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哪些益處?這4個變化顯而易見

2020-12-06 逗兒媽媽

瑩瑩在幼兒園裡屬於活躍分子,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時,總是喜歡給大家講故事,表情到位,繪聲繪色。老師發現了瑩瑩的這個優點後,就讓瑩瑩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給大家講故事。瑩瑩也不畏懼。老師從瑩瑩媽那裡得知,瑩瑩從2歲多就和媽媽一起看繪本了,瑩瑩3歲多一點兒時,就可以看著繪本給媽媽複述故事了。

老師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思路,就以瑩瑩的事情為紐帶,帶領其他小朋友也積極進行親子閱讀,每周每個小朋友都要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只要講故事,老師就有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現在,每個小朋友都能夠講好多故事了,也越來越愛看書了。家長們都很高興。

可以說,瑩瑩媽能夠從小帶著瑩瑩堅持親子閱讀,是非常有遠見的舉動了。所謂親子閱讀,就是家長和孩子以書為紐帶,通過閱讀,享受那份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和愉悅,並且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長孩子的知識。而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還不止如此呢!

一、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有哪些?

1、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品格養成、思維方式的鍛鍊、人際關係的打造,均有很大的輔助作用。許多名人都有閱讀的習慣,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分享或者推薦自己喜歡的書,俞敏洪經常堅持閱讀,在公眾號中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需要從小開始的,讓孩子從小就以書為伴,將來的生活也不會孤獨。而親子閱讀,就是激發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的一個很好的過程。

2、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親子閱讀中所涉及到的許多故事都有邏輯性和趣味性,會進一步引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也願意將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巧妙聯想,從而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有些作家就是因為小時候閱讀量比較大,繼而從之前閱讀的故事中產生聯想,拓展出自己的故事的。

3、為孩子的正常學業奠定基礎。

親子閱讀中有傳統的國學知識,也有易學易讀的童謠、兒歌等,孩子常聽,就會在孩子的腦海裡形成永久的記憶。等孩子上學後,這些兒歌、習語、典故等等,均會對孩子的語文知識素養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作文素材也會在點點滴滴中積攢起來。

已經有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表明,會閱讀的孩子,今後擁有更好的情商,與人打交道也更加圓通。這些都是其從故事中汲取後並靈活應用的結果。在閱讀過程中,孩子也可以認識更多的生字,學習更多的規範性語言,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做,才能更加正確地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呢?

二、父母該如何正確地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1、選擇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書籍。

孩子還小時,比如在2-3歲,就適合閱讀色彩豔麗,以圖畫為主的繪本,等稍微大一些,可以讀一些帶有拼音的故事書、兒歌等等。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種繪本,都是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需求開發的,家長們可以嘗試下。剛開始時,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是否對書籍感興趣,並及時進行調整。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到書店一起選書,只要是孩子選中的,就是其樂意閱讀的。

2、在閱讀過程中增加故事性。

故事因為有人物,有情節,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在講述時,要適當地增加故事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另外,在語調上增加抑揚頓挫的起伏,也是必須的,還可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年齡,來變換聲音的粗細引發孩子的關注度,誘發孩子產生更大的興趣。當然,為了很好地將故事講明白了,家長也要辛苦一些,提前備課。

3、引導孩子融入到故事中成為其中的角色。

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後,家長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加入到故事中,讓孩子成為故事的某個角色,當孩子處於模擬場景中之後,他會怎麼想,怎麼做?這些都是開放性的思維活動,沒有固定的、標準的答案,目的就是要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等,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共情能力。

我認為,親子閱讀還有一種好處,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家長可根據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真實事例進行改編,結合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聽起來也更為自然,也更容易接受道理了。家長和孩子進行的親子閱讀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這樣會帶來四個好處。

三、堅持親子閱讀後的四個好處。

1、提升孩子的理解力。

通過閱讀,一些孩子不懂的、不理解的知識,會逐漸地進入到孩子的腦海中,經過孩子的思維轉化後,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從而產生共情能力。許多故事都是教孩子怎樣做人的,怎樣對人友善的,這些細小的點滴,都會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最終化為實際的行動,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變化中的世界。

2、適當訓練,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瑩瑩能夠給小朋友們講故事,那表達能力一定錯不了。這些都是經過日常鍛鍊的結果。孩子經常進行親子閱讀,將故事記住了,就有表達出來的衝動,孩子想去嘗試,在家長或者老師的鼓勵下,孩子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以鍛鍊和鞏固了。

3、有助於保持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這一點較為容易理解,家長和孩子親子閱讀,孩子可能會對故事中的場景產生興趣,一方面促使其進行思考,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問家長許多問題,家長回答,從而加深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帶來的安全感,而家長也可以體會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體驗到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

4、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經過有效的親子閱讀,孩子能夠接觸到有關生活、科學、安全等等方面的知識,不但豐富了孩子的學識,也積累了在不同場合下,進行不同應對的實際知識技能,在經過適當的實戰訓練之後,將有效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孩子會變得更有禮貌,更有涵養。親子閱讀還能夠開拓孩子的想像力、好奇心和思維能力。

有研究表明,3-6歲是家長培養孩子形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此時,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逐漸形成,他也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識。家長要利用好親子閱讀這種方式,給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當然,凡事要循序漸進,親子閱讀也是如此。若孩子有逆反表現,家長也要引起關注,仔細了解情況,及時加以修正和調整,以便讓這一良好習慣順利培養。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會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嗎?是否感受到親子閱讀帶來的好處呢?對於親子閱讀,您還有哪些積極的建議呢?歡迎您留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堅持親子共讀的好處有很多,閱讀會讓孩子在求學階段更加輕鬆
    我家女兒六歲,現在上大班,之前每天也會給她讀讀物,但沒有做到每天閱讀,寒假時老師要求每天讀一則故事,這不我就開始了每天的閱讀! 其實堅持挺難的,我還有個老二,我們讀時他還在身邊搗亂,當你有空時還要做些其他的,但怎麼也堅持下來了!
  • 堅持閱讀有啥好處?堅持3年的媽媽,分享這7個好處,值得一看
    我鄰居是一個全職寶媽,她平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寶寶一起做親子閱讀,有一次我去她家串門,看到她正在寶寶床邊和寶寶一起看繪本,她講寶寶聽,半小時左右孩子就睡著了,我便和這位全職寶媽聊起來了。我問:你每天和寶寶親子閱讀有啥用啊?哄孩子睡覺也不用這麼費勁吧。
  • 2-6歲是語言發展爆發期,親子閱讀遵循4個原則,孩子說話更流利
    米粒媽每天晚上都堅持給寶寶講故事,這種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從寶寶3周歲就開始了,並且天天如此。 上了幼兒園的米粒,一直被老師表揚,其他寶寶一直在哭鬧,可是米粒從來都是安安靜靜,甚至幫助老師安撫其他小朋友。每次老師提出問題,米粒都是捧場王,回答也是頭頭是道。
  • 堅持親子閱讀6年,我和孩子怎麼做到的?又收穫了什麼呢?
    果果上小學以來,每天都跟打仗一樣,一睜眼就要趕緊洗刷吃飯去上學,放學回來之後又要趕緊地寫作業。我每天也是,又要上課,又要做諮詢,經常忙完工作一抬頭,天都已經黑了。可不管怎麼忙,每天晚上孩子睡前我一定會趕回來。從果果1歲起,睡前半個小時的親子共讀是我倆長久達成的默契。
  • 堅持做伏地挺身,能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3個優點也許顯而易見
    那麼堅持做伏地挺身究竟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哪些好處呢?一起來看看吧。堅持做伏地挺身,能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3個優點也許顯而易見提高自身免疫力到了秋冬季節,隨著天氣轉涼,空氣也會慢慢變乾燥,這時一些體質比較差的人往往就會出現免疫力低下的情況,增加身體患病的風險。
  • 堅持這4個習慣,孩子的記憶力將越來越強,腦袋變靈光
    我就領著孩子去討教了一下那位贏得比賽的家長,問一下平時是用什麼方法鍛鍊的孩子,那位家長很和藹的告訴我,你可能不了解孩子在鍛鍊記憶力需要堅持什麼習慣,其實方法有時候也很重要但都是伴隨著孩子自身的習慣一起來的,然後記憶力才會比別的小朋友強,我向他請教了都要堅持哪些習慣,他說,4個習慣就可以。
  • 課外閱讀益處多,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教給你5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閱讀有利於孩子學習語言、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對閱讀的熱愛產生持久的動力,則需要我們父母用心學習和實踐,下面介紹5種簡單有效的方法。1.讀給孩子聽在孩子識字還不多時,父母可以找來通俗易懂、內容有趣的書讀給孩子聽,每天堅持。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五裡橋社區|這裡有一群「螢火蟲」媽媽,她們將愛藏在親子閱讀的...
    她們有的是「80後」的二胎媽媽,有的是初為人母的「90後」,她們用親子閱讀作為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通過一本本優秀的童書與孩子對話,以滿腔熱誠經營著自己幸福的小家,也關心著社區的「大家」。 「媽媽,你能像那位阿姨一樣給我們講故事嗎?」開館之初,當時只有兩歲的嘟嘟第一次參加活動後和媽媽說。
  • 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對身體有何益處?哪些人不能吃雞蛋?
    生活中,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通過合理飲食改善身體,其中,包括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堅持這樣做,可以改善身體,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會這樣做,忽略了吃早飯。那麼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的人,與不吃雞蛋的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吃雞蛋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呢?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不要指望孩子會主動坐下來閱讀一些她不感興趣的書籍,這其中家長的引導很關鍵,父母放下手機,拿著一本書津津有味閱讀著的時候,孩子也會被吸引,親子共讀一本書,遇到有趣的情節一起討論,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會大大提升,長此以往,孩子自然也會愛上閱讀。2、讓孩子養成寫閱讀筆記的習慣讀完一本書不難,難的是每天都堅持閱讀。
  • 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緩解分離焦慮,這9本繪本推薦親子閱讀
    >4、有些表述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繪本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不過有位熱衷於正面管教的媽媽說,這些引導詞都是:不許、不行,儘量不要給孩子說「不許」更為好些。我認為,正面管教方式用積極正面的詞語引導孩子行為,如果父母在親子閱讀的時候,能夠把這些「不許」的行為換成正面引導的詞彙更好,但並不是說「不許」就完全禁止出現在給孩子的行為規範中。
  • i長伴聯合杭州圖書館打造親子閱讀月 讓家成為閱讀新陣營
    &nbsp&nbsp&nbsp&nbsp閱讀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心理秩序和閱讀節奏,「愛共讀」系列活動的主旨就是為公眾傳播正確的閱讀理念,推廣科學的閱讀書單,讓家長發現孩子,讓孩子發現世界。&nbsp&nbsp&nbsp&nbsp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猶太人被稱之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猶太人的文化傳統裡,當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閱讀時,父母會在書上滴一點蜂蜜,然後讓孩子把蜂蜜舔掉,這樣告訴孩子書是「甜的」,從而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樹立起書是有營養的、使人幸福的工具,閱讀是讓人快樂的事情。這樣的傳統讓猶太人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這也使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開發大腦智力,變成了我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
  • 培養孩子英語閱讀習慣的4個錦囊
    孩子為什麼不愛讀書?每天作業太多,根本沒有時間看書。有家長如是說。在上了小學高年級,尤其是上了初中和高中之後,孩子們的的作業明顯要比以前多了許多,這是實情,但這絕對不是孩子不愛讀書的理由。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
  • 每天200次卷腹,堅持30天,腹肌能有多大變化?
    實驗者每天做200個卷腹,堅持30天,看看腹肌會有多大變化,參加這次實驗的一共有4位。▼第一位挑戰者體脂不高,身體也不錯,腹肌能看到些許輪廓,下圖是他第1天的身體狀態。然後他開始了為期30天,每天200次的卷腹訓練。����30天後他的身材是下圖這樣的。
  • 共度寧靜的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兒童節
    共度寧靜的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兒童節 秦志 2020-05-31 08:22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要抓住這2個重點
    我第一次感覺到現在孩子教育與我那個年代不同,是因為學校安排了一個21天閱讀打卡的活動。每天父母要陪著孩子閱讀,堅持二十一天,每天堅持發親子共讀的視頻。瞬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語文為王」的說法!
  • 每天吃一個雞蛋,一段時間後,會給身體帶來這三處變化,早知早好
    因此,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早上煮一個雞蛋吃,或者晚上再煮一個雞蛋吃,基本上堅持一段時間,都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好處,那麼到底都會帶來哪些好處呢,每天吃一個雞蛋,會給身體帶著這三處變化。1、減肥效果好我們都知道,早上吃個雞蛋,飽得很快,也就是說它的飽腹感非常的強,又因為它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吃到胃裡以後,消化得特別慢,所以吃個雞蛋,餓的也慢,雞蛋含有的這些蛋白質不僅補充了身體的營養,還能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且還能吃雞蛋還能加快身體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哪些追求減肥,身材苗條的女性朋友來說,每天吃一個雞蛋,增加了飽腹感,餓得慢自然就吃得少,吃的少了,
  • 親子閱讀需要用心陪伴
    近些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不斷開展,閱讀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閱讀,願意在閒暇時與書為伴。與此同時,親子閱讀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有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有9成家長開始重視親子閱讀。這表明,家長願意花錢給孩子買書,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的現象正漸漸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