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中國女科學家閃耀!全世界都尊重她

2020-11-22 驅動之家

3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18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名單,其中,有一位82歲的中國老人,打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名列其中!

她,就是張彌曼。

「時代風雲改變了她的觀念,也改變了她的命運。」

1936年4月她出生於南京,後隨父母輾轉江西。小時候,父親在醫學院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她從小就樹立了當醫生的理想。

但是當時,國家號召青年學生投身地質學科。立志報效祖國的她,毅然決然選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報考了北京地質學院。

於是,她從南方來到北方,被分配到古生物系。

在此之前,她對這門學科一無所知,但此後,她卻全身心地撲在這個學科上,數十年如一日。

「她對化石著了迷,再苦再累也沒有回頭。」

年輕時,她每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尋找化石,常常是一個人一根扁擔,挑著被子、錘子、化石紙、膠水,跋涉在荒山野嶺間,身上的行囊最重時達到35公斤,還要走20公裡的山路。

有次在橫店考察,只能睡在農家的閣樓上,墊的是稻草,蓋的是發黴的爛棉絮,40天無法洗澡,回家時身上已經長了不少蝨子。

她說,自己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和棉被都扔到大鍋中煮沸。

在這樣的環境中,她說自己鍛鍊出了超人的飯量,有時就著幾塊黴豆腐,一頓飯她就能吃下一公斤。

雖然如此艱苦,但她從未退縮。

化石對她而言,仿佛蘊藏著巨大的吸引力。

「從沉睡上億年的「小魚」身上,她為中國找到了石油」

大慶油田開發之初,剛參加工作的她,根據地層中的化石樣本,準確提出石油的成油地質時代,為專家在尋找油層時提供了科學依據。

之後,隨著大慶油田裡第一股石油從地下汩汩而出,她的觀點也被隨之證明並引起轟動。

勝利油田開發時,她發現海洋曾經覆蓋那一區域兩次,因而成油地質時代也會與普通油田有所不同,這一觀點又為勝利油田的順利開發提供了條件。

「蜚聲世界的古魚類學家」

她對古魚類化石的研究,不僅為國內石油開採與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

2005年秋天,世界各國的古脊椎動物學家雲集美國,出席古脊椎動物學會第65屆年會,同時表彰一位科學家對該學科所作的傑出貢獻。

這位科學家就是她,迄今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在這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獲此殊榮。

「她的工作,幫助澄清了生存在四億年前的海洋裡的魚類和由其演化而來的呼吸空氣的陸生動物之間的聯繫。多年來的工作,她在把鮮為人知的中國魚化石引起科學界的關注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國外專家對她的評價。

2016年,古脊椎動物學會在美國鹽湖城授予張彌曼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Romer—SimpsonLifetimeAchievementAward)。

當她登上領獎臺時,全場起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她用字正腔圓的牛津英語做了簡短風趣的答謝致辭,頻頻引起臺下的掌聲與笑聲。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這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L』Oréal-UNESCOForWomenInScienceAwards)也是對她極高的肯定。

她是繼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方華(2003)、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2004)、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201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2015)後,第五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女性科學家。

在科學領域,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仍未打破。但看了張院士的故事,誰說女性不適合搞科研?

必須為中國女性點讚!為張彌曼院士點讚l!

相關焦點

  • 82歲中國女科學家獲世界大獎,上臺領獎一張口,徵服全場……
    82歲的她,站上了世界最榮耀的領獎臺3月22日,法國巴黎。全世界最頂尖的5位女科學家,在此被頒發了一座頗具分量的大獎: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在這5位女科學家中,有一位面容慈祥、頭髮烏黑的中國女性。她微笑著上臺領獎並致辭。
  • 82歲科學家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被稱國民女神
    中國新聞周刊 董潔旭圖原標題:82歲成「國民女神」,「學魚」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從巴黎領獎回來後的第3天,張彌曼準時出現在位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辦公室裡。她謝絕了幾乎所有媒體採訪和活動的邀請,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3月22日,張彌曼接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 純「國產科學家」中國奇才,年輕的她剛斬獲大獎,讓全世界驚嘆
    純「國產科學家」中國奇才,如此年輕地她,剛剛斬獲大獎,讓全世界驚嘆!文章來源於:德國優才計劃,如需白名單請聯繫原作者她年紀輕輕,就足以讓國人驕傲不已!17歲上北大、28歲當博導、60篇世界頂級論文、70項專利,30歲成世界科學探索獎最年輕得主,她,被稱為中國晶片界奇才,英特爾、IBM等著名公司都要敬她幾分,年僅30歲,所帶來的「中國造」,已讓世界驚嘆!甚至在她以前,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中國造」,是真實存在的。
  • 人物| 82歲成「國民女神」,「學魚」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張彌曼。她謝絕了幾乎所有媒體採訪和活動的邀請,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3月22日,張彌曼接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上,她身著一襲中式長裙款款上臺,全程脫稿,用流利的英語致辭,其間法語、漢語、俄語和瑞典語轉換自如,優雅的氣質和幽默的語言令中國的網友們備感「驚豔」。大家熱情地稱她為「網紅女科學家」「中國科研玫瑰」「真正的國民女神」。
  • 中國古生物學家張彌曼獲頒聯合國「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頒獎典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位於巴黎的總部舉行。現年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古生物學家張彌曼與其他四位出色的女科學家共同獲此殊榮。
  • 82歲物理學家與28歲女孩結婚:相差54歲的婚姻,現今如何了
    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用楊瀾的話來說,就是,作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先生被稱為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當代最重要的物理學大師之一。他的物理學理論非常深奧,不是常人都能夠理解的,然而他「續弦」的舉動,卻讓全世界的人似乎都有了一種評判的權利。
  • 這是最美的中國女科學家!年輕人卻對她們了解太少
    她被譽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教授,「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遺孀。李佩先生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為我國為外語教學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許多知名院士和學者都曾是她的學生。
  • 我們的女科學家都去哪裡了?-虎嗅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4月30日公布今年新選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中,其中就有中國科學家顏寧。顏寧應該已經是普通讀者熟悉的科學家了。她今年才42歲,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終身講席教授。她曾在2016年9月登上了《開講啦》的講臺,做過一次關於女性該勇敢遵循內心的演講;如今這個視頻又被重新翻出來了,廣為傳播。裡面的一句話,就像是一個天問:「女科學家們都去哪裡了?」不僅是中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問題。
  • 從小偷研「禁術」,卻被全世界吹爆,這位中國女科學家太酷!
    在兒童科普讀物《STEM界的女超人》,將她的出生和過世都列為了時間線中的大事件。在暢銷書《勇往直前:50 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王貞儀也身處其中。王貞儀短短29年的人生故事,卻在之後的200年,一直被全世界傳頌著。因為,在那個時代,她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她出生於1768年,清朝乾隆年代。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聞名世界200多年
    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王貞儀有位好友方夫人,平日裡常吃齋念佛,某年鬧饑荒,方夫人則打算刊印一部修訂精美的《心經》,請王貞儀作序。王貞儀絲毫不留情面就拒絕了,她向方夫人直言,如果真心行善,不如將修書的銀錢捐給災民,總比做些表面工夫來得強。
  • 從小偷研「禁術」,卻被全世界吹爆,這位中國女科學家太酷
    在兒童科普讀物《STEM界的女超人》,將她的出生和過世都列為了時間線中的大事件。在暢銷書《勇往直前:50 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王貞儀也身處其中。與她身世相近的世家女子,就算已經跳脫出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概念,大多也都是以詩詞歌賦作為自己的才華。她們學習的,是《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等專為女兒家而寫的書籍,讓她們能夠被好好教化,以後能夠更加賢良淑德知書達理,成為一個被夫家讚頌的好妻子。但王貞儀,讀的卻不是這些。
  • 【轉載】中國女科學家張彌曼,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
    張彌曼現年82歲,是蜚聲世界的古魚類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第三、四任所長。  她是英國林奈學會外籍會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於2011年和2015年分別榮獲芝加哥大學、美國自然博物館吉爾德研究生院榮譽博士學位,2016年獲國際古脊椎動物學界最高獎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 中國女科學家15歲高考,40歲身兼3院士銜,可惜卻加入美籍
    #身兼3院士華人女科學家加入美籍#中國女科學家15歲高考,40歲身兼3院士銜,可惜卻選擇加入美籍!21世紀最可貴的就是人才,這在國內外都一樣。其中一位女科學家的經歷更說明了這個問題,更說明了中國的人才流失現狀。更讓人意外的是,她40歲就身兼3個院士頭銜。
  • 她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82歲再創輝煌,打破美國壟斷
    你能想像82歲時自己在幹嘛嗎?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想,等到自己82歲,一定放下了生活的所有重擔,一心在家裡含飴弄孫,過上一輩子最後的休閒自在的生活。大部分都會這麼想,但是卻有些人,在82歲高齡,依舊在為自己的事業奮鬥,為國家的事業奮鬥,甚至再次創造奇蹟,這位幾乎無人得知的科學家黃令儀就是這樣一個人。
  • 90後女科學家:她替中國在太陽能領域扳回一城
    這裡,是一位90後女科學家不忘初心矢志報國的故事。 1 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使得人類對能源的依賴逐步加深。
  • 時隔30年,中國女飛行員82歲再衝雲霄:若祖國需要,我還能飛
    俗語說「有志不在年高」,最近我國一位82歲的老人就生動詮釋了這句話。她就是新中國第二批女飛行員中的苗曉紅。最近她通過一家通用航空公司的泰克南P2010飛機再次飛上藍天,重拾了年輕時的飛行夢想,而這也是她離開部隊30年後的第一次飛行。
  • 她是清朝女科學家,國人幾乎不知道,外國人非常追捧
    「中國古代的女科學家,你都知道誰?」朋友神秘兮兮的問我。科學家,女性,中國古代,三個詞語要是分開問我,我應該能講出很多,但是如果把這幾個詞關係在一起,似乎真的很難,畢竟在中國古代,能成為科學家的就不多,更何況是一位女性(華叔這裡並沒有看不起女性的意思)。在快速檢索我的所有歷史知識之後,我有了答案。她是一位清朝的女科學家、文學家、醫生、詩人。
  • 你知楊振寧82歲又娶妻,卻不知他17歲為學習掐斷初戀的火苗
    可是坊間的許多人知道他,是因為2004年,82歲的楊振寧娶了年僅只有28歲的翁帆。得知相差「54歲」的他倆結婚的消息,一時間舉國上下輿論炸翻了天!楊振寧老科學家的莊嚴偉大的形象被顛覆,也成了貪戀美色的人。
  • 娶28歲美女的82歲楊振寧,當今最偉大物理學家,對中國做了啥貢獻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這對爺孫戀的婚姻被媒體爭相報導,人們也對他倆的婚姻猜測不斷、非議種種,對「老牛吃嫩草」除了表示羨慕和嫉妒,也對翁帆的「真心」表示懷疑。但是兩人至今已攜手走過16載,雖然流言不止,但是兩人生活依舊和諧、幸福美滿。
  • 中國女科學家15歲高考,40歲身兼3院士銜,可惜卻加入美籍
    21世紀最可貴的就是人才,這在國內外都一樣。其中一位女科學家的經歷更說明了這個問題,更說明了中國的人才流失現狀。更讓人意外的是,她40歲就身兼3個院士頭銜。但可惜的是,她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