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親子閱讀6年,我和孩子怎麼做到的?又收穫了什麼呢?

2021-01-22 慢成長mcz

果果上小學以來,每天都跟打仗一樣,一睜眼就要趕緊洗刷吃飯去上學,放學回來之後又要趕緊地寫作業。我每天也是,又要上課,又要做諮詢,經常忙完工作一抬頭,天都已經黑了。

可不管怎麼忙,每天晚上孩子睡前我一定會趕回來。從果果1歲起,睡前半個小時的親子共讀是我倆長久達成的默契。

果果兩歲多

大家都知道我是個書蟲(點公眾號下拉菜單「好文—繪本共讀」,查看好書推薦),但實際上,我閱讀習慣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的父母。

自打我會咿呀說話起,他們都會在睡前陪我讀書,即便後來,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字,但我依然享受有爸爸媽媽陪著、看著他們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我特別希望能把「閱讀」這件幸福的小事,和果果也這樣傳遞下去,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6年多。

幾年前,一個朋友來我家做客,看著我這一牆書的時候,問我:「你覺得和不同年齡的孩子讀書,有區別嗎?」

我本想說,沒啥區別,都是陪孩子讀。可嘴還沒張開,我接著就意識到,孩子在不同年齡的心理不同,能力不同,自然閱讀的過程肯定不會一樣。

可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孩子心理和能力的不同,兒童認知與發展心理專家周育如把親子閱讀劃分成這樣四個階段: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

1、翻書期

從寶寶能在咱們腿上坐穩,也就是6個月左右時,就可以開始了。

雖然這個階段的娃面對書基本上只有一種行為:啃兩口,但如果我們堅持跟娃一起翻翻、讀讀,她也會很快發現,這個叫「書」的東西,不一樣。

這個時期,書本和孩子的互動挺重要的,所以特別建議可以選一些耐撕的、有機關的翻翻書、洞洞書,而內容上則是一些和孩子日常生活有關的書。

而對應的,在這個時期的共讀技巧,就是鼓勵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多感官投入」,比如摸一摸、聽一聽、看一看,讓孩子多去參與,去體驗。

果果小時候,「啃」得最多的就是一本動物小書。看這本書時,基本上我就是行走的「動物世界」。有時候學個狗,有時候學個兔子......果果常被逗得流出不少哈喇子。

2、圖片期

圖片期的孩子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基本上不會拿來就啃了,差不多在娃1歲半左右吧。

由於形象思維的發展,這個時期娃可最喜歡看圖了。之前我工作忙的時候,常常把果果放在圍欄裡,就看她摸起一本圖畫認知書,一看就是好一陣子。

這個階段時,我們主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把圖和語言進行對應,發展孩子的口語表達。

最基本的就是,我們可以邊指著圖片,邊清晰而語速緩慢地告訴孩子,這是什麼。然後,描述它的顏色、外形、特徵,甚至給它擴展故事。

比如這本《好餓的毛毛蟲》,我們很容易告訴孩子,看這是一隻大毛毛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實際上,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

「這隻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呢?」

「你看它有幾隻眼睛呀?」

「它的臉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它有幾隻腳呀?我們一起來數數吧?」

通過這種簡單的提問方式,引導孩子觀察的思維,讓孩子逐漸意識到,「哦,原來可以用顏色、數量、形狀來定義一個事物。」

這個時期的書本,每一頁的字其實都很少,如果我們只是對著字講給孩子,那其實有點可惜。我們完全可以一邊手指圖,一邊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和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一起講出這個故事。

在這裡跟大家說個小tips,娃一般對於感興趣的書往往會翻來覆去地看,今天看了3遍,明天還要3遍,3遍又3遍......常常孩子看不煩,但我們都講煩了

其實,這正是孩子大腦思維發展的表現,也提示我們講的過程中可以有所側重。

之前我和果果講《情緒小怪獸》的時候,第一遍我講得多,等到第三遍、四遍的時候,基本上我就只用說一點點,她就可以很自然地串下來了。

而且每次都會有一點不一樣,對於我來說,這都是最值得珍惜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故事期

孩子進入故事期有一個很明顯的行為表現,就是比起圖畫,她對故事裡的情節特別感興趣。

比如在和果果讀《西瓜蟲的日記》時,我發現比起這張圖上有什麼,她更關注故事的「主角」——西瓜蟲做了什麼。

甚至還會主動問很多問題:

「為什麼西瓜蟲跟龍蝦是親戚?」

「西瓜蟲是怎麼捲起來的?」

「為什麼西瓜蟲會有這麼多兄弟姐妹,我怎麼就沒有呢?」

所以在這個階段,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一是可以延續之前的閱讀技巧,比如指物認讀、互動提問、鼓勵補充等,二是可以進行更多的故事討論。

那到底要怎麼做呢?

其實這裡可以融入我們之前分享過的5W+1H的閱讀方法,幫孩子看清故事情節的發展。

Who—故事裡都有誰呢?

What—故事裡發生了什麼或背景?

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呢?

Where—在哪裡發生的?

Why—為什麼會這樣?

How—是怎麼解決的呢?

比如在這本《一條哪裡也不通的路》中,主人公就是小馬丁,故事發生的起因就是村裡有三條路,可有一條路大家都說哪裡也不通。

在了解這些背景之後,果果的好奇心就被極大的提起來了,「為啥這條路哪裡也不通呀?」

在這時,我沒有急於給她答案,而是回問她:「你覺得呢」

「是這條路堵死了?」

「不,我覺得是他們都猜錯了吧,應該可以通的。」

這裡,用到的閱讀小技巧就是讓孩子去做預測,這可不是亂猜,而是孩子根據已有的情節去做相關的推理。

別小看預測,這可是鍛鍊孩子邏輯推理思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

在預測的同時,和孩子進行主人公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的討論,也會加深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有了這些基礎,我們甚至還可以試試,和孩子們在讀完之後進行故事內容的複述,對於孩子來說,要把這一大堆語言和情節揉順了捋下來,那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兒。

但這對孩子口語表達,甚至之後的寫作能力,可是非常有助益。

4、文字期

在果果大約4歲左右時,我發現當我在說故事的時候,她明顯對書本上的文字很有興趣,甚至希望我指認。有時候,我是按照自己對圖的理解講的,果果卻會很認真地指著字跟我說:「媽媽,別瞎講。」

我知道,果果的識字敏感期到了,這個時期就很適合順其自然,引導孩她去注意這些字,逐步實現自主閱讀。

果果有段時間很喜歡看《巴巴爸爸》,於是我斷斷續續地把市面上所有的巴巴爸爸書都搜羅來了。

結果在讀的時候,不僅下面這種字少的要求我給她指讀,還有字多的書也要讀,每次都累得我口乾舌燥的

為了順應她對文字的興趣,在這段時期我還有意識地帶她學習偏旁部首、文字演變等。

比如從網上搜索的比較形象化的文字圖:

還有小象漢字,果果翻來覆去看了很多變,她對漢字地演化故事很有興趣。

今年用過最讓我喜歡的一套書叫做《漢字真好玩》。

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歡立體書、機關書,能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我們的漢字也做成這麼好玩的書!

這套《漢字真好玩》一共兩本,整套書的互動機關足足有130多個,拉動機關,就能變換筆畫,讓字的呈現不一樣了!

還能變化部首,在一個部首下,孩子能認識好多字:

還能理解字型的由來,例如,人,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就是從,三個人以上就是眾:

還有這樣像動畫一樣的手法——「走」長出了腿,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去」,孩子完全不需要死記硬背,一下子就記住了:

家裡準備了好玩的書,到了周末的時候,果果和我都很享受靠在一起閱讀的時光。

現在果果識字了,有時候她會給我讀,有時候我會給她讀,這種閨蜜一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明顯。

而這時給孩子選的書也可以涉及的領域更廣泛,比如宇宙、地理、歷史、文化、科學等等,這些知識就像雪花一樣,一片片融化進孩子的心裡,滋養她的文化底蘊。

隨著孩子長大,學業的壓力逐漸變大,看書的時間也會變少。但如果我們能及早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麼孩子對於終身閱讀的信念就會越強。

最後,想把一首我很喜歡的小詩分享給大家,它來自於美國詩人史斯克蘭·吉利蘭。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End—

作者:花時間。全平臺「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樂於和大家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哪些益處?這4個變化顯而易見
    可以說,瑩瑩媽能夠從小帶著瑩瑩堅持親子閱讀,是非常有遠見的舉動了。所謂親子閱讀,就是家長和孩子以書為紐帶,通過閱讀,享受那份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和愉悅,並且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長孩子的知識。而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還不止如此呢!一、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有哪些?
  • 堅持親子共讀的好處有很多,閱讀會讓孩子在求學階段更加輕鬆
    我家女兒六歲,現在上大班,之前每天也會給她讀讀物,但沒有做到每天閱讀,寒假時老師要求每天讀一則故事,這不我就開始了每天的閱讀! 其實堅持挺難的,我還有個老二,我們讀時他還在身邊搗亂,當你有空時還要做些其他的,但怎麼也堅持下來了!
  • 堅持閱讀有啥好處?堅持3年的媽媽,分享這7個好處,值得一看
    我鄰居是一個全職寶媽,她平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寶寶一起做親子閱讀,有一次我去她家串門,看到她正在寶寶床邊和寶寶一起看繪本,她講寶寶聽,半小時左右孩子就睡著了,我便和這位全職寶媽聊起來了。我問:你每天和寶寶親子閱讀有啥用啊?哄孩子睡覺也不用這麼費勁吧。
  • 五裡橋社區|這裡有一群「螢火蟲」媽媽,她們將愛藏在親子閱讀的...
    嘟嘟媽媽是一位全職媽媽,也是五裡橋街道螢火蟲親子悅讀館較早的一批志願者。 剛開始的時候,嘟嘟媽媽只是位親子閱讀推廣志願者,負責簡單的籤到拍照工作。在一次活動之後,嘟嘟問媽媽,可不可以也講故事給她聽。「為大家朗讀繪本,嘟嘟應該會更開心和自豪吧!」本著這個心願,嘟嘟媽媽打算嘗試做朗讀者。從來沒有讀過繪本,這個到底要怎麼讀?
  • 家庭英語啟蒙想讓寶寶開口,父母要堅持什麼?
    二堅持親子共讀閱讀真是一個特別棒的事情,然而回想自己活了三十幾年也沒讀過幾本書,很是慚愧。現在終於有了讀書的欲望,然鵝有娃的日子才會懷念以前的悠閒時光,痛恨自己浪費了多少時間。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親子共讀是特別棒的方式,增進親子關係,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對方的快樂。
  • ...親子悅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適合父母們閱讀的繪本書單(二)
    麥田親子悅讀"↑免費訂閱本微信 過去的一年裡,你是不是又陪伴孩子閱讀了不少好的繪本呢?應該是很多媽媽經常說的一個詞,我們都知道要讓孩子慢慢來,可往往現實中忍不住又經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仔細回想一下你是否也經常這樣催促自己的孩子?拿別人家的成績分數來比較?別人學了什麼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看過這本書後,孩子很有可能也會學著書中的語氣:「別說你快點快點」,這時候你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 2-6歲是語言發展爆發期,親子閱讀遵循4個原則,孩子說話更流利
    其實米粒媽媽對米粒沒有太多要求,給米粒很多空間進行自由發揮,但是每天下班都會堅持和米粒進行親子閱讀,堅持三年了。 3-6歲的寶寶,堅持親子閱讀的好處有哪些呢?
  • 花了6年的時間,終於知道孩子的興趣班應該要怎麼選?
    我看過那種在音樂考級考場外面,一邊被媽媽罵得淚水連連,一邊歪著頭拉小提琴的孩子,從他的眼神裡,感覺考級結束後,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願意再拉小提琴了。這樣的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2、不知不覺ALEX同學已經6歲了,回顧這6年來,我給他報過的那些興趣班,其實現在想起,有很多是自己踩了坑。
  • 最美奮鬥者 | 許莉:英語啟蒙從親子閱讀開始,用i引領英語學習的...
    孩子幾歲開始英語啟蒙才合適?自己不會英語該怎麼辦?上什麼培訓班比較好?……面對這些問題,很多家長都會有些迷茫。下面這位「最美奮鬥者」,是IM愛蒙特英語創始人、重慶美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許莉,她用獨創的啟發式教學法及身體力行的親子閱讀,為你找到問題的答案!
  • 英語啟蒙:閱讀《我女兒會五種語言》,分享收穫和感悟
    現在閱讀紙質書的成年人越來越少,大家把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都貢獻給了手機。趁今年疫情,我抓緊時間讀了一些囤積已久的書籍。同時,在「雙11」期間,也淘了一些寶貝,夠我看一段時間了。雖然每天比較忙碌,但是,我還是堅持抽出一些有限的時間用來閱讀紙質書。因為一直專注於英語啟蒙,所以平時閱讀的書也多與語言有關。
  • i長伴聯合杭州圖書館打造親子閱讀月 讓家成為閱讀新陣營
    &nbsp&nbsp&nbsp&nbsp閱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孩子3-10歲階段的親子共讀,更是是傳承傳統文化和優良家風,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 親子閱讀需要用心陪伴
    但是,有些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不能夠正確理解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陪伴的正確含義。  在如今的公共閱讀場所,陪伴孩子來閱讀的家長的確不少,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孩子捧著書在認真閱讀,家長的眼睛卻一直緊盯著手機。
  • 21天讓4歲孩子掌握200個英文單詞!我是怎麼做到的?
    文:靈兒媽媽兒時讀繪本,長大看世界雖然我也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英語老師,如今也在做英文繪本的閱讀推廣工作,但對於女兒靈兒寶的英語啟蒙問題也一直有這樣那樣的困惑,似乎一直都沒找到一種特別理想的啟蒙辦法。靈兒寶今年4歲半,很小的時候,擔心同時教兩種語言孩子會混淆,於是基本上只和她說中文,幾乎很少說英語。等到大一點會說話了,可孩子對英文又開始有一點牴觸了。因為我平時和她都是中文溝通,所以每每我想教她英語的時候,即便她聽懂了,她也一定要用中文回答。萬幸還有她喜歡的蝸牛英語,於是乎,她就每天聽蝸牛叔叔講英文繪本。
  • 美國TMC親子音樂 讓孩子自主探索和成長
    TMC親子音樂啟蒙教育又是怎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非正式音樂學習環境很重要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現象: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學鋼琴的年齡了,然後就給孩子報鋼琴課。結果是孩子感覺比較枯燥,很難堅持……很多家長的生活與音樂「並沒有多大關係」,甚至也談不上喜歡音樂,卻讓孩子學鋼琴、管弦樂、聲樂等等。
  • 沒聽寫過生字詞,家長堅持3個閱讀積累,就幫孩子提高了語文成績
    果然,該生家長辭職了,有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學習,家長也下了狠心來抓語文成績,不過家長分享給我的輔導經驗,也讓我進行了教學反思,因為家長說,她沒有給孩子鞏固基礎,平時就一直在做閱讀積累。這讓當語文老師的我非常不解,按理說成績中等水平的五年級同學,想要大幅提高成績,在10-15分左右,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鞏固。
  • 少兒英語怎麼學習才有收穫呢
    在學習少兒英語中,怎麼才能有收穫呢。學習呢,就和耕種一樣。啟蒙英語,基礎夯實階段,要精耕細作。把學習單詞,當成一件孩子自己的事情來做;所以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並不簡單把問題解決,而是要引導孩子去思考,轉化為孩子自己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為了保持興趣。
  • 親子閱讀就是一起看書?家長想得太簡單,有3點做不到成績難提高
    作為語文老師,我常和家長強調家庭閱讀的氛圍、親子讀書的必要性,小學低年級段,家長們對閱讀倒是非常重視的。雖然有的家長並不看書,但也能為孩子投入閱讀教育預算,買書、買讀書卡、辦借書證等等,可是做到親子閱讀的就比較少。家長們理解親子閱讀就是跟孩子一起看書,事實上一起閱讀只是親子閱讀的行為模式,家長把親子閱讀想得太簡單了。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共度寧靜的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兒童節
    共度寧靜的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兒童節 秦志 2020-05-31 08:22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年多的英語學習收穫了什麼?堅持與勇氣能帶給孩子無限可能
    題記:接到孩子英語學習機構的邀請,讓寫一篇家長感言,說一說孩子在這一年多的收穫和改變。我也借著這個機會審視一下我們母女倆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時間確實過得飛快,從當初選擇這個機構到現在,轉眼一年多,都有些什麼呢?哪些又是值得我一直在這堅持的呢?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我這個80後的老母親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