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就像是一場沒有角本的演出,沒有臺詞,沒有彩排,相愛的人都是主角。我們深知,愛上,是一個人的事兒。相愛,卻是兩個人的事兒。愛與不愛,深愛或淺愛,是自己的事兒。珍不珍惜,放不放手,取決於愛到對方何種成度。有時候放手,並非意味著不愛,反而是深愛的一種表現。就如歌裡唱的這樣:如果你對天空嚮往,渴望一雙翅膀,放手讓你飛翔,你的羽翼不該伴隨玫瑰,聽從凋謝的時光。浪漫如果變成了牽絆,我願為你選擇回到孤單。纏綿如果變成了鎖鏈,拋開諾言……
這種憂傷與愛戀交織的放手,是為了還對方自由。成全自己愛上的那個人,去做他(她)想做的事情。不願因為愛一個人,從而致使那個人失去自我。《歡樂頌2》裡曲筱綃也說,放手,是不想改變愛上的初衷。放手,不再打擾。即便忍不住思念,也要忍住腳步。即使帶著祝福來到他(她)的城,也會繞城而過。僅是站在遙遠的國度,許下深深地祝福
一直喜歡《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的老歌,阿木用他沙啞的音色唱著: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為愛結束天長地久,我的離去若讓你擁有所有,讓真愛帶我走說分手……這一段令聽者撕心裂肺的副歌,每每回味,心中總會湧出不能自己的顫抖和感動,但凡天下的事,一般都能說得清。唯獨愛,無法解釋。有些愛,只是自己明了。有些行為,惟有自己懂得。也許有些人的愛情,就是開始淺喜後來才是深愛,這種感覺大概很多人都經歷過。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放下,但也許唯獨愛情是放不下的,無論你多麼堅強,多麼的決絕。所謂的放下也許只是對於自己傷痛的一種心靈慰藉而已。也許內心深處根本放不下,因為愛情本身就是一種毒蠱,深愛的人會甘心情願的吞下去,讓自己不能自拔,愛得深,傷的更深,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輕輕的觸動傷口,便會劇烈疼痛,因為,沒有人可以忘記一份留存於生命中的真愛,哪怕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擁抱,都會銘刻於記憶的深處,瀰漫在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裡。
愛情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縱然你真的想放開,但是脆弱的靈魂讓你根本無力掙脫,思念和牽掛猶如一對孿生兄弟,緊緊的包圍著你,讓你無法逃脫,讓你不由自主的停下你的腳步。當你試圖用疲憊來趕走一切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原來思念卻來得那麼容易,頃刻著侵潤了你的每一根神經,牽動著你的心,讓你無從所及。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我們的孩子將會在無形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當然,放手並不等於放任,我們應如那位媽媽一樣為孩子給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導,其餘的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
各位家長,當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也許不需要你一直去扶著孩子。孩子需要的,也許就是你鬆開手時一句鼓勵的話,讓孩子在一條正確的路上自己試著走。即使跌倒,那也是一種成長。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於成長世界尊重的時候,那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一句「都是為你好」,成為許多家長的「口頭禪」,也成了家長過度「愛」孩子和包辦管理的一種藉口。其實,愛孩子沒錯,多關注孩子也沒錯。但是,當孩子到了可以自由成長的時候,當你為孩子付出許多但孩子卻不遂你所願的時候,你不妨換一種愛的方式,試著放一放手,孩子可能會成長得更好!