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時事:雜談疫情下的美國

2021-01-07 橡果讀書

不是標題黨。橡果旅居美國二十年。只是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美國此次防疫過程中毫無疑問有相當多不完善甚至是不作為的地方,這一點不論是美國的媒體還有其他外國媒體都已經廣為評論。橡果這裡只談談自己切身的一些體會,以及周邊美國人的看法。美國防疫是否不力是一個觀點,不是一個結論。所以這個話題應該是一個廣思言錄的議論題,而不應該是一道對與不對的選擇題。

一些需要介紹的背景知識

因為中美兩國政治結構不同,簡單介紹一些背景知識會對後面的討論多少有些幫助。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雖然和我國中央/地方政府的結構很類似,但是美國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是有著不同權限和分工的。和我國地方政府隸屬於中央政府不同,在很多行政事務上,美國的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是平行的,基本上誰也不鳥誰。舉個簡單例子,這也是被很多自媒體廣為詬病的就是為什麼紐約市在大爆發的情況下,川建國同志還不封城。這是因為在行政上對紐約市採取必要封鎖的決定只有紐約市長或紐約州長才有權力下達。聯邦政府沒有權力去幹涉州內事務,事實上這是違法的(或者說得好聽些:沒有法律依據)。所以才會有川建國威脅要「考慮」封紐約,而紐約州長輕蔑的說「你這是違法」,最終聯邦政府只是強化了疾控中心的建議作為折中手段。

大體上兩者的區分就是聯邦政府負責印鈔票,打仗,收稅,外交,等幾項憲法規定的權力。按著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所有沒有在憲法中明確賦予給聯邦政府的權力,都歸於州和地方政府。所以事實上,美國各州政府是有著相當大的權力。國內媒體在說「美國政府」的時候,絕大部分情況下指的也是美國聯邦政府。

總統到底能幹啥橡果一直覺得美國總統是一個很悲催的職位。貌似是宇宙中最有權力的人,實際上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跛腳鴨。看看布希和O8任職前後的轉變,總統這個職位何止是殺豬刀,簡直是剔骨刀呀。

按著美國三權分立的原則,立法權在國會,司法權在高法,總統及內閣只有行政權。所以在正常時期,總統的權力是受到各方面制約的。前一段日子川建國同志稍微做的過了點,就被眾議院以亂用職權的名義通過了彈劾法案。在特殊時期,比如說戰時或者現在的公共衛生受到極大威脅的時候,總統可以依法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只有在此條件下,總統才會被賦予一些(但不多)額外的權力。隨便說一句,啥算立法呢?比如說美國政府不久前推出的兩萬億刺激法案,看清楚,是法案。也就是國會的權力。只有國會立法通過了,總統才可以籤署並實施。

那為啥這麼多人還要打破頭去競選這個沒前途的職位呢?橡果認為,總統,尤其是作為其所在政黨的領袖人物,對維持美國的政治基礎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對大法官提名的權力,對內閣任命的權力,對美聯儲主席的任命等。這些都對長期推行一個黨派的政治主張至關重要。而另一點就是平衡國會中兩黨的異議,推進兩黨的合作。說白了,是個勸架的。只不過川建國同志很多時候不滿足只是做一個和事佬的角色,而擼起袖子直接上了。

黨爭:一部血淚的宮鬥劇今年是大選年。事實上不論是否是大選年,民主黨和共和黨之爭常年都是最受關注的話題。關於美國的政治,橡果以後找機會細說。這裡只想強調一點,就是在如此特殊時期(大選年),不論對內還是對外,兩黨都會竭盡全力的借防疫誇耀自己、抹黑對方。所以做為主戰場的美國媒體,輿論上是相對偏激的(不論來自哪個黨派)。但同時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美國兩黨之間的口舌之爭並不妨礙雙方緊密合作去抗疫或改變民生。事實上,刺激法案在國會的快速通過充分體現到了這一點。所以很多媒體只是片面地摘取美國媒體的評論,反而會對美國實際在發生的事情帶來誤導。

美國防疫的目標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探討一下美國防疫的目標。有小朋友說了「這不是廢話嗎,目標應該就是消滅病毒,確診清零呀?」 橡果覺得不然。分析防疫的目的很重要。比如兩家足球俱樂部,一支以奪冠為目標,一支以保級為目標。目標不同,所採取的運營方式和策略截然不同。如果用奪冠球隊的思維去質疑保級球隊為什麼不花大價錢買球員,自然是行不通的。

這次疫情中,中美兩國在防疫的目標以及具體措施上顯然不太一樣。我國因為人口密度大,醫療設施相對薄弱,疫情一旦快速蔓延,會迅速到達臨界點而至失控。所以我國在前期以決絕手段封城、應收盡收,雖然如壯士斷腕但卻是必須的有效之舉。以此而言,我國防疫的主要目標是杜絕任何零星確診病例造成蔓延的可能性,這是符合自身醫療條件的。

美國政府的總體思維方式大體一致,就是要保證疫情不會衝垮現有的醫療設施承受能力。具體的目標相對比較清晰簡單,就是「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貌似兩個國家的目標差不多,但卻不太一樣。舉個不太雅觀的例子來形容一下,假如廁所裡只有十個站位,如果突然進來三十多人,肯定承受不下,估計有人會wet his pants。美國的做法就是想辦法讓大家錯開上廁所的時間,可能同樣還是要來三十人,但只要每次進來不超過十個,就沒問題。我國的做法是,只要大家都不喝水,就都不需要上廁所,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也許比喻不太恰當,領會精神吧。

橡果沒有資格評論哪個策略好,那是專家的事兒。這裡只是想點明因為目標的不一樣,所以實際採取的方案也不一樣,因此用一家的方案去評價另一家方案的好壞,本就是雞同鴨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看到很多雙方民眾不必要的互攻:「你丫不人道,不讓老百姓喝水」,「你丫不作為,居然還有辣麼多人去上廁所」。

既然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平緩曲線」,所以主要考量模型中的每日最高新增病例、最高需要住院以及重症治療的病例。總確診病例和總死亡病例的數字並非不重要,只是這些數字大多代表了過去,可以用來優化模型,但不能為未來平緩曲線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意義。美國很多專業人士在評估拐點的時候,更注重醫療資源的拐點,也就是拐點的定義是拐點之後對醫療床位、呼吸機以及其他醫療資源的需求會持續走低並維持在限度之內。所以在這一點上,國內的媒體關注總數字,這個數字看著很嚇人,甚至很有優越感。美國的專業人士更關注於曲線是否變得更平緩。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可以預期的,就是西方國家實質上實行了「群體免疫」的方案。究竟這是否是正確的選擇,恐怕要幾十年後才可以知道。

疫情下的美國人民

想起武林外傳裡那段話:「命沒了,下輩子還有,錢沒了,我死都不甘心」。如果去問在疫情衝擊下的美國人民最怕什麼,估計大多數的人都會告訴你他們怕失業。橡果君所在的公司和其他眾多美國公司一樣,深受影響。也有各種降薪,無薪休假,停止開銷等等措施。過去幾周裡每次給團隊開會時,大家最擔憂的始終都是會不會裁員,會不會無薪休假,沒有了工作怎麼辦?也正因為如此,有些州才會出現拿槍抗議居家令的民眾,Trump也才會建議每個州要逐步開放。

難道美國人民都是工作狂,工作比命重要?

這裡我們需要了解幾個事實:

大部分美國人是幾乎沒有存款的(或極低)。根據2019年的一項調研,45%的美國人沒有存款。而存款在1000美元以下的佔了差不多70%。雖然這項調研的樣本數少了點,但基本屬實。橡果公司的很多員工都是要打兩份工。年收入在五萬美元左右或以下的美國人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月光族。(Live from pay check to pay check)。不工作,吃啥?住哪兒?

不工作 = 沒有醫療保險。 這個不完全正確但是差不多如此。美國醫療保險昂貴,僱主一般會承擔一定的費用。而不工作,基本上很難拿到醫療保險,或者拿到的醫療保險只承保一部分,而仍需要自己支付醫藥費很大的另一部分。以類風溼為例,無法治療,可以緩解。但是藥品的價格很貴。如果病人沒有工作,也就沒有保險,就買不起藥。而沒有藥,病情惡化,就很難找到工作。這是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美國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比率比較高,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個和上一點是關聯的。慢性病(比如上面提到的類風溼)需要不斷複查,吃藥等。沒有保險和收入,幾乎無法承擔。所以在工作和疫情之間,不難理解美國民眾的心態。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美國聯邦政府的各項措施,其實也是在這兩個矛盾之間艱難的找尋著平衡。

不過橡果非常嘆服的是美國人民的樂觀情緒。也許是宗教信仰的原因,民眾大體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並不說大家不怕死)。在此背景下,民眾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感恩而不是對死亡的恐慌。在全美國幾乎都有居家令的情況下,大多數人依舊遊戲人生,用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很不樂觀的現實。即便不幸染病,也會互相支持,這和國內發生的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一樣。橡果的一名同事發燒後,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告訴所有最近接觸過的人以及人力資源部,確保大家知道後自動隔離,然後才會和醫生溝通是否要做測試。隨後同事們會經常在Zoom上和他開玩笑,虛擬聚會,使得隔離的日子不寂寞。當然每一個州的情況不同。我相信身處於紐約州風暴中心的民眾一定有很壓抑的生活,但不論身在何處,大部分人民都很坦然面對一切。

美國確診病例為何如此之高

這個不細說了。上面已經詳細討論不同的策略而導致中美兩國關注的數字點不完全一樣。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統計方法不一樣。比如歐美確診病例包括所有檢測陽性的病例,不論是否有症狀。我國的確診數據是只針對有症狀的病例。所以沒有太多的可比性。

由於所有檢測陽性都算確診,所以歐美國家等於給自己挖了個坑,檢測越多自然數字也就越高。而被美國政府詬病的日本,前期每天只檢測很少的病例,當然數字也不會增高很多。

美國的統計數字由每個醫療機構上報給本州的防疫部門並發布。同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也在全球統計病例情況。現在檢測盒多了之後,很多醫療機構開始進行隨機檢測,說白了就是到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去測試,主要是要分析究竟無症狀人群或是有抗體的人群究竟多大。在這個過程上,自然檢測陽性的數字會繼續大幅度上升,但如前面所述,無症狀陽性患者並不佔用醫療資源,醫生的建議都是回家隔離。所以雖然數字增加,但並沒有造成實際的影響。這一點上,中美兩國看法 有很大的差異。國內普遍的看法是無症狀陽性還是要收治,以防止傳染他人。橡果不是專家,只能說中美雙方都有專家,也相信雙方的專家一定充分考慮了實際情況做出了更符合自己國家的方案。

前兩天報導的麻省切爾西地區隨機抽測了200個市民,32% 抗體陽性。也就是說新冠病毒的實際傳播速度比預想快,實際的無症狀自愈比例很高,而實際的死亡率(考慮到實際被感染的人群)很低,和流感其實差不多。當然這個測試的樣本數量相對還比較少。美國很多地區也在進行類似的測試以評估解封後二次疫情的概率及影響。今天看新聞德國也決定開始有序開放,這是基於和美國非常一致的評估結果,

美國政府都做了些啥

根據上面的背景信息,總體而言,美國聯邦政府的反應算是中規中矩。國內媒體雖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看美國民調可以看出老百姓的態度。如前所述,聯邦政府的職能是給明方向,然後協調並支持州政府的具體措施,主要的支持是在財政方面。聯邦政府前期的一個最主要失誤是沒有對歐洲禁航。由於紐約地區的三大機場是歐洲進入美國最主要的口岸,加之紐約市以及臨近的新澤西州是美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這使得東北部地區快速失控並蔓延到各地。

除此之外,從聯邦政府層面,不論是刺激方案,金融市場的維持,資源的調配,以及國內信息的協調其實是可圈可點。白宮每天都有Trump以及防疫小組組織的詳細的簡報會。這裡特意說一下兩萬億的經濟刺激法案。今天美國兩黨之間的隔閡遠大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尤其是疫情發生在兩黨剛剛為彈劾法案進行激烈的肉搏戰之後。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如此迅速的達成共識並通過經濟刺激法案是一件極為不容易的事情。美國是資本社會,其經濟刺激法案的作用等同於國內的維穩。

但聯邦層面在防疫上能做的畢竟有限制。如前面所訴,具體的防疫舉措依然依賴於州政府。所以從很大一部分角度而言,每個州防疫的效果是和自己州政府的能力有很大關係。當然,這裡一定會出現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互相甩鍋的事情,尤其在涉及兩黨之爭的地區。美國人民大多只關注自己州,對其他州很少問及。所以會發現每個州人民對聯邦政府疫情管控有效與否很大一部分會受到黨派以及於本州的支援的影響。以橡果所在的德州而言,傳統紅州(共和黨),且如果單拿出來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有著極好的醫療系統。且前期德州政府關於活動限制,居家令等進退有序,所以雖然單從數字上看,德州的確診和死亡病例都不低,但德州的民眾對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在疫情防控以及經濟維持上的舉措都頗為滿意。唯獨不爽的就是為什麼還不開工,這一點前面已經講了。但是如果換到東北各州比如紐約,麻省,新澤西一帶,那裡是深藍地區(民主黨),是反川的最前線。所以民眾都會有先入為主的思想就是共和黨的聯邦政府一定不作為,如果要是推行民主黨的大政府高福利理念疫情一定不會這麼遭。附加於疫情之上的黨派之爭使得東北部本來就極為嚴峻的疫情雪上加霜。所以東北部各州人民對聯邦政府的評價多位負面而對本州州政府的評價相對正面(畢竟都是一個黨派的)。基於這些因素,對聯邦政府的評價很難做到客觀,而一定要考慮到地域及黨派的影響。

後疫情時代會怎樣

這恐怕沒人知道。隨著美國多個州逐步解禁,美國實質上是按著流感的方式來管理疫情,基本上等同於推進了群體免疫。很多西方國家也基本上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這是很難的選擇。但由於美國在醫療技術上極為強大的技術實力,相信在經濟全面衰退和群體免疫兩者之間,國家對後者的承受能力更強。不論怎樣,頗令人擔憂的是一場疫情讓本來就緊張的中美關係更多了一層陰影。很遺憾的是民粹主義主導了兩國之間的輿論之爭。雖然所有國家會更謹慎的看待全球化,但我們必須理性的看待在目前的局勢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走出疫情並快速恢復經濟。如何坦誠的交流問題,解決問題,並重新找回可以合作的互信才是最為重要。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時事問題

大凡對時事的評論,基本上可以聽到以下六種聲音:

本國政府,本國媒體,本國民眾他國政府,他國媒體,他國群眾。當然不同他國國家會有不一樣的看法,這裡籠統的包括在一類中。事實上除了絕對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例如應對恐怖襲擊),我們是極少聽到一種聲音的。絕大部分的時事,因為所處位置不同,都會聽到五到六種不同的聲音。

如果我們進一步加以細分,不論是本國政府還是他國政府,來自他們的聲音大多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比如大部分西方國家領導人的言論都有黨派或其自身選情的考量。同樣,不論是本國媒體還是他國媒體,對同一件時事的不同解讀也是為了體現其身後不同利益集團的不同政治理念。換句話說,是媒體希望你相信什麼,而不見得一定是事情的本身。很好的例子就是美國的CNN和Fox News,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的媒體代言人。對於來自政府和媒體(不論哪個國家)的言論,應該透過現象去看本質,也就是不要執迷於說什麼,而是要思考為什麼這麼說。

相比之下,民眾的評論可能更能真實地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不過100個觀眾就有100個哈姆雷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不人云亦云,而是通過多角度的分析得出獨立的結論,是一件必要但是不容易的事情。姑且我們稱之為第七種聲音,自己的聲音。

你的聲音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橡果國際在美股賣背背佳,一年能賺近2億
    每當你興奮地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時,中途插播的廣告,都會有一個名為「橡果國際」的電視購物平臺在各個省級衛視輪番「轟炸」著這兩款產品。 在洗腦的作用下,不少家長「乖乖」交錢。背背佳和好記星,一個是你媽覺得你會駝背主動買給你的,一個是你為了玩兒「魔塔」,謊報要好好學英語,哄著爸媽買來的。
  • 我國特有的樹種,果實像「橡果」,但是顏值要比橡果還要高
    我國特有的樹種,果實像「橡果」,但是顏值要比橡果還要高大家都知道農村的野生周邊的多,像這種野果,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橡樹的故事,小時候經常有很多農村的小朋友將它用來當玩具,做成陀螺。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呢?
  • 《綠色的橡果》飛天大聖-協助拍攝
    綠色的橡果【第1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鮑先生在著名的甘肅地區拍攝綠色的橡果【第2幅圖】此作品由鄭州攝影愛好者熊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綠色的橡果【第3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車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
  • 橡果國際將其在電視購物領域的成功經驗應用於中國全新數字媒體領域
    橡果國際簡介 橡果國際曾是中國領先的電視購物公司,如今憑藉近20年的電視購物經驗,通過中國新興的數字媒體,重新找到品牌IP、內容創作發布與產品銷售有效結合的創新方式,實現IP及內容多點變現,同時促進銷售增長的全新模式。如今,橡果國際通過旗下三個部門 -- 1)產品部門;2)內容部門;3)影響者管理部門 -- 協同助推公司的業務增長。
  • 被「主流乾果」踢出局的橡果,為什麼又叫「糧食樹」?
    比如,我國野外比較常見的橡果。橡果,在目前的主流乾果市場中,基本上已經被踢出局了,大多數地方很少有把橡果當食用乾果來賣的。不過,橡果對於人類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類似零食的乾果而已,橡果實際上又被叫做「糧食樹」。這是為什麼呢?這次,我們就來聊聊很多人小時候常見的野生乾果——橡果。你也配叫橡果?橡果,又叫橡子。
  • 橡果閒聊:今天你上當了嗎?也說假新聞的大行其道
    橡果極少關注公眾號。當然頗為諷刺的是,「橡果讀書」本身也是公眾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掩耳盜鈴。前幾天看到號稱中國第一公眾號的「至道學宮」被封號。拍手稱快之餘,不禁深思為什麼眾多靠傳播聳人聽聞的假消息,造謠污衊的自媒體可以大行其道,被無數人點讚轉發,而書店裡無數嚴肅文學作品卻無人問津?
  • 廣州橡果努力備「戰」迎接第四屆中國微商博覽會
    原標題:廣州橡果努力備「戰」迎接第四屆中國微商博覽會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策劃與籌備,第四屆中國微商博覽會已經萬事俱備,只待6月29日盛大開幕。目前各地區的參展商正積極備戰,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準備神秘大禮、培訓銷售團隊,力爭在展會現場把自己的品牌展現的淋漓盡致。
  • 居然沒玩過橡果,你真是在浪費秋天
    秋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在藍迪小編的眼裡,秋天簡直就是一個童話王國,這個童話王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橡果。這就是橡果,也許很多人更熟悉下面這張裡的橡果。橡果真是一種惹人喜歡的東西,看起來憨憨呆呆的,就像鄰居家的傻小胖。掰一下,可以把橡果掰成兩部分:橡果帽子和橡果果實。熱愛生活又富有創意的人兒們,總能利用這些小東西玩得很開心。橡果疊羅漢橡果著火了橡果換了個身體換了個布的身體.
  • 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省考2020年4月18日國內外時事政治
    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省考2020年4月18日國內外時事政治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內外時事政治,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公務員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年3月6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
    【導讀】:時事政治在社區工作者考試中,是必考的內容,也是我們與外界交流聯繫的重要信息來源,掌握時政,你就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的與外界相處。在此,山東社區公益崗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3月6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希望大家認真備考。
  • 漫談外國話 || 拯救飢餓松鼠的「橡果保護隊」
    以橡果為原料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這使得韓國的松鼠陷入危機,因為人類覓食者要把它們的食物都偷走。 在韓國,人們對橡果的搜尋熱情空前高漲,地上的橡果越來越少,因此松鼠也越來越少。
  • 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5月6國內外時事新聞
    下面請大家看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5月6國內外時事新聞。4、美國疾控中心首席副主任日前向美聯社表示,美國政府對於歐洲輸入病例反應遲緩,從而導致新冠疫情在全美加速蔓延。5、世界羽聯秘書長託馬斯-倫德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羽聯將儘快重啟比賽,並於近期更新2020年剩餘賽事安排。6、巴塞隆納俱樂部官方昨日宣布,一線隊全體成員將在本周三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然後開始恢復個人單獨訓練。
  • 實拍農村大山採野生橡果,這收穫真不少,你們知道它的用處嗎
    今天,我們跟隨著農村大叔來到了這片橡樹林中,來採摘這種野生的橡果子,這每一棵樹上的橡果還真的不少,農村大叔忙活了一個上午,收穫了不少的橡果,採摘了半桶子的橡果,農村大叔也就滿足了,提著就回家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農村大叔要這些橡果拿來做什麼呢?
  • 《冰河世紀》:那隻松鼠依然追著他心愛的橡果
    松鼠抱住他心愛的橡果在漫天白雪中到處尋找一處可以藏橡果的地方。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可就在他把橡果插進雪地裡時,山崩地裂,松鼠尖叫著抱住橡果逃亡。松鼠依然在尋找他心愛的橡果,這一回曆經千辛萬苦把橡果從冰川上拔下來,卻遭遇冰川消融,衝出的激流將他和橡果分隔兩端。第三部的片頭,松鼠的鼻子在冰雪消融的山石間嗅來嗅去,終於讓他發現橡果的蹤跡。
  • 《橡果中的橡樹》:放手,不是親子關係的終結,而是最好的祝福
    在《橡果中的橡樹》中,用橡果寶寶和橡樹媽媽的故事,給出了我們答案,這本看似簡單的繪本,卻說出了深刻的道理。別離,不代表親子關係的終結沒有一成不變的關係,別離,不意味著親子關係的終結。橡樹媽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她在每一個合適的時機,都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它總要離開,總要長大。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2020年十大時事要聞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幫助要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考生準備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包括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時政熱點、時事新聞評論等。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 今日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2月3日)
    今日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2月3日) 為幫助廣大考生備戰福建公務員考試,福建公務員考試網特別為考生們製作了2020年時事政治匯總,內含國內、國際時事政治、時政新聞、新聞熱點評論、時事要聞等,更多內容請點擊福建公務員時事政治。
  • 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11月4國內外時事新聞
    下面請大家看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11月4國內外時事新聞4、國家留學基金委近日發布《通知》明確,2020年12月31日前因疫情原因無法按期派出的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可於2021年12月31日前派出。5、近日,教育部等印發公告顯示,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0178.12億元,比上年增長8.74%。
  • 2020年5月7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
    【導讀】:時事政治在社區工作者考試中,是必考的內容,也是我們與外界交流聯繫的重要信息來源,掌握時政,你就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的與外界相處。在此,山東社區公益崗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5月7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希望大家認真備考。
  • 橡果象徵著耐心,如今對這種果實了解的人還不是很多
    比如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橄欖枝和鴿子,它們都象徵著和平的意思,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種有很深寓意的植物,它就是橡果。橡果也可以叫做橡子或者是橡實,它是橡樹裡的一種過時,這種果實從外表上來看跟板慄很相似,但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橡果只在大樹上長大,而且成長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人們就將它當作是耐心的象徵,是一種需要靠長期努力才能得來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