團隊對這個新物種進行了包括染色體測序在內的全方位研究,並首次發現了一種硫氧化菌共生現象。

此前,因為發現Kuphus生物學構造十分簡單,科學家們懷疑它是最古老的一種船蛆,但這次研究卻證明,Kuphus並非船蛆裡的「老祖宗」,而是船蛆家族中新的一員。

Distel介紹道,「它(Kuphus)是由那種吃浮木的船蛆進化而來的。它在解剖結構上的簡單性是為了適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臭雞蛋氣味中

船蛆一般都會在海面浮木上鑽孔取食,這也是船蛆得名的原因。這種巨型船蛆卻另闢蹊徑,通過自己分泌形成的白堊管殼向下鑽孔,把自己「種」進富含腐殖質和有毒氣體的海底汙泥中。值得注意的是,發現它們的這片環礁湖曾是一塊囤積木材的場地。

通過對消化道的解剖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巨型船蛆幾乎不會進食也不會排洩。那麼,它們是如何在幾乎封閉的殼體內生存的呢?科學家們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巨型船蛆的腮上寄居著提供養分的細菌。由於過度依賴細菌提供的能量,巨型船蛆體內的消化器官幾乎完全退化,可以說已經放棄自己進食。

許多雙殼類軟體動物都與細菌存在共生關係。細菌釋放出泥裡的硫化氫,這讓船蛆的生活環境充滿了獨特的臭雞蛋氣味。這些硫化氫是細菌的能量來源。在此基礎上,細菌製造出有機物,供宿主船蛆維持生命。

科學家們認為,研究船蛆是如何從吃浮木演化到與硫細菌共生是十分重要的。在陽光照不到的深海底,有許多管狀蠕蟲和蚌類就是靠海底熱泉附近的硫化氫生存的。巨型船蛆能幫助人類理解那些生物在深海底的演化過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船蛆,菲律賓,深海,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81)

相關焦點

  • 辣眼睛!菲律賓挖出1米5的巨型黑船蛆
    > 辣眼睛
  •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 竟是世界上最長雙殼類軟體動物?
    根據這些空殼的大小判斷,原本生活在裡面的動物應該有驚人的一米多長。目前還有一些空殼的標本存於世上,但長期以來,人們對這種神秘的生物一無所知。當科研人員破開巨大的管狀白堊殼,裡面的「居民」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一條1.52米長、5釐米寬的黑色船蛆!
  • 菲律賓驚現黑色巨型船蛆 全身漆黑長度達1.55米(圖)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 外媒稱,在菲律賓,科學家首次發現罕見的巨型活船蛆。據BBC中文網4月18日報導,這一隻生物長度可達1.55米,直徑達6釐米,它的具體信息被發表在了一本美國科學期刊上。這條巨型船蛆一直生活在一個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裡,在泥土中尋找食物。
  • 菲律賓驚現黑色巨型船蛆全身漆黑長度達1.55米圖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外媒稱,在菲律賓,科學家首次發現罕見的巨型活船蛆。據BBC中文網4月18日報導,這一隻生物長度可達1.55米,直徑達6釐米,它的具體信息被發表在了一本美國科學期刊上。這條巨型船蛆一直生活在一個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裡,在泥土中尋找食物。
  • 能讓人做噩夢的生物:科學家發現巨型船蛆活體
    這種「重新被發現」的動物被稱為巨型船蛆,生活在長管狀的硬殼中,頭部朝下在海邊潟湖的泥土中覓食。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對這種動物的活體進行了研究。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受到了一部菲律賓紀錄片的啟發,片子裡面出現了一些插在淺水潟湖泥土中的貝殼。研究人員於是展開了調查,並且在一個堆著腐爛木頭的潟湖中採集到了活體標本。回到實驗室後,研究人員洗掉了巨型船蛆外殼上發著臭味的泥土,把外面的蓋子夾掉,然後慢慢地深黑色的蟲體「倒」在檢測臺上。
  • 巨型船蛆是惡毒的生物,但它們真能「吃掉」船舶嗎?
    普通的船蛆深深地鑽入已經衝入海洋的樹木中,在細菌的幫助下咀嚼和消化木材。而Kuphus與其它類型的船蛆不同,其生活在泥裡。什麼是巨型船蛆,為什麼我們剛開始研究這些海洋生物?巨型船蛆在頂部,兩根肉質的虹吸管使巨大的鰓浸入水中。在底部,一個粘稠的,無眼的頭像溼唇和病腸的混合物。在這之間,閃閃發光的火藥藍色的身體長達四英尺長。
  • 【一日一百科】科學家發現巨型船蛆;行人闖紅燈也要被拍了
    生物學家在菲律賓的海灣中發現了巨型船蛆,這種船蛆其實很早就被證實存在,但是從來沒有被拿來進行科學研究,他們生活在長管狀的硬殼中,頭部朝下在海邊潟湖的泥土中,以泥土裡產生的有害氣體為食。與其他船蛆一樣,巨型船蛆也利用細菌來獲取營養。它們生活的泥土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會產生具有腐爛雞蛋氣味的硫化氫。這些氣體對人體有害,卻又能為巨型船蛆提供能量。更確切地說,巨型船蛆體內的細菌能將硫化氫轉化為有機質,供巨型船蛆食用。行人闖紅燈也要被拍了
  • 棉蘭佬地區驚現黑色巨型活船蛆
    這條巨型船蛆一直生活在一個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裡,在泥土中尋找食物。雖然這種生命的存在已知多年,但在此之前,從未有過活體蟲可供研究。雖然它有一個類似寄生蟲的名字,但它其實屬於雙殼軟體動物,與蚌和蠔屬於同一類別。
  • 來菲律賓旅遊,發現200一斤的船蛆竟有人吃,比手臂還粗壯!
    ,是菲律賓的一種奇特的美食,菲律賓船蛆又叫樹蟲,是生長在樹木中間的一種軟體生物,在熱帶雨林當中,菲律賓人找到那些爛掉的木頭,將其斬斷,會發現裡面藏著一根根船蛆,當地人認為這種食物非常的好吃,而且的特別的滋補,還可以生吃和蘸醬吃。
  • 看了做噩夢:這種巨型生物也太恐怖了
    這種「重新被發現」的動物被稱為巨型船蛆,生活在長管狀的硬殼中,頭部朝下在海邊潟湖的泥土中覓食。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對這種動物的活體進行了研究。船蛆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蛀船蛤科,外殼已經退化,只殘留一小塊位於長而柔軟的裸露身體的前端。研究者感覺巨型船蛆與常見的船蛆物種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而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他們的推測。常見的船蛆物種會鑽入浸在海水中的木頭,依靠體內的細菌消化木頭裡的纖維素。相比之下,巨型船蛆則直接生活在泥土裡。
  • 菲律賓發現一新品種船蛆,專啃石頭超恐怖,小心遇到了趕緊先自保
    相信非常多的人看到蛆這個字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恐懼,小編也是這樣子的,因為大家感覺就是動物屍體裡面腐敗產生的那一種細菌,或者是在木頭裡面以木材為食的船蛆。看到這種生物恨不得趕緊跑遠了,但是下面這一種蛆,它卻跟平常的蛆不一樣,它們不吃木材卻反而啃食石頭,究竟是什麼情況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科學網—巨型船蛆的兇猛「愛情」
    巨型羽狀船蛆用虹吸管爭奪交配機會。圖片來源:Dr Reuben Shipway 本報訊 研究人員拍攝到了船蛆(一種軟體動物)雜技般的交配行為視頻。船蛆是一種以船隻、碼頭和浮木為家的軟體動物,它們一生都在周圍的木頭上鑽洞,並以此為食。
  • 菲律賓發現巨蛆新物種:黑大粗長黏糊糊 能吃硫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在菲律賓正式確認了一種新的、巨型的「船蛆(shipworm)」。這種蛆非常粗大,長達五英尺(約1.5米),呈黑色,住在象牙狀的殼裡,而且全身都黏糊糊的。巨型船蛆生活在泰國湖邊的淺泥灘裡,以鰓部細菌製造食物。
  • 「船蛆」新物種:吃石頭,拉沙子
    幾個世紀以來,沒有一種木材可以倖免於被稱為「船蛆」的胖胖小蛤蜊那無法滿足的食慾。
  • 成千上萬海腸驚現美國海灘,外國人:辣眼睛!中國人:好吃!
    成千上萬海腸驚現美國海灘,外國人:辣眼睛!中國人:好吃!體長約25釐米,全身光滑無毛,表面有細膩的肉色皮膚…這貨的學名叫美洲刺螠,俗名有很多,什麼海腸子,海雞子,裸體海參…歪果仁喜歡叫它DD魚,或者胖旅館老闆(fat innkeeper worms),原因是它們在沙地或泥地裡挖出的U型洞穴裡經常會有其他生物「寄宿」。
  • 宜賓發現一米長巨型蜈蚣?結果驚動警方
    近日,宜賓筠連的微信朋友圈中瘋傳一則消息,筠連騰達鎮官井六組一農戶修房時,挖到的一條長度約一米的巨型蜈蚣,引發網友圍觀。但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類似消息已在全國各地多次出現,當地村民否認有所謂巨型蜈蚣一說。筠連警方已介入調查,首發此消息的筠連某微信公眾號已刪除了該消息。
  • 巨型石斑魚一口吞掉一米長黑鰭鯊魚,兩名潛水員施救未果
    天是國慶長假第一天,不少遊客在武漢東湖海洋世界見證驚魂一幕:一條兩米多長的巨型石斑魚,將一條體長近一米的黑鰭鯊魚,一口吞食!遊客調侃:「石斑不發威,你當我是清蒸鯉魚啊!」楚天都市報10月1日訊(記者高東起 通訊員劉希)今天是國慶長假第一天,不少遊客在武漢東湖海洋世界見證驚魂一幕:一條兩米多長的巨型石斑魚,將一條體長近一米的黑鰭鯊魚,一口吞食!遊客調侃:「石斑不發威,你當我是清蒸鯉魚啊!」今天上午10時20分,武漢東湖海洋世界遊人如織。一條體長兩米有餘的巨型石斑魚,在海底隧道內停止遊動,嘴巴微張,靜靜的等待獵物靠近。
  • 貝類中的異類——船蛆,長相怪異卻依然"美味"難擋
    以木材為食的船蛆經常啃食漁民的船板,質量再硬再厚的木頭也無法阻擋它們的步伐,導致許多水下木製建築和木船船體被掏空,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這也是船蛆這個名字的由來。雖然這些蛆看起來很噁心,但其實船蛆並不是蛆,從鑿船貝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出了它們是一種貝類,也就是海鮮。相比於海底那些長相更為&34;的奇怪生物,船蛆算是比較清秀的了,可能這樣一想對於出船蛆就不會那麼難以下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