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體諒父母,這樣才能夠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何重要意義呢?
1、對語言發展之影響
在語言方面,比起爸爸,媽媽對孩子語言方面的影響更大。
2、對人格形成之影響
倘若家庭關係不和諧,容易導致孩子結巴、神經官能症、脾氣暴躁、少年時期觸犯法律等。
3、對社會人際關係之影響
家庭關係融洽、親子關係親厚,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有被關愛、被需要的感覺,那麼孩子多數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成長,那麼孩子多數會不信任他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朋友關係。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夫妻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
很多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就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了,夫妻之間的作用似乎就是為了養育孩子,但是這樣一心為孩子的家庭,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孩子身上承擔了太多,爸爸媽媽講各自缺失的對婚姻和夫妻的關係的需求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感覺就變得更加的沉重,因為孩子承擔不了這樣的責任。
2、夫妻之間的教育方式應保持一致
夫妻之間在教育方針理念上有衝突是一定的,但是很多的夫妻實際上是將自己跟對方的衝突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做選擇,這無疑是通過孩子來傷害攻擊對方,讓孩子承擔攻擊的工具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3、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要"善為子師",就應當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為子女做出榜樣,使子女學有目標,行有示範。比如,要子女形成助人為樂的好思想、好習慣,父母自己在公共場合就要注意個人的言行,在公共汽車上見了。"老弱病殘"要主動讓座,當遇到他人有艱難的時候,要熱情地給予幫助,這樣才能使子女耳濡目染,逐漸養成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
4、父母要了解子女的心理特點,用科學的辦法教導孩子
子女的心理特點,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年齡階段,也還存有性別上的差異以及其它身心差異。一般來說,未成年的子女在家庭中都有一些相同的心理需求: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烈;渴望交往,喜歡活動;喜歡遊樂,興趣廣泛。對未成年子女的這些大部分的心理需求,父母應當心中有數。並積極採取措施,適當地加以滿足,及時地進行引導,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導效果。
(責編:曾璐、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