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問,為何在國外的中國人這麼愛國?答案又燃又暖!

2020-12-06 環球網

這個周末,線上線下都很「燃」。

許多中國年輕人,自發組織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愛國愛港活動: 他們支持香港警察,聲討香港暴徒,怒懟禍港分子……用自己的方式閃耀著中國心。

(圖via Global Times)

線上,「帝吧軍團」「飯圈女孩」 聯手,將正能量的中國紅刷滿了境外的社交平臺:

@globaltimesnews:

Chinese netizensswept Facebook and Instagram to denounce secessionist posts and show support for @hkpoliceforce amid protests in #Hongkong.

(viaTwitter @globaltimesnews)

▲支持香港警察、譴責暴徒,「飯圈女孩」和「帝吧軍團」站到了一起 (圖via @China_吳銘)

帝吧 的「愛國青年網絡出徵」已不是第一次,滿眼的五星紅旗令人分外熟悉親切:

(圖via @帝吧官微)

飯圈女孩 的出動,更是將這份愛國心帶上了幾分別樣的可愛:

▲與「帝吧出徵」的霸氣不同,「飯圈女孩」懟人手法有各種花式,如這個走可愛路線的剪貼圖案 (via 聯合早報)

線上很熱鬧,線下更是「燃」到不行: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 ,紛紛自發組織了愛國愛港的和平集會和遊行 ,和那些亂港的分子來了場正面battle——

澳大利亞墨爾本:

▲中國留學生自發趕來,將亂港分子團團圍住,他們高唱國歌,在雨夜中為國旗撐傘,手機/平板的屏幕上的國旗分外耀眼 (圖via網絡)

澳大利亞雪梨:

▲留學生和愛國華人們舉行「愛國滬港」和平遊行,他們秩序井然地揮舞國旗,高喊「撐警隊,懲暴徒」等口號 (圖via網絡)

德國柏林/科隆/漢堡:

▲德國各地留學生、愛國華人華僑等,高舉五星紅旗和「我愛中國 我愛香港」的海報 (圖via央視新聞)

法國巴黎:

▲愛國愛港人士手持國旗高唱國歌,抵制香港激進示威者的宣傳 (圖via網絡)

英國倫敦/愛丁堡:

愛丁堡留學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聽媽媽的話》《過火》等歌,用別樣的方式表達愛國愛港、譴責暴徒

想在香港本地搞事?香港40多萬人上街反對!

(via Twitter @globaltimesnews)

想投機取巧、去海外搞事?海外也有無數跳動的中國心!

先把你的口罩給我摘了——

在這幾天裡,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們自發高舉國旗唱國歌、反擊亂港分子的種種愛國愛港行為,令人分外動容。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都到國外了,依然那麼愛國?

事實上,相信很多身在海外的人都有類似的感觸:出國之後,更加愛國!

(截圖via @央視新聞)

在海外,中國人所表現出的愛國與團結,常常讓世界各地的人印象深刻。

有老外甚至還在Quora (國外版知乎)上問過許多類似的問題:

▲「中國人在國外變得更愛國嗎?」

▲「為什麼很多中國留學生說,他們在出國後會變得更加愛國?」

在這些問題下方,一些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們紛紛作答,甚至還有一些外國人也參與到了其中。

有的人回答,這是「距離產生美」:

@Tom Xu:

As a Chinese saying says, 「Distance creates beauty.」

正如中國老話所說,「距離產生美」。

有人說,這種感覺很普遍,因為人到了國外,反而更加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根在哪兒:

@Gwydion Madawc Williams:

This pattern is true of a majority of expatriates from every nation I』ve come across. In a foreign country, you become more aware of your own identity.

在每個國家,我遇到的大多數外籍人士都是如此。在異國他鄉,你會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份 (認同)

還有老外感慨,祖國(家鄉)是一個人出生與成長的地方,自然會對她充滿感情。更何況,中國在短短數十年內飛速發展,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Roger Gilmartin:

My wife, who is Chinese, also talks about her days in her hometown - about her former classmates that she still keeps in good contact with, her colleagues that she still corresponds with, and of course her parents, her brother and his family, and their health and welfare.

我妻子是中國人,她也會談起自己在家鄉的日子——她仍和以前的同學同事保持著良好的聯繫,當然也牽掛著有她的父母、哥哥和他的家人,以及他們的健康和幸福。

The homeland (no matter which country is actually is) is alw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erson - as in, this is where you started, this is where you were nurtured. Because you are no longer there, but elsewhere, you become a natural ambassador for your home country.

祖國(無論它是哪個國家)永遠是一個人的本源——這是你出生與成長之地。因為你不再在那裡,而去了其他的地方,你已成為了祖國的「天然大使」。

Why shouldn’t they be proud? In the case of China, it has come a very long way, in a remarkably short amount of time.

為什麼他們(海外華人華僑)不該感到驕傲呢?就中國而言,她的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啊!

▲上海外灘 (圖via網絡)

▲月球車「玉兔二號」 (圖via網絡)

還有人感慨:正是因為到了國外,對於中國有了更全面和客觀的認識, 發現中國比自己原本認為的還要更好——

@Jun Lin:

Because in China, a lot of people through the network of unilateral selective contact with a lot of negative news about China, the government hide a lot of things, the society is very dark.

因為在中國時,很多人通過網絡單方面選擇性地接觸到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會以為政府隱瞞了很多事情,社會很黑暗。

When they go abroad, you can free to contact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then analysis, found that while China exists many defects to be improved, but there is no imagination in so bad, but on the contrary, they found that over the years has been in progress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 do a lot of real practical (things).

但當他們出國,自由地接觸更多信息,然後分析發現,雖然中國存在許多缺點需要改進,但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而且恰恰相反: 他們會發現中國多年來一直在進步,政府為人民做了很多真正實際的事情。

So I will become patriotic, and start to maintain the image of China and defend China, because there are still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misunderstand China and need us to tell the world a true China. Our wish is to hope for world peace.

所以我會變得更愛國,開始維護中國的形象,因為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誤解中國,需要我們來告訴世界真正的中國 (是什麼樣)

(圖via網絡)

最後,分享一則獲得了400多人點讚的高票回答。

作者是一名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她字字句句令人觸動——

@Grace Wang:

Yes. As a native Chinese, never have I become so patriotic until I study abroad for a few months.

是的。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從未變得如此愛國——直到我出國留學了幾個月後。

It is no shocking experience for me to live abroad as Chinese people of my generation are already exposed to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West. However, whenever I read something about China, I can’t help feeling sympathetic for the ignorance of a large proportion of people manipulated by the Western media shooting off their mouth about bias, denouncements and resentments towards China.

對我來說,在國外生活並不會感到多麼震撼和衝擊,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已對西方有了足夠多的了解。然而,每當我讀到西方一些關於中國的文章時,我都不禁對被西方媒體滔滔不絕談論著對中國的偏見、譴責和怨恨, 以及被這些媒體所操控下大多數外國人對中國的無知 而感到同情。

Ironically, China today is rapidly transforming into a modernised world as against the ugly portraits and dooming predictions from Western media. Thanks to the criticism from outside, the past few decades saw our country undergo great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 as various areas flourished and people』 liv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今的中國正迅速轉變為一個現代化的世界,與西方媒體唱衰的醜態恰恰相反。 「多虧」了外界的批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的國家每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許多地區繁榮昌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復興號」高鐵 (圖via網絡)

There are indeed problems, but seeing that it has been only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veloping on all fronts at an unprecedented pa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day might be the most efficient, capable and satisfactory one in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strange to understand why Chinese have displayed optimism to their government and a more promising future.

中國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我們改革開放才40餘年,各方面就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政府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效率、最有能力、最令人滿意的政府。中國人對他們政府和(國家)充滿希望的未來感到樂觀,這一點也不奇怪。

▲就「國家是否在朝著更好的社會發展?」問題中,有83%的受訪中國人給予了肯定回答,居所有國家/地區首位。其次為印尼78%與越南72%。最少人認為自己國家在變好的則是:義大利12%、德國12%、美國38%。(via The Economist)

I don’t have time to expand here, but China is such a unique nation with its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ne life is not enough to understand it even for a native Chinese. It has made and is continuing to make it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ive causes for all mankind.

我沒有時間在這裡展開,但中國是一個在歷史、文化與政治上都頗具特色的獨特國家。即使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傾其一生也不足以完全了解它 它已經並將繼續為全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May China live long and prosper in peace and harmony together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願中國與世界各國和睦相處,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via Quora)

▲德國華人和留學生高舉五星紅旗 (圖via網絡)

為什麼愛國?

或許,這個問題本就無需回答。對故土的眷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母語的熟稔,甚或哪怕只是一盤可口的菜餚,一首熟悉的老歌…… 都會在某個特定時刻,在不經意的瞬間,讓你熱淚盈眶,血液沸騰。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我的中國心。

文:lanlan

圖:人民日報微信、Global Times、央視新聞、網絡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人吃不慣西餐?老外們給的答案非常中肯,你們是否接受
    經常去國外旅遊的人就知道,外國人對美食的衡量標準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以至於他們口中的美食,在我們眼裡卻是黑暗料理。民以食為天,無論走到哪裡這句話都是非常適用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飲食習慣和飲食口味,中國有屬於自己的中餐,而外國有自自己的西餐,不過一般中國人都吃不慣西餐,而外國人對中餐卻是非常熱愛的,這就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了。
  • 「99乘法表」被英國引入,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是這麼算數的!
    「99乘法表」被英國引入,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是這麼算數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中國在數學方面的造詣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歷經2000多年的發展,我們更是研究出了一套專屬於自己的99乘法表,順口溜式的讀音,使它簡單易記。
  • 繼老乾媽風靡海外,中國「冥幣」又在國外爆火,老外:不早拿出來
    文:蔣南最近幾年,隨著「中國製造」的產品走紅國外,很多老外都被我國的國貨給震驚到了。無論是老乾媽還是辣條,常常引起老外的感嘆:這麼好的東西為何不早拿出來?現在老乾媽在國外火了,經常被哄搶一空,西方的口味也逐漸被東方化,可見「中國製造」的產品歡迎程度有多高。
  • 老外:中國人的身高怎麼都這麼矮?網友:你見過180的小學生嗎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大洋彼岸的西方國家,擱大街上逛一圈,你會發現老外們長的都挺高,再看看咱們中國的男同胞,好像是略微矮了那麼一丟丟,當然還是有很多高的,比如說巨人「姚明」。而一些老外對此就有一點誤解,他們普遍認為,中國人的身高很矮。一位老外認真且充滿疑問的問道:「中國人的身高怎麼都這麼矮?」
  • 中國人習以為常,老外卻難以理解的五大習慣,你知道是哪些嗎?
    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實力越來越強大,綜合國力日益提升的它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已經不可撼動,當中國的旅遊業慢慢發展起來之後,很多老外都漂洋過海的來到中國旅遊或學習,但是伴隨著他們來到中國的不僅僅是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還有他們本國的習慣也一併帶來了。那當他們國外的習慣和中國的習慣碰撞在一起的時候,問題就產生了。
  • 2017年中國人造的中國人開的中國車,愛國的卻只有比亞迪
    叫的上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多的讓人眼花繚亂,不論是那些還在研究概念車、還是已經量產的車企,不能說他們不愛國,但是真正愛國並付諸行動的,說實話,只有一家,那就是比亞迪。可能有人不服,認為怎麼可能。但是我反問一句,為什麼中國人造的中國人開的中國車,卻不能用中國字。第一點:車標如果以前你還在說比亞迪車標的含義不好,比亞迪的車標難看等等。
  • 老外問:所有生物入侵中國人都吃光光,為什麼只有「它」不敢吃!
    老外問:所有生物入侵中國人都吃光光,為什麼只有「它」不敢吃!牛蛙,這種美食是最吸取到所有人喜歡吃的,也有人對這些口感更為喜歡吃,在外國泛災了好幾個月了,進口到中國之後,不出一個月就被追捧到各個地方,做成辣味的非常好下飯,也是老外吃了覺得很美味的,你愛吃嗎。
  • 美媒:為何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老外說出了原因
    不過在國外,他們統一信仰上帝。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老外紛紛發表評論。首先,上帝、天使的故事本身就是從外國傳進來的,地理因素限制了其傳播。第三,中國從一個農業文明大國發展至今,更信奉祖先和自然的力量,且中國人比較務實的性格特點,導致即使有人信仰「上帝」,這種思想也很難擴散開來。第四,中國人從小就被灌注無神論思想,他們始終相信:這是一個無神無鬼的客觀世界。第五,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仰上帝?因為外國人也不信仰祖先神明。
  • 美媒:中國人為何不信上帝,卻祭拜祖先神靈?老外結論出奇一致
    中國人也有一些神話傳說,而且還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神話體系。逢年過節的時候,中國人會祭拜一下神靈,不過更主要的還是祭奠自己的先人。古人堅信人在死後靈魂還會存在,可以保佑自己的後人。 美國有媒體提出質疑,為何中國人不信仰上帝,而堅信祖先的靈魂?
  • 為什麼中國人吃青蛙和蛇?老外:這是真正飢餓的人做的
    關於中國人為什麼吃某種東西,一直是很多老外困惑的問題,其實我們吃什麼就像老外吃的牛肉雞肉那樣根本不需要理由。如果需要一個理由的話,可能是中國人唯一會將其做成美味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我們吃的感覺很好,老外吃了也會說好。
  • 老外崩潰:你們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能不能正常點!
    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有老外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起過哪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在評論下方有人表示,自己公司裡不少同事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英文名。她是中國的知名人士,怎麼沒有人阻止她採取這麼荒謬的名字?也很多中國人用自己喜歡的某種事物,或者和中文名字意思、讀音相近的單詞給自己命名,但這些詞在英文裡並不是名字。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了解一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了解一下文|小何論點 在我們中國境內對一些國外來的有人,我們通常會把他們稱作是老外。但是大家知道我們在國外,國外的人,又是怎麼稱呼我們的嗎?其實在不同的年代,外國人對於我們的稱呼也有所不同,畢竟歷史是一直向前發展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古至今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我國都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 中國人會親切地稱外國人為「老外」,那麼老外是怎麼稱呼中國人?
    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能發現外國人的身影,這些外國人主要聚集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當中,有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時間很長,會選擇在中國結婚,因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中國,所以很多人看到外國人之後也不會驚訝,甚至還親切地稱外國人為老外。那麼外國人怎麼稱呼中國人呢?
  • 問:當今社會,英語對孩子重要嗎?答:英語不重要,口語很重要!
    在我剛去國外的第一天甚至第一年,我看見老外而後與他們打招呼,但他們都用十分奇怪的眼光看著我,雖然時間長了他們都習慣了,但那種發自內心的鄙視你能打心底裡感受出來。於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當我們畢業後,出了學校進入公司或者國外留學,沒人會給我們一張試卷說,你把他做完,答對了你就過了。真正的現實是,你英語很棒,那來一場純英語面試你介意嗎?公司要開發海外市場,需要一個打前站的聯絡員,你英語這麼好不如由你去,半年就行,可以嗎?明天老闆要接待一位外賓,缺一個翻譯,你英語這麼好,能去陪老闆嗎,但是切記,千萬不能會錯意!
  • 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是什麼?
    這與另外一個國際上著名的李約瑟之問並列,從人才培養和歷史的角度對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提出的疑問。下午出門散步,看到一則新掛出來的橫幅標語:「……相信科學……」。一瞬間,我觸碰到了錢學森之問的答案。追問「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其實就是追問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們太「相信科學」。第二、「我們背棄了祖先的文化」。
  • 混血小姑娘直呼:跟你們說了多少遍,我是中國人,我媽才是老外
    文/Travel公元時代混血小姑娘直呼:跟你們說了多少遍,我是中國人,我媽才是老外千山萬水離不遠,百態人生在身邊,歡迎來到新一期的Travel公元時代,我是元元。這位可愛的小姑娘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英國人,是一個非常可愛漂亮的混血小姑娘。而這個可愛文靜的混血小姑娘,竟然也有暴躁的一面。因為她是中英混血,長相和中國其他小朋友還是有不同的,她頭髮和瞳孔的顏色都遺傳了母親,是漂亮的金色頭髮和藍色的眼睛。因為出眾的外表,不管她在學校還是在大街上,總會吸引很都人的目光,也總有人會問她是哪裡人。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國外什麼最吸引她,其實只有兩個字
    至於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很多人一說起顏寧,就是不愛國,或者拿錢學森舉例,以證明顏寧更沒有家國情懷。實際說這些都沒什麼用?人家就不回來你能怎麼樣?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與美國比,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為什麼人才都往美國跑呢?
  • 日本人爽快的答案,值得中國人深思
    日本人爽快的答案,值得中國人深思中國在古代,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在近代,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中國人的堅強意志,是毋庸置疑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頻繁,在和平年代,好像過去70多年的殘酷戰爭,已經煙消雲散,被人遺忘。在平淡的生活中,人們似乎一直向前,忘記了歷史恥辱。但是知道中國歷史的外國人,卻還記得。
  • 有老外問:如果我把你認成了日本人,你會覺得不舒服嗎?
    ▲「為何亨特的『日本』妻子口誤是個挺糟的錯誤」(via BBC)文章裡面分析了三點原因:1.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就有人曾弱弱地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與其直接叫某個人中國人或日本人,你不妨先問問他們到底是哪國人。比方說,你可以問我:「你來自哪裡?」或者「你是日本人/中國人嗎?」這樣我會覺得很開心,或許還能跟你多聊一聊中國的文化呢。@Josephine Stefani (陳圻):Eh. Offended, no. Mildly annoyed, yes.呃,倒也不覺得「被冒犯」。
  • 光明日報:從「黃大年之問」中尋找答案
    原標題:從「黃大年之問」中尋找答案   黃大年的生命結束了,然而,對於他的思念、關於他的思考才剛剛開始。   身處發達國家,學術出眾、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生活優渥,黃大年為何選擇回國?弄不明白這個問題就無法真正理解黃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