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拉勒丁·魯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波斯詩人、哲學家、蘇菲神秘主義大師
孔亞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到此朝聖,其中必去的一處便是伊斯蘭蘇菲派創始人、神秘主義詩人賈拉魯丁·魯米的陵墓,也就是今天的梅夫拉那博物館。
1244年,三十多歲的魯米本是一名神學學者,卻意外結識了六十歲的方遊僧沙姆斯·大不裡士。兩人一見如故,用魯米自己的話來說:「我從人類身上看到了從前認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東西」。在思想的碰撞中,這位亦師亦友的苦修僧人將魯米正式引入了神秘主義之門,促使後者開始投身詩歌創作。遺憾的是,沙姆斯不久後便離開了。為了紀念他,魯米創立了蘇菲派,並以獨創的「託缽僧旋轉舞」作為蘇菲行者們的修煉方式。通過詩歌、音樂和舞蹈,魯米打通了平凡的現實生活與神聖的永恆世界之間的屏障,直指人類的心靈。從七百多年前到21世紀的今天,其影響力貫穿東西、遍及世界,遠超出文學和哲學領域。
魯米流傳於世的詩集共有兩部,一部是被譽為「波斯語的《古蘭經》」的《瑪斯納維》,全詩共分為六卷,由兩萬多組聯句構成,是魯米闡述自我哲學思想的重要著作;另一部詩集《沙姆斯集》收錄了三千餘首詩,被視為古典波斯抒情詩的代表作。如同書名所呈現的,詩集的靈感源自沙姆斯,準確的說,是源自沙姆斯的不告而別。這場分別激發了魯米的創作,真正將他引向了「人神合一」的境界。《沙姆斯集》中出現的大量關於思念、愛戀和追求的詩句,表達的正是魯米對真主的虔誠和信仰。
近日由雅眾文化推出的《火:魯米抒情詩》一書即是伊朗著名導演、詩人阿巴斯從《沙姆斯集》中精選出部分詩句,經過重新梳理後的精華本。這也是國內首次引入《沙姆斯集》的中文版本。阿巴斯表示,之所以採取這樣的處理,是因為「魯米這本書裡的詩歌就像一座茂密的森林,叫人見林不見樹。你必須有能力帶著一種批評的眼光來看這部作品,敢說這首詩不合我的胃口。讀這本書時,砍樹似乎是必要的。」對於不了解魯米的讀者,這部詩集也會是一個「富有創意的誘導」,誠如詩人所寫:讓我們以第三隻眼來看世界。
很多每日的麵包隱藏在
人們尋找的每日麵包背後。
靈魂啊!
麵包師的工作以外還有很多烤麵包。
你曾閉上眼睛問:
「白天在哪裡?」
太陽照射你的眼睛說:「我在這裡,開門吧。」
靈魂啊!
一棵樹的種子喝水。
樹枝和樹葉出現。
它們是那棵樹的靈魂。
我是誰?
我是誰?
充滿誘惑。
有時候他們把我拉向這邊,有時候那邊。
我像一把弓,被我的耳朵拉著。
即便我把命運拒之門外,
它也會從屋頂爬進來。
一口呼吸像燃燒的火,另一口像強大的洪水。
我從哪裡來?
從哪個季節?
我能在集市上被賣掉嗎?
月亮是生命的尺度。
有時候盈,有時候虧。
見到透過窗子爬進來的光,我很不高興。
撕破從屋頂上垂下的面紗。
把秘密說出來。
這邊是烤肉串和酒,那邊是煙霧。
這邊是一棵被荊棘覆蓋的樹,
那邊是心愛之人。
講邏輯的人不費力就在事物中找到樂趣。
對戀人來說,費力是榮譽。
愛是芳香的。
它不能藏著,它的力量不能掩飾。
年輕人啊!
挺起你的胸膛,把它當作靶。
站在心愛之人面前,她弓箭在手。
年輕人啊!
愛不適合嬌慣者。
愛適合戰士。
人們拍打地毯
並不是為了懲罰。
他們是在清潔它。
木匠雕刻一塊木
並不是要劈開它。
他有理由。
一塊皮革被擦拭了一千次。
抹去骯髒。
皮革本身並不知道。
今天有舞蹈。
有舞蹈。
有舞蹈。
有光。
一線光。
一線光。
一線光。
這愛是共同的。
共同的。
共同的。
告別邏輯。
告別。
告別。
今天是快樂的日子。
來吧,做彼此的同伴。
讓我們手拉手
走向心愛之人。
今天是每個心愛之人跳舞的日子。
我們關閉商店。
我們無所事事。
你是我們的。
像我們一樣快樂吧。
像花園裡那株自由的柏樹。
如果憂傷抵達,別讓它擾亂你。
要求公正。
做公正的國王。
像荊棘叢中的一隻刺蝟。
藏起頭,快樂,輝煌。
今天我似乎生於善良。
我纖弱而溫柔。
不屑於讓我吻她的心愛之人也要求我吻她。
我轉過頭去。
我昨晚做了一個怪夢。
今天我確實很幸運。
本文詩歌部分選自《火:魯米抒情詩》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