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化學專業的,現轉行的HR工作者提到,在做招聘的過程中,遇到過太多化學專業的應屆生選擇轉行,其中因為工作接觸,有50%以上是博士。
而且身邊常常有這樣的例子,父母是某大學化學系的教授,本來放著各種資源可以為孩子鋪路,但幾乎80%的父母還是選擇了讓孩子跳出這個坑?
在各大論壇上喊著要轉行的最多的也是這兩個專業的!
原因有三:
1. 就業形勢一般,工作也並非找不到,就是待遇非常差,差到什麼程度,本科生在省會城市也就3000左右,研究生也好不到哪裡,沒有特別明顯差異。就這還競爭激烈的不行,一堆人投遞簡歷。記得以前參加一次招聘,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外崗,待遇屬於在北京略高於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個單位,基本條件是碩士起步,然後招聘單位還各種挑,來應聘的私下一聊,都是重點高校的碩士,可見就業形勢有多差。
2. 工作環境差,付出與回報的性價比太差。這些專業毒性大,天天做實驗耗時間長,有時候一個實驗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真正是比別人花了幾倍的時間換來的卻是可能更低的收入。有時候實驗還有危險,每次我走在有機實驗室那層的走廊,聞到空氣中瀰漫的有機溶劑的味道都心驚膽戰,恐怕哪天有的明火炸飛天。
3. 自身提高慢,一天到晚洗試管洗燒杯,用著價格不菲的儀器,做了一天實驗,很累,覺得自己好努力,好感動啊,其實你都幹了些個啥,這些根本一點沒有技術含量,你和富士康的熟練工沒有區別。而且說是科研,很多都是重複性的工作,別人用這個材料,那我們就換一種材料試試,要不改變一下溫度,改變一下配比,有數據結論就發文章……
有些同學是真心熱愛化學這一門學科,看著自己每天可以做出奇妙的現象而欣喜若狂,演算各類分子式百折不撓,合成點從來沒見過的新物質成就倍增,冒著生命危險依然覺得很有樂趣,那他也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但是更多的人只能說並沒有那麼熱愛,就是一個謀生的手段而已。
有人說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實際情況怎麼樣大家雖然心知肚明,行業之間的差距,所以回報率這麼低的專業自然有人猶豫,不足為怪。
選擇一個行業,並堅持下去需要很大的勇氣,想要改變則需要更大的勇氣,所以務必謹慎的做好自己的每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