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4歲女學生發現了閃爍的深空天體,而她卻與諾獎失之交臂

2020-12-02 李論科學

目前諾貝爾獎和科學相關的獎項已經頒發完畢,我們祝賀所有獲獎的得主,以及他們為人類基礎科學做出的巨大貢獻。有時我們都在想,為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很多,那諾獎能不能做到絕對公平、公正呢?顯然不能!現在我們就回顧一下在諾貝爾獎史上被遺忘的一位女性天文學家,是她的嚴謹和細心改變了天體物理學的發展。

1974的物理學諾獎頒發給了天文學一個重大發現

1967年冬天的某一天,24歲的喬瑟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正在仔細查看一臺射電望遠鏡幾近被凍結的刻度盤。她一邊咒罵著這個鬼天氣,一邊對著儀器呼氣,希望能讓儀器趕快解凍。突然,望遠鏡的記錄儀又發出熟悉的響聲,便開始傳送一系列有規律間隔的滴答聲。

1968年,喬瑟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在劍橋的穆拉德射電天文臺工作。

這是喬瑟琳·貝爾(Bell Burnell)作為劍橋天文學家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的博士生第二次觀察到這種令人費解的規律性空間信號。喬瑟琳·貝爾和她的同事起初並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精確的脈衝信號,他們開玩笑地稱這是LGM(Little Green Man這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意思是「小綠人」)。

當望遠鏡第二次捕捉到類似的射電信號時,喬瑟琳·貝爾就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設備故障,也不是什麼「小綠人」的邀請。這是來自遙遠宇宙還未被發現的天體,所發出規律性的射電信號,後經系統觀測定為第一顆脈衝星(CP1919)。

中子星的發現為解釋恆星演化過程、宇宙重元素豐度以及後來引力波的探測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然而,在1974年,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和馬丁·賴爾(Martin Ryle)以「在發現脈衝星的決定性作用」為由被授予諾貝爾獎。而貝爾·伯內爾卻被排除在了名單之外,這與當時女性科學家在科學界得不到重視或者是與貝爾·伯內爾當時是學生身份有關,後來貝爾·伯內爾說:當時的諾貝爾委員會可能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因此這屆諾貝爾獎在天文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也被認識是最不公平的一次授獎,甚至有人將其稱為「TheNoBellNobel」(沒有貝爾的諾貝爾)。

喬瑟琳·貝爾在發現脈衝星所作的工作

也許你會認為喬瑟琳·貝爾只是在發現中子星的過程中充當了一個很好的「瞭望員」身份!並沒有創造性、實質性的工作!但是喬瑟琳·貝爾不僅僅是一個好的「瞭望員」。

1943年,喬瑟琳·貝爾出生於北愛爾蘭,父親是個建築師,在父親的書架上為數不多的天文學科普讀物讓小貝爾迷上了天文學。在上中學的時候,她對學校老師提出了強烈抗議,因為女孩子們被隔離起來,接受「家庭科學」訓練,而其他男同學卻在專心的研究著本生燈和燒杯,做著小實驗。

在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期間,喬瑟琳·貝爾是物理系唯一的女學生,在大學期間她再次感受到來自性別的區別對待。兩年來,每當喬瑟琳·貝爾走進教室,男同學們就會大喊大叫,敲桌子。

1965年喬瑟琳·貝爾匆匆前往劍橋學習,在射電天文學家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的手下攻讀博士學位。安東尼·休伊什用了兩年的時間,用他的設計建造了一臺射電望遠鏡。這臺射電望遠鏡由輻射接收器的電線和電塔組成佔地24畝。最初是為了研究類星體而建立的。(類星體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現的一種高光度的深空天體)

當射電望遠鏡的射頻針第一次記錄到周期性的輻射信號時,研究小組確信這是他們的設備出了問題。當時考慮了人類活動的幹擾和一些「智能信使」(小綠人),還有什麼可以解釋能量的周期性脈衝?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被「小綠人之謎」困擾了幾個星期,直到喬瑟琳·貝爾從天空的不同角度探測到第二個、第三個和第四個脈衝信號。

考慮到在銀河系探測到來自遙遠、智慧文明的概率基本為零,科學家們需要尋求一個符合物理定律和宇宙演化的解決方案。喬瑟琳·貝爾將這些數據解釋為密度極高的天體從磁極發出輻射,並且周期性地掃過地球。

喬瑟琳·貝爾在提出這個預言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當恆星死亡時,它們只是簡單地爆炸,以我們稱之為超新星的不穩定狀態釋放能量。但貝爾的發現表明,超新星可能不會導致恆星的大規模毀滅,可能會留下一些什麼東西。隨後安東尼·休伊什和喬瑟琳·貝爾證實,脈衝星是死亡恆星留下的中子核心,當它們繞軸高速旋轉時,會發出電磁輻射。中子星的發現為各種恆星死後的可能性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其中最著名的是年輕的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論,他關於黑洞的理論也開始得到了科學界的重視。

脈衝星之母

喬瑟琳·貝爾發現脈衝星永遠地改變了天體物理學領域。

喬瑟琳·貝爾(Bell Burnell)在1968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犯雙重標準的不只是諾貝爾委員會。在脈衝星被發現後,喬瑟琳·貝爾也面臨著來自媒體和公眾的性別歧視。

自從脈衝星被發現以來,喬瑟琳·貝爾一直對主導西方科學和學術界的傳統男性權力結構進行直言不諱的批評。1991年當她被任命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主席,喬瑟琳·貝爾是英國僅有的兩名女性物理學教授。

2017年喬瑟琳·貝爾在貴陽的科普講座

儘管如此,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喬瑟琳·貝爾還是繼續前進,在牛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客座教授的職位。她目前是愛丁堡皇家學會、蘇格蘭國家科學與藝術學院的首位女性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基礎物理突破獎評選委員會宣布了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得主為英國天體物理學家Jocelyn Bell Burnel(喬瑟琳·貝爾·伯內爾),以表彰她發現了脈衝星,以及在科學界中表現出的啟發人心的領導力。

喬瑟琳·貝爾在科學上表現得嚴謹態度和對脈衝星發現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最終贏得了世人的尊敬,現在更是被稱為脈衝星之母。

相關焦點

  • 來參觀史上第一位女天文學家——卡羅琳·赫歇爾的深空天體展
    ,發現了許多美麗的深空天體。讓我們跟隨她的腳步,來觀察她發現的天體吧。這也大概是我被卡羅琳·赫歇爾和她的深空天體們吸引的原因。我閱讀了卡羅琳的生平,關於她的彗星發現,以及她的天文成果是如何被認可。她是歷史上第一位在英國接受政府職位的女科學家,也是第一位在英國皇家協會刊物上發表科學發現的女性。在某些意義上,我跨越兩百年歷史認識了這位朋友。因此我列印出了她所發現的全部14個深空天體,並且花了一個通宵觀測完。
  • 美24歲老師利用職務和3名學生家中發生關係,3人爭論誰讓她懷孕
    據12月1日報導,美國發生一起令人震驚不已的事件,一24歲女助理老師藉口補課在家中與三名學生發生關係,結果這名女子意外懷孕,三名學生爭論誰是孩子的父親,該案在上月30日開庭審理,但是她並未認罪。據了解,愛麗(化名,24歲)在2019年8月開始在這所學校任職,她利用職務之便與三名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此事被發覺是因為一次偶然機會,一個老師發現班裡男生聚集在一起討論到底誰才是孩子的父親,隨後警方便對此事展開調查,據艾倫(化名)稱,二人曾在愛麗家臥室發生關係,而艾力(化名,17歲)表示自己最先跟她有交集,她一直幫助自己輔導作業,在第三次去她家時二人發生關係,
  • 2位女科學家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47歲中國好男兒張鋒失之交臂
    但本次張鋒卻與諾獎失之交臂,令人唏噓。在這次諾獎的背後,到底又有哪些故事與八卦呢?請看知社為您獨家整理的深度好文。 詹妮弗 · 杜德納 諾獎得主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看起來並不像一位嚴肅謹慎的女科學家
  • 首位獲諾獎女天體物理學家:高中恩師讓我受益終身……
    她的父親來自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個猶太家庭,她的母親來自麻薩諸塞州北阿特爾伯勒的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少女時的蓋茲曾想過當一名芭蕾舞演員,但她的夢想最終還是被科學點燃。她說:「我絕對是人類第一次登月的產物。我告訴媽媽想成為一位女太空人。」蓋茲的母親並沒有認為她是異想天開,而是支持她堅持自己的夢想並鼓勵她學習科學。
  • 易觀測的深空天體
    下面內容摘自百度百科:‍「深空天體是一個常見於業餘天文學圈內的名詞。一般來說,深空天體指的是天上除太陽系天體(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恆星之外的天體。這些天體大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只有當中較明亮的(如M31仙女座大星系和M42獵戶座大星雲)能為肉眼看見,但為數不多。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深空天體能使用雙筒望遠鏡看到,例如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爾所編的《梅西爾星雲星團表》中的大部分天體。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27歲當上博導、獨立研究員……而科研就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1992年出生的劉琬璐和很多學生都是同齡人,她指導的博士甚至只比她小三歲。「除了老師,我還扮演了一個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可能因為是同齡人,學生都很願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劉琬璐,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就參加高考。
  • 印度女學生發現小行星向地球移動
    Radhika Lakhani與她的項目合作夥伴Vaidehi Vekariya站在左邊。新德裡(CNN)兩名印度女學生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該小行星正在緩慢地改變其軌道並向地球移動。Radhika Lakhani和Vaidehi Vekariya都在10年級學習,當他們發現名為小行星HLV2514的小行星時,他們正在開展一項學校項目。
  • 國航最美女機長:23歲進國航,24歲跟飛,28歲晉升機長
    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國航的美女機長,她23歲進國航,24歲跟飛,28歲晉升機長是非常年輕的女機長。畢竟學校很少有女機長,王崢也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能開上飛機,可是一天老師突然發通知說,這次招機長也找女機長。
  • NASA新增12張深空天體圖像
    IT之家3月20日消息 經常為大家帶來全新壁紙的NASA這一次又為大家帶來了新的壁紙,NASA已經為其令人驚嘆的Messier深空天體哈勃圖集增加了12幅圖像。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大家可以在線欣賞和下載由哈勃望遠鏡帶來的最新深空天體圖像。
  • 10位顏值爆表的超級女英雄,隱形女的美有「國際性」,閃爍上榜!
    2.白皇后:《X戰警》系列中有很多經典的女性超級英雄,其中在反派陣營中給觀眾印象較深的就是白皇后,她出現在《X戰警:第一戰》中,白皇后的超能力是心靈感應和身體變成鑽石形態。3.風暴女:風暴女是《X戰警》中的經典角色了,她在正傳三部曲和前傳《逆轉未來》中都有過登場,由黑珍珠哈利·貝瑞飾演的這一角色已成為了女性超級英雄中的經典,也是《X戰警》系列中重要的顏值擔當。
  • 宇宙天體——深空天體
    Andromeda Galaxy( 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 ,也稱為梅西爾31 、M31 或NGC 224 ,早期的文件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 萬光年,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5 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
  • 27歲浙大女博導顏值爆表,研究生發20篇論文,學生只比她小3歲!
    喜歡上網的朋友一定發現了,不知不覺之間,曾經那些白鬍子的科學家現如今已經悄無聲息的就換成了90後,90後的年輕人早已經走入了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逐漸成為了當今的中流砥柱,被人們所熟知。而今天和大家要說的就是一位美貌與才華並存的90後女生,不過這個女生可不普通,她16歲那年就考上浙大,還在27歲那年成為浙大最年輕的一位教授,她就是劉琬璐。很多朋友可能對她會感到陌生,但是她的事跡說出來卻實在是讓人太驚訝,她5歲那年就上小學,10歲進入初中,16歲考入浙江大學,在當地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小天才。
  • 美國女老師性侵17歲女學生,一個月20次,女學生多次想中斷遭威脅
    據《每日郵報》1月13日報導,現年52歲的艾麗莎·安德魯斯於11日承認了自己犯有性侵女生的罪行。安德魯斯在羅傑斯基督教堂的家庭學校教授生物學。2019年9月,家長向教堂一名牧師舉報安德魯斯與一名女學生存在不正當關係,牧師隨後報警。
  • 是她!24歲女孩成海南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
    她就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員,同時也是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周承鈺。在一次3公裡測試中,周承鈺以極強的耐力和速度超過了一多半男同志,大家徹底對她刮目相看。而在工作中,她更是以能啃硬骨頭著稱。
  • 宇宙天體之深空天體
    Andromeda Galaxy(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 ,也稱為梅西爾31 、M31 或NGC 224 ,早期的文件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 萬光年,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5 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最黑暗的秘密 據諾獎官方介紹,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
  • 24歲女孩指揮火箭發射,我找到了她牛逼的關鍵
    日,年僅24歲的周承鈺,擔任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指揮員,引發全網關注。歲的女生突然爆紅,網友們稱她才是真正的「火箭少女」。年僅24歲的周承鈺,未來可期,勢不可擋。不被導師看好,是個小透明,沒人對她抱有期望。她的一位師姐很為她擔心:「看上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怎麼適應國外的學術生活?」沒人願意和她這種沒經驗的博士生一起合作,她就厚著「臉皮」向別人請教。不怕丟臉,只為了能快速找到科研的門路。
  • 周承鈺:24歲成文昌航天首位女指揮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一飛沖天。在發射現場,一位95後女指揮員引起媒體記者的注意,她是嫦娥五號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也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名為周承鈺,人們也叫她「大姐」。「大姐」,其實並不大——無論年齡還是個頭。
  • 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蔣英:錢學森是其丈夫,李雙江是她的學生
    後來,還是因為音樂,她擁有了一群可愛、優秀的學生。/span    spanclass=bjh-p後來,24歲的蔣英又到瑞士參加音樂比賽,並在此賽事中榮獲女高音組第一名,成為國際公認的女高音歌唱家。至此,她又到瑞士路山音樂學院進行學習,繼續提升自己的音樂造詣。
  • 82歲中國女科學家閃耀!全世界都尊重她
    3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18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名單,其中,有一位82歲的中國老人,打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名列其中!她,就是張彌曼。「時代風雲改變了她的觀念,也改變了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