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是語言發展爆發期,親子閱讀遵循4個原則,孩子說話更流利

2021-01-09 騰訊網

米粒媽每天晚上都堅持給寶寶講故事,這種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從寶寶3周歲就開始了,並且天天如此。

上了幼兒園的米粒,一直被老師表揚,其他寶寶一直在哭鬧,可是米粒從來都是安安靜靜,甚至幫助老師安撫其他小朋友。每次老師提出問題,米粒都是捧場王,回答也是頭頭是道。家長遊園日裡,大量家長圍在米粒媽周圍,向米粒媽媽取經。

其實米粒媽媽對米粒沒有太多要求,給米粒很多空間進行自由發揮,但是每天下班都會堅持和米粒進行親子閱讀,堅持三年了。

3-6歲的寶寶,堅持親子閱讀的好處有哪些呢?

1、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董曉梅教授提出,2-6周歲是寶寶語言學習能力最快階段,睡前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有效拉近親子關係,也能激發寶寶大腦皮層語言功能的深入開發。

2、較易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美國母嬰行為研究中心實驗發現,寶寶80%-90%的精細動作,行為習慣,都在三周歲到四周歲奠定基礎。每日堅持親子閱讀,可以讓寶寶形成良性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愛好,最終受益終生。

堅持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呢?

初期了解寶寶性格特點,選擇寶寶喜愛的圖書

不同性格特徵的寶寶,感興趣的方向不同。比如,較為內向的寶寶,可能比較喜歡色彩鮮豔的童話書。性格較為活潑的寶寶,可能喜歡車類、動物類圖畫書。

選擇寶寶感興趣的書目,可以在初期較快增強吸引寶寶眼球,引起閱讀興趣。當然,寶媽寶爸最好帶著寶寶一起逛逛書城,充分了解寶寶喜好。

提供輕鬆活躍閱讀環境

有些寶媽寶爸會要求寶寶每天閱讀一定時長圖書,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

強迫性的閱讀並不能保證寶寶真正吸收書本內容,同時打消寶寶的閱讀興趣。寶媽寶爸們對寶寶閱讀時長給予一定的空間,只要寶寶在專心看書,最好肯定和鼓勵。

正向激勵有利於寶寶形成長期閱讀習慣。寶媽寶爸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一起閱讀,既能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融洽關係,也能讓提高寶寶的閱讀興趣。

和寶寶互動、提問式閱讀

親子閱讀最好的狀態是爸媽和寶寶一起閱讀,寶媽們可以仔細的和寶寶講述書中的內容,同時提問寶寶,引導寶寶思考和語言表達。

一開始寶寶會坐不住,此時,寶媽寶爸可以動作和表情吸引寶寶跟著一起閱讀,這種高質量的陪伴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升溫。

排除其他幹擾

親子閱讀的關鍵是,集中寶寶的注意力在書本上。

一般而言,如果書本和玩具放在一起時,寶寶心不靜,根本無法完全投入童話書中。所以,親子閱讀前,寶媽們最好將玩具、零食等收起來,提供一個寧靜無幹擾的閱讀氛圍,比如睡前。

除此之外,寶媽寶爸周末也可以帶寶寶多去一些藝術展覽,書展等,讓寶寶多多感受書香氣息,有利於激發大腦皮層閱讀區域的開發。堅持親子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寶寶的視野,同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力。

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終生受益。親子閱讀是一種高質量陪伴,希望寶媽寶爸們能夠重視和堅持。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1歲半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學會三種引導學話又快又好
    最初家長還能以孩子剛開始學說話來安慰自己,可時間久了,其他孩子都能和他人流利溝通時,自己的孩子話卻仍說得磕磕絆絆。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毛病;在家裡孩子也很喜歡語言表達,可這話卻總說不好。這時候,部分家長就有些一籌莫展了。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在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是當代家庭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教大家讓孩子遵守兩個原則,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品格好的孩子。每個小孩子都是純潔的天使,但是所有的孩子在成年後都發展成了不同的人,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等等都會有所不同。
  • 每天堅持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哪些益處?這4個變化顯而易見
    老師從瑩瑩媽那裡得知,瑩瑩從2歲多就和媽媽一起看繪本了,瑩瑩3歲多一點兒時,就可以看著繪本給媽媽複述故事了。老師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思路,就以瑩瑩的事情為紐帶,帶領其他小朋友也積極進行親子閱讀,每周每個小朋友都要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只要講故事,老師就有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現在,每個小朋友都能夠講好多故事了,也越來越愛看書了。家長們都很高興。
  • 堅持親子閱讀6年,我和孩子怎麼做到的?又收穫了什麼呢?
    可不管怎麼忙,每天晚上孩子睡前我一定會趕回來。從果果1歲起,睡前半個小時的親子共讀是我倆長久達成的默契。果果兩歲多大家都知道我是個書蟲(點公眾號下拉菜單「好文—繪本共讀」,查看好書推薦),但實際上,我閱讀習慣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的父母。
  • 孩子學英語多大合適?把握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家長應該意識到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我不知道你是否在看文章,你還記得你的孩子多大開始學會說話嗎?然而不管我們的孩子是早晚會說話,我相信你聽到過這樣一個詞「貴人語遲」,當孩子們到了該說話的年齡時,有些人會想到寶媽並用「孩子只不是說話晚了點而已,沒有大礙的」安慰自己,然而他們並不認為兒童的發展應該遵循自然生長規律。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習慣通過文字語言來記憶知識,而擁有更多存儲空間的右腦卻被利用的少之又少。為什麼要開發右腦?1、智力發展的需要開發右腦與發展智力關係非常密切,之前看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可能會看孩子反應快不快,背課文快不快,記得好不好等邏輯思維判斷。但是現在孩子的智力發展更看重的是適不適應社會,能否更好地生存。
  • 14個月萌娃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0-3歲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14個月萌娃會說60多個詞語了,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教0-4歲寶寶學說話一定要分階段掌握技巧。每個孩子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不同,說話要的孩子不一定更聰明,但說話早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好,會影響行為動作,也會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
  • 4歲男孩被央視點名表揚!在孩子7歲前,語言興趣要儘早培養
    這個男孩名字叫言言,他4歲的時候。就能夠拼寫2000多個單詞,並且在這個短視頻中,這個孩子一開口,英語語音語調讓我甘拜下風,感覺現在不少成年人都難得擁有這麼好聽又舒服的口音。點開評論,原來也有網友和我一樣的疑惑:言言的發音這麼標準,父母是不是美籍華人呀?才會有這樣的語言環境去薰陶學習。
  • 6歲寶寶能英文對話?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本以為孩子只是會英語做自我介紹,直到有一天朋友又發出一個視頻,是孩子在與外國人進行流利的英文對話,確實讓我大吃一驚。
  • 孩子出生頭六年,父母遵守早教6原則,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在1964年做了一個研究,其團隊對千名兒童經過觀察之後得出結論:如果將17歲時測得的普遍智力水平定為100%,那麼大約有50%是在4歲之前形成的,有30%是在4-8歲形成的,20%是在8-17歲形成的。這項研究表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被稱為教育效果「遞減規律」。
  •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了解語言預備期的規律,一歲前需重視
    從寶寶出生以後,語言的能力就在發展,雖然在剛開始,寶寶並不能說話,但是聽和發音都是語言能力發展的表現。0-1歲的孩子,語言能力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聽。比如,尋找聲音的方向,跟據聲音做出反應等。0-1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預備期,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大量地聽,積累了語言的素材,為以後的說打下基礎。一歲以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什麼規律呢?2個月哭聲分化,孩子的不同哭聲,表達了不同的需求。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另一方面,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兒童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當孩子能夠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與父母和他人很好地溝通時,孩子自然會表現出一種非常自信的狀態。這種孩子從小培養起來的自信,會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 張麥兜推薦英文書單(4-6歲+)
    4-6歲階段,對可理解內容的「廣泛欣賞」仍然是主要的閱讀出發點,這個階段,隨著孩子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可以欣賞、理解大多數繪本,也可以很好的進行分級讀物的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了。分級讀物則有著系統、循序漸進的詞彙分級體系,用多達幾百本的系列,由淺入深的覆蓋了語言、知識的進階學習,可以是繪本和章節書的過渡橋梁,也可以是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的橋梁。橋梁書主要是指在繪本、分級讀物或初章書中,一些內容簡單、圖文參半、適合孩子從圖片為主向文字為主過渡閱讀的圖書,英語體系裡沒有獨立的分類。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MECE原則」,讓孩子從此說話「有條理」
    我在聽著孩子講述的時候,開始漸漸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孩子在跟我講述的過程中,總是斷斷續續的,表達的語言也十分地沒有邏輯。"媽媽,我今天,嗯,在學校裡,不是,那個,今天玩了一個遊戲……"我聽著孩子的表達,開始發現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顯然是不足夠的。孩子說話總是混亂沒有邏輯,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 從孩子的表現看待語言發育遲緩,及早發現對他的影響
    每個人的語言從七八個月開始,到五六歲基本成形,在這個過程中要經歷好幾個階段,比如一歲及之前的語言準備期、兩歲左右的語言模仿期(仿音期)、三歲到四歲的語言發展期以及五六歲時期的語言完備階段。同時,在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語言特點,比如語言準備期孩子的語言會從模糊的字音開始轉向準確的單字、詞。三歲之前的孩子大多語言能力算不上多好,彼此之間的語言發展速度還有所差距,有些孩子可能發展得快一點,有些孩子可能慢一點,但只要不超過半年都是處於正常的範圍。
  • 你家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嗎?別急,醫生告訴你幾個語言家庭訓練法
    而一句「貴人語遲」讓我們都以為孩子大了就會好,直到孩子2歲多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位心情焦慮的孩子媽媽說道。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代傑主任表示,語言是孩子嬰幼兒時期重要的能力發育之一,當孩子出現不說話的現象後,家長就應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排查孩子是否患有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無論診斷結果如何,都需要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語言發育狀況。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3個方法,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
    3-6歲為什麼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哈佛兒童研究中心用30000字證明:「孩子成長理論」6歲前是記憶神經發育的關鍵期;家長若不知道孩子真正喜歡玩哪一種類型訓練記憶力的遊戲時,可以通過一些訓練記憶力的遊戲書籍,我們能夠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大腦的記憶力,孩子在自己玩遊戲書的時候,父母應該適當參與以便增進親子感情。
  • 共度寧靜的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兒童節
    後疫情時代,若是有所顧慮不能帶孩子出門撒歡,不妨陪孩子讀繪本共度一個寧靜的親子時光,這個特別的節日或許會成為孩子關於兒童節最特別的記憶。《小小聰明豆繪本·波西和皮普系列》著名圖畫書大師阿克塞爾·舍夫勒的代表作《小小聰明豆繪本·波西和皮普系列》是幫助幼兒閱讀起步、關注幼兒心靈成長的學習繪本。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
  • 狼孩故事警示:如何培養優秀孩子?注重孩子0-6歲的智力激發
    1920年,印度叢林裡發現狼哺育長大的2個女孩,被領進孤兒院時,她們的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2歲的阿瑪拉的發展比8歲女孩卡瑪拉(Kamala)快得多,阿瑪拉進院2個月開始會單字表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