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中的橡樹》:放手,不是親子關係的終結,而是最好的祝福

2021-01-07 何有話說

文|何有話說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思考:孩子這一生,我們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好的親子關係,不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時時刻刻掌握,而是,做父母的能明白,孩子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自己只是孩子人生一段路的陪跑人。

親子關係,說到底是一場父母與孩子共同的修行,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單靠一方的努力,永遠不可能把兩方的關係維繫好。

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樣的力量?

在《橡果中的橡樹》中,用橡果寶寶和橡樹媽媽的故事,給出了我們答案,這本看似簡單的繪本,卻說出了深刻的道理。

別離,不代表親子關係的終結

沒有一成不變的關係,別離,不意味著親子關係的終結。

橡樹媽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她在每一個合適的時機,都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它總要離開,總要長大。

橡樹媽媽很清醒地認識到,橡果寶寶從來不屬於她,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橡果在媽媽的引導下,逐漸明白自己和媽媽的分別一定會到來。

提前知道的離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離別突如其來。

小橡果離開媽媽的那一刻,儘管有些害怕,但是,因為有了心理準備,並沒有讓他過多的焦慮。

在橘子園,它很快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去多想,努力生長。

在移植到房子旁後,越長越大的它,成了農夫女兒最好的夥伴。

也在農夫女兒在面對離別時,用它特有的方式告訴她:所有關係的終點一定是別離,但並不意味著結束。

她要做的,就是帶著父母滿滿的祝福與愛,勇敢地上路,長成上帝造她的那個樣子。

目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們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問題對於孩子們來說,既讓他們期待,又迷惘。

小橡果對自己的未來也曾經迷茫過,但慶幸的是,它有一個願意幫助它樹立目標的媽媽。

「你其實是一棵大橡樹。上帝造的你是一棵參天大樹,你就要成為那個樣子。」

起初,小橡果並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含義。

在被種在橘子園時,它睡了一個深長的夢。破土而出後,發現自己和從前不太一樣了。

它開始發芽、抽條,從一顆小橡果,長出成了一株小樹苗,當它看著周圍都是橘子樹時,以為自己也能結出橘子,可是,事實總是讓人失望。

農夫發現它,把它種在了房子附近,小橡樹看著身邊的玫瑰、雛菊還有牽牛花,

被問到:「你能開花嗎?」時,小橡樹竟不知如何回答。

它努力讓自己結出橘子,讓自己開出繽紛絢麗的花朵,但總是做不到。

在甜睡的夢裡,小橡樹聽到了媽媽那柔和的叮嚀,那是它未來要努力的目標——長成一棵大橡樹,成為上帝造你的樣子。

慢慢長大的小橡樹,發現自己有一天能俯視身邊的花,也比其他樹長得高,它能做結實的鞦韆架,供農夫的女兒玩耍,也能穩穩地當農夫女兒的玩伴,讓她坐在自己粗壯的枝椏上眺望遠方。

它已經活成了想像中的樣子。

歌德曾說,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樹立高遠的目標,並不斷地追求使其變為現實。

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希望和未來,並鼓勵他們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放手,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

橡果寶寶依賴著自己的媽媽,他喜歡安安心心地呆在媽媽身邊。

可是,橡樹媽媽對自己的寶貝,有著清醒的認識: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放手才是最好的祝福。

橡果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我也喜歡你待在身邊……但是,等到將來,你要去闖蕩世界,也會很好。」

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屬於自己,放手得越早,孩子成長得越快。

因為一次碰撞,小橡果在媽媽前後搖晃的樹枝中脫落了下來。

「沒事兒,小橡果。你不能永遠掛在這兒,你必須放手。」

豁達的媽媽早早就做好了放手的準備,小橡果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下,也知道了自己早晚有一天要離開媽媽,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父母把控制欲這隻隱形的手伸向哪裡,孩子一生都將在哪裡體驗痛苦。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放不開自己的想要控制孩子的那雙手。

不要羨慕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願意放手的父母。

育兒,是一場愛與智慧的修行

《橡果中的橡樹》的作者是陸可鐸,全美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曾獲得14項ECPA金牌獎,被喻為當今「最能激勵人心的作家」。

這本繪本,用溫暖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溫情、色彩豐富的畫面,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的是智慧的碰撞。

育兒這一路,是一場愛與智慧的修行。

每個孩子都像那顆原本平平無奇的橡果,朝著自己的目標,生根、發芽、抽枝,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父母要做的,就是像那棵睿智的橡樹媽媽一樣,敢放手、懂引導、充滿愛。

相關焦點

  • 被「主流乾果」踢出局的橡果,為什麼又叫「糧食樹」?
    它還有很多不同的叫法,但與「名字五花八門」的其它野果有所不同,橡果從來都不是指某一種乾果。橡果指的是一類乾果。有人說,橡果是橡樹結出來的果實。這當然沒錯,可是橡樹也只是一個廣泛的叫法而已,它同樣不是指具體的某一種樹。有些地方的朋友認為用來做苦櫧子豆腐的苦櫧子是橡果,還有的人認為青崗櫟是橡果,還有人把一些其它的野乾果也叫橡果。
  • 居然沒玩過橡果,你真是在浪費秋天
    秋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在藍迪小編的眼裡,秋天簡直就是一個童話王國,這個童話王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橡果。這就是橡果,也許很多人更熟悉下面這張裡的橡果。橡果真是一種惹人喜歡的東西,看起來憨憨呆呆的,就像鄰居家的傻小胖。掰一下,可以把橡果掰成兩部分:橡果帽子和橡果果實。熱愛生活又富有創意的人兒們,總能利用這些小東西玩得很開心。橡果疊羅漢橡果著火了橡果換了個身體換了個布的身體.
  • 我國特有的樹種,果實像「橡果」,但是顏值要比橡果還要高
    我國特有的樹種,果實像「橡果」,但是顏值要比橡果還要高大家都知道農村的野生周邊的多,像這種野果,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橡樹的故事,小時候經常有很多農村的小朋友將它用來當玩具,做成陀螺。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呢?
  • 靈寶:神奇古橡園 橡果掛滿天
    在川口鄉窪裡村東南方向的山頂上,生長有九株橿子櫟古樹,由於該樹盛產橡果,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橡樹,緊挨著九株橿子櫟古樹還生長著一棵巨大的櫸樹,人們習慣稱之為為枹樹,因而,該古樹群又有「九橡一枹」的俗稱。據考證:該古樹群的樹齡在150年至600年之間,樹的胸圍除150年的一棵橡樹為0.93米外,其餘九株古樹基本上都在3米之上,樹高達二、三十米。
  • 來吧,抱一抱橡樹,那偉岸,那滄桑,足以慰風塵
    01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在金山嶺長城坐索道,從高空中俯瞰蜿蜒盤旋起伏的古長城,怦然心動的同時,發現一些高大的樹,那是我從未見過的樹種,像俄羅斯畫家希施金油畫裡的大樹,神秘而令人敬畏。樹幹高聳,樹枝繁茂,葉子鋸齒般開裂,像塗了油脂般閃光,上面綴著簇擁的橡果,心裡閃過一個念頭,這一定就是橡樹,詩人舒婷《致橡樹》裡寫到的樹,是偉岸的樹。
  • 刺蝟效應:過分控制孩子並不好,善於保持距離,親子關係更親密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對子女的控制力很強,想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給孩子,就像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媽媽。最後高考的時候英子也為了擺脫媽媽的控制,選擇了離家很遠的大學,親子之間的關係終於爆發了。這就像刺蝟,它們渾身帶刺,如果兩隻刺蝟想接近互相取暖,結果只會刺傷對方。其實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問題也實實在在困擾著我們,所以今天就大家了解一下怎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好這件事,首先就要了解「刺蝟效應」。一、什麼是「刺蝟效應」?「刺蝟效應」最初源於西方寓言。
  • 真正的橡木長啥樣,有什麼特性,櫟木和柞木與橡木啥關係,看這裡
    一、認識橡木談到橡木,避不開櫟木和柞木這兩個詞語,不是家具製作行業的人,很難懂得橡木、櫟木和柞木這些詞語的具體區別,今天綜合給大家分享下相關知識,如有不對之處還請指出,以免大家誤解。中國柞木早在2001年橡樹在美國就被選為國樹,橡樹在美國人民心中佔有極高地位,美國的獨立宣言就是在一張紅橡木桌上簽署的。
  • 橡果象徵著耐心,如今對這種果實了解的人還不是很多
    比如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橄欖枝和鴿子,它們都象徵著和平的意思,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種有很深寓意的植物,它就是橡果。橡果也可以叫做橡子或者是橡實,它是橡樹裡的一種過時,這種果實從外表上來看跟板慄很相似,但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橡果只在大樹上長大,而且成長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人們就將它當作是耐心的象徵,是一種需要靠長期努力才能得來的果實。
  • 了解「刺蝟效應」,讓親子關係保持親疏得當
    父母對孩子的掌控並不是愛,家長們應該了解"刺蝟效應",過於親密的關係未必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什麼是"刺蝟效應""刺蝟效應"原起源於一則西方寓言。這則寓言講述兩隻小刺蝟在冬日裡想要抱在一起取暖,但由於彼此身上都有刺,因此靠得太近都會讓對方受傷。而靠得太遠,又難以取暖。後來經過多番摸索,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距離,既可以取暖,又不會讓對方受傷。
  • 橡果時事:雜談疫情下的美國
    不是標題黨。橡果旅居美國二十年。只是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美國此次防疫過程中毫無疑問有相當多不完善甚至是不作為的地方,這一點不論是美國的媒體還有其他外國媒體都已經廣為評論。橡果這裡只談談自己切身的一些體會,以及周邊美國人的看法。美國防疫是否不力是一個觀點,不是一個結論。所以這個話題應該是一個廣思言錄的議論題,而不應該是一道對與不對的選擇題。
  • 最好的離開,不是一步三回頭,而是從此再無交集
    這世間的所有人兒,在兜兜轉轉一生中盼望著有一個深情的人陪伴此生。於是,當愛淡了,當情走遠了,心中的傷口汩汩流血。不願忘記,不願放手!親愛的,即使是再深愛的情,也只是曾經了,不要在放手的瞬間一步三回頭,不要依依不捨。你我要知道,最好的離開,是彼此從此再沒有了交集。
  • 熊燕:民法典中親子關係確認規則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隨著代孕子女作為獨立個體的出現,兒童利益最大原則理應體現在親子關係確認的相關規則中,如設置代孕者母親身份的失權期限、在親子關係確認中考慮意願父母對代孕子女長期如父、如母的撫養事實、嚴格限制意願父母對親子關係的否認。關鍵詞:親子關係確認 代孕 兒童利益最大原則一、問題之提出目前,我國法律尚不認可代孕行為。
  • 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構建親子信任關係
    文|書晗編輯|書晗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可以獨立自主,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往往家長在行為上做得與他們的期望完全相反。昕昕家的家長就是如此,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和做家務,雖然情感上這樣思考,但是昕昕的家長卻都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做這些行為有些在虐待孩子的嫌疑,其中還夾雜著心疼的情緒。其實不然,家長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很多時候,孩子的表現會遠遠超出家長的預期。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能夠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
  •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原標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體諒父母,這樣才能夠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何重要意義呢?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有時候放手,並非意味著不愛,是為了還他自由
    珍不珍惜,放不放手,取決於愛到對方何種成度。有時候放手,並非意味著不愛,反而是深愛的一種表現。就如歌裡唱的這樣:如果你對天空嚮往,渴望一雙翅膀,放手讓你飛翔,你的羽翼不該伴隨玫瑰,聽從凋謝的時光。浪漫如果變成了牽絆,我願為你選擇回到孤單。纏綿如果變成了鎖鏈,拋開諾言……這種憂傷與愛戀交織的放手,是為了還對方自由。成全自己愛上的那個人,去做他(她)想做的事情。
  • 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
    如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父母為孩子做很多決定,即使是對他們生活中最關鍵的問題,如教育、工作甚至婚姻,都要做很多決定。儘管許多父母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但他們對如何最好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缺乏足夠的知識。
  • 橡果國際在美股賣背背佳,一年能賺近2億
    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兩大神器也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它們的營銷商橡果國際也被迫淹沒在了網際網路電商行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中。 雖然橡果國際沒辦法繼續留在熒幕「收割」,但它卻靠著背背佳,依舊活得比較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