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經過全國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總算是基本把疫情控制住了。目前很多地方的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只有少部分地區還在停工狀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一面要復工復產,一面要繼續鞏固抗疫成果,不管是返工過程中還是工作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是在所難免的。居家抗疫這些日子,天天在家裡,讓人們很是壓抑,遇到困難請多一份理解與包容。如今,我們雖然基本取得了抗疫勝利,但還需要持續鞏固。
戰疫情 促生產 兩手抓 兩不誤
首先明確一點,復工很重要,鞏固抗疫成果也很重要。現在全球疫情的形勢是,國內基本控制,國外爆發式增長。在這樣的形勢下,繼續做好抗疫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一:返工途中的相互理解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每個省都有各自的預警等級。到目前為止,各省根據各自地區疫情情況重新部署了防疫工作。外省務工人員返工途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安全檢測。有的被堵在高速路口幾小時才被放行,有的在下飛機後要經過多重機場檢測。本來就居家大幾十天了,多少有些壓抑情緒。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很容易發一些莫名的脾氣,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遇到困難 相互理解 圖片來源: 環京津網
為了復工,大家有的坐了很久的汽車,有的歷經辛苦才坐上飛機、火車。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大家都是一樣。但同時,我們不能忘記中國以外,正在經歷一場我們一個月前剛經歷過的疫情爆發。此時,我們還不能放鬆,返工途中我們遇到的這些「麻煩」,都是為了徹底戰勝新冠病毒。要復工,也要鞏固抗疫成果,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說什麼「歧視」「偏見」之類的話。同時,相關工作地城市,也請多一些關照與理解!
二、企業與員工的相互理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從來都是企業最終訴求,這無可厚非。但在如今可以說是天災的情況下,企業更應該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適合因為疫情,員工不能上班就對其為難,更不適合在企業有能力承擔風險的情況下,辭退員工。人道主義不是法律,沒有約束力,但往往能很快有「報應」。
企業與員工同甘共苦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特殊時期,居家辦公也好,在公司辦公也罷,相比平時的工作量已經工作壓力可能要大一些,企業對業績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作為員工,當然應該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儘自己所能共度艱難。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時候我們都需要,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共渡難關!
三、服務方與客戶的相互理解
契約精神是合作的基石,法律為合作保駕護航。經過一次疫情,企業和個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也都在努力避免損失。當然,在法律裡也是對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違約給予適當的理解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一些個人因素,還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理解。比如,催還款的,催解約的,催合作的,如此種種都是向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合法但不一定合理。即便催幹了口水,一定會有結果嗎?
特殊時期 合作更需互相理解
合作肯定是雙方的,疫情也是大家都不願遇到的。誰都有損失,誰都想避免損失,那關鍵是又由誰來承擔最大的風險和損失呢?沒有人做生意是一錘子買賣,那為什麼不能互相理解呢!困難雖難,一起攜手總能渡過!
這段時間,我們經歷了一場災難,在家裡度過了三五十天的時間。災難給每個人都可能帶來一定煩惱或者壓抑,但不管怎樣,當我們走到窗前看到溫暖的春三月的陽光,記得把心裡裝滿感激——感激祖國、感激醫護、感激無數為抗疫做貢獻的人。如果是這樣,我想這個陽春三月,便是我們綻放生命之花的開始!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